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凤波 《河北医药》2007,29(12):1342-1342
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早期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尽早开通梗死相关动脉,可减少坏死心肌数量,缩小梗死范围,改善患者预后。本文通过对溶栓后ST段进一步抬高或下降后再抬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探讨其临床特点,可能的原因及临床意义。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4年1月至2006年8月在我院确诊的AMI资料齐全的患者96例,其中男65例,女31例;年龄38~70岁,平均54.6岁。均符合下列条件:年龄小于70岁,首次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发病6h内入院,给予静脉溶栓治疗。溶栓药物为尿激酶每人次150万U0.5h内输入。溶栓入选标准、药物使用方法及临床再通评价根据1996年制定的国内AMI溶栓治疗参考方案[1]。入院2周内行冠脉造影检查,评价冠脉病变情况。临床再通以溶栓2h内胸痛是否缓解,抬高的ST段回落是否≥50%,血CK-MB高峰是否提前至14h,及是否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为判定标准,冠脉造影再通标准为TIMI血流2~3级。梗死部位以前壁(前壁、前间壁、广泛前壁)为主62例,下壁(下壁、正后壁、下壁正后壁、下壁并右室、下壁正后壁并右室)为主31例,高侧壁1例,广泛前壁并下壁2例。1.2方法溶栓前常规记录十八导联心电图,位...  相似文献   

2.
随着急性心肌梗塞 (AMI)静脉溶栓治疗的广泛临床应用 ,虽然抢救大部分 AMI患者的濒死心肌 ,改善其左心功能 ,减少室壁瘤的形成 ,但溶栓后再灌注所产生的损伤 ,如再灌注心律失常 (RA)有时是致命的 ,所以防治 RA是我们临床医师应重视的一个问题。本文就 31例 AMI溶栓患者的 RA作一分析。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995年 3月~ 2 0 0 0年 5月收住我院 EICU,并符合静脉溶栓指征的 AMI31例 ,其中男 2 0例 ,女 11例 ;年龄46~ 74岁 ,平均 6 3岁。心肌梗塞部位 :前间壁或广泛前壁 2 1例 ,下壁和 (或 )后壁 10例。胸痛开始至溶栓治疗的…  相似文献   

3.
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 AMI)的目的是使梗死心肌相关联的阻塞的冠状动脉再灌注 ,以挽救缺血心肌 ,缩小梗死面积 ,提高心脏功能。 1999年~ 2 0 0 2年运用尿激酶( UK)静脉溶栓治疗 AMI9例 ,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9例 AMI患者 ,均为男性 ,年龄 37岁~ 76岁。梗死部位 :广泛前壁下壁 4例 ,下壁合并右室 2例 ,前壁 2例 ,前壁、高侧壁 1例。其中高脂血症 3例 ,既往脑梗死 3例 ,原发性高血压 2例 ,并发心律失常 , °AVB1例 ,吸烟史 10 0% ,家族史有死于心肌梗死的 2例。均有溶栓适应证。1.2 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再灌注后QT离散度的变化。方法对20例AMI尿激酶溶栓再灌注后与16例溶栓未成功或未溶栓AMI患者12导联心电图QT离散度进行测定,并与30例正常人QT离散度测量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AMIQT离散度和(或)JT离散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AMI溶栓再灌注组与无再灌注组,4周后测量QT离散度和(或)JT离散度,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AMI再灌注后QT离散度较无再灌注者明显减小。  相似文献   

5.
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静脉溶栓治疗,使梗死相关冠状动脉再通,能降低患者住院病死率,改善其预后已得到公认。本文旨在探讨老年人AMI溶栓治疗是否可以早期普遍开展。1对象与方法1.1对象所有病例均符合1979年WHO诊断标准。老年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65~88岁,平均(72±6)岁。非老龄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35~64岁,平均(50±8)岁。梗死部位:老年组前壁心梗18例,前间壁2例,下壁10例;非老年组前壁19例,下壁9例,下壁 右室  相似文献   

6.
静脉溶栓治疗 6h以内的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 ,使心肌血管再灌注率高至 80 %左右[1 ] 。我院共收治了 3 8例早期AMI用尿激酶治疗的患者。溶栓期间护士积极配合、密切观察 ,3 6例患者顺利渡过危险期 ,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资料  3 8例AMI患者均于发病 6h内接受尿激酶溶栓治疗 ,男 2 8例 ,女 10例 ,年龄 40~ 70岁。心电图显示梗死部位 :前壁 2 0例 ,广泛前壁 4例 ,下壁 5例 ,后壁 9例。溶栓治疗前检查血常规 ,血小板 ,凝血系列均在正常范围。1 2 治疗方法 尿激酶 150万U用生理盐水溶解后加入0 9%氯化钠注射液 10 0ml在…  相似文献   

