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闫莉  王荣国  丁文平  王立伟 《河北医药》2016,(20):3076-3079
目的:探讨静吸复合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对腹腔镜胆囊手术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及术后恢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需行胆囊摘除术患者12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62例。对照组患者只接受静吸复合麻醉,试验组患者接受静吸复合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分别评估2组患者术中5个时间点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包括心率( heart rate,HR)、收缩压( 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和舒张压(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记录2组患者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以及出室时间以比较其术后恢复情况;记录2组患者术后出现恶心呕吐、寒战和气管痉挛的人数。结果2组患者HR在入室时(T0)和气腹后60 min(T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但在诱导时(T1)、气腹时(T2)和气腹后30 min(T3)试验组患者HR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 P <0.05);2组患者SBP在入室时(T0)和气腹后60 min(T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但在诱导时(T1)试验组患者SBP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气腹时(T2)和气腹后30 min(T3)试验组患者SBP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2组患者DBP入室时(T0)和气腹后60 min (T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但在诱导时(T1)、气腹时(T2)和气腹后30 min(T3)试验组患者DBP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2组患者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和出室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试验组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寒战和气管痉挛的人数显著少于对照组( P <0.05)。结论静吸复合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可以有效缓解腹腔镜胆囊手术中患者循环系统的波动,有效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出现,且对术后恢复时间没有影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王志萍  马正良  颜铭  曾因明 《江苏医药》2003,29(10):782-783
异丙酚作为临床常用静脉麻醉药除具有诱导迅速平稳、短效、无蓄积、副作用少等优点外,还具有降低脑代谢和颅内压的作用,而且大剂量能抑制脑电波的暴发活动,异丙酚-异氟醚静吸复合麻醉是颅脑手术常用的麻醉方法,对脑血流代谢是否有利仍在研究中。我们采用经颈内静脉逆行插管技术,研究颅脑手术患应用异丙酚-异氟醚对脑血流代谢的影响,并与普鲁卡因复合异氟醚麻醉作比较,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对神经外科颅内占位择期行开颅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的研究,探讨两种方案效果的优劣,以期为患者提供更好的的治疗手段。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7年7月在本院神经外科颅内占位择期行开颅手术患者100例,分为静脉麻醉组(对照组)50例和静吸复合麻醉组(试验组)50例,对照组采用静脉麻醉,药物选取舒芬太尼、咪唑安定、顺苯磺酸阿曲库铵,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吸入浓度为3%的七氟醚,统计不同时刻患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进行数据分析;统计术后2组不良反应(恶心,呕吐)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比较,患者一般资料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时刻试验组和对照组组间SBP,DBP,MAP及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内比较,试验组插管前较诱导前SBP,DBP及H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插管前较诱导前SBP,DBP及H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拔管时间:(9.5±1.3)min,(13.9±1.6)min;苏醒时间:(10.8±1.7)min,(16.9±2.1)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出现频率高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外科颅内占位择期行开颅手术患者手术中,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者相比较,静脉麻醉效果迅速、易于苏醒、易调控麻醉深度、较小不良反应等优势使其较静吸复合麻醉更适合用于神经外科手术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静吸复合麻醉与全凭静脉麻醉在老年腹腔镜手术患者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78例老年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静吸复合麻醉,观察组给予全凭静脉麻醉。比较两组麻醉前、术毕、术后3 d的NK、CD3^+、CD4^+和CD4^+/CD8^+水平。比较两组气腹前后的CO2、pH、碱剩余和CO2总量水平。结果麻醉前,两组NK、CD3^+、CD4^+、CD4^+/CD8^+免疫功能指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毕,两组NK、CD3^+、CD4^+、CD4^+/CD8^+免疫功能指标水平均较本组麻醉前降低,但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两组NK、CD3^+、CD4^+、CD4^+/CD8^+免疫功能指标水平均较本组术毕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本组麻醉前及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腹前,两组CO2分压、pH值、碱剩余、CO2总量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腹后,观察组CO2分压、pH值、碱剩余、CO2总量水平与本组气腹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CO2分压、pH值、碱剩余、CO2总量水平与本组气腹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CO2分压(4.51±0.82)kPa、碱剩余(-5.56±1.47)mmol/L、CO2总量(18.74±1.36)mmol/L均低于对照组的(6.07±1.78)kPa、(-6.91±1.93)mmol/L、(22.37±2.34)mmol/L, pH值(7.36±0.07)高于对照组的(7.15±0.0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吸复合麻醉和全凭静脉麻醉都有各自的优点,而从整体效果上看。全凭静脉麻醉的麻醉效果要比静吸复合麻醉的麻醉效果略高一些,另外,使用全凭静脉麻醉的患者术后头痛、恶心呕吐、苏醒期躁动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更低,值得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静吸复合麻醉对腰椎手术患者神经电生理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全身麻醉下实施腰椎椎管减压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术中维持上,对照组应用全凭静脉麻醉维持,观察组应用静吸复合麻醉维持。比较两组实施椎管减压操作时体感诱发电位指标、下肢神经传导速度,手术前后认知功能评分。结果观察组实施椎管减压操作时体感诱发电位指标中N45潜伏期(46.5±3.5)ms和P38潜伏期(39.8±2.9)ms均短于对照组的(48.9±4.2)、(42.1±3.3)ms,N45~P38波幅(1.79±0.09)μV低于对照组的(1.89±0.11)μ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实施椎管减压操作时的下肢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分别为(45.1±2.5)、(37.7±2.1)m/s,均显著快于对照组的(38.3±1.5)、(29.9±1.7)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认知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72 h,观察组认知功能评分分别为(28.5±0.2)、(28.1±0.2)分,均高于对照组的(24.1±0.4)、(26.7±0.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七氟醚联合丙泊酚静吸复合麻醉维持,能有效减少腰椎手术对患者神经电生理指标的影响,减少手术副损伤及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7.
