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用细胞因子基因和抗癌基因等转染肿瘤细胞,经放射线或丝裂霉素C处理,再植回肿瘤宿主体内,作为一种全新肿瘤基因治疗方法,已开始在动物模型上实施,取得令人瞩目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自杀基因联合中医药疗法治疗肿瘤的设想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自杀基因疗法是一种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肿瘤治疗新措施。但如何有效提高疗效是目前仍须解决的关键性问题。由于免疫机制在自杀基因疗法旁杀伤效应中的重要作用,激活荷瘤机体的免疫功能,改善自杀基因抗肿瘤作用的炎症免疫微环境,是提高肿瘤自杀基因疗法疗效的主要策略。中医中药在调节机体免疫状态方面具有肯定的作用,与其他方法比较具有明显优势。因而,将自杀基因疗法与中医中药联合应用,有可能起到提高肿瘤自杀基因疗法疗效,防止肿瘤复发的作用。提出了自杀基因联合中医药疗法治疗肿瘤的新设想,为肿瘤基因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模式。  相似文献   

3.
用融合自杀基因“靶向治疗”CEA阳性肿瘤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重组腺病毒介导的Ad-VEGF-GFP-CD/TK双自杀基因系统对大肠癌Balb/c小鼠移植瘤的治疗作用及其引起的相关细胞因子的变化。方法Balb/c小鼠皮下接种CT26细胞,成瘤后给予双自杀基因系统治疗,计算肿瘤体积抑瘤率的动态变化,治疗结束后检测IL-2、IL-10、TNFα、IFNγ这4种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结果CD/TK双自杀基因系统对大肠癌的生长抑制作用明显;治疗后小鼠4种细胞因子水平均有升高,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重组腺病毒介导的CD/TK双自杀基因系统对荷大肠癌Balb/c小鼠的移植瘤有明显的抑瘤作用,其所导致的细胞因子的变化可能有助于加强其抗肿瘤效应。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肿瘤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我国90年代的统计数据表明,肿瘤死亡率为108.26/10万人,比70年代上升了近30%,占死因构成第二位,与同期世界部分国家相比,我国肿瘤死亡人数上升非常明显。恶性肿瘤治疗的传统方法主要是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和化学药物治疗。这些疗法对早期肿瘤可获得较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自杀基因系统联合六味地黄丸对肝癌细胞杀伤的协同作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观察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协同HSV-tk/GCV自杀基因治疗系统杀伤大鼠肝癌CBRH7919细胞的作用,探讨建立自杀基因联合中药方药的肿瘤基因治疗联合方案的可行性.[方法]构建HSV-tk/GCV自杀基因治疗系统,确定丙氧鸟苷(GCV)工作浓度(39.2 μmol/L);选用SD大鼠灌胃制备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和空白血清,并观察含药血清和空白血清对肿瘤细胞生长的影响.设空白对照组、GCV对照组、自杀基因治疗对照组,以上3组均为无大鼠血清的对照组.空白血清组、GCV加空白血清组、自杀基因系统加空白血清组、含药血清组、GCV加含药血清组、自杀基因系统联合含药血清组中,所有大鼠的空白血清和含药血清再分为体积分数5%和7.5%2种浓度,每组设6个复孔.将大鼠肝癌细胞CBRH7919/tk 和CBRH7919/tk-混合,使tk 细胞的比例分别占0%、5%、10%,按3×103个/孔细胞分别接种到96孔板,用完全培养基培养细胞24 h后,相应加入体积分数5%或7.5%的大鼠空白血清和含药血清,孵育J2 h,加入GCV,培养60 h,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用Q值(实测药效与理论药效的比值)分析自杀基因系统与含药血清联合的相互作用是否具有协同性(0.85≤Q<1.15为相加作用,Q≥1.15为协同作用).[结果]空白血清和含药血清浓度在体积分数20%以下时未显示明显细胞毒性;血清浓度为体积分数5%和7.5%时,自杀基因系统联合含药血清组与单独含药血清组及自杀基因系统加空白血清组比较,联合组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均强于其他非联合组,细胞存活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且自杀基因系统联合含药血清的作用具有明显的协同性(Q>1.15).[结论]HSV-tk/GCV自杀基因治疗系统联合六味地黄丸对杀伤肿瘤细胞具有协同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7.
