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者使用两种程序作脊髓肿瘤的MRI检查。自旋回波T_1加权法,回波时间30~50msec,重复时间400~800msec;自旋回波T_2加权法,回波时间为200msec,重复时间为2000~3000msec,为了有更好的分辨率,还使用脊髓表面线圈,共分析了40例脊髓肿瘤,包括室管膜瘤,星形细胞瘤,血管内皮瘤,脂肪瘤和表皮样肿瘤。用自旋回波T_1加权法,脊髓肿瘤显示清晰,肿瘤常伴有囊性变,图像上为低信号区,肿瘤组织的信号较正常脊髓组织的信号弱;自旋回波T_2加权成像上,肿瘤组织的T_2延长,正常脊髓显示为黑色,被强信号的脑脊液围绕。静脉注射钆DTPA有助于脊髓肿瘤的诊断,在T_2加权成象中,由于肿瘤组织摄取造影剂,肿瘤的边缘显示清晰,正常脊髓与肿瘤组织形成明显对比,如肿瘤内有囊性变,增强后显示更清晰。注射造影剂后,室管膜瘤迅速被增强,密度高而均匀,而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MRI在肝脏占位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对98例肝肿瘤患者的MRI影像分析了图像质量、病灶显示清晰度及病变信号特征。全部病例均用1.0T超导磁共振机检查,采用自旋回波(SE)及快速自旋回波(TSE)序列摄取横轴位T_1及T_2加权像。36例患者接受了Gd-DTPA增强,其中12例进行了动态增强检查。结果:图像优良者89%,较差者占11%。MRI能显示的最小病灶为0.5~1.4cm。转移瘤均呈不同程度的长T_1、长T_2信号,信号不均匀,无包膜。肝细胞癌呈不均匀长T_2信号,T_1加权像上7例呈等信号或轻度高信号,其余呈轻度低信号。5例可清晰显示包膜,3例可见门静脉内瘤栓形成。海绵状血管瘤呈均匀性长T_1低信号、长T_2显著高信号,轮廓清晰,边缘光整或呈分叶状。结论:MRI对肝占位病变的诊断敏感度高,特异性好,对发现病变及定性、定量诊断均具有重要价值,值得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3.
作者发现40例MR上副鼻窦低信号强度灶病人,所有病人均做过5mm层厚的横断及冠状连续CT 扫描,大多数病例做了增强。MR使用1.5或0.5T的设备,多层面成象,自旋回波质子密度加权、T_2加权或T_1加权序列。T_1加权象重复时间(TR_s)200~600msec,回波时间(T E_s)20~50msec,质子密度加权和T_2加权的TR_s 为1500~2500msec,,第一回波TE_s20~50msec,第二回波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FLAIR技术对脑梗塞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应用0.5T超导MR系统对65例脑梗塞患者分别采用FLAIR技术、快速自旋回波T_2加权像(T_2WI)进行对比分析。结果:FLAIR序列比T_2加权像能更敏感、更清楚地显示梗塞灶。提示:FLAIR序列由于反转时间(TI)较长,可抑制脑脊液信号,回波时间长产生重度T_2图像,从而能增加病变对比度,显示T_2加权像未能发现或可疑病灶。结论:FLAIR技术可作为颅脑MR常规检查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诊断脑发育性静脉畸形(DVA)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采用3.0T超高场磁共振的SWI及常规MR序列(包括自旋回波T_1加权像、快速自旋回波T_2加权像)诊断为脑发育性静脉畸形的24例患者,对SWI及常规MR序列进行分析.结果 24例脑发育性静脉畸形中发生于额叶白质11例,顶叶白质6例,颞叶2例,小脑半球5例.MR平扫显示DVA病灶11例,其中表现为条状流空信号者4例,表现为T_2WI放射状高信号者7例;MR增强检查显示所有病灶,表现为"海蛇头"样强化特征.SWI检查清晰显示所有病灶,表现为"海蛇头"样低信号影.结论 SWI对小静脉病变较敏感,能取代MR增强检查用于脑发育性静脉畸形的诊断和随访.  相似文献   

6.
快速自旋回波磁共振成象(FSE)是一种能够获得质子密度和T_2加权象的快速采集的新技术。作者比较了15例脑出血病人(5个月至81岁)在SE和FSE质子密度图象和T_2加权象(2000/80)上血肿内不同成份信号的变化情况。根据血肿在SE序列T_1、T_2加权象和质子密度图象上的表现,将血肿内成份分为脱氧血红蛋白(一般在T_1加权象上为等或低信号,T_2加权象为低信号)、高铁血红蛋白(T_1、T_2加权象均为高信号)和含铁血黄素(T_1、T_2加权象均为低信号)。同时作者还比较  相似文献   

