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羟苯磺酸钙胶囊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羟苯磺酸钙胶囊(安多明)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治疗作用. 方法 选择2型糖尿病合并单纯性视网膜病变患者63例,随机分为安多明治疗组(n=31)和对照组(n=32),分别口服安多明和不服安多明治疗,于服药前和服药后测定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血流变学检查,眼底检查或眼底照像. 结果 安多明治疗6个月视网膜病变情况明显好转,总有效率达87.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浆性及血小板黏附率明显好转和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效果显著(P<0.05);病变进展缓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结论 安多明能够改善DR的微循环状态并延缓和逆转DR.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社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2016年1月-2018年2月90例社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分成不同组。对照组给予缬沙坦治疗,观察组则给予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比较两组社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治疗效果;血压、血糖指标达标时间;治疗前后患者舒张压、收缩压、血糖水平;药物不良反应率。结果:观察组社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压、血糖指标达标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舒张压、收缩压、血糖水平相近,P0.05;治疗后观察组舒张压、收缩压、血糖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药物不良反应率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社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应用效果确切,降压和控糖效果确切,无严重副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左旋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降压效果及对尿蛋白的影响.方法 将96例老年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左旋氨氯地平组(A组)、缬沙坦组(B组)和联合组(C组),每组32例.A组给予左旋氨氯地平,B组给予缬沙坦,C组给予左旋氨氯地平和缬沙坦治疗,疗程均为12周.比较治疗前后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尿微量白蛋白、24 h尿蛋白定量、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指标变化.结果 C组降压效果及尿蛋白降低明显优于A组与B组(P<0.05).结论 左旋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效果优于单独用药,临床降压效果确切,尿蛋白减少明显,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并分析应用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社区老年原发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诊治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13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69例患者给予氨氯地平单药治疗,观察组69例患者给予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1疗程结束后的血压、血糖、胰岛素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舒张压、收缩压、血糖、胰岛素水平均有下降,并且观察组复诊时的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下降幅度、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空腹胰岛素(FINS)与胰岛素敏感指数(ISI)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社区老年原发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效果显著,具有临床研究与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社区老年原发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疗效。方法:选取250例社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应用缬沙坦治疗,观察组采用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SBP(收缩压)、DBP(舒张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FPG(空腹血糖)、2hPG(餐后2h血糖)、HbAlc(糖化血红蛋白)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P<0.05)。结论:氨氯地平片与缬沙坦胶囊联合用于社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治疗中,可显著改善患者血压及血糖水平,不良反应较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付宁红  崔晶 《北方药学》2016,13(6):65-65
目的:观察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社区老年原发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疗效。方法:本院将2013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68例社区老年原发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给予对照组氨氯地平治疗,观察组联合使用缬沙坦和氨氯地平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收缩压、舒张压等指标均要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社区老年原发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给予缬沙坦和氨氯地平联合治疗,能够有效控制血压和血糖水平,减轻患者痛苦,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硝苯地平控释片在高血压合并糖尿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方法将本院68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4例。在降糖治疗的基础上,两组分别采用缬沙坦和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高血压症状。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的血压(收缩压和舒张压)及血糖情况(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结果对照组显效13例,有效11例,无效10例;治疗组显效22例,有效9例,无效3例。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且血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效果较好,可降低血压水平,但对血糖无影响。  相似文献   

8.
骆波英  陈艳 《海峡药学》2013,25(4):233-234
目的观察药物治疗结合健康教育及用药指导的综合疗法治疗糖尿病合并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确诊糖尿病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8例,观察组患者在给予规范药物治疗基础上,进行系统糖尿病及高血压健康教育及用药指导;对照组不予健康教育及用药指导;八周后观察患者血压、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结果。结果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肝肾功无明显变化,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在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几方面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在收缩压和舒张压两方面组间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药物治疗结合健康教育及用药指导的综合疗法治疗糖尿病伴原发性高血压疗效确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预防社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肾脏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患者100例,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氨氯地平,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使用缬沙坦,比较两组血糖控制情况及血压情况,并测定其治疗后肾功能与24h尿微量蛋白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水平、收缩压及舒张压均低于治疗前及治疗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尿素氮和肌酐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24h尿微量蛋白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社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在有效控制患者血压的同时,延缓糖尿病肾脏损伤的发生,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探讨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综合治疗的临床效果及预后影响。