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尸检证实,右室心梗(RVMI),主要是以左室游离壁后部(下部)梗塞的并发症。而且,后室壁隔透壁心梗是RVMI的又一先决条件。右室游离壁受损的范围形成了RVMI解剖学分类基础。尸检发现大多数RVMI局限在右室游离壁后部。RVMI解剖学分级发现,广泛的RVMI并不一定出现血流动力学功能改变。  相似文献   

2.
1. 梗塞部位多发生于右室下后壁。2. 临床可表现为:(1) 右室机能正常或降低。(2) 休克。(3) 室中隔破裂。(4) 三尖瓣口返流。3. 血流动力学检查:(1) 右房压异常升高。(2) 右室压与肺动脉收缩压正常。(3) 右室与左室充盈压之比值升高。(4) 右室机能曲线降低。  相似文献   

3.
报道7例RVMI住院患者的诊断与治疗,其中下壁、后壁梗死合并RVMI 3例,前间壁、下壁梗死合并RVMI 1例,前间壁梗死合并RVMI 1例,下壁梗死合并RVMI 2例。7例中4例有颈静脉怒张,其中3例伴进行性肝大,此4例均有低血压、低心排出量综合征的表现,6例无肺淤血征(胸片),1例有中度肺淤血,ECG5例有STv3R、4R和/或5R≥1mm。依补充血容量或多巴胺、多巴酚丁胺增加心肌收缩力、吸氧等治疗原则进行治疗,结果6例存活,1例(7例)因合并严重左心功能不全抢救无效死亡。关于RVMI的诊断:AMI患者具备以下条件有助于诊断RVMI,(1)体征:①右心功能不全表现;②低血压、低组织灌注表现。(2)ECG:STv3R、4R和/或5R^↑≥1mm;(3)血流动力学改变:①RAP^-≥10mmHg为主要特征之一;②RAP^-/PWP≥0.65为另一主要特征;③非顺应性图形(根号征)。关于RVMI的治疗:右室梗死心排出量下降时,应进一步提高右室充盈压,用补充血容量来提高左室舒张末期的血容量,从而增加右室的心排出量。但同时须密切关注容量扩张引起的PCWP增加后的工作指数的反应。严重缺血性右室功能异常所致的低心输出量综合征和右房压升高患者用多巴酚丁胺比容量负荷更好的改善血流动力学,正性肌力药物多巴胺等不仅能增加心肌收缩力,而且能加强被动性左室充盈,尤其适用于同时伴有左心功能不全的患者。  相似文献   

4.
通常右冠状动脉(RCA)主要供血至左室下壁、正后壁、右室和室间隔的后1/3,在某些人RCA还可供血至左室的后侧壁,因此,右心室梗塞(RVMI)常和左室下壁梗塞、左室后壁梗塞伴发,单纯RVMI少见。有作报道:(RCA)第一段阻塞52%合并有RVMI且范围较广,第二段阻塞主要引起后壁型RVMI;第三段阻塞只产生右室后壁和室间隔连接处的轻度RVMI;  相似文献   

5.
自1930年Saners AD报道第一例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右室梗死的尸检结果以来,右室梗死只在近10余年才逐渐被临床所重视。国内外报道,右室心肌梗死(RVMI)占AMI的12%~43%,单纯RVMI少见。由于其心电图表现多不明显,易造成误诊、漏诊。随着血流动力学、心肌核素、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测技术的临床应用.右室梗死的诊断水平不断提高。目前,早期及时的心电图检查并观察其动态变化.结合临床症状,仍是急性右室心肌梗死早期诊断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6.
右心室心肌梗塞(RVMI)并不少见。但目前临床上用于诊断心肌梗塞的方法不易确诊,故目前能正确及时诊断者不多。RVMI以其特有的血液动力学改变,诊断方法和处理而与常见的左心室心肌梗塞相区别。一、临床表现和血液动力学改变右心室梗塞病人临床上常有左心室下(后)壁梗塞的证据。典型病例发现有低血压或休克,有较明显的大循环静脉充盈而无呼吸困难,因而呈颈静脉充盈、Kussmaul's征阳性,颈静脉V波明显、中心静脉压升高;X线肺野多清晰,个别病例由于右心室乳头肌功能障碍或破裂造成兰尖瓣关闭不全。Cohn等首先报导6例RVMI的血液动力学特征性改变。右房平均压是20.2mmHg(范围16~28),3例右心室收缩压和肺动脉压正常,而肺动脉舒张压  相似文献   

