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当前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状况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自我同一性状态问卷(EOM-EIS-2)和修订的父母教养方式问卷(PBI),对330名大学生进行测评。结果:①父亲与母亲的教养方式在子女性别上存在差异,女生在母亲关爱得分上显著高于男生,男生在母亲控制和父亲控制得分上显著高于女生。②母亲关爱、父亲关爱和母亲鼓励自主、父亲鼓励自主与子女的自我同一性获得有显著正相关,与同一性早闭、同一性扩散存在显著负相关;父亲控制、母亲控制与同一性早闭、同一性扩散存在显著正相关。结论:大学生的自我同一性状态与父母教养方式密切相关,父母的关爱、鼓励自主有利于子女同一性获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阿克苏市维吾尔族、汉族高年级小学生父母教养方式的差异及特点。方法:采用中文版Steinberg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对阿克苏市2所小学的976名4~6年级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其中维族504名、汉族472名。结果:1总体来看,在参与因子上维族父母得分高于汉族(t=2.001,P0.05),心理自主、严格/监督因子得分维族父母均低于汉族(t=14.012,23.230;P0.001);2汉族母亲、父亲文化程度总体来说高于维族父母(χ~2=43.89,46.92;P0.01);3汉族父母对不同性别学生的教养方式,在3个因子上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维族父母对女生在参与因子、严格/监督因子得分高于男生(P均0.05);4对独生子女的教养方式,在心理自主、严格/监督因子得分维族父母均低于汉族(t=7.141,10.867;P0.001);对非独生子女,参与因子得分维族父母高于汉族(t=-2.496,P0.05),心理自主、严格/监督因子得分维族父母均低于汉族(t=12.322,19.286;P0.001)。结论:维族父母给予孩子更多的保护、温情,而汉族父母给予孩子更多的心理自主,对子女进行监督的意愿以及实际监督情况更严格;维族家庭教育可能更重视性别教育。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农民工未成年子女父母教养方式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广东省内抽取2940名农民工未成年子女,对其施测一般资料问卷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结果①广东籍贯组在惩罚严厉因子上父亲、母亲得分和拒绝否认因子上父亲得分都低于非广东籍贯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3.647,-3.012,-2.434;P0.05);②短期外居组(5年)在情感温暖理解因子上父母得分都低于长期外居组(5年),而惩罚严厉因子上母亲得分高于长期外居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2.050,-2.784,2.343;P0.05);③不同文化程度下,父亲除过分保护因子,母亲除过分干涉和过分保护因子外其他因子得分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籍贯和文化背景、移居时间长短以及文化程度对农民工子女父母教养方式均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3~8岁儿童父母性别角色教养态度的特点及其与性别图式的关系。方法:使用父母性别角色教养态度量表及贝姆性别角色量表对349名儿童的父亲和母亲进行调查。结果:①3~8岁儿童父亲和母亲的性别角色教养态度得分均显著高于量表计分中位数,并且父亲和母亲得分不存在显著差异;②女孩父亲和母亲的性别角色教养态度得分均显著高于男孩父亲和母亲的性别角色教养态度得分;③不同年龄儿童的父亲和母亲的性别角色教养态度得分之间无显著差异;④性别图式化父母的性别角色教养态度得分显著低于性别非图式化父母的性别角色教养态度得分。结论:整体而言,父母倾向持有非传统的性别角色教养态度,但他们的性别角色教养态度因儿童性别和自身性别图式的不同而不同。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大学生完美主义与父母教养方式、亲子依恋的关系.方法:采用近乎完美量表修订版的中文修订版(APS-R-CR),父母权威问卷(PAQ)和父母同伴依恋问卷(IPPA)对538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①完美主义高标准维度在父母婚姻状况上差异显著,父母婚姻关系正常大学生的得分显著高于离异家庭大学生的得分.②母亲专制和母亲权威的教养类型,与母亲信任的亲子依恋能显著地正向预测完美主义的高标准;母亲专制和母亲放任的教养类型,与父亲疏离的亲子依恋对完美主义的差异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结论:大学生的完美主义与不同类型的父母教养方式,亲子依恋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当前青少年的依恋状况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关系问卷(RQ)、亲密关系经历调查表(ECR),以及修订的父母教养方式问卷(PBI),对610名大学生和高中生进行了测评.结果:①父亲与母亲的教养方式有显著差异.②依恋回避与母亲关爱、父亲关爱、母亲鼓励自主、父亲鼓励自主均呈显著负相关,依恋焦虑与母亲关爱呈显著负相关,与母亲、父亲控制呈显著正相关.③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母亲关爱、父亲鼓励自主能显著预测个体的依恋回避,母亲控制和母亲关爱能显著预测依恋焦虑.