李巧  王武  王小芬 《海峡药学》2012,24(1):84-86
目的比较瑞芬太尼、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与瑞芬太尼、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择期行腹腔镜妇科手术病人,随机分为静吸复合组(Ⅰ组)与全凭静脉组(Ⅱ组)。观察麻醉诱导,气腹前后及术毕的血压、心率、睁眼应答时间、拔管时间、苏醒期恶心呕吐、烦燥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与麻醉药用量。结果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后,气腹前、术毕的血压、心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气腹后3minⅡ组血压升高、心率增快、与气腹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Ⅰ组变化不明显,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毕两组均迅速苏醒、及时拔管。Ⅰ组瑞芬太尼与丙泊酚的用量明显低于Ⅱ组。结论妇科腹腔手术应用瑞芬太尼、丙泊酚、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术中循环稳定,术毕苏醒迅速,不良反应少,是临床实施快通道麻醉的一种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静吸复合麻醉不同镇静深度对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120例行腹腔镜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皆采用静吸复合麻醉,吸入七氟醚并输注瑞芬太尼,依据麻醉深度不同分为Ⅰ组、Ⅱ组和Ⅲ组,麻醉前后记录三组患者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和连线试验(TMT)完成时间。结果静吸复合麻醉情况下三组术后第1天MMSE评分与术前相比皆降低,术后第7天与麻醉前1天相比MMS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麻醉前1天相比,Ⅰ组和Ⅲ组患者术后第1天TMT 完成时间延长,而Ⅱ组术后第1天与麻醉前1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1天Ⅱ组TMT完成时间较Ⅰ组和Ⅲ组短,Ⅰ组和Ⅲ组TMT完成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七氟醚与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通过调节瑞芬太尼输注速率,维持40<BIS值≤50水平的麻醉深度对术后认知功能影响较小,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静吸复合麻醉因肌松效果好、毒性小、术后并发症少、经济等优点广泛用于外科手术。其中麻醉诱导好、成功气管插管是关键,现将围诱导期护理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热毒宁注射液在儿科广泛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手足口病等以病毒感染为主的疾病,用量较大。为关注其安全性,回顾分析2011~2013年本院儿科使用者32729例,发生不良反应26例,发生率为0.079%。不良反应以一般性的皮疹为主,2例严重者分别为严重紫绀伴皮疹和皮疹伴手足肿胀致住院,经对症处理后均恢复正常。由于热毒宁说明书未对3岁以下患儿的用法用量注明,故使用时须注意年龄限制。  相似文献   

12.
尼美舒利致儿童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尼美舒利致儿童不良反应(ADR)的特征和规律.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字化期刊和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集2007 ~2010年有关尼美舒利致儿童ADR的文献报道,统计各ADR的性别、年龄、病因、给药情况、ADR出现时间、ADR累及的器官系统与临床表现、转归情况等,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吸入药物使用方法、剂量与不良反应发生的关系及药学服务效果。方法:从吸入药物的用法、用量出发,针对临床病例实施用药指导。结果:吸入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与患者不能正确掌握吸入制剂的使用方法有关。结论:临床药师通过对临床病例实施吸入药物用药指导,可取得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用药与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关系,促进乙型肝炎患者的合理用药。方法:对2011年7月至2012年12月出院的336例乙型肝炎患者病历,从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用药种数、ADR报告例数等,分析药物使用情况与ADR发生的关系。结果:336例患者中有55例ADR报告;静脉用药平均为8.8种,口服用药平均为3.1种,发生ADR的例数分别为49例、7例;使用5种以下药物的患者有28例,使用5~9种药物的有207例,使用10种以上药物的有101例,发生ADR的例数分别为2例、15例、39例;发生ADR患者的年龄段,35岁以下的有8例,35~50岁的有13例,50岁以上的有22例。结论:静脉给药、使用药物种数过多、高龄均是造成乙肝患者ADR的高危因素。临床应本着安全、有效、合理的用药原则对患者实施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5.
