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消癥散结法是中医临床的重要治法之一,主要用于治疗"癥瘕""积聚"类病症。随着现代研究技术的发展,中医学对疾病的认识愈加深入,"癥瘕"概念下所涵盖的疾病范围不断扩大,不仅包括表面可见的宏观病症,也逐渐深入到微观领域,消癥散结法所包含的具体治法和药物也不断丰富,消除癥瘕、攻逐坚积,需要综合运用开郁消癥、活血消癥、涤痰消癥、软坚消癥、解毒消癥等法,同时要兼顾正气,扶正以消癥。  相似文献   

2.
正癥瘕是腹内有积聚痞块的统称,癥指腹中有块坚硬不移,瘕指腹中痞块,时聚时散。癥瘕病名首见于张仲景的《金匮要略》,如"妇人素有癥病……为痼害";"此结为癥瘕,名曰疟母"等。《金匮要略》对癥瘕的成因、脉证、治疗有着精辟的论述,其中一些经典方剂,在现今临床上仍常被使用。陈士铎为清代名医,其在辨证论治方面上  相似文献   

3.
古代中医认为中风的主要病机是"痰滞"及"干血积于中"致病。现代医学的血栓性脑梗塞发病后,脑血栓不能及时吸收就坏死钙化,后者与"干血积"是相似的,属"癥积"范畴,古代人认为中风治则以化痰、消癥、散积法为主,方选涤痰汤、转舌膏、正舌散、诃子汤及缪仲纯方等,这五个处方都具化痰、消癥、散积的功效,现代药理可证明这些方药有抗血栓、溶血、抗血液凝集等作用,故治"痰滞"、"癥积"——脑血栓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4.
癥瘕积聚是中医学中的一类病证概念。从古代文献入手,探讨了癥瘕积聚的含义、病位、瘕聚与癥积的区别与统一,分析其病证范围:在人体全身范围内,以气痰瘀互结为主,具有"有形可见"或者"假物成形"特点的结块,都有被纳入其病证范围的可能。其中肥胖、痤疮、早期血管病等属瘕聚范畴,恶性肿瘤、脏器末期纤维化、陈旧性梗死灶等则属癥积范畴。根据痰瘀互结酿毒,入络成坚的关键病机,提出软坚散结是癥瘕积聚的首要治则。常用中药包括软坚散结类、针对致病因素类和通络类。  相似文献   

5.
骨髓纤维化属于中医"积聚""癥瘕""血癥""癥积"等范畴。此病为虚实夹杂证,贫血即血虚,脾大即血瘀,吴维海主任医师认为该病的发生和发展均与血虚、血瘀有关,辨证辨病相结合,以祛瘀生新为大法,兼以解毒、舒肝、健脾、补肾,随证加减,疗效颇著。  相似文献   

6.
从阐述络病理论、微型癓积理论入手认识糖尿病肾病(DN),其肾脏病理改变符合中医学聚而成形、久而成积之病机,可归属中医学癥积的范畴,将这些借助光镜、电镜等仪器观察到的微观病理改变视其为"微型癥积",从而创立了"肾络微型癥积"学说。综合已有的临床与实验研究来论证从"肾络微型癥积"学说论治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发现均有一定的疗效且安全性高。为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并指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参考文献18篇。  相似文献   

7.
贾建义 《天津中医药》2011,28(5):401-402
张锡纯先生治疗女子癥瘕经验丰富且独特,主要体现在病因上主张:女子癥瘕,血瘀、冷积;治疗上以"补破并用"为原则,用黄芪、党参等与三棱、莪术或牵牛组成益气活血,扶正祛邪之剂,以理冲汤(丸)为代表方,采取"久服"之策略,以达到"徐徐消之"之目的;在治疗过程中,根据正邪力量对比之不同,不失时机地加用水蛭"专药消之",促进癥瘕的消退。  相似文献   

8.
慢性肾脏疾病严重危害了人类的健康,增加了个人、社会负担,治疗难度较大。吕仁和教授受中医学中气血与络脉、络病与癥瘕关系的启发,将气血不足与络病、癥瘕理论应用于临床实践,在消瘅期"微型癥瘕"基础上,提出了慢性肾脏疾病"肾络微型癥瘕"学说。吕师认为气血不足是造成"肾络微型癥瘕"的根本原因,因此益气养血须贯穿治疗始终,尤其是中晚期。临床用药时,也多选用益气养血之品。  相似文献   

9.
慢性肝炎包括慢性迁延性肝炎及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炎后肝硬化则是由慢性肝炎发展而来,临床以倦怠乏力,腹胀便溏,食少呕恶,胁痛,或面色晦暗,胁下癥块等为主证,至肝硬化腹水阶段则表现为腹胀大,尿少,消瘦等症,应属中医学"胁痛"、"积聚"、"癥瘕"、"臌胀"的范畴.  相似文献   