7.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内科的常见急症,起病急、病死率高,近年来呈上升趋势。AMI早期应用溶栓疗法,使闭塞的冠状动脉再通,心肌得到再灌注,濒临坏死的心肌可能得以存活或使坏死范围缩小,从而改善预后[1]。正确及有效的护理是溶栓治疗成功的重要环节。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月对符合溶栓标准的62例患者进行早期静脉尿激  相似文献   

8.
侯科亮 《黑龙江医药》2021,34(1):159-161
目的:探讨初次心梗患者再灌注后心肌钙蛋白Ⅰ(cTnI)和脑钠素(BNP)的变化及意义.方法:以58例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进行分析,其中前壁心梗24例,12h内未行早期灌注或失败者10例,行早期再灌注并成功者14例,下壁心梗34例,其中16例未行早期再灌注治疗,18例行早期再灌注治疗并成功,选取同期住院...  相似文献   

9.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内科的常见急症,起病急、病死率高,近年来呈上升趋势.AMI早期应用溶栓疗法,使闭塞的冠状动脉再通,心肌得到再灌注,濒临坏死的心肌可能得以存活或使坏死范围缩小,从而改善预后[1].正确及有效的护理是溶栓治疗成功的重要环节.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月对符合溶栓标准的62例患者进行早期静脉尿激酶溶栓治疗,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急性心肌梗塞(AMI)除常规治疗外,溶栓治疗已成为AMI治疗的主要方法,早期(6小时内)溶栓治疗能有效的缩小梗塞范围,挽救濒临死亡的心肌,降低死亡率.我们在1995年3月~12月间用尿激酶、肝素钠加小剂量阿司匹林联合治疗8例早期AMI,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8例中,男6例,女2例,年龄46岁~60岁,平均53岁.发病时间均在6小时内,其中广泛前壁2例,前壁1例,前间壁1例,下壁2例,下壁加右室2例.全部病例均符合AMI诊断标准.l.2 治疗方法:溶栓前常规检查出、凝血时间及凝血酶原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瑞替普酶溶栓治疗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护理特点。方法对98例静脉溶栓的AMI患者,做好溶栓前的准备工作,备齐急救药品,急救仪器,保持完好的应急状态,加上精心的护理。结果 98例静脉溶栓的AMI患者,仅有5例未能溶栓成功,1例死亡,溶栓成功率为88.7%。结论瑞替普酶及时有效地静脉溶栓治疗AMI,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尿激酶(UK)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方法回顾红河州第一人民医院内一科2004年3月至2008年3月采用UK疗法(150万单位,30min静脉输注)治疗AMI共58例,观察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结果闭塞相关血管再灌注率为79.3%。结论UK静脉溶栓治疗AMI患者可明显提高再灌注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治疗后临床指标对判断冠状动脉再通的意义。方法:对86例急性AMI患者采用静脉溶栓治疗后,根据临床指标分析判断冠状动脉再通情况。结果:前间壁、前侧壁、前壁、广泛前壁、下壁+后壁、下壁,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后临床指标判断冠状动脉再通分别可达75.00%、80.00%、72.73%、70.59%、73.33%、80.00%。结论:临床指标判断冠状动脉再通敏感度高,可作为判断冠状动脉再通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4.
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15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琦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10):884-885
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溶栓治疗是近年来开展的治疗手段之一,已成为减少急性心肌梗死、改善患者心脏功能,提高生存率的有效方法。现选取近几年来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15例患者的资料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 1一般资料:本组15例,其中男12例,女3例,年龄47~81岁,平均年龄64岁。梗死部位:前壁梗死(包括广泛前壁、前间壁)10例,下壁梗死4例,下壁加前间壁梗1例。其中并发心功能衰竭2例,休克2例,Ⅱ度AVB3例。诊断均符合WHO关于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溶栓具备的条件符合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委会溶栓疗法参考方案[1](1996年7月修订,以下简称修订方…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QT间期离散度 (QTd)及JT间期离散度 (JTd)在急性心肌梗塞溶栓治疗前后的变化。方法 :我们将64例施溶栓治疗的急性心肌梗塞 (AMI)病人分为2组 :再通组42例 ,未通组22例。测定和计算溶栓前及溶栓后2、8、24、48小时和1周的同步12导联心电图QTd及JTd并比较它们的变化。结果 :溶栓前再通组与未通组QTd、JTd相比无显著差异 (P>0 05)。溶栓后 ,再通组与未通组各对应时间相比 ,有显著差异 (P<0 01)。结论 :成功的溶栓治疗可使QTd、JTd明显缩短 ,QTd、JTd的变化可作为判断溶栓成功的无创性指标  相似文献   

