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315例不同肝病及100名健康供血员,检测血清CHE水平.结果 ,急性黄痘型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及肝硬化组血清CHE水平分别为(251±84)、(231±78)、(221±75)IU/L,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365±95)IU/L,皆P<0.01,重型肝炎组(151±87)IU/L显著低于其他各型肝炎组及肝硬化组(皆P<0.01).结果 表明,CHE是反映肝细胞损害的敏感指标,其升降的幅度反映了病情变化,是评价重型肝炎的病情进展及预后的可靠性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检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5(IL-15)的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27例重型乙型肝炎、2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及2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IL-15水平,并同期检测患者肝功能、PT和HBV DNA等指标.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血清IL-15(5.9±2.0 pg/mL)相比,慢性肝炎组(9.7±2.7)pg/mL和重型肝炎组(18.3±7.3)均差异有显著性,尤其以重型肝炎患者升高为甚(P<0.01);重型肝炎患者血清IL-15与TBIL呈正相关(r=0.591,P<0.01).此外,慢性肝炎和重型肝炎HBV-DNA低载量组与中高载量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IL-15可能参与宿主的抗病毒应答及乙型肝炎的发病过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肝脏内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前白蛋白(PA)、胆碱酯酶(CHE)和总胆汁酸(TBA)联合检测在肝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肝病患者157例和健康对照者50例的血清样本,肝病患者包含急性病毒性肝炎49例,慢性活动性肝炎35例,肝硬化42例和原发性肝癌31例,检测各组PA、CHE和TBA浓度。结果:肝硬化组(96.6±20.8mg/L)、原发性肝癌组(114.6±42.1mg/L)PA水平明显低于急性病毒性肝炎组(169.5±31.9mg/L)和慢性活动性肝炎组(178.5±36.8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组与原发性肝癌组、急性病毒性肝炎组和慢性活动性肝炎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E结果肝硬化组(1.9±1.7kU/L)明显低于急性病毒性肝炎组(4.6±2.6kU/L)(P<0.05),急性病毒性肝炎组明显高于慢性活动性肝炎组(4.6±2.6kU/L)(P<0.05),肝硬化组与原发性肝癌组(2.2±1.6kU/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BA肝硬化组(71.6±19.2μmol/L)升高最为明显,而各肝病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肝病组间PA、CHE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B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血清PA、CHE和TBA对全面了解患者肝脏功能是否受损及其严重程度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急性脑血管病(acute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ACVD)患者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 TSH)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住院ACVD患者155例,根据病情及愈后分组。检测TSH及其他甲状腺激素,并与55例健康体检者比较。并初步分析TSH判断ACVD病情程度及愈后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最佳临界值、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ACVD组TSH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34±0.36 vs 1.17±0.94μIU/ml, P<0.05);TSH随病情加重明显升高,轻型组、中型组、重型组分别为1.01±0.43μIU/ml,2.11±1.73μIU/ml,2.82±1.06μIU/ml(P<0.05),TSH判断病情程度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41(与0.5相比,P<0.01),最佳临界值为1.89mIU/L,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88.4%;愈后越差TSH越高,基本痊愈组、进步组和无变化组分别为0.94±0.44μIU/ml,2.71±1.15μIU/ml,3.47±1.61μIU/ml(P<0.05),TSH判断愈后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16(与0.5相比,P<0.01),最佳临界值为1.30mIU/L,敏感性为60.0%,特异性为77.0%。结论 ACVD急性期血清TSH水平升高,将影响甲状腺功能的正确评估,应在急性期后予复查,以免作出不恰当干预。TSH水平与病情轻重及愈后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急性中、重型颅脑损伤早期患者血清Mg2+含量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用MTB比色法对53例急性中、重型颅脑损伤早期患者(重型颅脑损伤36例,中型颅脑损伤17例),26例非颅脑损伤患者及21例健康人的血清Mg2+含量进行检测.