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目的 通过观察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脂联素(APN)、内脂素(Visfatin)水平及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值,探讨血清APN及Visfatin水平与颈总动脉IMT值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195例T2DM患者和50例对照组的血清APN及Visfatin水平,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测量IMT值.结果 ①T2DM患者血清APN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颈动脉IMT增厚组血清APN水平显著低于IMT非增厚组(P<0.01);血清Visfatin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颈动脉IMT增厚组血清Visfatin水平显著高于IMT非增厚组(P<0.01).②r2DM患者IMT值与血清APN呈显著负相关(r=-0.639,P<0.01),与血清Visfatin呈显著正相关(r=0.701,P<0.01),且血清APN与Visfatin呈显著负相关(r=-0.835,P<0.01).结论 T2DM患者存在血清APN及Visfatin水平的异常表达,与颈总动脉IMT值有着显著相关性,联合检测血清APN及Visfatin水平,可作为判断T2DM患者疾病严重程度、临床疗效及评估预后的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DM)患者血清淀粉样蛋白A水平变化与意义。方法分别测定110例2型DM患者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血清C反应蛋白(CRP)、尿清蛋白/肌酐(Alb/Cr),并根据尿Alb/Cr排泄率分为3组进行比较分析,同时以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结果 2型DM患者血清SAA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并且与其血清CRP、尿Alb/Cr排泄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2型DM患者血清SAA水平随着尿Alb/Cr排泄率的增加而升高,通过血清SAA水平检测,可作为2型DM并发血管病变以及严重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早期2型糖尿病(T2DM)血清内脂素(Visfatin)与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的关系.方法 70例早期T2DM患者,高分辨超声检测颈动脉IMT,分为IMT增厚组(36例)、IMT非增厚组(34例),对照组为同期健康体检人员30例.三组均检测常规临床指标,采用ELISA法测空腹血清Visfatin.各组间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Visfatin与早期T2DM颈动脉IMT的关系.结果 T2DM患者Visfatin明显高于对照组(14.32±0.76 μg/L vs 6.34±0.91 μg/L,11.54±0.83μg/L vs 6.34±0.91μg/L,t1=2.41,t2=1.841;P1=0.009,P2=0.029),IMT增厚组Visfatin高于IMT非增厚组(14.32±0.76μg/L vs 11.54±0.83 μg/L,t3=0.901,P3=0.031);简单相关分析显示Visfatin与BMI,IMT,LDL-C,WHR,ln(FINS),ln(HOMA-IR),ln (FBG)呈正相关(r=0.201~0.331,P=0.007~0.047),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Visfatin仅与HOMA-IR(t=4.123,P=0.0071),IMT(t=3.573,P=0.0084)呈独立相关.结论 血清Visfatin与T2DM发病密切相关,可能参与早期T2DM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淀粉样蛋白A(serum amyloid A,SAA)水平在2型糖尿病(T2DM)伴发糖尿病肾病(DN)中的意义。方法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102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分为单纯糖尿病组(SDM组)、早期糖尿病肾病组(EDN组)和临床糖尿病肾病组(CDN组),30名本院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血清SAA,将组间的SAA进行统计学比较,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各糖尿病组血清SAA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EDN、CDN组显著高于SDM组(P〈0.05),CDN组与EDN组相比亦明显升高(P〈0.05)。相关分析显示SAA与UAER呈显著正相关(r=0.536,P〈0.01)。结论SAA水平在T2DM组和并发DN组中随着UAER的增加而升高,两者之间关系密切,提示炎症反应可能在DN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静息心率(resting heart rates,RHR)与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关系。方法 依据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arotid intima media thickness,CIMT),将92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非颈动脉粥样硬化(NCAS)组47例和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组45例。比较两组患者RHR和代谢参数方面的差异,并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AS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CAS组舒张压(DBP)、餐后2 h血糖(P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纤维蛋白原(Fib)和RHR水平均显著高于NCAS组(P均<0.05),且年龄、DBP、PPG、Fib、RHR与CIMT呈正相关(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DBP、PPG、Fib和RHR是AS发生的危险因素(P<0.01,P<0.05)。结论 RHR增加与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AS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内脂素与尿清蛋白排泄率(UAER)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和ELISA法检测300例T2DM患者的尿微量清蛋白和血清内脂素水平,同时测定血清胰岛素水平和糖化血红蛋白A1c(HbA1c),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按UAER水平将其分为正常蛋白尿组(n=170)、微量清蛋白尿组(n=70)和临床清蛋白尿组(n=60).