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方美玉 《浙江医学》2011,33(8):1225-1226
全血细胞减少症是多种疾病造成的一种全血减少综合征。血常规检测血红蛋白〈l00g/L,血小板〈100×10^9/L,白细胞〈4.0×10^9/L至少有2次,这种血象的改变常见于造血系统疾病,也见于非造血系统疾病,病种繁多,病因复杂,骨髓细胞学检查对全血细胞减少症患者的病因诊断有重要的价值,结合临床资料可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率。现对我院2009年12月至2010年11月收治的130例全血细胞减少症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和病因学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肿瘤致全血细胞减少的病因,以提高对此类疾病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对262例初诊时全血细胞减少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62例肿瘤患者中,急性白血病的比例最高,为145例,占55.34%,其次为肝癌34例占12.98%.多发性骨髓瘤(7.64%),其余依次为胃癌,恶性淋巴瘤、恶性组织细胞病,结肠癌、乳腺癌,胰腺癌,卵巢癌。结论全血细胞减少多见于在造血系统、消化系统、生殖系统恶性肿瘤。在分析肿瘤致全血细胞减少时,注意不仅仅是急性白血病所致,应详细采集病史,全面检查,提高全血细胞减少的病因诊断,避免误诊、漏诊。  相似文献   

3.
《陕西医学杂志》2014,(7):923-924
<正>全血细胞减少症病因高度异质性,常见于血液疾病、慢性肝病、肿瘤及感染等。现将我院20102013年符合标准的136例全血细胞减少症病因分析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我院20102013年符合标准的136例全血细胞减少症病因分析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我院20102013年门诊及住院诊治的全血细胞减少症患者136例,男63,女73例,年龄122013年门诊及住院诊治的全血细胞减少症患者136例,男63,女73例,年龄1283岁,中位年龄42岁。所有患者均符合以下诊断标准:两次以上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4.0×109/L,血红蛋白男性<120g/L,女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全血细胞减少疾病的病因。方法对138例全血细胞减少疾病的病因进行临床分析。结果造血系统疾病99例,占71.7%;非造血系统疾病39例,占28.3%。结论全血细胞减少疾病以造血系统疾病为主,但某些非造血系统疾病也可引起,需要临床医师重视,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及各种检查结果综合分析,以减少漏诊及误诊,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6.
全血细胞减少病因的再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全血细胞减少的病因。方法对初诊初治全血细胞减少20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系统完善的检查,如血常规、骨髓象及其他辅助检查显示以巨幼细胞性贫血所占比例最大,其后依次为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脾亢、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结论全血细胞减少的病因最多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  相似文献   

7.
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8.
20例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立  许先吟  罗耀光 《华夏医学》2005,18(2):188-189
目的:总结20例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immunorelate pancytopenia,IRP)患者临床特点,了解本病临床诊断要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分析20例患者临床表现、血常规、骨髓涂片(活检)、铁蛋白、叶酸、维生索Btz含量、外周血抗人球蛋白试验(Coombs)、酸溶血试验(Ham)、红细胞脆性试验、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血红蛋白电泳及免疫学等检查,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结果:该组全血细胞减少症不符合其他可能引起全血细胞减少的疾病,对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敏感。结论:该病与异常免疫相关,诊断时以排除性诊断为主。  相似文献   

9.
氯氮平是一种新型的非典型广谱抗精神病药 ,它具有强大的镇静作用 ,其临床疗效与氯丙嗪相当。本药的特点为锥体外系副反应轻 ,患者比较容易接受。因此 ,该药的应用已逐渐普及。但氯氮平最大的缺点是对骨髓功能的抑制 ,可引起白细胞的缺乏症。这在临床上已有较多的报道 ,并引起了广泛的注意。但氯氮平除了引起白细胞减少外 ,极个别的患者同时还伴有贫血及血小板的减少和出凝血时间的延长 ,是全血细胞的减少 ,这在临床上比较罕见 ,因此 ,它比单纯的白细胞减少具有更大的危险性。在临床上我们曾遇到过此类患者 ,现加以分析报道。1 病例介绍例 …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35岁,工人,已婚。因呕血、黑便6小时于2004年5月4日入院。该患于6小时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不适,呕出鲜红色血液约600m1,呈喷射状呕吐。接着解柏油样便2次,呈稀水样,总量约500m1,伴头晕、乏力、口渴、心悸。无晕厥、腹痛,无发热。体重无明显变化,呕血前食欲、睡眠良好。既往健康,无消化性溃疡病史,否认肝炎病史,  相似文献   