7.
讨论了急性右室梗塞4例与左室梗塞30例的血流动力学资料及其临床意义:①右室充盈压(RVFP)分别为14±0.98与5.3±0.12mmHg,两组间P<0.001;②左室充盈压(LVFP)分别为13.67±1.55与18.16±0.17mmHg,两组间P<0.001;③RVFP/LVFP的比值为1.07±0.05与0.32±0.01,两组间P<0.001。右室梗塞病例的心电图常呈急性下壁梗塞图形,同时伴有V_3R—V_6R导联上ST段抬高≥0.1毫伏与异常Q波。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肥厚梗阻型心肌病(HOCM)患者右室起搏治疗的远期临床、血流动力学及形态学变化,以确定右室起搏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方法:采用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及超声多普勒检查方法观察右室起搏前、后(2h、12周、4年)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及形态学变化。结果:右室起搏治疗4年后,患者临床症状、心功能、多数血流动力学及形态学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尤其是左室舒张期末压务(LVEDP)、左室流出道(LVOT  相似文献   

9.
右室梗死(RVMI)是心肌梗死(AMI)的特殊类型,它与左室梗死血流动力学改变完全不同,治疗措施亦有很大差别。本文就我院1999年4月至2004年6月收治的7例RVMI病例进行分析,旨在探讨基层医院对该病的诊断要点和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右室起搏对肥厚梗阻型心肌病患者的远期治疗效果及预后影响。方法 采用有创血液动力学监测及超声多普勒方法观察右室起搏前、后 (2小时、12周、4年 )病人的血液动力学及形态变化。结果 右室起搏 4年后临床症状、心功能、血流动力学及形态学均显著改变 ,尤其二尖瓣前向运动 (SAM)、左室流出道 (LVOT)血流速、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 (LVOTG)、左室舒张末压 (LVEDP)、心输出量 (CO)及心脏指数 (CI)改善更为显著 (P <0 .0 0 1) ,肥厚的室间隔显著变薄 (P <0 .0 5 )。结论 右室起搏能显著地改善病人的临床症状 ,心功能及血流动力学 ,其远期疗效显著 ,并发现能逆转肥厚的室间隔及左室游离壁 ,改善LVOT梗阻。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心脏超声右室功能不全指标和休克指数对肺栓塞预后的影响。方法对60例肺栓塞(PE)患者发病时有否存在心脏超声提示的右室功能不全及休克指数与否进行分组,分析两者对住院并发症及死亡的预测意义。血流动力学稳定定义为休克指数<1,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定义为休克指数≥1。结果血流动力学稳定右室功能正常组9例,并发症0例、住院死亡0例。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右室功能正常组2例,并发症0例、死亡0例。血流动力学稳定右室功能不全25例,并发症2例(8.0%)、住院死亡6例(24.0%)。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右室功能不全组24例,并发症16例(66.7%)、住院死亡15例(62.5%)。右室功能不全及血流动力学不稳定PE患者的近期住院并发症及死亡率明显增高(P<0.05)。休克指数(SI)≥1,右室(RV)>30mm,右室/左室舒张末直径(RV/LV)>1,收缩期肺动脉压(SPAP)>50mmHg,中重度三尖瓣反流(TR)对肺栓塞患者预后预测有较重要的作用。结论右室功能不全及血流动力学不稳定PE患者有较高的近期住院并发症及死亡率。床旁超声心动图对PE患者近期住院不良事件有较好的预测价值,亦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2.
<正> 近年来右室梗塞(RVMI)渐被人们重视。由于监测手段及临床警惕性的提高,右室梗塞的检出率也相应增加;据文献报道占心肌梗塞的3~43%。心电图是诊断RVMI的重要方法之一,常规12个导联的心电图对RVMI无  相似文献   

