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急性肝功能衰竭(ALF)大鼠S期激酶相关蛋白2(Skp2)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 雄性SD大鼠256只,其中240只用D-氨基半乳糖溶液制备ALF模型.将大鼠分为ALF模型组、裸肝细胞移植组和微囊化肝细胞移植组,经腹腔分别注射RPMI 1640培养液、裸肝细胞悬液、微囊化肝细胞悬液各2 mL.另外6只作为健康对照组,另10只用于肝细胞分离.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不同时间点大鼠肝细胞中Skp2蛋白的表达,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各组ALT、AST、TBil值,并观察各组生存率,多组样本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微囊化肝细胞腹腔移植可较裸肝细胞更好地降低ALF大鼠ALT、AST、TBil水平(P<0.05).造模36 h时,ALF模型组、裸肝细胞移植组和微囊化肝细胞移植组肝中Skp2-标记指数分别为(28.2±6.1)%、(41.4±10.5)%和(68.0±10.8)%(F=29.08,P<0.05),三组各15只大鼠168 h时各有4、6和11只存活.结论 动态观察Skp2表达可较好地判断ALF肝细胞的再生情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AMI)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蛋白P5 3、Fas、Bax和Bcl 2的表达。方法 雄性SD大鼠 10 9只 ,其中 10 1只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 ,80只术后存活分入 10个时点 ,每时点 8只 ,另 8只大鼠开胸暴露左冠状动脉但不结扎作假手术组。于AMI后 1、3、6、12及 2 4h和 2、3、5、7及 14d分别以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和心肌组织P5 3、Fas、Bax和Bcl 2蛋白的表达。结果  8只假手术大鼠心肌组织仅有少量的凋亡细胞 ,P5 3、Fas和Bcl 2的免疫反应阳性 ,而Bax的免疫反应为阴性。AMI后 1h梗死区周围心肌的凋亡细胞阳性指数开始升高 ,3d达高峰 ,14d仍高于假手术组 ;P5 3、Fas、Bax和Bcl 2分别于 6h、12h、12h和 3h开始升高 ,于 2d、3d、2 4h和 2d达高峰 ,然后逐渐下降 ,14d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 AMI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增加 ,心肌组织的凋亡相关蛋白P5 3、Fas、Bax和Bcl 2的表达也增加  相似文献   

3.
急性肝功能衰竭大鼠eNOS及iNOS的表达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目的观察急性肝功能衰竭时机体重要脏器eNOS及iNOS表达的变化,揭示其诱导产生的NO在急性肝衰多脏器功能障碍中的作用.方法选取雄性Wistar大鼠60只,体重250 g~350 g,随机分为5组,SO组、ALF(6 h,12 h)组、L-Arg组、L-NAME组、L-Arg+L-NAME组,每组10只,L-Arg用量300 mg·kg-1,L-NAME用量30 mg·kg-1,用生理盐水稀释后于手术前、后30min经尾静脉注入,ALF组分别于术后6 h,12 h处死动物,其余各组于术后6 h处死动物,取肝、肺、肾组织置于40 g·L-1多聚甲醛固定液中,固定6 h,石蜡包埋,4 μm切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肝、肺、肾组织eNOS,iNOS表达,并用CMM-3北航-凌空病理图象分析系统分析,结果用方差分析统计处理.结果 ALF 6 h肝、肺、肾组织iNOS表达显著增加,肝脏在12 hiNOS表达降低;而eNOS在肝、肾表达6 h明显降低(t=0.3146,P<0.05);应用L-Arg或L-NAME时,肝、肺、肾组织eNOS,iNOS表达均明显降低(t=0.2971,P<0.05);同时应用L-Arg和L-NAME,肝、肺组织iNOS表达均明显降低(t=0.4238,P<0.05).结论急性肝功能衰竭早期肝、肺、肾重要脏器iNOS表达显著增加,其诱导产生的大量NO可能参与了器官结构和功能的损害;应用L-Arg有利于重要脏器功能的保护,抑制NOS,全面减少机体NO产生,对机体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研究实验性糖尿病大鼠心肌细胞凋亡以及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方法 链脲菌素 (STZ)法复制SD大鼠实验性糖尿病模型。于模型成功后 30、4 5、6 0、75及 90d取材。原位末端标记法 (TUNEL)和免疫组化法检测细胞凋亡及心肌组织中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 健康对照大鼠心肌仅有少量凋亡细胞 ,p5 3、Fas和Bcl 2的免疫反应阳性 ,Bax免疫反应阴性。糖尿病 30d后 ,心肌的凋亡细胞阳性指数开始升高 ,糖尿病 90d仍持续较高水平。p5 3、Fas、Bcl -2和Bax分别于糖尿病 4 5d、4 5d、4 5d和 30d开始升高 ,并于糖尿病 6 0d、75d、75d和 6 0d达高峰。