16.
生脉注射液防治再灌注损伤所致心律失常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生脉注射液防治急性心梗 (AMI)再灌注损伤所致心律失常 ,为探求这个领域中安全有效的药物。 方法 对住院患者 5 4例 ,符合冠状动脉再通判断指标 ,随机分为 2组 ,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 1例 ,给予溶栓、扩冠治疗 ,不给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组 33例 ,静脉两组给药 ,一组同上述 ,另一组在溶栓同时给生脉注射液静点 ,要求在一个小时滴完 ,观察 2组疗效。 结果 治疗组 33例 ,发生心律失常 12例 ,未发生心律失常 2 1例 ,总有效率 6 3.6 % ;对照组 2 1例 ,发生心律失常 15例 ,未发生心律失常 6例 ,总有效率 2 8.6 % ,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5 )。 结论 生脉注射液对急性心梗 (AMI)溶栓后再灌注损伤所致的心律失常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是改善患者住院期生存率和远期预后的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后2h内T波倒置对心肌再灌的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105例AMI接受溶栓治疗的患者,分为溶栓开始后2hT波倒置组和T波未倒置组,依据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再通临床判断标准观察心肌再灌注情况。结果溶栓开始后2h内T波倒置组与T波未倒置组比较,ST段迅速回降≥50%出现率高于T波未倒置(P<0.01),心肌酶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提前发生率高于T波未倒置组(P<0.05),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与T波未倒置组(P<0.01),再通率T波倒置组高于T波未倒置组(P<0.01)。结论 AMT溶栓治疗后2h内T波倒置可作为心肌再灌注判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静脉溶栓治疗基层院前溶栓的可行性。方法选择性别、年龄及梗死部位无显著性差异的患者62例,院前溶栓组8例,急诊室溶栓组17例,CCU溶栓组37例,根据天普洛欣溶栓临床再通标准进行治疗、观察。结果院前溶栓组再通率为87.5%,急诊溶栓组为76.47%,CCU溶栓组为70.27%;再通患者46例,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为82.6%,各组间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心肌梗死(AMI)静脉溶栓治疗基层院前溶栓可使AMI患者早期诊断更及时,更准确。  相似文献   

19.
溶栓疗法是急性心肌梗塞 (AMI)治疗的主要措施 ,挽救了许多濒临死亡的危重病人的生命。目前对老年溶栓治疗的年龄有所放宽 ,我科近年对 80岁以上高龄 AMI患者采用小剂量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获得了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病人 1 0例 ,男 6例 ,女 4例 ;年龄 81~ 85岁 ,平均83岁 ,均为住院病人。其中前壁心梗 4例 ,广泛前壁心梗 1例 ,下壁心梗 3例 ,心内膜下心梗 2例 ,均符合 WHO关于 AMI诊断标准。 6h以内就诊 7例 ,6~ 1 2 h就诊 3例。2 方法病人入院后常规查全导联心电图 ,抽血查血常规、心肌酶谱、血糖、电解质、凝血…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对甘露醇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与更新认识,其临床应用日益拓宽,口服用药更为广泛,本文就其在心脑血管疾病的应用作一浅述。 1 治疗心血管疾病 1.1 急性心肌梗死(AMI)再灌注心律失常 丁东,付道存报道对静脉再通疗法(IVCR)后再灌注心律失常(RA)发生率高进行研究,认为与氧自由基的大量产生有关。该资料应用尿激酶100U(1h滴完)后,用20%甘露醇0.5g/kg~1.0g/kg,10滴/min~15滴/min,静脉滴注,预防AMI再灌注心律失常,以症状、心电图、心肌酶及溶栓再通标准衡量。结果:治疗组21例中,静脉再通疗法16例,其中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6例,占静脉再通疗法患者的37.5%;对照组20例,静脉再通疗法14例,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12例,发生率85.7%,两组差异极显著(P<0.01)。 1.2 顽固性心绞痛 甘露醇对心肌缺血时产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