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医师培训的方法和模式。方法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急诊介入科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培训班学员进行理论学习和操作训练,培训后进行考核对培训效果进行检验。结果参与2013年1~2月第一批培训的学员共30名,年龄30~45岁,平均(35.0±6.8)岁。全部学员均完成了培训并进行了考核,理论考试全部通过,理论成绩平均(82.1±4.2)分;操作考核也全部通过,总分平均(80.3±6.3)分。结论个体化教学和统一教学结合进行理论和操作技术培训颈动脉支架置入手术学员收效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单纯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和联合颈动脉、大脑中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伴有中动脉狭窄的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患者短期终点事件发生率。 方法  回顾2010年1月~2013年12月采用血管内支架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伴有同侧大脑中动脉狭窄的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情况将患者分为单纯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组和联合颈动脉、大脑中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组。比较两组术后90?d终点事件(包括同侧缺血性卒中复发、症状性脑出血及死亡风险)的发生率。 结果  共有21例患者纳入本研究,男性15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58.5±3.6)岁,其中16例患者进行了颈动脉支架治疗,5例患者进行了颈动脉联合中动脉支架治疗。颈动脉支架治疗组90?d终点事件发生3例(18.75%),颈动脉联合中动脉支架治疗组发生1例终点事件(20%),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952)。两组发生的终点事件均为缺血性卒中复发,无症状性脑出血及死亡患者。 结论  对于伴有颈动脉及大脑中动脉狭窄的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与单纯颈动脉支架治疗相比同时进行颈动脉及大脑中动脉支架治疗手术未减少术后90?d同侧缺血性卒中复发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多学科团队合作模式在卒中单元进修护士培训中的效果和作用。 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卒中单元进修的护士为对照 组,2018年1月-2019年7月进修护士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培训模式,观察组采用多学科团队合 作模式。比较两组间进修前后理论考试和操作考核成绩,以及两组对培训方式的评价和满意度。 结果 进修后,观察组理论考试成绩(94.68±2.59分 vs 90.70±2.78分,P<0.001)和操作考核成 绩(93.08±4.01分 vs 88.93±4.08分,P<0.001)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在培训方式评价和培训满意 度等各方面均高于对照组(均P<0.001)。 结论 多学科团队合作模式在卒中单元进修护士培训中效果优于传统培训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脑血管病急诊规范化培训网络课程APP的教学效果。 方法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急诊科规范化培训基地根据国家急诊医师规范培训的要求 制定、录制脑血管病相关教学课程,并呈现于网络课程APP。以急诊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培训的学员 24人为研究对象,在带教老师的指导和督导下,学员自行在线学习,学习前后均进行考核,比较学习前 后的考核成绩。 结果 经过一年的学习应用,学员考核成绩较入科成绩显著提高(91.13±3.51分 vs 66.04±2.79分, P =0.003)。 结论 网络课程APP的应用有效提高了急诊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方法(probelm-based learning,PBL)应用在留学生脑血管疾病教学中的效果。 方法  将120例医学留学生根据教学方式不同分为两组,传统教学组(60例)和PBL教学组(60例),对比两组的教学效果。 结果  PBL教学组的理论成绩(60.59±8.89 vs 54.11±9.97,P=0.024)、口语成绩(57.29±9.88 vs 51.99±10.30,P=0.029)及格率(88.3% vs 65.0%,P=0.009)明显高于传统教学组。 结论  PBL教学法有助于留学生脑血管疾病的理论教学和口语教学。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基于微信平台辅助的标准化病人联合病例导入式教学法在脑血管病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研究纳入于2020年3月—2023年3月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学员共70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人。对照组采取传统带教模式,观察组使用微信提前发送脑血管病典型病例信息,随后进行讨论总结,并对相应标准化病人进行模拟诊疗过程,4个月后对比两组学员综合理论、临床实践技能操作考核成绩以及对带教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学员综合理论考核成绩为(89.74±2.53)分,临床实践技能操作考核成绩为(90.31±2.54)分,分别高于对照组的(84.26±3.94)分和(84.20±3.3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学员的满意度为91.43%,高于对照组的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神经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依托微信平台应用标准化病人联合病例导入式教学法对学员进行培训,有助于学员综合理论、临床实践技能操作考核成绩提高,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索手机视频教学模式在卒中后抑郁症状评估操作技能培训中的教学效果。 方法 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精神与临床心理科28例实习医师作为教学对象,随 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在卒中后抑郁症状评估操作教学过程中使用传统教学法,而实验组 使用手机视频教学法。实习4周结束后进行临床技能考试,对两组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并对手机 视频教学组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实验组平均考试成绩为(92±3)分,对照组平均考试成绩为(80±7)分,实验组成绩显著高 于对照组(P =0.02)。 结论 手机视频能提高带教老师教学质量,有利于提升实习生的临床操作技能,有效激发实习医师 学习主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脑血管病影像教学中多元立体化教学模式的应用。 