结果颅脑损伤组血清Mg2+含量[(0.64±0.11)mmol/L]显著低于非颅脑损伤组[(0.73±0.88)mmol/L](P<0.05),并显著低于健康人组[(0.86±0.05)mmol/L](P<0.01).重型颅脑损伤组血清Mg2+含量[(0.63±0.11)mmol/L]明显低于中型颅脑损伤组[(0.72±0.09)mmol/L](P<0.05).硬膜下血肿、脑挫裂伤、脑干损伤组Mg2+含量[(0.61±0.11)mmol/L]明显低于单纯颅骨骨折、硬膜外血肿组[(0.68±0.11)mmol/L](P<0.05).结论Mg2+可能参与了继发性颅脑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病情越重,伤后早期血镁下降越低.早期血清Mg2+水平可作为观察急性颅脑损伤严重程度及判断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慢性重性肝炎和乙肝肝硬化患者血清游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水平,分析探讨IGF-1与患者病情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受检对象包括慢性轻度、中度、重度肝炎各30例,肝硬化30例,慢性重型肝炎30例以及正常对照20例,应用ELISA方法检测其血清游离IGF-1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慢性肝炎轻度、中度、重度患者的血清游离IGF-1水平分别为222.77±49.61ng/ml、206.27±56.33ng/ml和176.37±76.07ng/ml,乙肝肝硬化和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分别为106.58±72.77ng/ml和114.99±70.21ng/ml,对照组为251.05±41.53ng/ml,各实验组血清游离IGF-1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乙肝肝硬化组及重型肝炎组血清游离IGF-1水平均明显低于慢乙肝轻、中、重度组.结论血清IGF-1检测可用于评估肝硬化和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病情和预后;IGF-1与慢性乙型肝炎的病理生理学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7.
血清胆碱酯酶对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的评价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观察血清胆碱酯酶(SCHE)对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的评价作用.方法采用Child-pugh计分法对临床诊断为肝硬化的108例病人分为Child-pugh A级(41例)、B级(44例)和C级(18例).对照组为同期住院的非肝硬化病人(21例).所有病人取空腹血清测CHE活力,并进行组间比较分析.同时测定各组病人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水平,并作对比分析.结果肝硬化组患者血清CHE水平明显低于非肝病对照组(2 306±1145u/L vs 5700±5 50u/L,P<0.01);且不同Child-pugh分级肝硬化病人CHE亦相差显著;肝功能分级越差的病人,其CHE越低.除Child-pugh C级血清ALT与其他两组相差显著外(P<0.05),Child-pugh A级与B级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清CHE不但是区分肝脏病与非肝脏病的良好生化指标,同时也是反映肝硬化不同肝功能状态的良好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a-L-岩藻糖苷酶(a-L-Fucosidase,AFU)对诊断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PHC)的临床意义.方法:对80例正常人、33例肝癌患者、37例肝炎患者、42例肝硬化患者、10例转移性肝癌患者和37例其它恶性肿瘤患者所测的血清检测AFU活性值并进行统计后,比较各组AFU水平差异.结果:血清AFU水平,PHC组(41.2±14.1 U/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20.5±7.2U/L)、转移性肝癌组(22.2±13.6 U/L)、其它恶性肿瘤组(22.0±7.1 U/L),P<0.01和肝硬化组(25.5±13.0U/L)(0.01<P<O.05).结论:a-L-岩藻糖苷酶是PHC的特异性标志物,可用于PHC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脾切断流术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肝功能及血清HGF、TGF-β水平的影响.方法 方便选取2013年3月—2015年12月该院收治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保守治疗,观察组行脾切断流术治疗.检测2组血清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及前白蛋白(PA)等肝功能指标水平及HGF、TGF-β水平,评价治疗前后患者肝功能状态及血清HGF、TGF-β水平的变化.结果 治疗前2组各项肝功能指标及血清HGF、TGF-β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观察组T-Bil(27.59±7.22)μmol/L,AST(46.19±7.66)IU/L,ALT(38.79±8.27)IU/L,ALP(56.25±13.25)U/L等肝功能指标及TGF-β水平(92.28±12.63)μg/L降低,而PA(107.26±10.33)mg/L,HGF(7.55±1.86)μg/L水平升高,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脾切断流术可显著提高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血清HGF水平,降低血清TGF-β水平,改善患者肝功能.  相似文献   

10.