7.
作者为了分析MR信号强度在鉴别良恶性胸膜疾病中的应用价值。对经CT扫描验明为胸膜病变的45例患者,作了MR检查,于0.5T的MRI系统。获得T_1加权,质子密度加权,T_2加权和增强T_1加权自旋回波图像。34例患者确诊为恶性(18例)或良性(16例)病变。评价了胸膜病变的形态学特征及T_1加权,质子密度加权,T_2加权和增强T_1加权像  相似文献   

8.
对52例颅脑MRI显示脱髓鞘病变的患者进行了影像学特征及病因分析,结果表明本组患者脑部双侧脑室周围白质在MRI的T_2加权像上显示条索状或斑片状的不规则高信号影;T_1加权像相应显示低或等信号影,而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症状。病因是多数病例(40例)可能继发于脑缺血或多发性脑梗塞后的皮质下白质脑病,少数病例(12例)不能排除原发性脱髓鞘病变如MS的诊断。  相似文献   

9.
作者报道1例马氏综合征恶变为软骨肉病的MR所见。忠者41岁,女性。平片见右胫骨远端后方骨膨胀性破坏及软组织肿,右手多发性软组织肿块伴中心钙化和内生软骨瘤。用1.5T磁场取得下肢自旋回波及T_1加权成象,TR=450msec,TE=16msec。T_2加权成象,TR=2500msec,TE=28和70msec。T_1加权成象示多发性低信号区取代正常的黄髓强信号区。肿块的T_1加权成象亦为低信号强度。T_2加权成象肿块表现比内生软骨瘤的边界清楚。采用表面线圈自旋回波成象对手的MR检查,获取的参数与前述相似。T_2加权成象显示右手内生软骨瘤较左胫部的信号更低。指骨和胫骨未  相似文献   

10.
作者分析了7例颅内颈动脉闭塞之 MRI。女性4例,男性3例。年龄33~65岁。分别使用1.5T(4例)和1.5,0.5T(3例)超导磁体。均采用多层面自旋回波(SE)脉冲序列;前4例以质子密度 T_1及 T_2加权成象(用双回波);后3例以T_1和单回波 T_2加权成象。成象参数分别是 T_1加权象:500~1000/25~30/2;质子密度象:2000/20~35;T_2加权象:60~120/2。层厚5mm,间隔0~2mm,矩阵128~2和256~2。病人多做了横断、冠状和/或矢状面扫描。MR 扫描在发病后4~60天(平均21.4天)进行。  相似文献   

11.
作者用MRI检查8例结核性脊椎炎,3例化脓性脊椎炎,15例转移癌。作者见到,活动性的病变部位的椎体及间盘与正常椎体及间盘比较T_1加权象呈低信号,T_2加权象呈高信号。非活动性的病椎及未消失的病变间盘T_1、T_2加权象与正常椎体及其间盘大致为等信号。T_1加权象可清楚显示脊髓压迫的有无及程度。脓液等炎性物质的压迫,还是驼背所致的骨性压迫等原因,MRI均可判断。关于椎旁脓肿,横断面,冠状面,矢状面MRI均可显示。T_2加权象显示高信号,T_1加权象有显示低信号的倾向。CT和平片能看到脓肿的钙化,MRI显示困难。  相似文献   

12.
作者对五例髓外肿块切除后又出现神经症状的病人作了MR检查。五例均见到脊髓空洞症,但无复发或病变残留的表现。检查用0.5或1.5-T超导MR系统对兴趣区行矢状和横断薄层扫描(5 mm)T_1、T_2加权成象。三例腰穿阿米培克脊髓造影3小时延迟CT扫描,三例在术中实时超声监视下做了手术。T_1和T_2加权成象上三例显示有低信号的长条囊区。T_2加权成象有液体流动产生的流空现象,另二例病变内液体表现与正常无搏动的脑脊液  相似文献   

13.
作者对20例颅咽管瘤做了MR与CT检查。全部病例获得相对的T_1加权与T_2加权自旋回波序列。16例病人用0.35T,1000或2000m sea重复时间(TR)与28或56msec的回波时间(TE)取得多层多回波影象。3例病人用0.3T,TR=500/2000msec、TE=28/56msec取得多层单回波影像。2例用0.5T,TR=1000/20000msec、TE=40/80或60/120msec取得多层双回波成像。至少在两个平面获取影像。结果见到,在T_1加权成像上,9例肿瘤显示信号强度增加,与T_1缩短一致;10例肿瘤显示中等强度,其信号强度大于脑脊液,但不均匀;1例囊性肿瘤显示强度降低。在T_2加权成像上,除1例外,所有病例的颅咽管瘤具有高信号  相似文献   