13.
作者提出了左室功率(可利用氧指数/左室作功)和右室功率(可利用氧指数/右室作功)两个考核心肺功能的新增指标,并根据硝普钠和阿米三嗪(Almitrine)的血流动力学反应进行了临床应用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心室功率兼容了氧运输和心脏作功,有利于反映心脏工作效率和全面地科学地考核心肺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在基层医院无血液动力学监测条件,治疗比较棘手的情况下,通过大量输液抢救右室梗塞合并心源性休克.方法 大量输液抢救右室梗塞合并心源性休克四例的疗效观察与护理.结果 大量输液可增加右室舒张末期容量和右房一左房的压力差,肺循环血流量增加,左室充盈压升高,从而提高左室排血量和动脉血压,提高抢救成功率.结论 大量输液可纠正右室梗塞合并心源性休克,并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5.
张平洋 《医学综述》1999,5(5):212-214
<正>现已公认:肺小动脉楔压(PCWP)可以精确反映左房压(LAP),且在无左室充盈受阻时可代表左室舒张末压(LVEDP),是临床评价血流动力学的重要指标,对心血管病的诊治及判定预后有重大的临床意义。长期以来,其测得依赖于右心导管检查,由于导管检查有创且费用昂贵,故临床(尤其床边)应用常受限制。正如此,寻求超声无创估测肺楔压的方法一直是临床研究的重要课题。早期的研究主要是应用M型超声心动图来进行的。80年代中晚期以来,国内外学者则把探索的目光集  相似文献   

16.
压力负荷时右室的收缩压峰值(RVSP)及右室压力—阶导数(dp/dtlmax-R)显著升高,左室收缩压峰值(LVSP)及左室压力—阶导数(dp/dtlmax-L)显著降低,但左右室间上述指标不相关。右室容量负荷时两室压力峰值R—阶导数最大,最小值均增加,但RVSP与LVSP不相关,说明右室依赖其自身收缩的加强克服压、容负荷。压、容负荷时右室舒张末压RVEDP与左室舒张末压LVEDP均显著相关,说明右室对左室影响发生在舒张期。左室压力负荷使两室压力峰值及其—阶导数最大、最小值均增大,两室上述指标间显著相关,表明左室收缩参与右室压力形成。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使用Swan-Ganz导管进行血液动力学监测,对右室梗死(简称RVMI)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发现RVMI与左室梗死血液动力学改变不同,RV-MI治疗不同于在室梗死治疗。如治疗方法不当,可导致死亡。近三年,我院内科病房收治RVMI5例,由于治疗不当,死亡3例,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我院内科自1995-1997年共收治急性心肌梗死69例,合并RVMI5例。其中男4例,女1例,年龄41-71岁,平均58.8岁。1.2诊断标准:同文献[1]凡急性心肌梗死(临床、ECG演变和酶学确诊)的基础上,出现无肺瘀血的体循环瘀血征象,血压…  相似文献   

18.
急性右室梗死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急性右室梗死(RVI)是一种复杂的左室下壁梗死形式。通过心电图、血流动力学、超声心动图或核素闪烁图及造影图检查得以确诊。根据右房压和肺动脉缩压将RVI分为三型,Ⅰ型为小到中等面积左室梗死伴中等面积RVI并发右室衰竭,Ⅱ型为小到中等面积左室梗死伴大面积RVI,并发重度右室衰竭,Ⅲ型为大面积左室、RVI并发严重的双心室衰竭。快速容量负荷是治疗Ⅰ型、Ⅱ型的重要措施,但禁用于Ⅲ型。即刻PTCA是开通右冠脉最有力的措施,可迅速改善右室衰竭,和静脉溶栓一样,再灌注成功的病例,在病死率、心功能≥KillipⅢ级,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等方面均较未溶栓或溶栓不成功的患明显下降。病死率的净减少绝对值明显高于其他部位梗死的净减少绝对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无泵驱动体外膜肺氧合(ECMO)转流对犬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方法:应用家犬为试验动物,观察不同时间右心房及主动脉血气的变化;同时测量不同时间犬的心输出量、左室收缩压、右室收缩压、肺动脉收缩压等. 结果:在ECMO转流过程中犬的心率(166±15)次/min、动脉压(118.8±21.1) mmHg(1 mmHg=0.133 kPa)、心输出量(3.5±0.8) L/min、左室收缩压(136.5±13.6) mmHg、右室收缩压(28.1±3.4) mmHg以及肺动脉压(25.5±5.5) mmHg均有轻度变化,但均在正常范围内(P>0.05). 结论:在双侧股动-静脉体外膜肺氧合过程中试验犬的血流动力学基本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20.
右室梗塞(RVMI)较少见,随着诊断技术的提高和临床上的重视,已越来越多被发现。本文对我院收治的3例病人予以报道,结合复习文献对诊断、治疗等作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