结论 糖尿病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增加 ,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也增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急性肝功能衰竭(ALF)大鼠肝脏线粒体解耦联蛋白(UCP)2的表达趋势及意义.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36只,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模型组冉分为6、12、24、36和48 h 5个亚组,每组6只.模型组腹腔内注射D-氨基半乳糖(D-Gal)和脂多糖(LPS)诱导大鼠ALF模型.采用HE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肝组织损伤情况,采用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不同时间点肝脏UCP2 mRNA转录及其蛋白表达,同时测定各时间点血清ALT、AST和肝组织丙二醛(MDA)的变化.各实验组问数值比较采用SNK检验.结果 模型组肝组织呈炎性细胞浸润和明显坏死的ALF特征;模型组ALT、AST、MDA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4.0±2.0)U/L,(82.3士16.9)U/L,(2.55±0.22)μmol/g],且造模24 h达高峰[(8346.7±1363.1)U/L,(9766.7±1274.1)U/L,(8.34±1.13)μmol/g;均P<0.05];UCP2蛋白和UCP2 mRNA在正常肝组织中几乎不表达,D-Gal和LPS处理后6 h表达均硅著增加(P<0.05),24 h表达最强,且模型组相邻时间点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成功构建大鼠ALF模型,大鼠ALF时UCP2蛋白和UCP2mRNA的表达水平与肝损伤程度及氧化应激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程序性死亡-1(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在急性肝功能衰竭大鼠模型中的表达变化及其在肝脏急性炎性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SD大鼠分为2组:正常组6只,模型组30只,以D-氨基半乳糖(D-Gal)诱导急性肝功能衰竭大鼠模型.造模后分别在12、24、48、72和120 h取大鼠血及肝脏标本,采用RT-PCR法检测肝组织中PD-1 mRNA、PD-L1 mRNA的表达.计量资料组间比较用t检验,相关性检验用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结果 造模后12 h,大鼠血ALT、AST明显升高,分别为(217.3±33.7)U/L和(397.2±101.3)U/L,显著高于正常组的(30.5±3.1)U/L和(78.6±4.2)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921,-6.121,均P<0.01),至48 h达高峰.造模后12 h,模型组大鼠PD-1 mRNA表达(0.385±0.074)高于正常组(0.097±0.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725,P<0.01),48 h达高峰(0.927±0.132),72 h则明显下降.PD-L1mRNA在正常大鼠肝组织中表达很少,模型组PD-L1 mRNA水平逐渐升高,48 h达高峰(0.593±0.105)(t=-10.076,P<0.01).造模后大鼠PD-1、PD-L1表达水平与血清ALT水平呈正相关(r=0.807,0.792,P<0.01).结论 PD-1/PD-L1表达在急性肝功能衰竭大鼠肝脏炎性损伤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腹腔肝细胞移植(HCT)治疗大鼠急性肝功能衰竭(ALF)疗效。方法取10只大鼠用胶原酶消化法分离肝细胞;另取50只大鼠随机分为A组20只、B组20只、C组10只。A、B组均采用D-氨基半乳糖(D-GalN)制作ALF模型,造模后分别腹腔注射肝细胞悬液2.5ml/只、不含肝细胞的培养液2.5ml/只;C组不予任何处理。观察移植后48h肝功能情况、肝脏病理改变及7d存活率。结果A、B组ALT、AST、AMM均高于C组(P均〈0.01),但A、B组间比较,P〉0.05;A组7d存活率为50.00%,B组为14.28%,两组比较,P〈0.01。A组7d肝小叶结构基本恢复正常,仅见少量肝细胞脂肪样变性,汇管区见少量炎性细胞;B组肝小叶结构仍紊乱,较多细胞呈脂肪样变性,可见较多炎性细胞浸润。结论经腹腔HCT治疗D—GalN诱导的大鼠ALF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对急性肝功能衰竭的保护作用及对血红素加氧酶-1(hemeoxygenase-1,HO-1)的影响.方法 66只S-D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乌司他丁干预组,通过腹腔注射D-氨基半乳糖(D-Gal)及脂多糖(LPS)建立大鼠急性肝功能衰竭模型,动态观察(6、12、24、36和48 h)大鼠血清ALT、AST和丙二醛(MDA)含量变化,RT-PCR检测肝脏HO- mRNA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HO-1蛋白表达.