方法将40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胰岛素及降压药物治疗,研究组患者行降压、降糖、降血脂及抗血小板综合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和血压、血糖等指标及血肌酐、尿素氮水平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高于对照组的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餐后2h 血糖、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均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行综合治疗可改善合并症患者预后,安全性也有保证,可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缬沙坦的临床降压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102例临床确诊为轻、中度高血压病人选,并随机分为缬沙坦组(55人)和氯沙坦组(47人)。前每日晨服缬沙坦80mg,后每日晨服氯沙坦50mg,总治疗时间为8周。期间定期测定血压,并于治疗开始前与服药第8周测定病人的血钾及肝、肾功能。结果:服药第4周、第8周两组血压均较治疗前显降低(P<0.01)。到第8周末,缬沙坦组与氯沙坦组降压总有效率分别达91%与87%。与治疗开始前比较,第8周末病人的血钾,肝、肾功能无明显改变。结论:缬沙坦和氯沙坦对轻、中度高血压病人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服用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经缬沙坦治疗后其血胰岛素抵抗及左室肥厚的变化。方法 对56例高血压病患者和56例健康对照组测定空腹及餐后2h血糖、胰岛素、C肽值,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高血压病患者接受缬沙坦降压治疗21周后,复查上述指标并与用药前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缬沙坦对高血压病患者能够显著降低血压.提高胰岛素敏感指数(P〈0.01.),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左室心肌重量及左室重量指数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结论 胰岛素抵抗可能是高血压病患者合并左室肥厚的诱发因素之一。缬沙坦在降压的同时,具有改善其胰岛素抵抗和左心室肥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缬沙坦和福辛普利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95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缬沙坦和福辛普利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血压均有显著下降(P<0.05),但两组治疗后血压的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缬沙坦组血尿酸水平治疗后显著降低且与福辛普利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在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同时可降低血尿酸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ng RA)缬沙坦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血、尿内皮素水平的影响,以了解其临床意义。方法:将37例2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9例)和非治疗组(18例)。3个月后检测两组患者血、尿内皮素水平。结果:缬沙坦治疗组血、尿内皮素比治疗前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非治疗组的血尿内皮素和治疗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缬沙坦能降低糖尿病肾病患者血、尿内皮素水平,保护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肾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缬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疗效。方法将住院患者共62例分为缬沙坦组和硝苯地平组,治疗前和治疗8周分别测血压并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及部分血生化指标,比较两组降压的总有效率和部分血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8周末缬沙坦组总有效率89.4%,硝苯地平组总有效率为76.67%,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显著。结论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确切,耐受性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贝那普利联合缬沙坦对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血压和肾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90例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贝那普利组、缬沙坦组和联合用药组。3组患者均给予糖尿病健康教育指导,包括饮食控制、稳定运动量、戒烟限酒和生活行为习惯指导等,同时通过肌肉注射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物控制空腹血糖小于7.0 mmol/L,餐后2 h血糖小于10mmol/L。在此基础上,贝那普利组患者给予盐酸贝那普利片10 mg,口服,每日1次;缬沙坦组患者给予缬沙坦胶囊80 mg,口服,每日1次;联合用药组给予盐酸贝那普利片(用法用量同贝那普利组)+缬沙坦胶囊(用法用量同缬沙坦组)。3组患者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后平均动脉压(MAP)、尿蛋白排出量(UAE)、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尿酸(UA)、β2-微球蛋白、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胱抑素C(Cys-C)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MAP、UAE、Scr、BUN、UA、Hcy、Cys-C、β2-微球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MAP、UAE、Scr、BUN、Hcy、Cys-C、β2-微球蛋白水平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且联合用药组低于贝那普利组和缬沙坦组;UA显著高于同组治疗前,且联合用药组高于贝那普利组和缬沙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各项指标贝那普利组与缬沙坦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贝那普利联合缬沙坦可显著改善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血压和肾功能指标的水平,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7.
缬沙坦对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患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缬沙坦对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疗效。方法选取110名高血压并出现早期肾损害患者,口服给予缬沙坦治疗8周,观察、评价缬沙坦降压疗效的同时,收集病人尿样,采用放免法测定治疗前后的尿微量白蛋白(MA)水平。结果给予缬沙坦治疗后,早期高血压肾损害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及尿MA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对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患者,缬沙坦可有效降压及保护肾脏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氯沙坦与缬沙坦治疗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上海市嘉定区迎园医院2018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10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缬沙坦组和氯沙坦组,各50例.缬沙坦组给予缬沙坦治疗,氯沙坦组给予氯沙坦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治疗4周后及治疗结束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缬沙坦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病疗效及对左室肥厚的逆转作用。方法门诊确诊40例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在停服各种心血管活性药物2周后服用缬沙坦(80mg/d)4周。所有患者在用药前及治疗后4周末复查动态血压及心脏超声。结果4周末24h收缩压、舒张压,白昼及夜间收缩压、舒张压,收缩压及舒张压负荷均显著降低,P〈0.05。左室质量指数较治疗前降低,P〈0.05。结论缬沙坦对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有明显降压效果。并且可在短期内逆转左室肥厚。  相似文献   

20.
王涛  林培林  曹广智 《中国药业》2005,14(11):68-69
目的:比较缬沙坦与雷米普利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凝血系统的影响.方法:将96例Ⅰ,Ⅱ级高血压且血脂正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应用缬沙坦80mg,1次/d(n=48);B组应用雷米普利5mg,1次/d(n=48).检测治疗前、治疗12周后的颈劲脉IM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结果:与治疗前比较,A,B组IMT均显著变薄(P<0.05),FIB显著降低(P<0.05),TT,APTT明显延长(P<0.05),PT升高(P<0.05);两组比较,A组降低IMT优于B组(P<0.05),凝血指标变化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缬沙坦与雷米普利均能逆转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IMT,但缬沙坦效果更显著;两者均能改善凝血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