李颢 《中国全科医学》2005,8(8):620-622
目的观察肝病患者红细胞天然免疫黏附功能(RNIAF)变化及红细胞膜CR1分子数量表达与肝病之间的关系.方法检测30名健康体检者(G组)和确诊的28例急性肝炎患者(A组)、32例慢性肝炎患者(B组)、18例肝硬化患者(C组)、11例肝癌患者(D组)、16例重型肝炎患者(E组)的RNIAF、红细胞膜CR1分子数量表达、血清胆碱酯酶(CHE)和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观察各组肝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RNAIF、CR1、CHE、PTA的变化.结果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重型肝炎组患者的RNIAF及CR1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者(F值分别为17.79、17.28,P均<0.01),而以重型肝炎为著(q值分别为12.57、12.06,P均<0.05).肝病病情好转者,其RNIAF逐渐回升;病情无好转或恶化者,RNIAF逐渐下降,其敏感性高于CR1、CHE及PTA(P>0.05).结论 RNIAF是肝脏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重要参考指标,对临床判断预后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肝病患者血清载脂蛋白A1和B的变化与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肝病患者血清载脂蛋白A1及B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测定健康人100例与肝病患者(乙肝、肝硬化、肝癌)129例的血清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胆固醇(chol)、甘油三脂(TG)、胆红素及白蛋白的水平.结果肝脏病组血清apoA1及apoB平均浓度(0.84±0.69)g/L及(0.86±0.16)g/L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1.39±0.18)g/L及(0.86±0.16)g/L,差异显著(P<0.05),其中肝癌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血清apoA1与胆红素的浓度上升呈负相关(r=-0.543),与白蛋白浓度下降呈正相关(r=0.513).结论血清apoA1水平变化可作为反映肝功能和肝病的严重程度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2.
李晓灵 《四川医学》2005,26(10):1169-1170
目的探讨肝病患者血清胆碱酯酶检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126例肝病患者的血清胆碱酯酶水平,并进行组间比较分析.同时测定肝病患者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水平,并作对比分析.结果肝硬化组、肝癌组的血清CHE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01),肝炎组血清CHE与正常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不同Child-pugh分段肝硬化病人CHE亦相差显著,肝功能分级越差的病人,其CHE越低.除Child-pugh C级血清ALT与其他两组相差显著外( P <0.05),Child-pugh A级与B级间无显著差异( P >0.05).结论血清胆碱酯酶水平是反映肝实质损害的一项灵敏指标.  相似文献   

13.
蔡洁  刘星  闵贤 《海南医学》2003,14(12):11-12
目的 观察重组人生长激素 (γ -hGH)治疗肝炎肝硬化伴低蛋白血症的疗效。方法 肝炎肝硬化 (乙型 )伴低蛋白血症患者 2 0例 ,以γ -hGH 4IU皮下注射 ,10天为一疗程。观察治疗前后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 血清白蛋白治疗前为 2 9.0 6± 3 .0 3g/L ,治疗后为 3 4.61± 3 .65g/L(P <0 .0 1) ,治疗结束后 10天为 3 4.5 0± 2 .3 3g/L(P <0 .0 1) ;血清前白蛋白治疗前为 2 98± 3 8mg/L ,治疗后为 3 5 9± 85mg/L(P <0 .0 5 ) ,治疗结束后 10天为 3 2 3± 74ml/L(P>0 .0 5 )。结论 γ -hGH能提高肝炎肝硬化 (乙型 )伴低蛋白血症患者的血清白蛋白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重型乙型肝炎和肝硬化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与肝细胞损伤、肝纤维化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20例健康献血员、70例不同临床分型乙肝患者血清TGF-β1,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蛋白(PⅢP)、层粘连蛋白(LN)及Ⅳ型胶原(CⅣ).