多组间差异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法.结果 D-Gal/LPS联合注射成功诱导大鼠急性肝功能衰竭模型,表现为造模6 h后血清ALT、AST水平以及肝组织MDA浓度均显著升高(F值分别为23.864、38.446、18.051,均P<0.01),以12至24 h之间最为显著.造模24 h后,模型组与干预组ALT、AST、MDA分别达到(8 346.7±1 363.1)U/L、(9 766.7±1 274.1)U/L、(8.34±1.13)μmol/g与(4 151.3±970.0)U/L、(4 696.7±1 476.9)U/L、(4.66±0.91)μmol/g,均较对照组的(24.0±2.0)U/L、(82.3±16.9)U/L、(2.55±0.22)μmol/g高(F值分别为55.684、55.501、47.843,均P<0.01),但干预组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HO-1 mRNA及其蛋白表达增加(P<0.01),干预组的上升更加显著(P<0.01).结论 乌司他丁能上调HO-1 mRNA和蛋白表达,提示乌司他丁可能通过HO-1通路发挥其在急性肝功能衰竭中抗炎抗氧化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谭晓慧  薛璐瑜  周跃  汤伟 《肝脏》2013,(12):820-822,847
目的:探索建立大鼠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模型的方法。方法SD 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1组、模型2组和模型3组,每组各10只。模型1组:每周二、五腹膜内注射40% CCl41 mL/kg;持续4周;模型2组:每周二、五腹膜内注射40% CCl41 mL/kg,每周三腹膜内注射猪血清0.5 mL,持续4周;模型3组:每周二、五腹膜内注射40%CCl40.7 mL/kg,每周三腹膜内注射猪血清0.3 mL,持续4周,以5%乙醇代水,自由饮用;正常对照组:不注射任何药物。实验第29天,各模型组大鼠均腹膜内注射脂多糖(LPS)30μg/kg+犇-氨基半乳糖(犇-Gal )0.3 g/kg。以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大鼠血清 ALT、AST 和 TBil 水平。肝组织切片 HE 染色后光学显微镜镜下观察病理学变化。结果造模4周后各模型组大鼠血清 ALT、AST 和 TBil 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以模型3组最高、模型2组其次,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注射 LPS+犇-Gal 后24 h,模型3组中有3只动物死亡,3个模型组大鼠的 ALT、AST和 TBil 水平均较注射前明显升高(均P<0.01),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注射 LPS+犇-Gal 后72 h,各模型组大鼠 ALT、AST 和 TBil 水平均较前明显降低(均P<0.01),但仍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3组间差异仍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注射 LPS+犇-Gal 后24 h,肝窦明显扩张、充血,大量炎性细胞浸润于汇管区,小叶内见肝细胞坏死。结论采用40% CCl4+猪血清诱导慢性肝损伤后,再以 LPS 30μg/kg+犇-Gal 0.3 g/kg 攻击,可成功制备大鼠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模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熊去氧胆酸对急性肝功能衰竭大鼠肝细胞凋亡内质网途径的阻断作用。方法以D-氨基半乳糖(D-Gal)腹腔注射一次性诱导大鼠出现急性肝功能衰竭模型,将模型鼠(60只)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0只。A组为熊去氧胆酸药物治疗组,B组为空白对照组,于不同时间点检测大鼠的生存率和肝功能,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肝细胞DNA凋亡带,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肝组织中Caspase-12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D-Gal成功完成了大鼠急性肝功能衰竭模型,两组大鼠在24小时内无死亡,24~48小时死亡最多,96小时后两组均无死亡。B组24小时肝组织DNA梯度分析显示出现典型凋亡带,48小时时未减弱,72小时时开始减弱,直至7天后消失,ALT于48小时达到峰值,TBil水平变化不显著,ALB水平无变化,Caspase-12 mRNA在48小时亦达到峰值,随后其表达量逐渐降低。A组24小时与48小时时肝组织DNA梯度分析均显示非典型凋亡带,72小时后无显著凋亡带出现。ALT水平和Caspase-12 mRNA表达量与B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熊去氧胆酸对急性肝衰竭大鼠肝细胞凋亡内质网途径有明显阻断作用。  相似文献   

11.