结果 从微量清蛋白尿组到临床清蛋白尿组,血清内脂素水平依次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T2DM患者血清内脂素水平与UAER呈显著正相关(γ=0.652,P<0.01),调整年龄、性别、血压及血脂等的影响后,血清内脂素水平仍与UAER呈显著正相关(γ=0.378,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显示,内脂素和HbA1c是UAER独立影响因素(P<0.01,r2=0.674).结论 T2DM体内内脂素水平与UAER密切相关,一定程度上可反映糖尿病肾脏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初发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浆内脂素水平的变化及其与糖、脂代谢的相关性。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106例内分泌科住院的初发T2DM患者(T2DM组)和10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血浆内脂素水平,同时检测2组患者血糖、血脂代谢参数水平。通过单因素直线相关分析及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探讨血浆内脂素水平与糖脂代谢指标的关系。结果 T2DM组体质指数(BMI)、腰臀比(WHR)、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甘油三酯(TG)、内脂素均高于对照组(P均<0.01)。单因素直线相关分析显示,T2DM患者血浆内脂素水平分别与WHR(r=0.489,P<0.01)、BMI(r=0.226,P<0.01)、FPG(r=0.345,P<0.01)、HbA1c(r=0.186,P<0.05)、HOMA-IR(r=0.215,P<0.01)呈正相关,而与性别、年龄、TC、TG、LDL-C、HDL-C、FINS无相关性(P均>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WHR和FPG是影响血浆内脂素水平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血浆内脂素水平变化与糖、脂代谢关系密切,它可能在T2DM的发病机制中起着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淀粉样蛋白A(serum amyloid A,SAA)与糖尿病肾病患者血糖及血脂代谢的关系。方法 115例2型糖尿病患者依据24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分为单纯糖尿病组37例,微量白蛋白尿组40例,临床白蛋白尿组38例,同期35名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测定4组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肌酐、血尿素氮、糖化血红蛋白、血清SAA、24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并进行比较。结果单纯糖尿病组SAA、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微量白蛋白尿组SAA、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水平高于单纯糖尿病组(P<0.05);临床白蛋白尿组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AA、血肌酐、24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三酰甘油水平高于微量白蛋白尿组(P<0.05);SAA与24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呈正相关(r=0.463,P<0.01;r=0.278,P<0.05;r=0.402,P<0.01;r=0.216,P<0.05),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负相关(r=-0.265,P<0.05)。结论 SAA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高脂血症及尿微量白蛋白关系密切,SAA水平增高是糖尿病肾病进展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血清淀粉样蛋白A与2型糖尿病及其合并大血管病变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淀粉样蛋白A(serumamyloid A,SAA)与2型糖尿病及其合并大血管病变患者的关系。方法将65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一定的纳入标准分成不伴血管病变34例和舍并大血管病变组31例,另抽取3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在特种蛋白仪上采用比浊法测定血清SAA水平,并进行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组SAA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大血管病变患者SAA与不伴大血管病变患者组比较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AA在2型糖尿病及并发大血管病变患者中明显升高,在其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可能是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重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的关系。方法收集T2DM住院患者共165例,根据CIMT值分为内膜正常组59例,增厚组51例,斑块组55例,记录3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糖尿病病程、吸烟史、高血压史、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正常组血清SOD水平[(158.51±12.02)U/mL]及增厚组血清SOD水平[(152.00±15.04)U/mL]较斑块组[(145.24±10.30)U/mL]增高,且增厚组血清SOD水平高于斑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SOD水平与年龄、低密度脂蛋白(LDL)和CIMT呈负相关(r=-0.26、-0.16、-0.32,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SOD是T2DM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保护因素(OR=0.938,P=0.003)。血清SOD诊断T2DM患者颈动脉病变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曲线下面积为0.717[95%CI(0.638,0.797)],最佳截断点为159.9U/mL,灵敏度为79.2%,特异度为52.5%,阳性预测值为74.5%,阴性预测值为60.8%。