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脑出血在临床上为常见病、多发病,二者均有共同病因: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高血脂但二者是否有因果关系,少有报道,本文对70例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合并发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合并脑梗死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糖尿病合并脑梗死临床特点及糖尿病对脑梗死发病的影响.方法 将76例脑梗死住院患者分为两组.A组(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组),B组(非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组),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特点.结果 两组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发生率、肾功能不全及肺部感染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组腔隙性脑梗死发生率、肾功能不全及肺部感染发生率均高于非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组.  相似文献   

3.
刘志平 《中国基层医药》2006,13(9):1477-1478
目的 总结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 选择112例腔隙性脑梗死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约40%患者有轻微症状,25%患者无临床症状体征,只在脑CT或核磁共振(MRI)影像上有病变显示.65%的患者为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112例患者累计病灶219个.再发者76例,其中46%患者发展为痴呆、语言障碍、双侧瘫.结论 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症状体征大都较轻,其临床表现多样化;再发者比率高;再发后随其梗塞灶的增多,出现认知障碍和其他功能异常加重,远期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4.
目前随着 CT的临床应用 ,腔隙性脑梗死在糖尿病中的检出率逐渐增多 ,且高于其他脑血管病 ,但目前有关糖尿病合并腔隙性脑梗死的病因、临床特征等方面的报道不多。本文对我科 1997— 2 0 0 1年 76例糖尿病合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糖尿病合并腔隙性脑梗死而无其他脑血管疾病者 76例 ,腔隙性脑梗死以头颅 CT报告为准。设立同年龄的非腔隙性脑梗死的糖尿病患者 5 0例为对照。所有病例均记录糖尿病及高血压病史 ,测定发病时血糖、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心电图及肾功能。凡血脂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有一项增高者为…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老年糖尿病合并症状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表现进行总结.方法分析符合WHO诊断标准的60例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无症状脑梗死患者的颅脑影像学检查异常.结果60例糖尿病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影像学检查共检出无症状梗死灶104个,其中多发性梗死42例,单侧梗死18例,腔隙性脑梗死48例.结论老年糖尿病合并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影像学检查以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为主.只要影像学检查发现脑梗死,无论有无症状都说明脑血流血量已明显低于正常,脑组织缺氧,所以,应在有效地控制血糖的基础上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探讨多发腔隙性脑梗死和脑多发性硬化的影像学表现和鉴别诊断。方法对我院收治的55例多发腔隙性脑梗死(脑梗组)和55例脑多发性硬化(硬化组)患者的CT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两组患者影像学表现的不同点进行对比。结果硬化组患者的病灶明显大于脑梗组,病灶部位多位于双侧脑室周围的白质,病灶边界大多较为模糊,而脑梗组的病灶多为基底节部,病灶边界清晰。结论多发腔隙性脑梗死与脑多发性硬化的影像学资料较为相似,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在临床诊断过程中,需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有利于对病情的判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急性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确诊为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的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脑梗死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治疗结束后对两组临床疗效和血流动力学以及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在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改善方面也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急性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脑梗死是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之一 ,治疗不及时有极高的致残率 ,因此预防脑梗死的发生和二次梗死有极大的意义。就我院 1996年 8月至 1998年 12月期间 6 8例脑梗死病人经过血液稀释治疗和预防脑梗死再发生总结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6 8例病人经颅脑CT或核磁共振证实为脑梗死或腔隙性梗死 ,其中男 4 4例 ,女 2 4例 ;年龄 36~ 70岁。大面积脑梗死 4例 ,多发性脑梗死 16例 ,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 4 8例 ,2 1例合并高血压 ,17例合并糖尿病。2 治疗结果红细胞压积超过正常值范围者用血液稀释疗法 ,即在无菌操作下抽取病人血液 4 0 0ml,经离心等…  相似文献   

9.