11.
近十年随着龋病预防工作的开展,全球龋病的发生率已明显下降,而婴幼儿龋病(Early childhood caries,ECC)已成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中低收入人群的主要问题.我国第二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结果显示,5岁儿童患龋率高达76.55%.以往普遍认为ECC与变形链球菌感染和不适当的喂养方式有关,但目前的研究发现ECC是一种多因素疾病,其发病机理相当复杂.本文作者就近年的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刘芸  史克咏 《基层医学论坛》2012,(28):3740-3742
目的分析全血细胞减少患者骨髓和外周血细胞形态在病因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17例全血细胞减少患者的骨髓和外周血细胞形态进行分析。结果117例患者通过骨髓和外周血细胞形态分析得到肯定性诊断15例(12.82%),提示性诊断21例(17.95%),符合性诊断8例(6.84%),疑似性诊断23例(19.66%),排除性诊断13例(11.11%),形态学描述37例(31.62%)。结论形态学检查是诊断全血细胞减少症病因的多种检查方法之一,必须结合症状、病史、体征及其相关检查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3.
隐孢子虫病的若干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发现引起免疫缺陷性疾病 ,特别是艾滋病患者机会性感染的病原体约有十几种 ,其中原虫主要有隐孢子虫 ,卡氏肺孢子虫 ,弓形体 ,孢子球虫等 ,而在胃肠型的艾滋病机会性感染中 ,以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为最常见。有人统计 5 7例艾滋病患者感染者中有 4 2例死于本病 ,故国外对艾滋患者检查隐孢子虫已列为常规项目[1] 。因其常以并发感染且易造成临床误诊增加了死亡率 ,本文对隐孢子虫的病原生物学特性及临床流行等研究的若干进展予以介绍。1 病原生物学特性隐孢子虫最初于 190 7年被Tyzer发现并描述。对人类致病的报道始见于 1976…  相似文献   

14.
高侵袭性恶性肿瘤在缺氧的条件下,一方面肿瘤细胞的基因型发生了向多能胚胎样干细胞方向的转化,选择性地表达某些血管内皮细胞相关基因,形成血管内皮细胞样的表型;另一方面,肿瘤细胞周围间质中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层黏连蛋白的表达明显增加,层黏连蛋白在基质金属蛋白酶的作用下被分割成γ2’链及γ2x链生成拟态。血管生成拟态的研究将对高侵袭性黑色素瘤等高度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5.
阴道炎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阴道炎流行特征,展望今后工作。方法利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阴道炎的种类、病原学、流行病学特征如:人群分布、时间分布、地区分布、感染途径和预防进行描述。结果阴道炎主要病原体是细菌、真菌和支原体;阴道炎发病人群主要集中在20~40岁年龄组,以汉族发病为主;城乡均有发病;外阴阴道炎以夏季患病最多,秋季复发率最高,受月经周期影响;感染途径有内源性感染、性感染和接触性感染;预防靠积极治疗阴道炎病人,切断传播途径,减少污染。结论尽管对阴道炎研究较多,但缺乏流行病学研究。  相似文献   

16.
子宫颈癌病因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子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在全球妇女恶性肿瘤中居第二位,仅在乳腺癌之后。子宫颈癌的发生和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病理过程,子宫颈癌的研究提示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HPV持续感染,宿主癌基因激活和抑癌基因失活,端粒酶活性高表达及免疫调节的失衡等一系列病理改变,最终导致组织癌变。  相似文献   

17.
SARS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2003年7月5日,世界卫生组织将中国台湾从最后一个SARS疫区名单中除名。然而,SARS对人类的威胁还远没有结束。WHO的官员警告说,SARS可能成为季节性疾病,并于今年的秋冬季节卷土重来。因此,我们有必要对SARS进行一些回顾,以便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个对于人类来说是全新的疾病。  相似文献   

18.
小干扰RNA(siRNA)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一种抵御外来基因和病毒感染的转录后基因调控方式,也是一种重要的研究工具。大量的研究工作致力于设计合理的siRNA片段用于基因功能研究,并将其作为一种治疗方法用于肿瘤、病毒性疾病等基因治疗以及药物靶向研究。然而,随机设计的siRNA对靶点的沉默效应差别很大,因此设计直接针对靶向基因的高效siRNA成为关键的问题。生物信息学、热力学计算、计算机辅助设计等方法和手段成为设计siRNA的新热点。本文作者对siRNA设计原则及方法研究进行总结论述。  相似文献   

19.
现已发现 ,多种肿瘤有Ras基因的突变 ,包括H Ras、K ras和N Ras基因的突变。Ras基因编码产物为P2 1ras蛋白 ,其本质为膜相关G蛋白 ,具有GTP酶的活性 ,参与信号传导。其中K ras的突变与临床中很多肿瘤的发病有密切关系 ,如胰腺癌、胃癌、小细胞肺癌及胆囊癌等。本文就近年来针对K ras基因的临床研究作一综述。1 K ras基因与胰腺癌胰腺癌是一种高度恶性肿瘤 ,其 5年生存率低于 5 % ,并且近年来患病率有明显上升迹象 ,但其早期诊断十分困难。目前 ,分子生物学研究发现 ,K ras基因是与胰腺癌高度相关的癌基因 ,其第一外显子 12密码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