结果 (1)慢性乙肝(轻、中、重度)、重型乙肝、肝硬化患者血清TGF-β1水平(pg/mL)分别为109.29±55.59,210.00±120.74,497.73±276.73,1138.44±580.45,1017.06±502.50(P<0.01,P<0.05);明显高于对照组(43.00±10.51,P<0.01).(2)血清TGF-β1升高与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胆碱酯酶(CHE)相关(P<0.01,P<0.05).(3)血清TGF-β1与PⅢ P、CⅣ、LN、HA呈正相关(P<0.01,P<0.05).结论 TGF-β1在肝纤维化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血清TGF-β1检测有助于判断肝纤维化和肝细胞受损程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肝炎肝硬化患者进行肝炎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 择2013年1月-2015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肝炎肝硬化患者78例作为研究组,选择同期于我院体验的78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测定2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包括:血清白蛋白(ALB)、胆碱酯酶(ChE)、总胆汁酸(TBA)、胆固醇(CHO).结果 研究组ALB、ChE及CHO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TB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Child-PughA级患者的ALB、CHE及CHO水平显著高于C级(P<0.05).结论 针对肝炎肝硬化患者行肝炎检测可以有效反映出疾病的严重程度、病情进展及治疗效果,且无创性特点更易被患者接受,为其诊断及预后评估提供了重要的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L)-6、IL-8在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血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ELISA方法检测肝炎患者血清(n=42)中IL-6、IL-8水平,健康体检者血清(n=15)作为对照。结果对照组与慢性重型肝炎IL-6分别为(9.31±5.78)ng/L和(382.93±403.95)ng/L,P<0.01;IL-8分别为(3.50±4.87)ng/L和(746.55±836.97)ng/L,P<0.01。结论IL-6、IL-8在慢性重型肝炎中显著升高,在慢性重型肝炎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临床检测两指标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7.
病毒性肝炎229例血清PAB及其动态观察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庞无恨  李文俊  张仁凤  王林  孙寿华 《四川医学》2002,23(12):1293-1294
目的 探讨各型病毒性肝炎血清PAB水平及其动态观察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 2 0 0 0年 4月至 2 0 0 1年 3月住院肝炎患者 2 2 9例 ,根据病情分为急性肝炎组 ( 69例 ) ,慢性肝炎组 ( 65例 ) ,重型肝炎组 ( 95例 )。入院时及住院 1个月后分别检测血清PAB(前白蛋白 ) ,TB1L、ALT、AST、ALB等项指标 (死亡病例系入院及死亡前结果 )计算均值并动态观察血清水平变化与病情转归预后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和统计学处理。结果 入院时三组血清PAB水平均较正常值明显下降 (P <0 .0 5 )分别为 :急肝组 x15 7.9± 2 3.9mg/L ,慢肝组 x14 1.5± 2 1.5mg/L ,重肝组 x116.8± 2 9.7mg/L。动态观察结果急肝组 1月后血清PAB恢复正常 x318.5± 2 9.7mg/L ,慢肝组 x2 49.± 31.2mg/L ,重肝存活组 x132 .0± 30 .0mg/L ,与入院比较均呈上升趋势 (P <0 .0 5 ) ;死亡 34例血清PAB无变化或呈下降趋势 ,个别病例降至 0水平。结论 血清PAB水平是反映肝功能受损的早期及较灵敏的指标 ,动态观察血清水平的变化有助于了解肝脏功能的恢复情况 ,对重肝患者有助于判断预后和转归  相似文献   

18.
