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POP)是以骨量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退化为特征,以致骨的脆性增高而骨折危险性增加的一种全身骨病。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加速,骨质疏松症发病率不断增加。据统计,目前中国有9500万人患有骨质疏松症,其发病率已跃居常见病多发病的第六位[1l。骨质疏松症因其病情隐匿、危害严重,社会经济负担重,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本研究从“治未病”的角度出发,以中医体质学理论为指导,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体质类型分布特点进行了研究,探讨POP的好发体质,以期通过对易感体质进行早期干预以降低POP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2.
补肾中药组方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效果及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POP)动物模型,研究不同剂量补肾中药组方对去卵巢大鼠(OVX)骨质疏松的防治效果及其影响机制,为防治骨质疏松症(OP)提供安全、有效且经济的药物。方法 (1)经过药物筛选和专家咨询制定补肾中药组方;(2)通过卵巢摘除建立POP,并通过病理检查和骨密度测定来判定模型建立;(3)研究补肾中药不同剂量对去卵巢大鼠OP的防治效果(测定其对骨密度、骨微结构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男女通用的老年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primary osteoporosis,POP)简易筛检表。方法:对146名≥60岁的社区居民进行骨质疏松症危险因素调查及骨密度检测,以多元逐步回归筛选危险因素,进而建立筛检指数,并求得最适宜灵敏度、特异度时的临界值,据此制定老年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简易筛检表,以61名门诊骨密度检测者回代验证其筛检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效度和信度。结果:多元逐步回归共筛选出身高缩短百分比、体质量、年龄、性别4个因素,最终以身高缩短百分比和体质量构建老年人POP简易筛检表,其最佳临界值为270,灵敏度为88.9%,特异度为75.7%。回代验证其符合率为75.4%,Kappa值为0.489。结论:以身高缩短百分比和体质量建立的老年人POP简易筛检表简单经济,可男女通用,具有较好的基层卫生服务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女性原发性骨质疏松症(POP)的相关影响因素,为防治POP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对病例组(n=120)和对照组(n=120)分别进行问卷调查,从单因素和多因素角度对老年女性POP发病原因进行研究。结果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老年女性POP的因素包括总哺乳时间(OR=1.677)、绝经年限(OR=1.978)为危险因素,而绝经年龄(OR=0.674)、体重指数(OR=0.806)、体力劳动(OR=0.752)、使用钙剂(OR=0.604)、日光照射(OR=0.651)为保护因素。结论影响老年女性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因素较多,涵盖社会人口特征、工作性质、日光照射、户外运动、月经史、孕产史、饮食习惯等。  相似文献   

5.
仙灵骨葆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骨矿密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国内人口日趋老龄化,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症(P O P),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治疗方法甚多,疗效不一。认为钙质与维生素D缺乏是导致POP骨矿密度降低的主要因素,骨矿含量是评价POP的重要标志。自2001年4月~2003年1月,我们应用仙灵骨葆治疗POP100例,对其治疗前后BMD、血清Ca、P及AKP进行了检测,获得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依据刘忠厚教授制定的国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明确诊断并排除其他疾病所致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症的患者200例,根据就诊时间,随机分为治疗组100例,其中男40例,女60例;65~81岁,…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骨质疏松患病率调查   总被引:26,自引:4,他引:26  
目的:了解原发性骨质疏松症(primary osteoporosis.POP)的患病率。方法:选取235名志愿者,男性97名,女性138名,年龄19—79岁,平均53.22岁。运用Scanner SN 3314对跟骨的骨质密度(BMD)进行测量。结果:男性BMD高于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女的BMD随着年龄的增长均降低。POP患病率女性高于男性,女性急病率在60岁以后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7.
中药壮骨胶囊治疗Ⅰ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74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中药壮骨胶囊对Ⅰ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疗效及其与骨代谢的关系。方法 采用益肾健脾的中药壮骨胶囊治疗74例绝经后妇女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并与钙尔奇D治疗的31例作对照。结果 3个月后其总有效率达91.89%,骨质疏松程度、血ALP、CT、E2皆显著改善,且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0.01)。无明显副反应。结论 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主要由肾虚所致,采用中药补肾健脾治疗,疗效显著优于补钙、雌  相似文献   