我中心心脑血管科近年来对符合诊断和治疗要求的42例腔隙性脑梗死合并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患者 ,选用舒血宁进行临床治疗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入选对象的选择 :由本中心有经验的大夫按腔隙性脑梗死临床诊断标准 ,对 2 0 0 1年 1月至 12月间门诊治疗病人 ,采用统一的入选标准 ,按病人条件 ,观察了腔隙性脑梗死合并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患者 42例 ,男 2 9例 ,女 13例 ,年龄 5 0~ 79岁 ,平均年龄 ( 66± 12 )岁。其中合并原发性高血压病者 2 7例 ,糖尿病患者 9例 ,高脂血症患者 12例。上述患者均经 CT…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发性腔隙脑梗死痴呆相关因素的影像学诊断价值与临床意义。方法对44例多发性腔隙脑梗死痴呆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44例多发性腔隙脑梗死痴呆患者,1次多发性腔隙脑梗死后发生痴呆4例,2次以上40例,最多2例达5次。1年内腔隙性脑梗死复发20例,占45%,3年内复发16例,占36%,5年内复发4例,占9%。结论临床研究表明,梗死的发生次数与痴呆的呈相关性因素,对已经发生脑血管病患者,预防复发,延缓病情进展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周冲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2):175-176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2月~2011年1月本院收治的52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合并组),并与同期非糖尿病脑梗死患者(对照组)46例相比较。结果:合并组患者CT多表现为腔隙性梗死和多发性梗死;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预后较差,需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治疗,以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老年腔隙性脑梗死合并精神障碍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研究,促进该疾病诊疗水平提升。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60例,综合分析疾病特点、起病因素、治疗和转归。结果 60例患者均确诊为精神障碍,年龄61~89岁,全部为首次精神行为异常,其中93.3%患者合并高血压,3.3%患者合并2型糖尿病,13.3%患者合并高血脂症,通过改善脑供血药物+小剂量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患者疾病症状显著改善,精神障碍症状得到控制。结论老年性腔隙性脑梗死合并精神障碍发生率逐渐增加,临床中应及早进行诊断和治疗,改善患者症状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青年腔隙性脑梗死与非腔隙性脑梗死相关危险因素差异。方法选择邓州市中心医院2010年4月至2013年4月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共50例,作为腔隙组,同时选择同期到我院接受治疗的非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共50例,作为非腔隙组。观察两组患者危险因素的异同。结果腔隙组中合并有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酗酒、吸烟因素所占比例分别高于非腔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腔隙组患者餐后血糖、空腹血糖均高于非腔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腔隙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高于非腔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腔隙组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低于非腔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腔隙组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高于非腔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酗酒及吸烟、高水平C反应蛋白均可成为中青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在腔隙性脑梗死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既往认为腔隙综合征的病理机制是腔隙性梗塞所致。近年以来,尤其是CT、MR的问世,加深了对腔隙综合征病因的认识。发现小灶性脑出血也可引起腔隙综合征。作者自1989年10月至1996年4月检出表现为腔隙综合征的脑出血病人38例,下面对其病理、病因及诊断作初步分析。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选自1989年10月至1996年4月的神经内科住院病人。男性29例,女性9例,年龄在45~幻岁,平均年龄62.8岁。既往均有高血压病病史,病程在5~20年,平均6.7年,其中高血脂、糖尿病史7年。既往均无脑卒中发病史。38例病人均急性发病,在颅脑CT检查前诊断为腔隙性梗塞。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全国脑血管  相似文献   

15.
脂蛋白(a)、纤维蛋白原在腔隙性脑梗死中的价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脂蛋白(a)[LP(a)]在腔隙性脑梗死(LI)发生中的作用;血清LP(a)水平在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合并高血压或糖尿病时的变化;LP(a)和纤维蛋白原(FIB)在腔隙性脑梗死发生发展中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90例腔隙性脑硬死患者分为三组单纯腔隙性脑梗死组、合并高血压组、合并糖尿病组,23例健康者作为正常对照,探讨LP(a)水平的变化;选择40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分析LP(a)与纤维蛋白原的相关性。结果LP(a)水平在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与正常对照组间有显著差异性(P≤0.05);不同病例组间LP(a)水平无显著差异性;LP(a)和纤维蛋白原在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发病中无相关性。结论LP(a)是腔隙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与高血压、糖尿病无关;在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中,LP(a)与纤维蛋白原有各自的主要参与机制。  相似文献   

16.
