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近年有研究认为细胞因子在DR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细胞因子及其网络特点的深入研究为明确DR的发病机制、探寻DR防治新途径提供了重要基础.此文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管生成素、色素上皮衍生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肿瘤坏死因子等多种细胞因子在DR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糖尿痛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一种常见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早期的视网膜血管渗漏和晚期的新生血管形成是其重要的病理改变,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以及各种炎症因子、瘦素、血管紧张素Ⅱ等在英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细胞因子信号抑制因子3作为调节细胞因子信号通路的一种重要蛋白,通过调节Janus激酶/信号转导转录激活因子(JAK/STAT)信号通路,抑制上述各种因子的作用,成为未来治疗DR的新靶点.本文就细胞因子信号抑制因子3在DR发病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机制相关因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瀛娟  颜华 《眼科研究》2008,26(2):153-156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最常见的视网膜血管病,其发生、发展受多种因素如细胞因子(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肝细胞生长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转化生长因子-β、趋化因子、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黏附分子、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瘦素、内皮素、一氧化氮、糖基化终末产物、脂类代谢紊乱以栽及促红细胞生成素等的影响.就以上多种因素在DR的发生、发展中所起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发生发展受多种细胞因子的调控.除了既往研究的各种因子之外,新近发现,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基质细胞衍生因子(SDF-1)等几种细胞因子也与DR的发生发展有关.在DR早期,EPO可抑制视网膜缺血时视神经元的凋亡,具有视神经保护的作用;随着病变进展,EPO表达不断增加,可能会导致新生血管形成.CTGF在增生型DR(PDR)形成过程中发挥了促纤维化、促血管形成的双重作用,并且很可能是最终直接参与增生膜形成的生长用子.SDF-1可促进视网膜新生血管发生发展,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治疗PDR和弥漫性黄斑水肿的机制也可能与降低患者玻璃体中SDF-1的水平存在一定联系.进一步深入研究这些因子与DR的相互关系,将有助于全面认识和了解DR发病机制,为DR预防及治疗提供新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细胞因子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蒋玲  吕红彬 《眼科研究》2009,27(12):1165-1168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一种发生进行性视力损害的糖尿病(DM)并发症,其特征是毛细血管闭锁、微循环障碍和局部缺血性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其确切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最近有研究认为DR可能与视网膜毛细血管炎症反应有关。由于细胞因子能引起炎症反应和黏附分子表达,因此细胞因子增加单核细胞和内皮细胞黏附的过程被认为是DR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关键事件。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等多种细胞因子在DR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临床研究发现,高度近视、长眼轴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发病的保护因素[1],合并高度近视的糖尿病患者发生DR的几率要小于不合并高度近视的患者.但其确切机制尚不清楚.内皮素(ET-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是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重要细胞因子.为明确其在伴有高度近视DR发病中的作用,本研究对一组伴有和不伴有高度近视的增生型DR(PDR)患者玻璃体液中ET-1、VEGF、PEDF含量进行了测定,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36,自引:24,他引:12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DR的病理特征为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和BRB破坏,它是糖尿病患者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高血糖是糖尿病并发症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而糖尿病最终如何导致DR发病的机制十分复杂。长期的高血糖症导致氧化酶损伤,微血栓形成,细胞粘附分子活化,白细胞郁积和细胞因子活化,继之,缺氧调节的生长因子的表达增加和细胞因子的产生。在这个机制中起主要作用的因子为VEGF、IGF-1、TNF-α、IL-1β、FGF等。多种因子相互作用引起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和血—视网膜屏障(BRB)破坏在DR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本文通过文献回顾,综述了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刘爽 《国际眼科纵览》2022,46(4):327-33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白介素-1、白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等炎性细胞因子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可诱导白细胞活化和迁移,导致毛细血管阻塞、视网膜缺氧及内皮细胞损伤,进而血-视网膜屏障破坏,视网膜出现水肿、出血、渗出和微动脉瘤形成。视网膜在持续的炎性反应和细胞因子刺激下,局部病理性新生血管增生,加重了DR进展。玻璃体和房水中的炎性因子与DR的进展有关。在免疫病理学上,炎症过程诱导了一系列复杂的分子和细胞信号传导,改变了患眼组织的生理反应,产生炎症表型。这些炎性生物标志物可评估炎症过程,可靠、易获得的炎性生物标志物将为开发新的DR生物标志物及其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Luminex液相芯片检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房水中多种细胞因子浓度, 分析这些因子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和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 纳入2019年3月1日—12月31日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行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治疗的DR患者63例97眼作为DR组, 其中NPDR组38眼、PDR组59眼;光凝组39眼、非光凝组58眼。收集同期住院行白内障手术的患者27例31眼作为对照组。抽取受检者房水, 采用Luminex液相芯片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胎盘生长因子(PLGF)、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AA、PDGF-BB、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ANGPTL4)、白细胞介素(IL)-6、IL-8、IL-1β、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11种细胞因子的质量浓度。统计比较各组间房水中各细胞因子的浓度, 并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各房水细胞因子间的相关性。结果 DR组VEGF-A、PLGF、PDGF-AA、ANGPTL4、IL-6、IL-8、MCP-1和IC...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50岁以上人群主要致盲眼病之一.研究表明,DR的发生与非酶糖基化作用、蛋白激酶C激活、免疫/炎症、多元醇旁路、生长因子、氧化应激、RAS系统及血流动力学改变等假说有关,但其确切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近年来,炎症机制在DR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一直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而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黏附分子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更是研究的热点.本文就炎症因子及炎症相关因子在DR发病机制中作用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