8.
彭斌  周燕  张艳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1,34(10):1125-1127
目的观察阿仑膦酸钠(商品名:福善美)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POP)患者治疗前后骨密度的变化,为该药的临床应用提供相关依据。方法按多级整群随机抽样原则,采用骨密度仪对2 516名调查对象采用HO-LOGIC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研究对象进行骨密度测定,测定部位为第2~4腰椎和左侧股骨近端(股骨颈、Ward′s三角、大粗隆)。在542名POP患者中随机纳入26名进行研究。结果试验表明在3个月随访时,患者腰部骨密度变化较为明显,治疗前后骨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髋部骨密度变化不明显;6个月时,腰部骨密度值较3个月时有所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仑膦酸钠(福善美)治疗3个月即可显著改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POP)患者腰部骨密度,是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治指南(讨论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概述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世界卫生组织定义)。2001年NIH提出骨质疏松症是以骨强度下降、骨折风险性增加为特征的骨髂系统疾病,骨强度反应了骨骼的两个主要方面,即骨矿密度和骨质量。该病可发生于不同性别和任何年龄,但多见于绝经后妇女和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二大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又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Ⅰ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Ⅱ型)和特发性骨质疏松(包括青少年型)三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一般发生在妇女绝经后5~10年内;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一般指老人70岁后发生的骨质疏松;而特发性骨质疏松主要发生在青少年,没有明确的病因。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POP)多见于中老年人群体,临床常见中医证型有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气滞血瘀证及肾虚兼血瘀证等。梳理近年来POP中医证型与相关指征研究发现,其证型分布与中医体质、骨密度、骨代谢等相关生化指标、细胞、基因、脆性骨折、性别及年龄、握力等不同指征皆具有相关性,此为进一步临床辨证治疗该病提供了理论参考。参考文献35篇。  相似文献   

11.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慢性退行性全身性疾病,因其发病缓慢,症状不明显,多不能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进一步加深,OP的防治已成为当前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介绍王金榜教授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primary osteoporosis,POP)的经验。王金榜教授认为,POP在中医上属于“骨痹”“骨痿”等范畴,其病因病机复杂,辨证分型多种多样。治疗上坚持以脉诊为中心的辨证论治,方无定方,法无定法,谨守病机,动态诊治。提出骨质疏松健康处方,强调养护及锻炼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分析原发性骨质疏松症(Primary osteoporosis,POP)的中医临床症候特征,探讨骨质疏松症的中医发病机制,为运用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症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查阅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文献,归纳总结相关研究现状、成果和发展前景。结果:骨质疏松症主要由肾虚、肝肾阴虚、脾肾两虚、瘀血阻络等病因病机引起的,针对性地运用中医药从肾论治、肝肾同治、脾肾同治和从瘀论治等治疗,效果满意。结论: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采用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疗效显著,具有临床和实验上的科学性、可行性与客观性。  相似文献   

13.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指发生在老年和绝经期后妇女的骨质疏松症,是一种骨的代谢性疾病。作者自1983年至1993年共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125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男35例、女gO例。年龄45-82岁,其中50岁以上占绝大多数。胸腰段压缩性骨折伴后突畸形9例;桡骨下端骨折18例。门诊治疗115例;住院治疗10例,其中9例为脊柱骨折,1例为挽骨下端骨折。有马尾神经症状者3例。全部病人均较系统地进行“药物、饮食、体疗”等调整,对绝经期妇女加用性激素治疗。对挠骨下端骨折及胸腰段压缩性骨折伴后突畸形的病人行一次性整复并石膏外固定,同时应用…  相似文献   

