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1 毫秒
1.
近年来,血清透明质酸(HA)与肝纤维化程度的关系日益受到重视。本文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法(RIA)检测了17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血清HA,以期用血清学诊断方法来对肝纤维化程度进行判断。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甲胎蛋白水平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胎蛋白(AHP)是由卵黄囊及胚胎肝产生的糖蛋白,分子量为70000,出生时含量下降,6个月时低于16μg/L,一年后维持正常成人值(<5μg/L)。肝细胞性肝癌发生时明显升高,因此,以其作为常用的诊断指标,阳性率达70%~90%〔1〕。但在病毒性肝...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65例病毒性肝炎病人进行甲胎蛋白(AFP)检测及其动态观察。结果AFP阳性率73.85%.其中急性黄疸型肝炎57.89%,慢性肝炎69.50%,重症肝炎91.30%,经统计学处理重症肝炎阳性率高于急性黄疸型肝炎(P<0.05),慢性肝炎同重症肝炎,急性黄疸型肝炎阳性率无差异(P>0.05)。存活的11例中,有9例AFP处于中高水平,死亡的12例中8例处于低水平。急性肝炎,慢性活动型肝炎,AFP与ALT同时升降,呈平行关系;重症肝炎病情恶化时,AFP与ALT同时下降。故AFP可作为重症肝炎病情分析及估计预后的指标之一,并表明AFP阳性率与甲、乙、丙肝炎病毒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杨业龙 《广东医学》1993,14(4):211-212
干扰素(Interferon,简称IFN)是一种强力抗病毒、抗增殖和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生物性物质,在抗病毒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用INF治疗病毒性肝炎已日益普遍,本文仅对INF的用法、剂量、疗程及副作用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5.
6.
干扰素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青云 《医学综述》1998,4(11):590-592
<正>目前,病毒性肝炎根据病原不同至少可分为六型。它们临床表现相似,但在预后及转归上有差别。这六型肝炎均可发生急性肝炎,大多是自限性的,唯有乙、丙、丁、庚型肝炎可发生慢性化甚至发展成肝硬化及肝癌。  相似文献   

7.
8.
郑祖厚  叶欣 《浙江医学》1995,17(3):171-172
为探讨各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肿瘤坏死因子(TNF)水平,本文对1993年10月至1994年9月收治的68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血清作了TNF检测,旨在监察病毒性肝炎的病情变化,便于进一步施治。现就检测结果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患病组68例中男57例,女11例;年龄12~65岁,其中急性甲型肝炎(AHA)16例,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CAH)34例,乙型重型肝炎(FH)9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LC)9例。诊断依据1990年第六次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择健康者30人作为对照组,其中男16人,女14人,年龄19~59岁。  相似文献   