管海兵  张春和  沈斌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3):1936-1938
目的:分析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不同的临床表现与院内检查结果差异,为临床诊断及预后评估提供参照.方法:收集本院近几年来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临床表现方面,运动性偏瘫所占比重最大;CT及MRI表现方面,有症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病灶主要位于基底节区,无症状患者病灶主要位于基底节区以外的脑实质;有症状和无症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其他伴发症状无明显差异性.结论: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表现以偏身肢体障碍改变为主,不同临床表现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CT及MRI表现存在差异性,可望为临床诊断及预后判断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腔隙性卒中合并颅内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比较腔隙型脑梗死患者的人口统计学和临床资料,确定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合并颅内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198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平均年龄(63.89±11.17)岁,颅内动脉狭窄组121例(67.7%),其中单发性动脉狭窄29例(24.0%),多发性动脉狭窄92例(76.0%)。198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当中,合并高血压病120例(60.6%),高脂血症98例(49.5%),冠心病62例(31.3%)。颅内动脉狭窄组冠心病(42.1% vs.14.3%;χ2=9.205,P =0.002)和糖尿病(25.6% vs.10.4%;χ2=3.173,P =0.007)以及颈动脉 IMT 增厚(29.7% vs.7.8%;χ2=3.962,P =0.047)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无颅内动脉狭窄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显著性低于无颅内动脉狭窄组[(1.31±0.52)mmol/L vs.(1.57±1.54)mmol/ L;t =-2.242,P =0.026]。多变量 Lol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冠心病[优势比(OR)10.013,95%可信区间(CI)1.079~92.900;P =0.043]和糖尿病(OR 6.766,95% CI 1.704~26.870,P =0.006)是腔隙性梗死患者的颅内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而 HDL 水平较高(OR =0.015,95% CI =0.001-0.299)是腔隙性梗死患者合并颅内动脉狭窄的保护性因素。结论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多合并颅内动脉狭窄,冠心病和糖尿病是腔隙性梗死合并颅内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急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糖、血脂、血尿酸及纤维蛋白原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127例急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把血糖、血脂、尿酸及纤维蛋白原水平正常者64例分为A组,异常者63例分为B组,平均随访2年,观察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再梗死发生率及血管性痴呆发生率.结果 经治疗4周后,A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9.6±7.3)分,明显低于B组的(14.3±7.4)分(t =3.8696,P<0.05);A组总有效率95.4%明显高于B组的82.0%(x2=5.8623,P<0.05).平均随访2年后,A组脑梗死再发率18.8% (12/64)、血管性痴呆率7.8% (5/64),均明显低于B组的28.6%( 18/63)、17.5% (11/63)(x2=6.5421、5.9623,均P<0.05).结论 多项血清生化指标异常对急性腔隙性脑梗死近、远期预后均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死与脂质代谢的关系。方法检测50例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清TC、TG、HDL-C、LDL-C,与对照组45例单纯高血压患者血脂水平对比。结果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死组患者TC、TG、LDL-C均高于对照组,HDL-C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脂异常可能是高血压患者发生腔隙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提高对外伤性脑梗死的认识,及时作出诊断并积极治疗.方法 对本院2005年5月-2006年5月19 例外伤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骨科和神经外科脑外伤合并脑梗死14例,待病情稳定后转神经内科治疗,轻微脑外伤合并脑梗死,直接收治神经内科5例,均经CT证实为腔隙性脑梗死.结论 外伤性脑梗死的诊断和治疗有其特殊性,临床上在治疗脑梗死的同时,一定要注意脑损伤的存在及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