肿瘤是基因发生变化的疾病,是累积性基因损伤在转化表型方面达到顶点的结果。在有关肿瘤基因治疗方面,将“自杀基因”(suicidegene)导入肿瘤细胞,而将无毒性前体药物在肿瘤细胞内代谢为毒性产物,进而杀伤肿瘤细胞的“自杀基因”疗法占有重要地位并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对该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 “自杀基因”的种类及作用原理人们早就发现,一些来自病毒或细菌的基因具有一些特殊的功能,其表达产物可将原先对哺乳动物细胞无毒的或极低毒性的药物转换成毒性产物,导致这些细胞的死亡。人们将这些基因转入靶细…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分子免疫学、肿瘤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肿瘤的免疫基因疗法成为肿瘤治疗的一个新的研究热点。经细胞因子基因转染的肿瘤疫苗的研究就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其基本机制就是将细胞因子基因携至肿瘤局部使之在肿瘤微环境中表达和产生细胞因子并诱导全身抗肿瘤的特异和(或)非特异免疫反应及免疫记忆,抑制或消灭体内肿瘤生长,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综述了自杀基因疗法的种类及作用机制,以及自杀基因联合疗法治疗黑色素瘤的研究现状.目前治疗黑色素瘤的自杀基因疗法主要有双自杀基因治疗、自杀基因疗法联合免疫治疗、自杀基因联合细胞因子治疗以及中药联合自杀基因治疗,中药联合自杀基因疗法治疗黑色素瘤展示着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11.
腺病毒介导融合双自杀基因治疗膀胱癌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目的 探讨腺病毒介导胞嘧啶脱氨酶(CD)和胸苷激酶(TK)融合双自杀基因系统对膀胱癌治疗作用并与单基因系统作比较。方法 利用含有CD-TK双自杀融合基因及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的复制缺陷腺病毒作载体,PCR检测CD、TK及E1基因。建立C57BL/6同系膀胱癌Mb49皮下移植瘤模型,观察肿瘤注射腺病毒联合丙氧鸟苷(GCV)或/和5-氟胞嘧啶(5-FC)治疗后肿瘤体积及组织学变化。结果 PCR可检测到腺病毒DNA中含CD及TK基因、无E1基因。腺病毒注射联合GCV、5-FC、GCV+5-FC治疗后,肿瘤体积与对照组相比明显缩小(P=0.00),腺病毒注射联合GCV+5-FC有协同作用(P=0.04),优于腺病毒注射联合GCV以及腺病毒注射5-FC。基因治疗后肿瘤细胞大片坏死.对照组细胞形态无变化。结论 腺病毒介导CD-TK融合双自杀基因联合GCV或/和5-FC能有效治疗膀胱癌,融合双自杀基因CD-TK/(GCV+5-FC)系统对膀胱癌治疗有协同作用,其效果优于CD-TK/GCV或CD-TK/5-FC系统。  相似文献   

12.