9.
10.
各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一氧化氮水平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为了解一氧化氮(NO)在肝损害中所起的作用,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检测慢性肝炎、重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NO水平。慢性肝炎组血清NO值升高、与重型肝炎、肝硬化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重型肝炎组、失代偿性肝硬化组,对照组中血清NO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PTA<40%的患者NO值与>40%的患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低白蛋白血症患者其NO值与正常白蛋白血症患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果显示在引起肝损害机制中,一氧化氮具有双重效应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血清铁蛋白在病毒性肝炎病人中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检测140例不同临床类型的病毒性肝炎病人的血清铁蛋白,同时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肝功能、用双抗体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纤维化指标。结果血清铁蛋白与肝损害呈平行关系,肝细胞损害越重血清铁蛋白值越高,以重型肝炎显著升高。血清铁蛋白与HA、LN、CL-IV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40、0.27、0.36,它们之间有相关性。结论肝细胞损害越重,血清铁蛋白值越高。血清铁蛋白与血清纤维化指标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道血清前白蛋白(PA)、纤维结合蛋白(Fn)及血清铁蛋白(SY)在39例急性病毒性肝炎患儿极期、恢复期的变化。结果显示,PA、Fn浓度在极期明显降低,SF则明显升高,恢复期Fn已回升至正常,PA及SF则仍分别低于及高于健康对照组.研究提示,3种蛋白质,尤其是PA及SF在肝炎的早期诊断及恢复期的判断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血清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与病毒性肝炎(肝炎)之间的关系,本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50例正常人和152例肝炎患者血清SIgA的水平。结果表明,各型肝炎血清SIgA均显著升高,并与谷丙转氨酶(ALT)大致成平行关系,与黄疸指数(Ⅱ)呈显著正相关。初步观察,血清SIgA的测定对肝炎的病情监测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复合干扰素(consensus Interferon,CIFN)干复津治疗复发及无应答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对32例普通干扰素治疗无应答或治疗后复发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用干复津15μg治疗,每周3次,皮下注射,疗程24周。观察治疗过程中、结束时及停药半年后随访的临床症状、体征、ALT、HCV-RNA持续应答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31例患者完成治疗,治疗24周时完全应答率和随访6月时持续应答率分别为67.74%和41.93%。普通干扰素治疗的复发组和无应答组经干复津治疗结束后HCV-RNA持续阴转率分别为67.8%和19.35%(P<0.05),复发组较无应答组具有较好的疗效。两组均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复合干扰素15μg单独用于治疗复发或无应答的慢性丙型肝炎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从丙型肝炎(HC)的免疫发病机制中寻找预测干扰素治疗HC疗效的有效指标。方法:在对32例慢性丙型肝炎(CHC)的患者运用干扰素治疗过程中,动态观察了血清中β2-微球蛋白(β2-MG)的变化;同时检测了3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结果:CHC患者血清中β2-MG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干扰素治疗后β2-MG的表达量明显增加,其中完全应答者干扰素治疗后β2-MG的增加量明显高于无应答者或部分应答者(P<0.05)。结论:CHC患者肝细胞表面的HLA-Ia类抗原的过度表达是造成肝损伤的原因之一,β2-MG可作为临床上预测干扰素疗效的简便,易行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HBsAg定量监测对干扰素个体化治疗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的指导作用。方法:2010年11月至2013年11月本院就诊的62例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α-2b干扰素500万IU,皮下注射,隔日1次治疗。抗病毒治疗至24周时根据HBsAg定量下降情况进行分组。 HBsAg定量下降≥1 lg IU/mL的患者纳入A组,HBsAg定量下降〈1 lg IU/mL的患者随机分成B1组和B2组。 A组和B1组继续给予α-2b干扰素治疗,B2组加用阿德福韦酯治疗,疗程共48周。所有患者随访24周。结果:A、B1和B2组的持续病毒学应答率分别为88.2%,22.7%和59.1%。 A组和B2组持续病毒学应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明显高于B1组。随访24周时A、B1和B2组HBV DNA较基线下降幅度分别为[(5.00±1.62)、(2.70±1.52)和(4.13±2.00)] lg copies/mL, B2组HBV DNA较基线下降幅度与A组接近,明显大于B1组。 A组患者HBsAg平均下降幅度高于B1组和B2组,最终A组有2例(11.8%)HBsAg消失,B1和B2组均为0。结论:HBsAg水平变化与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持续应答相关。干扰素治疗24周时HBsAg下降≥1 lg IU/mL的患者持续病毒学应答率显著高于HBsAg下降〈1 lg IU/mL的患者,对干扰素治疗24周时HBsAg下降〈1 lg IU/mL患者可联合阿德福韦酯以提高持续病毒学应答率。  相似文献   

17.
干扰素治疗丙型肝炎效果随访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型与干扰素治疗后HCVRNA阴转远期效果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反转录PCR(RT-PCR)方法。结果:干扰素治疗后,经过18mo-26mo的随访,Ⅱ-1b型HCVRNA持续阴转率为20.0%;Ⅲ/2a型为70.0%,两型疗效相差非常显。结论;干扰素治疗丙型肝炎的疗效与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有关,对Ⅲ/2a型的疗效优于Ⅱ/1b。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干扰素α-2 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 (CHC)的应答情况。方法 84例 CHC患者随机分为 3组。治疗组 2 8例 :干扰素 α-2 b 3 mu,每周 3次 ,肌肉注射 ,同时口服利巴韦林 3 0 0 m g,每日 3次 ,共 6个月 ;对照 A组 2 6例 :干扰素α-2 b 3 m u,每周 3次 ,肌肉注射 ,共 6个月 ;对照 B组 3 0例 :利巴韦林 3 0 0 mg,每日 3次 ,口服 ,共 6个月。停药后 3组均继续观察 6个月。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 T)正常 ,HCV-RNA阴转为标准观察治疗应答及持续应答情况。结果 治疗结束时及治疗结束后 6个月治疗组、对照 A组和对照 B组 3组治疗应答率及持续应答率分别为 57.1%、3 8.5%、3 .3 %和 42 .9%、19.2 %、0 ,3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P<0 .0 5)。结论 干扰素α-2 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 CHC疗效明显优于单独应用干扰素或利巴韦林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超声观察到的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胆运壁厚度与其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之间的关系。方法对58例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和60例健康体检者作了超声检查,观察有否胆囊壁增厚,同时查血清ALT。结果58例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中有44例ALT>70U、胆囊壁厚度>4mm与60例ALT<25U、胆囊壁厚度<3mm的健康体检者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胆囊壁厚度与其血清ALT呈正相关关系,在疾病的诊断和恢复期的判断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干扰素或核苷类药物均通过抗病毒治疗抑制或清除乙型肝炎病毒(HBV)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延缓疾病进展,降低肝硬化及肝细胞癌的发生几率。笔者应用二草清肝汤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观察前者是否有助增强干扰素的抗病毒、保肝护肝、抗纤维化等作用,并减轻后者的毒副作用,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