急性肝功能衰竭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肝功能衰竭(ALF)的理想治疗方法应当是在疾病自发恢复过程中成功促进肝再生。尽管对肝再生的认识已颇有深度,也有不少具潜力的药物在进行临床尝试,但仍缺乏阻止ALF病人进展的有效方法,除非急诊肝移植。由于供体短缺和病人情况的快速恶化,内科治疗上的努力显然很重要,现阶段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1)对个别原因引起的ALF运用特异方法进行治疗;(2)通过治疗ALF多并发症给病人予充分的支持;(3)以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的方法评估现有生物人工肝/人工肝支持系统。本文主要内容来自美国ALF学组的研究成果和常规处理规范。一、ALF的特异性治疗1.N-乙酰半胱氨酸(NAC)NAC在对氨基乙酰酚诱导ALF中的治疗作用广受关注。已明确NAC作为抗氧化剂发挥作用,但在疾病后期使用仍可能有效的机制尚不清楚,有推测认为NAC可通过改善局部血流动力学和氧转运而减少多脏器衰竭的发病率。近来,用定量核磁分光镜技术研究啮齿动物肝脏时发现,NAC可改善三羧酸循环的代谢,而不需依赖重建谷胱甘肽储备的能力。在肝硬化病人中抗氧化效应对改善肾功能可能很重要。就对氨基乙酰酚中毒来说,不管何时发病都推荐使用NAC,它能防止急性肝功能衰竭的继续发展和恶化。在非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硫氢化钠(NaHS)对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通过腹主动脉缩窄术构建CHF大鼠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NaHS低剂量组和NaHS高剂量组,每组6只。治疗4周后,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每组大鼠心功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每组大鼠血清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浓度,采用TUNEL染色检测每组大鼠心肌组织细胞凋亡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组织B细胞淋巴瘤-2(B-cell lymphoma-2,Bcl-2)、Bcl-2相关X蛋白(Bcl-2 associated X protein,Bax)和活化的半胱胺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leaved-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inase-3,cleaved-caspase 3)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NaHS低剂量组和NaHS高剂量组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diameter,LVESD)、左心室质量/体质量(left ventricular weight/body weight,LVW/BW)和心脏质量/体质量(heart weight/body weight,HW/BW)明显降低,而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aHS低剂量组和NaHS高剂量组大鼠血清中BNP浓度显著低于模型组大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UNEL染色检测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NaHS低剂量组和NaHS高剂量组大鼠心肌组织的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NaHS低剂量组和NaHS高剂量组大鼠心肌组织中Bax和cleaved-caspase 3的表达均显著降低,但Bcl-2的表达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NaHS高剂量组的效果明显好于NaHS低剂量组。结论 NaHS可通过调控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减少CHF大鼠的心肌细胞凋亡,有效改善CHF大鼠的心功能,且高剂量组的效果优于低剂量组。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探讨了复方丹参滴丸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和凋亡相关蛋白的影响。方法 45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心肌梗死组和复方丹参滴丸组,每组15只。假手术组仅作开胸手术,并于术后行生理盐水灌胃;心肌梗死组和复方丹参滴丸组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并在术后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和复方丹参滴丸治疗。