增强型自杀基因载体治疗宫颈癌的体外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运用增强子增强hTERT启动子转录活性后,调控双自杀融合基因CDTK载体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的体外杀伤作用。方法将SV40增强子、CMV增强子、CMV增强子/启动子及SV40-CMV双增强子分别与hTERT启动子组合构建成报告基因载体。转染HeLa细胞后用双荧光素酶系统分析其活性差异;然后构建pHr—SCT/CDTKG治疗载体转染HeLa细胞,用流式细胞仅检测转染效率,RT-PCR检测融合自杀基因mRNA表达,HPLC检测5-Fu浓度,MTT分析载体杀瘤的效果。结果HeLa细胞中增强子能使hTERT启动子活性提高6-13倍,其中SV40-CMV双增强子/hTERT启动子的活性最高,达到CMV增强子/启动子的近3倍;体外转染pHr—SCT/CDTKG后可检测到cDTK的mRNA的表达;细胞上清中5-Fu最高浓度为50.83ug/mL;当5-FC浓度为200ug/mL、GCV浓度为10ug/mL时,HeLa细胞的相对细胞存活率为48.7%。结论SV40-CMV双增强子联合hTERT启动子能高效靶向的调控CDTK融合自杀基因杀伤宫颈癌细胞,因而是一种很有前景的基因治疗宫颈癌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丙氧鸟苷(HSV-TK/GCV)自杀基因系统对人宫颈癌细胞系Hela体外及体内的杀伤作用及其产生的旁观者效应.方法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GINaTK载体转入包装细胞PA317.取病毒上清液感染人宫颈癌细胞Hela,得到带有HSV-TK基因的Hela/TK细胞,并将其分别用于体外和体内实验.体外实验中,Hela/TK细胞对丙氧鸟苷(GCV)的敏感性和旁观者效应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测定.动物试验中分别在BALB/C小鼠的右腋窝皮下按不同比例注射Hela/TK细胞和Hela细胞,然后给予GCV治疗.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肿瘤组织中HSV-TK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转染HSV-TK基因的Hela/TK细胞表现出比亲本Hela细胞更强的杀伤肿瘤效应.体外实验结果显示,当Hela/TK细胞数占混合细胞10%时,低浓度(10μg·ml-1)的GCV就可将50%左右的肿瘤细胞杀死.体内实验结果显示,GCV可明显抑制Hela/TK细胞在BALB/C小鼠体内的肿瘤形成.经GCV治疗后,Hela/TK组和混合细胞组肿瘤体积分别较对照组肿瘤体积缩小52.8%和69.4%(均P<0.001).小鼠的平均生存期也显著延长(P<0.001).结论逆转录病毒可介导HSV-TK基因转入人宫颈癌细胞Hela并获稳定表达,HSV-TK/GCV自杀基因系统在体内外对宫颈癌细胞均有杀伤作用,且存在明显的旁观者效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PNP—TK融合自杀基因系统及PNP单自杀基因系统对肝癌细胞的杀伤作用及二者对肝癌细胞潜在的杀伤机制。方法构建融合基因表达我体pcDNA3.0/PNP—TK。经酶切、PCR及测序鉴定重组体。G418筛选获得稳定转染了pcDNA3.0/PNP-TK的HepG2细胞克隆。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融合基因在HepG2细胞中的表达。台盼兰排斥法检测细胞的生长曲线,MTT法检测细胞对相应前药的敏感性及分别在一种和两种前药作用下所导致的旁观者效应。结果融合基因片段PNP—TK正确插入了pcDNA3.0载体中,pcDNA3.0,PNP-TK在肝癌细胞株HepG2中实现了表达。抗性细胞克隆对相应的前药十分敏感。在两种前药的联合作用下。pcDNA3.0/PNP-TK所导致的旁观者效应明显强于只给予MeP-dR一种前药以及pcDNA3.0/PNP单基因系统所致的旁观者效应。结论具有双自杀基因功能的表达载体pcDNA3.0/PNP-TK对肝癌细胞的杀伤效果优于PNP单自杀基因系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大肠杆菌嘌呤核苷磷酸化酶自杀基因对胃癌细胞MKN-45的抑制及杀伤作用, 并证实旁观者效应。方法: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ePNP, 将重组载体转染MKN-45细胞获得高表达大肠杆菌嘌呤核苷磷酸化酶基因(ePNP)的MKN-45细胞克隆。在MKN-45/ePNP细胞培养物中加入前体药物MePdR, 观察MePdR对该细胞的杀伤作用及旁观者效应。结果:随MePdR浓度的增大, MKN-45/ePNP细胞的生存率逐步下降,在MePdR浓度达到1 mg•L-1时MKN-45/ePNP细胞全部被杀灭, 而未经转染的MKN-45细胞的生存率则不受影响,MePdR对MKN-45/ePNP有显著的抑制及杀灭作用;当MKN-45/ePNP细胞占总细胞的10%时,全部细胞被杀死。