心血管手术依托咪酯与咪唑安定麻醉诱导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比较依托咪酯和咪唑安定在心血管手术麻醉诱导过程中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择期心脏手术患者24例,心功能Ⅱ-Ⅲ级,男15例,女9例,随机分为依托咪酯组(Ⅰ组)(n=12)和咪唑安定组(Ⅱ组)(n=12),Ⅰ组给予依托咪酯0.3mg/kg,芬太尼10μg/kg和维库溴铵0.1mg/kg,Ⅱ组给予咪唑安定0.1mg/kg,芬太尼10μg/kg和维库溴铵0.1mg/kg行麻醉诱导气管插管。结果麻醉诱导后2m in,两组HR、SBP、MAP、CVP与麻醉诱导前相比差别(P<0.05),与Ⅰ组相比Ⅱ组HR、SBP、MAP、CVP明显下降差别有显著性(P<0.05),插管后2m in,Ⅰ组HR、SBP、MAP、CVP与麻醉诱导前相比差别无显著性(P>0.05),Ⅱ组HR、SBP、MAP、CVP与麻醉诱导前相比明显下降(P<0.05),且与Ⅰ组相比差别有显著性(P<0.05)。结论依托咪酯在心血管手术麻醉诱导中对血液动力学影响小,较咪唑安定更平稳、安全。  相似文献   

16.
163例老年患者药品不良反应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某三甲医院2012年上报的老年患者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及规律,为特殊人群临床合理用药及药学监护提供参考。方法:对某三甲医院2012年1至12月份上报的所有ADR逐一审查,并对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2012年上报的457例ADR中,老年患者的ADR一共163例,占35.7%。涉及药物品种一共65种,15大类。静脉给药方式导致ADR最多(91.4%),引发ADR最多的为抗菌药物(34.4%),ADR临床表现以胃肠系统损害最常见(23.2%)。结论:2012年某三甲医院的老年患者在使用抗菌药物、心血管药物、抗凝及止血剂、抗肿瘤药物时,不良反应发生最为常见,加强这几类药物药学监护和用药宣教,对减少全院老年患者ADR的发生具有极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胡晶  沈金芳  吴斌 《中国药房》2012,(34):3173-3178
目的:找寻具有最低成本且具较优麻醉效果的麻醉方式。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将1699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Ⅱ级的恶性肿瘤手术患者按麻醉方式分为静吸复合组(BAL组)、全凭静脉麻醉组(TIVA组)和吸入麻醉组(INH组)。结果:在3组麻醉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的前提下,BAL组、TIVA组、INH组的平均每小时麻醉费用分别为(419.34±121.22)元、(463.49±136.51)元、(325.81±99.36)元,INH组成本最低,与其他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总费用(包含浪费药物费用)与麻醉时间、年龄呈正相关,与麻醉方式呈负相关,与体重未见正相关。结论:恶性肿瘤手术患者全身麻醉时,吸入麻醉成本最低。  相似文献   

18.
124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临床表现,促进合理用药。方法对124例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进行分析。结果124例ADR报告涉及药物42种,其中抗感染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居首位,占70.42%,静脉给药产生ADR最多占73.24%,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不良反应的分类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其次分别为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反应。结论ADR的发生与患者因素、药物因素及给药途径有关。应加强ADR蓝测工作,确保安全、有效、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当前引发药品不良反应的主要品种类别,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查阅近2年506例有关药品不良反应的综合报告,涉及文章50余篇。对检索出药品不良反应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列举不良反应的药品主要类别、例数、多发药品及临床表现。结果:在引发药品不良反应/事件中,抗感染药和中药制剂在药品品种数上稳居前2位。结论:应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同时应规范中药制剂的临床使用,并加强有关中药安全用药知识的普及,从而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丁长玲  刘呈华  孙静  刘建云 《中国药房》2007,18(33):2614-2615
目的:探讨复方麝香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和特点,推动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2007年1月自发呈报的15例复方麝香注射液致不良反应的报告进行分析。结果:复方麝香注射液的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主要为胸闷、憋气、口唇紫绀、剧烈咳嗽、呼吸困难等过敏反应;其次为高热、寒战;再次为皮疹,偶有面部潮红、出汗等。其不良反应的发生大多较快,且具有年龄和性别差异。结论:复方麝香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特点,应据此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