赵娟  魏琳琳  高文  徐斌 《医学研究杂志》2022,51(7):113-115,99
目的 探讨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应用胰岛素强化治疗后血糖及临床指标的变化特点。方法 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2018年11月~2021年7月收治的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共52例为研究对象,分为代偿期肝硬化组(n=16)和失代偿期肝硬化组(n=36),在糖尿病饮食基础上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在基线及强化治疗1周后进行空腹血糖、餐后2h末梢血糖、肝功能、凝血功能和血常规等指标评估。结果 代偿期肝硬化组经过胰岛素强化治疗1周后,与基线比较,lnALT、空腹血糖及餐后2h末梢血糖均明显下降(3.45±0.58IU/L vs 3.71±0.99IU/L,7.32±1.55mmol/L vs 12.29±1.93mmol/L,9.89±1.84mmol/L vs 28.30±1.45mmol/L;P均<0.05)。失代偿期肝硬化组经过胰岛素强化治疗1周后,与基线比较,lnALT、空腹血糖及餐后2h末梢血糖均明显下降(3.04±0.89IU/L vs 3.36±1.00IU/L,8.63±2.95mmol/L vs 13.76±3.04mmol/L,12.87±1.77mmol/L vs 27.98±2.14mmol/L; P均<0.05),白蛋白明显上升(32.61±4.49g/L vs 29.39±5.66g/L;P<0.05),但餐后2h末梢血糖仍高于代偿期肝硬化组(P<0.05)。两组胰岛素强化治疗前后比较,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胆碱酯酶、凝血酶原活动度、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和血小板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胰岛素强化治疗能够有效降低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对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仍需更长时间的监测及调整才能使血糖达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总胆汁酸(TBA)、胆碱酯酶(CHE)及前白蛋白(PA)在肝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方法采用AU-400生化分析仪,对62例健康人和各种肝病患者268例检测TBA、CHE及PA,并对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各种肝病患者血清TBA与对照组相比,除轻度慢性肝炎外,其它各组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血清CHE与对照组相比,急性肝炎组、慢性肝炎轻度组和肝癌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肝炎中、重度组及肝炎后肝硬化组,其含量明显降低(P<0.01);PA 与对照组比较,除急性肝炎组和慢性肝炎轻度组,其它各组结果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 结论血清TBA、CHE及PA是反映肝脏损害程度的较敏感指标,将其综合评价可提高诊断率,且对肝病鉴别诊断以及预后判断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肝炎肝硬化患者外周血清胃泌素的变化特点,以及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对血清胃泌素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确诊的肝炎肝硬化患者165例[男113例,女52例,平均年龄(51.9±11.4)岁]及同期健康志愿者30例[男12例,女18例,平均年龄(44.9± 11.9岁)]作为研究对象.肝炎肝硬化组分为Child-PughA级(54例)、B级(60例)、C(51例).抽取外周静脉血3 ml、行14C-尿素呼气试验和电子胃镜检查(结果由两名以上专业人员诊断).根据胃镜下活检病理和14C-尿素呼气试验判断是否Hp感染.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血清胃泌素浓度,并根据标准曲线计算胃泌素含量.以肝炎肝硬化患者胃泌素水平为因变量,Hp感染情况、性别、年龄、病毒载量、总胆红素、肌酐、白蛋白、血氨、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溃疡情况、静脉曲张情况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165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Hp感染率48.5%(80/165);Child-Pugh A、B、C级Hp感染率分别为40.7% (22/54)、50.0%(30/60)、54.9% (28/5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35).30例对照组Hp感染率20.0%(6/30),显著低于肝炎肝硬化组(P=0.004).肝炎肝硬化组血清胃泌素的浓度为(772.9±368.3)pg/ml,高于对照组(260.3±117.6)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炎肝硬化Hp感染者血清胃泌素平均浓度(957.2±318.5)pg/ml显著高于未感染者(595.1±324.2)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进一步分组比较,Child A、B、C各亚组Hp感染者比未感染者的血清胃泌素浓度均亦显著升高[(781.3±233.8)pg/ml vs.(398.0±159.3)pg/ml,(884.2±235.9)pg/ml vs.(617.6±301.8)pg/ml,(1 205.9±316.5)pg/ml vs.(816.6±334.9)pg/ml,P均<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Hp感染对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胃泌素水平的影响最大,白蛋白水平与胃泌素水平呈负相关.肝炎肝硬化并发消化性溃疡50例,占30.3%.肝炎肝硬化合并消化性溃疡患者与无溃疡者相比,其外周血胃泌素浓度显著升高[(909.4±340.8)pg/ml vs.(713.5±365.4)pg/ml,P=0.002].结论 肝炎肝硬化患者外周血清胃泌素升高,Hp感染可能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血清胃泌素升高可能是肝炎肝硬化患者易发生消化性溃疡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