方法  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放射科及神经内科研究生、住院医师及进修医师进行脑血管病影像学授课及临床实践过程中,应用多元立体化教学模式进行理论培训及实习指导。教学结束后进行考核及结果评价。 结果  所有研究对象为脑血管病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考核全部通过。影像报告书写较好。对相关理论及实践知识、病例诊断思路和鉴别诊断知识掌握良好。 结论  应用多元立体化教学模式进行脑血管病影像教学可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网络开放平台用于血管神经病学循证医学教学工作的效果。 方法  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2012级神经病学专业硕士研究生16人参加脑血管病临床实习,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为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联合微信平台辅助教学组,对照组为传统教学组。由同一组临床指导教师授课,比较两组学生出科成绩及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 结果  实验组学生考试平均成绩为(94.6±6.1)分,对照组学生考试平均成绩为(86.7±7.2)分,两组成绩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对教学方法满意度为100%,对照组对教学方法满意度为7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结论  在神经内科研究生脑血管病教学中采用以问题为基础学习的教学法,同时应用网络开放平台进行辅助教学取得良好成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重度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后脑灌注和认知功能障碍的变化。方法 2014年1~12月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重度(狭窄≥75%)颈动脉狭窄20例。术前5 d、术后3周采用320排螺旋CT评估脑灌注,用蒙特利尔国际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评估认知功能。结果 重度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后脑灌注指标脑血流量、脑血容量、平均通过时间、达峰时间较术前均明显改善(P<0.05);重度颈动脉狭窄病人术后认知功能MoCA评分[(26.3±2.2)分较从术前5 d[(23.3±1.7)分]明显提高(P<0.05)。结论 重度颈动脉狭窄病人存在不同程度低灌注和认知功能障碍,支架成形术可以改善脑灌注,改善病人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期刊俱乐部教学方法在硕士研究生重症脑血管病教育方面的效果。 方法 选取首都医科大学和潍坊医学院的重症医学专业(神经重症方向)在读硕士研究生为研究对 象,利用重症脑血管病方面的文献,前后分别采用文献解读报告教学法和期刊俱乐部教学法进行科 研素质培养。教学过程结束后,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比不同教学方法下医学研究生在重症脑血管病方 面的文献阅读量、专业英语阅读能力、文献归纳能力、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及满意度评分。 结果 共入组硕士研究生14名,其中男性11名,女性3名。与文献解读报告会教学相比,应用期刊 俱乐部教学方法后,文献阅读量显著提高(10.64±0.40篇/月 vs 4.63±0.39篇/月,P <0.001);专 业英语阅读能力(86.54±4.60分 vs 76.91±4.49分,P <0.001)、文献归纳能力(76.43±3.52分 vs 66.43±3.66分,P <0.001)、英语口语表达能力(82.04±3.62分 vs 71.21±2.55分,P <0.001)均有显著 提高;教学满意度方面也有提升(89.77±2.36分 vs 79.19±2.12分,P <0.001)。 结论 在医学研究生培训过程中,期刊俱乐部教学法是进行科研素质和科研能力培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周衡 《中国卒中杂志》2015,10(12):1054-1056
目的 在医患沟通技能培养课程中融入人文医学理念,通过SEGUE量表检验教学效果。 方法 依据医师人文医学执业技能教材结合临床实践对在脑血管病临床见习课中在校医学生进行医 患沟通技能培养,并通过SEGUE量表对教学结果进行量化检验。 结果 授课后医学生SEGUE量表得分(17.95±3.56)高于基线得分(12.42±2.80),差异具有显著性。 结论 人文医学理念可以提高医患沟通技能培养课程的教学效果,SEGUE量表可以为教学效果提供 有效的评价手段。  相似文献   

13.
陈功  廖煜君  安庆祝  倪伟  冷冰  朱巍  钟平 《中国卒中杂志》2019,14(12):1283-1286
目的 探讨差异化培养结合多种教学法对不同基础的脑血管病亚专科医师的培训效果。 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培养的96名脑血管病亚专科医师,根据 不同的脑血管病亚专科临床工作时间、学历、职称、医院等级以及导师初评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3组, 针对性地采用差异化教学培养模式。采用学员自评和导师评价综合评估教学效果,评价等级分为好、 较好、一般、较差和差5个等级。 结果 初级、中级和高级组的“好”评率分别为81.8%、71.4%和72.7%,平均75.3%±4.3%,无“一 般”“较差”和“差”评。差异化培养结合多种教学方法具有“因才施教”、阶梯性、系统性和全面性 的特点。 结论 在现实存在的参差不齐水准的脑血管病亚专科医师中,差异化培养结合多种教学方法的教 学模式可达到较好的亚专科医师培训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本研究对疫情期间通过网络教学实施的新型冠状病毒相关内容培训进行效果评价,并对网 络教学实践过程进行总结分析,为脑血管病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网络教学的开展及教学质量提高 提供参考。 方法 组织2017-2019级脑血管病住院医师进行新型冠状病毒相关内容网络教学培训,培训内容 包括操作规范、病毒知识与防控要点、诊断与治疗、诊疗流程等。采用自身对照研究的方法,通过对 比住院医师培训前后两次考核成绩对实施的网络教学进行效果评价。 结果 共189名脑血管病住院医师参加培训及考核。根据培训前后考试成绩的差异性分析结果,培 训后辅助检查、院感、诊断与治疗、防控、诊疗流程五项内容分数及总分均高于培训前(均P<0.001)。 根据广义方程模型分析结果,校正学历和规培年限等因素后,培训后考试总分较培训前高9.14分 (95%CI 7.22~11.06,P<0.001)。 结论 脑血管病住院医师网络教学培训效果较好,教学管理者需要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规 避劣势,将网络教学纳入脑血管病住院医师常态化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以案例为基础教学方法(case based learning,CBL)联合以授课为基础传统教学方法 (lecture based learning,LBL)在高血压性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临床教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