结论:ePNP/MePdR 自杀基因系统对胃癌细胞有生长抑制及杀伤作用并具有旁观者效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腺病毒介导的KDR启动子驱动CD/TK融合基因(AdKDR—CDglyTK)对胃癌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的选择性杀伤作用。方法选择表达KDR的MGC803细胞、ECV304细胞和不表达KDR的LS174T细胞,用腺病毒重组体AdEasy-KDR—CDglyTK和AdEasy—CMV—CDglyTK感染之,观察其感染效率并以RT—PCR方法检测转基因细胞CDglyTK的表达.然后给予不同浓度的前药5一FC及GCV处理,观察该体系对不同细胞株的杀伤效应。结果两种重组体对各细胞株的感染率相似,其感染率随腺病毒滴度的增高而递增。RT—PCR检测发现:除感染AdKDR—CDglyTK的LS174T细胞外.感染AdCMV—CDglyTK的所有细胞及感染AdKDR—CDglyTK的MGC803细胞、ECV304细胞均有目的基因CDglyTK的表达。以感染复数为100的两种腺病毒分别感染各细胞株,其表现出对前药不同的敏感性:感染AdCMV—CDglyTK的所有细胞株和感染AdKDR—CDglyTK的MGC803细胞、ECV304细胞对前药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且其敏感性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1);相比之下,感染AdKDR—CDglyTK的LS174T细胞对前药不敏感(P〈0.001)。双自杀基因的疗效优于任一单自杀基因的疗效(P〈0.001)。将感染腺病毒的细胞与未感染细胞以不同比例混合培养,观察到该体系明显的旁观者效应。结论KDR基因启动子可调控双自杀基因系统选择性杀伤表达KDR胃癌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腺病毒介导的KDR启动子驱动CD/TK融合基因(AdKDR-CDglyTK)对胃癌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的选择性杀伤作用。方法 选择表达KDR的MGC803细胞、ECV304细胞和不表达KDR的LS174T细胞,用腺病毒重组体AdEasy-KDR-CDglyTK和AdEasy-CMV-CDglyTK感染之,观察其感染效率并以RT-PCR方法检测转基因细胞CDglyTK的表达,然后给予不同浓度的前药5-FC及GCV处理,观察该体系对不同细胞株的杀伤效应。结果 两种重组体对各细胞株的感染率相似,其感染率随腺病毒滴度的增高而递增。RT-PCR检测发现:除感染AdKDR-CDglyTK的LS174T细胞外,感染AdCMV-CDglyTK的所有细胞及感染AdKDR-CDglyTK的MGC803细胞、ECV304细胞均有目的基因CDglyTK的表达。以感染复数为100的两种腺病毒分别感染各细胞株,其表现出对前药不同的敏感性:感染AdCMV-CDglyTK的所有细胞株和感染AdKDR-CDglyTK的MGC803细胞、ECV304细胞对前药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且其敏感性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1);相比之下,感染AdKDR-CDglyTK的LS174T细胞对前药不敏感(P<0.001)。双自杀基因的疗效优于任一单自杀基因的疗效(P<0.001)。将感染腺病毒的细胞与未感染细胞以不同比例混合培养,观察到该体系明显的旁观者效应。结论 KDR基因启动子可调控双自杀基因系统选择性杀伤表达KDR胃癌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腺病毒介导VEGF启动子驱动的CD/TK双自杀基因体系(Ad-VEGFP-CD/TK)对乳腺癌细胞MCF-7的体内外靶向杀伤作用.方法 用重组腺病毒Ad-VEGFP-CD/TK体外感染表达VEGF的MCF-7细胞和不表达VEGF的原代培养的乳腺上皮细胞,荧光显微镜观察其感染率,然后给予前药GCV和5-FC,用MTT法观察该体系对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及其旁观者效应;用流式细胞术观察细胞周期及细胞内DNA含量的变化.建立MCF-7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瘤内注射Ad-VEGFP-CD/TK,腹腔注射前药14 d,观察肿瘤生长抑制效应.结果 腺病毒对两种细胞的感染率相似.MTT法检测显示MCF-7细胞对前药具有较高的敏感性,而乳腺上皮细胞对前药不敏感,且观察到该体系对MCF-7细胞明显的旁观者效应.在感染复数为100时,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用药组出现典型的凋亡峰;细胞周期分析显示治疗后细胞G0-G1期比率增多,G2-M及S期细胞减少.在MCF-7裸鼠移植瘤模型中,该双自杀基因系统能够显著抑制肿瘤的生长.结论 VEGF启动子可调控双自杀基因体系选择性杀伤人乳腺癌细胞MCF-7并诱导细胞凋亡,并可显著抑制人乳腺癌裸鼠移植瘤的生长.  相似文献   

19.