10.
王金权  郭育兰  王乾平  梁雨 《中医杂志》2011,52(24):2139-2140
"平遥道虎壁王氏中医妇科"是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王氏化癥汤是王氏中医妇科家传治疗女性癥瘕、积聚的经验方.我们根据王氏化癥汤,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研发成王氏化癥灌肠液,治疗卵巢囊肿100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主要临床表现为持续性、进行性加重的盆腔黏连、痛经、性交痛等,严重影响现代女性的身心健康。近年来,预防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复发已成为妇科领域研究的一大难点。中医将该病归入"癥瘕"范畴。叶利群擅用膏方调治癥瘕,认为"瘀"乃形成癥瘕的病理基础,肝失疏泄乃发病的重要机制,肾虚乃发病根本,治疗上尤应重视调理肝肾。  相似文献   

12.
正《金匮要略》有"妇人宿有癥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动在脐上者,为癥痼害"(《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此结为癥瘕,名曰疟母"(《疟病脉证并治》)的记载。此虽将癥、瘕并称,但两者其实分属不同病证:有形可查,坚硬不移动,痛有定处为"癥";聚散无常,无固定形状且推之可移,痛无定处为"瘕"。临床结合患者病性,则血病多为癥,气病多属瘕。但通常情况下临床难以将二者明确划分,故并称"癥瘕"。《金匮要略》关于癥瘕理法方药  相似文献   

13.
从"肾内微癥积"理论出发,进一步完善中医对肾间质纤维化病因病机的阐述,认为正虚是肾内微癥积形成的前提,痰瘀互结是最基本的病理基础,从而提出"三期分治"、"固肾消癥"治疗肾间质纤维化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以中医"积聚""癥瘕"理论为基础,结合临床实践,提出了"脉积""脉癥"概念,阐释了气阴两虚是形成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始动因素,痰、瘀、毒是导致病变的关键病理因素。"脉积""脉癥"是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主要表现形式及继发生变的转折点,据此提出了软坚、散结、活血的治则。同时,我们前期的研究,"鳖甲煎丸"对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具有的一定防治作用。笔者从"积聚""癥瘕"视角探讨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为临床和基础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文章基于《景岳全书》中妇人归一卷有关癥瘕的专篇论述,探讨祖国传统医学在妇人癥瘕的证治。主要通过对《景岳全书》的仔细阅读,浅析其中妇人癥瘕的相关原文,并参阅相关注解,阐述妇人癥瘕的因机论治。癥瘕是妇科临床常见病,《景岳全书》中明确指出"癥""瘕"二者之别,并归纳其病因病机乃"总之非在气分,则在血分",诊治时当以辨清气血,分而治之。《景岳全书》立意颇有特色,对后世妇人癥瘕的辨治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大道至简     
<正>"痛则不通,通则不痛"一语,不但言及病理,而且提示治法。"不通"不单指腑实便结,还应包括气滞、血瘀、癥结、经络痹阻、癃闭、食积、虫积、结石、梗阻等。"通"不单指通里攻下,还应包括行气开郁、活血化瘀、消积导滞、破癥、通络、逐水、驱虫、排石等。临床应用相当广泛。——朱裕魁  相似文献   

17.
麻黄的“破癥坚积聚”功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古今文献研究,分析麻黄"破癥坚积聚"的功效机制,为拓展麻黄治疗妇科疾病的应用范围提供文献依据。通过梳理古今麻黄相关文献,筛选麻黄的特殊用法资料,并结合临床应用,归纳麻黄在阳和汤及麻黄细辛附子汤中治疗癥瘕的临床和配伍特点。麻黄消癥瘕的机制在于温经散寒、散邪外出、宣通气机、振奋肾阳。临床应用麻黄消癥瘕主要体现在阳和汤及麻黄细辛附子汤中。中医辨证治疗癥瘕有很大的应用前景,麻黄灵活配伍治疗癥瘕,疗效显著,扩大了麻黄在妇科疾病中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认为热邪是IgA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符合三焦传变规律,提出"热结三焦、肾络癥瘕"为IgA肾病的核心病机.本着"热者寒之""结者散之"的治疗宗旨,提出以清热消癥为基本治法从三焦辨治IgA肾病.热在上焦以心肺郁热为主,多为早期,处于肾络癥瘕功能态,治以透发郁热、祛风凉血消癥,方用葛根芩连汤、桑菊饮、银翘散加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自拟消汤治疗癥瘕的疗效。方法:将60例女性癥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自拟"消癥汤"治疗,对照组采用桂枝茯苓丸治疗,观察两组疗效及复发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7%,优于对照组(63.3%)。结论:自拟"消癥汤"治疗瘕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纤维化可发生于多种器官,引起器官纤维结缔组织增多,实质细胞减少,持续进展可导致器官结构破坏、功能减退乃至器官衰竭,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其形成机制是细胞外基质的过度沉积,与中医"湿热""疫毒""痰瘀"直接相关,且多因正虚邪盛、邪正交争、蕴结于脏腑经络不畅,癥瘕形成密切相关。清代医家叶天士曾提出"久病入络"和"久痛入络",揭示了疾病由浅入深、由气及血的演变规律,微型癥瘕是络病理论与癥瘕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其病机为正气亏虚、毒阻血脉、气虚血滞、久病入络而渐成微型癥瘕。笔者就微型癥瘕与器官纤维化的关系作以阐述,以探讨癥瘕、器官纤维化的病机诊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