14.
作者对85例前列腺癌病人进行了MR检查,年龄57-74岁,检查使用0.35T,采用自旋回波(SE)技术。T_1加权图象脉冲序列重复时间(TR)为0.5s,回波时间(TE)为28~40msec。T_2加权图象TR为2秒,TE为56~80msec,每例均行横断层面的T_1和T_2加权成象,75例增加了冠状面的T_2加权图象,10例还做了矢状面成象。层厚7mm,间距3mm。根据病人情况CT扫描采用不同位置,  相似文献   

15.
作者回顾了15例颅内巨大动脉瘤的临床及放射学资料,年龄22~72岁,女10例,男5例。所有病例均做MR、CT和血管造影检查,10例行手术。MR为超导型,场强1.5T7例,0.35T5例,0.5T3例,均采用多层自旋回波(SE)技术得到T_1和T_2加权图像,多回波序列用于T_2加权图像。CT检查采用第三代扫描机行静脉强化扫描,7例做了平扫。血管造影为选择性动脉插管常规或DSA法,结果显示,巨大动脉瘤位于海绵窦7例,小脑后下动脉3例,基底动脉2例,前、后交通动脉及眼动脉各1例。所有病例均显示圆形轴外肿块,9例直径在2.5cm以上,6例在2~2.5cm之间。MR发现12例有腔内血流,在T_1和T_2加权图像上表现为球状或结节状腔内信号空白区,往往与供血动脉相  相似文献   

16.
作者前瞻性分析了8例周围型胆管癌的CT与MRI的征象。男5例,女3例。39~80岁。MR与CT显示肿瘤主灶最大径5.0~9.6cm,平均7.0cm。7例病灶在左叶,1例在右叶。MR检查用0.15T永磁型扫描机。层厚10mm,行连续横断层面自旋回波(SE)扫描,TR/TE:2000/80ms及500/40ms。T_2加权四次信号平均,T_1加权二次信号平均。  相似文献   

17.
作者回顾性研究60例腰椎滑脱患者的MR影像。常规放射检查证实为单侧滑脱(2例)、双侧(58例),17例为CT进一步证实。病人包括44例男性,16例女性,年龄12~77岁(平均41岁)。 研究使用高场强MR机(1.5T)和表面线圈。对T_1加权像TR/TE 600/15,和T_2加权像TR/TE2800/80或快速自旋回波T_2加权像TR/TE 3000/102的横断和矢状面图像进行分析,对17例病人进行5mm层厚连续CT扫描及软组织和骨算法重建。60例病人中24例(40%)脊椎滑脱部位椎弓根的MR图像信号强度出现三类改变。第一类改变为T_1WI信号减弱,T_2WI增强,占3例,年龄为13~23  相似文献   

18.
作者报道了颈前入路减压后椎体前方置钛合金固定器后的MRI特点、固定器对MRI的影响及固定器体外检查的结果。使用0.5T及1.5T的MRI装置。采用自旋回波T_1、T_2如权扫描以及梯度回波(FLASH)扫描。钛固定器包括Synthes型及Caspar型。将钛固定装置用细线悬浮于充满0.01mol/LCuSO_4溶液的塑料瓶中,进行矢状及横断扫描,然后将装置放于猪肌肉中,以同样方式进行扫描。结果T_1、T_2加权钛装置本身为无信号区,周围高信号环绕,在1.5T磁场中信号失真明显,FLASH扫描装置失真范围广泛。另选择颈前入路减压后椎体前方用钛合金固定的病人进行T_1、T_2加权扫描,本组31  相似文献   

19.
作者在150例病史超过一年的部分性癫痫病人探讨了MR诊断是否需常规作增强。病人年龄2~76岁,成象前均经有经验的癫痫学家检查,并由脑电图(EEG)确定发作病灶,根据国际抗癫痫联盟标准可行部分癫痫病变的特定亚型分类。病人均在1.5T的场强下常规获取不增强的自旋密度和T_2加权冠状面象、T_1加权矢状面和横断面象。静脉注入Gd-DTPA O.1mmol/kg后5分钟开始扫描行T_1加权冠状和横断面成象,T_1加权序列注药前后均用SE序列:600/20/2(TR/TE/激励),层厚5~6mm,扫描野20~25cm,矩阵256×256。自旋密度和T_2加权序列2000~2500/20,80/1(TR/TE/激励),其它成象参数和T_1加权象类似。所有T_2加权象均用梯度运动抑制技术,以减少颅内尤  相似文献   

20.
作者对5例病理证实的骨骼肌血瘤(SMHs)作了7次MR检查。病人年龄17~21岁,男4例,女1例,MRI是在0.5T超导装置施行,T_1加权影像用自旋回波技术,重复时间(TR)为450~1083msec,回波时间(TE)20~25msec,T_2加权影象用自旋回波脉冲技术,TR2000~2350msec,T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