治疗3天后处死大鼠,取心肌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大鼠心肌组织中Fas、Fas-L和p53 mRNA进行分析,采用Western blot对Bcl-2和Bax蛋白水平进行分析,并采用TUNEL染色法和Western blot分析心肌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急性心肌梗死组和复方丹参滴丸组大鼠心肌组织中Fas、Fas-L和p53 mRNA水平明显增加(P<0.05)。而复方丹参滴丸组织中Fas、Fas-L和p53 mRNA水平较急性心肌梗死组显著下降(P<0.05)。急性心肌梗死组大鼠心肌组织Bcl-2/Bax比值较假手术组明显下降(P<0.05),而复方丹参滴丸组较假手术组差异无显著性。心肌梗死组和复方丹参滴丸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指数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加(P<0.05)。而复方丹参滴丸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指数较心肌梗死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 复方丹参滴丸可明显降低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对抑制急性心肌梗死细胞凋亡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反应停对大鼠急性肝功能衰竭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Liu S  Zheng M  Li Z  Yu Z  Lu H 《中华内科杂志》1999,38(10):688-690
目的 探讨反应停对急性肝功能衰竭的保护作用。方法 用D-半乳糖胺(D-GalN,600 mg/kg体重,腹腔注射)和细菌脂多糖复制大鼠急性肝功能衰竭模型,观察反应停对急性肝功能衰竭大鼠病死率、细胞因麦,肝组织病理学和单个核细胞肿瘤坏死因子(TNF)α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 反应停处理组急性肝功能衰竭大鼠的病死率(44.0%,40.0%)明显低于模型组(72.0%,P〈0.05),其中TNFα和  相似文献   

16.
张玉泉  阎明 《山东医药》2009,49(7):105-105
急性肝功能衰竭(acute liver faihtre,ALF)是肝脏合成及代谢功能急性损伤后所致,是以肝性脑病、凝血机制障碍和其他肝功能衰竭为主要表现的一种严重临床综合征。ALF预后不良,病死率高,早期诊断、及早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7.
高迁移率族蛋白B1在急性肝功能衰竭小鼠中的表达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阐明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在小鼠急性肝功能衰竭模型肝组织中的表达模式、动态变化及其与TNF-α、IL-1β的相互作用.方法 D-氨基半乳糖和脂多糖制备小鼠急性肝功能衰竭模型,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肝组织内HMGB1在6个时间点的表达变化,ELISA测定血清中TNF-α、IL-1β的含量.配对t检验分析数据差异.结果 造模后2 h肝内即可观察到HMGB1的表达,并随时间的延长而呈现出明显的增长趋势,直至24 h;血清中TNF-α、IL-1β造模后即出现上升,分别于8 h、2 h达到峰值,TNF-α 8 h为(473.42±22.99)pg/mL,IL-1β2 h为(724.49士34.24)pg/mL.后缓慢下降,其中IL-1β于24 h恢复正常为(51.49士36.87)pg/mL.结论 HMGB1是急性肝功能衰竭的重要参与因子,早期可促进TNF-α、IL-1β的分泌,中晚期则在炎性因子的作用下大量表达,加速肝脏损伤,并与肝功能衰竭的发展及严重程度存在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我国急性肝功能衰竭(FHF)最常见的原因是病毒性肝炎。根据我国制定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其诊断分型为急性、亚急性及慢性重型肝炎,与国际上通用的暴发、亚暴发及缓发性肝功能衰竭,在病原、治疗原则及预后方面并不完全相同,但其临床表现却十分相似。  相似文献   

19.
刘军  公伟 《山东医药》2009,49(7):107-107
急性肝功能衰竭(acute hepatic failure,AHF)时短期内出现肝脏功能急剧恶化,导致进行性神志改变、凝血功能障碍、感染、肾功能衰竭等。在肝移植技术推广前,其存活率不足15%,而实行肝移植后1年存活率接近80%,证实肝移植是治疗AHF最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20.
急性肾损伤(AKI)是肝功能衰竭(简称肝衰竭)患者严重的并发症,表现为短期内肾功能急剧下降或丧失的临床综合征。本文对肝衰竭患者AKI的诊断标准、发病机制、生物标志物、临床特点等进行综述,目的为预防并发症,提高生存率,改善肝肾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