结论 T2DM患者血清SOD水平随颈动脉动粥样硬化病变程度加重而降低,是CIMT增厚的保护因素,同时对合并颈动脉病变早期筛查提供一定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内脂素和脂联素与2型糖尿病(T2DM)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方法选择T2DM代谢综合征患者(T+MS组)和单纯T2DM患者(T2DM组)进行检测并比较2组研究对象体质量指数(BMI)、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FB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内脂素和脂联素的差异,分析2组患者内脂素、脂联素和BMI、TC、TG、LDL-C、HDL-C、FBG、HOMA-IR的相关性。结果 T+MS组患者BMI、TC、TG、LDL-C、FBG、HOMA-IR均显著高于T2DM组患者,而HDL-C、内脂素和脂联素均显著低于T2DM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2DM代谢综合征患者内脂素、脂联素和BMI、TC、TG、LDL-C、FBG、HOMA-IR呈负相关关系(P0.05),和HDL-C呈正相关(P0.05)。结论 T+DS组患者血清内脂素及脂联素显著低于T2DM组患者,其低内脂素和脂联素血症与T2DM合并代谢综合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内脂素是新近发现的一种脂肪细胞因子,其命名、结构、分布、体内的表达调节及体外的检测方法均已研究较清楚。内脂素除具有烟酰胺磷酸核糖转移酶活性、促炎等生物活性外,其类胰岛素样作用的存在机制一直是目前探讨和研究的重点,由于2型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的主要发病机制为胰岛素抵抗,使得内脂素与此疾病的相关性研究日渐深入。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与血清脂联素(adiponectin)相关性。方法对65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60例正常对照者,分别测定血清脂联素(adiponectin)及生化指标,采用超声测定IMT,比较两组间血清脂联素(adiponectin)及IMT水平。对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多元回归分析,统计颈动脉IMT和血清脂联素(adiponectin)之间的关系。结果血清脂联素(adiponectin)与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IMT增厚有关。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IMT与血清脂联素(adiponectin)呈正相关,提示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adiponectin)可协助诊断冠心病。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S100钙结合蛋白A12(S100A12)、可溶性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sRAGE)水平情况,并分析二者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12月该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1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CIMT将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CIMT正常组(51例)和C... 相似文献
16.
17.
18.
目的探讨内脂素rs13237989和rs13224516基因多态性与广东地区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新诊断为2型糖尿病患者181例为病例组,另选择体检中心健康者18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内脂素rs13237989位点C和T基因型与rs13224516位点A和C基因型的分布频率,并对病例组rs13237989和rs13224516位点不同基因型对应的生化指标进行比较,包括胆固醇(CHOL)、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结果内脂素rs13237989、rs13224516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符合遗传定律,样本具有群体代表性,两个基因位点在两组间的基因型多态性分布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无相关性(P0.05);病例组不同基因型携带者TG、CHOL、HDL-C、LDL-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脂素rs13237989与rs13224516基因多态性与广东地区2型糖尿病的发生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清脂联素及C反应蛋白与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平均内膜中层厚度(IMT)的相关性。方法测定89例2型糖尿病患者颈总动脉平均IMT、血清脂联素、(hs)CRP及其他生化指标,按颈总动脉平均IMT将患者分为内膜正常组、内膜增厚组、斑块形成组、管腔狭窄组,比较各组间血清脂联素、(hs)CRP水平。对颈总动脉内膜异常患者,采用多元回归分析,统计颈总动脉IMT和血清脂联素、(hs)CRP之间的关系。结果内膜正常组、内膜增厚组、斑块形成组、管腔狭窄组各组间血清脂联素水平逐渐降低,(hs)CRP水平逐渐增高,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动脉硬化组中颈总动脉IMT与血清脂联素呈负相关(P〈0.01)、与(hs)CRP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脂联素、(hs)CRP可能与2型糖尿病患者颈总动脉IMT的增厚有关,提示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与(hs)CRP可协助诊断冠心病。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收集83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40例体检健康者血清,根据患者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将糖尿病组患者分为LDL-C水平增高组和LDL-C水平正常组,测定所有受检者血清hs-CRP水平及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结果 hs-CRP水平在LDL-C增高组、正常组及对照组之间呈逐渐下降趋势,两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hs-CRP浓度与LDL-C浓度呈正相关(r=0.4781,P0.05);2型糖尿病患者中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者血清hs-CRP阳性率明显高于无颈动脉病变者(P0.01)。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hs-CRP水平显著升高,且与患者LDL-C浓度及颈总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