Summary To investigate the killing effect ofPNP/MeP-dR suicide gene system on hepatoma cells, pcDNA3. 0/PNP, an eukaryotic expression vector harboringE. coli PNP gene, was transfected into human hepatoma HepG2 cells by liposome-mediated method. A HepG2 cell line with stablePNP gene expression, HepG2/PNP, was established with presence of G418 selection. The cell growth curves were determined with trypan blue staining. The sensitivity of HepG2/PNP to MeP-dR and bystander effects were assayed by MTT and FCM methods. The enzymatic activity of the product ofPNP gene was determined by HPLC method. The cytotoxic effects of MeP-dR on HepG2/PNP cells were obvious (IC50=4.5 μmol/L) and all HepG2/PNP cells were killed 4 days after the treatment with 100 μmol/L MeP-dR. In mixed cultures containing increasing percentages of HepG2/PNP cells, total population killing was demonstrated when HepG2/PNP cells accounted for as few as 5% of all HepG2 cells 8 days after the treatment with 100μmol MeP-dR. High-pressur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 demonstrated that thePNP enzyme could convert MeP-dR into 6-MP.PNP/MeP-dR suicide gene system had an advantage over traditional suicide gene systems for hepatoma gene therapy. Our e results suggest that high-level bystander effects of this system result in significant anti-tumor responses to hepatoma gene therapy, especiallyin vivo. CAI Xiaokun, male, born in 1972, M.D., Ph.D. This project was supported by a grant from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o. 30330680).  相似文献   

20.
潘建刚  周兴  韩瑞发 《中华医学杂志》2008,88(38):2700-2704
目的 探讨基因重组腺相关病毒自杀基因及内皮抑素(KS)联合基因治疗膀胱癌的效果.方法 (1)通过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增强绿色荧光蛋白(EGFP)转染膀胱肿瘤T24细胞,来确定rAAV对该细胞的转染情况及转染效率;(2)通过rAAV-胸苷激酶(TK)-核糖体插入位点(IRES)-ES(简称rAAV-TIE)体外转染T24膀胱肿瘤细胞及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细胞),应用MTT法、流式细胞仪等方法 来检测其对T24细胞及HUVEC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3)构建裸鼠膀胱癌模型,分析rAAV-TIE联合基因治疗膀胱癌的体内效果.结果 (1)rAAV-EGFP转染T24细胞后可以表达携带的外源基因EGFP;(2)rAAV-TK、rAAV-TIE转染T24细胞72 h后,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 显示,rAAV-TK、rAAV-TIE两组凋亡率分别是34.12%和36.91%,明显高于空病毒转染组[rAAV-多克隆位点(MCS)组](3.08%)和空白对照组(0.84%);(3)瘤内注射rAAV-KS、rAAV-TK、rAAV-TIE大约9 d后,肿瘤生长受到显著抑制,治疗结束后:各组肿瘤的体积分别是:rAAV-Es组(0.75±0.08)cm3、rAAV-TK组(0.71±0.11)cm3、rAAV-r11E组(0.52±0.09)cm3、rAAV-MCS组(1.27±0.13)cm3和空白对照组(1.24±0.17)cm3,除rAAV-ES组与rAAV-TK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体外和体内实验表明rAAV-TIE可有效抑制膀胱癌的血管生成和肿瘤的生长,能够双靶点基因治疗膀胱肿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