14.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骨量减少、骨脆性增加和骨结构破坏为主要特征伴随骨强度减低的代谢性疾病[1]。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和特发性,原发性骨质疏松主要发生于老年人群及绝经后妇女。而防治骨质疏松症是一项世界性的难题。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人数逐年增加,对我国现有医疗体系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科学技术的进步,加快了医学领域的发展,促进了越来越多的中医理论被现代医学所验证。其中不乏有关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本文分别从理论、实验、临床作为研究结论验证现代医学及中医防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治疗和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兵 《中华医护杂志》2006,3(4):365-366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的显微结构受损,骨骼脆性增加,从而导致骨骼发生骨折的危险性升高为特征的一种疾病。骨质疏松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一般将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分为两型:Ⅰ型即绝经后骨质疏松症;Ⅱ型即老年性的骨质疏松症,都属于退行性的骨质疏松症。由于年龄增大或妇女绝经后出现的一系列生理变化所致的骨代谢变化,即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继发性骨质疏松症,临床上见于各类疾病如柯兴综合症(皮质醇增多症)营养缺乏性骨质疏松,糖尿病性骨质疏松、肢端肥大症性骨质疏松,药物所致骨质疏松、废用性骨质疏松,其他原因引起的骨质疏松等。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这种疾病不仅威胁老年人特别是绝经后妇女的健康,而且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随着人口老龄化而增加,与骨质疏松相关的典型骨折包括脊柱压缩性骨折,前臂远端骨折和髋部骨折等,预计到2025年,全球髋部骨折将增至200万。因骨质疏松随年龄增长而进行性减低,骨质疏松的发病率呈指数形式上升,男女性骨质疏松症骨折发生率呈指数上升,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终生危险性女性比男性高3倍。  相似文献   

16.
钙营养与原发性骨质疏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骨质疏松症是指单位容积的骨组织中骨量明显减少 ,而且骨矿物质和骨基质呈比例的减少[1] ,使骨组织的正常载荷功能降低 ,临床上伴有全身骨骼的疼痛、脊柱弯曲甚至形成“龟背” ,并易发生骨折[2 ] 。在临床上 ,骨质疏松症主要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它主要见于老年人或绝经期妇女。另一类是继发性骨质疏松症 ,多由于某些其它的疾病或原因诱发。日常提到的骨质疏松症指中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目前简单易行的预防措施主要是从营养和运动方面入手。本文着重从钙营养方面进行综述。1 钙营养与原发性骨质疏松的关系1.1 钙对骨丢…  相似文献   

17.
原发性老年人骨质疏松症概述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尤其是绝经后妇女的常见骨骼系统疾病,以骨量减少和正常骨微结构破坏为特征,骨脆性增加,易导致骨折。随着全球人口的老龄化,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逐渐增加。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以及老龄化社会的到来,骨质疏松症的危害正目趋显著。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组织显微结构受损,骨矿成分和骨基质等比例不断地减少,骨质变薄,骨小梁数量减少,骨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险度升高的全身骨代谢障碍性疾病。骨质疏松症一般分两大类,即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和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又可分为原发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和原发性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笔者就目前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症状、诊断标准及防治方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骨质疏松是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结构破坏,骨小梁连接性降低,骨皮质变薄,骨骼脆性增加,容易引起骨折的一种骨代谢疾病。原发性骨质疏松可分两型:型,发生于绝经期妇女,年龄多在51~60岁,型为老年性骨质疏松,发病年龄多在60岁以上。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卫生保健日渐完善,老年人的绝对数和构成比不断增长,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发病率日渐增高,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种常见疾病,如何进行防治已成为国内外医学界所关注的课题。绝经期妇女由于雌激素分泌减少等因素导致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绝经期妇女患骨质疏松症的比率明显高于非…  相似文献   

20.
雌激素受体α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山东半岛地区汉族绝经女性雌激素受体α(ESRα)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关系。方法选取106例长期居住于山东半岛地区的绝经且患有骨质疏松症的汉族妇女(骨质疏松组)及82例绝经且未患骨质疏松症的汉族妇女(对照组),观察其ESRα基因多态性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结果骨质疏松组和对照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比较,差异无显著性(x^2=0.025~5.979,P〉0.05)。结论山东半岛地区绝经女性ESRα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不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