结论:青少年的依恋状况与父母教养方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青少年父母的教养观念。方法编制了具有较高信度和效度的问卷。调查了466名青少年的父母,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青少年父亲和母亲的教养观念各因素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不同文化程度父母对青少年的成就期望有着明显的差异 青少年的性别和独生子女因素都影响父母的教养观念。结论父母的文化程度、青少年的性别以及是否非独生子女影响父母的教养观念。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比研究西双版纳傣汉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的异同.方法 运用父亲教养方式问卷(EMBU)对158名傣族和汉族学生进行测查.结果 傣族和汉族初中生,父亲、母亲在养育方式的4个因子上的得分都存在一致的趋势;在情感温暖因子上傣族初中生母亲的得分明显低于汉族母亲(t=2.17,P<0.05);傣族男生和女生在母亲的情感温暖、父亲的拒绝否认因子上达到了显著(t=-2.10,1.93;P<0.05),但汉族男生女生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不同年级傣族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在父亲惩罚严厉因子,拒绝否认因子(F=5.55,5.96;P<0.01),母亲情感温暖理解因子,惩罚严厉因子和拒绝否认因子上的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F=5.45,7.61;P<0.01;F=9.64;P<0.001),但汉族学生没有显著差异.结论 民族文化的差异导致了傣族和汉族的父母教养方式之间的不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抑郁型人格障碍(DPD)症状与父母教养方式、依恋和童年期虐待之间的关系。方法:使用人格诊断问卷(PDQ-4+)、父母教养方式问卷(PBI)、童年期抚养和虐待经历问卷(CECA.Q)、依恋问卷(AAQ)对1611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DPD症状与父/母关爱、父/母鼓励自主因子呈显著负相关,与父母控制因子呈显著正相关。与正常组相比,DPD阳性组在父亲关爱、母亲关爱、父亲鼓励自主和母亲鼓励自主因子上得分较低,在父亲控制、母亲控制因子上得分较高。②童年期虐待各因子和依恋各因子与DPD症状呈显著正相关。③父亲关爱、母亲角色倒置、对父亲愤怒显著正向预测DPD症状。结论:童年期不良的父母教养方式、儿童期虐待经历以及不安全依恋与抑郁型人格障碍症状有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10.
探讨家庭教养方式对大学生亲子亲密感的影响。采用大学生与父母的沟通状况调查问卷和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MBU)对209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大学生在与父母的沟通时间、沟通内容、沟通方式、沟通态度、沟通障碍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父母教养方式在学生性别、独生与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父母情感温暖和理解高分组大学生亲子亲密感水平均高于低分组,而父母拒绝否认高分组大学生亲子亲密感水平均显著低于低分组;(4)大学生亲子亲密感与父母教养方式中的大多数因素显著相关;(5)将家庭教养方式对性别、是否独生子女进行回归分析发现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亲子亲密感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父母温暖理解、母亲偏爱被试和父亲过分干涉对大学生亲子亲密感有积极影响;父母拒绝否认对大学生亲子亲密感有消极影响。因此家庭教养方式影响大学生与父母的沟通关系。  相似文献   

11.
家庭环境因素与大学生成就动机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目的 分析家庭环境因素与大学生成就动机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自拟调查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和成就动机量表对河南大学在校学生236人进行调查。结果 在父母教养方式中,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与大学生追求成功的动机和合成动机有显著性相关,而父亲的过度保护和父亲的惩罚严厉与避免失败有显著性相关,同时父亲过度保护对合成动机有显著的负相关。父亲职业与成就动机中追求成功、避免失败及合成动机相关都显著,母亲职业与追求成功动机相关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自杀态度、自杀意念的关系,为自杀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抽取长沙某本科院校大学生430名,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自杀态度问卷、自杀意念问卷评估大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自杀态度、自杀意念。结果:1大学生在自杀意念问卷的绝望、睡眠、乐观(t=2.128,-2.564,3.151;P0.05)上性别差异显著,在自杀意念总分上年级差异显著(F=3.007,P0.05);2父母教养方式各维度高低分组在对自杀行为性质的认识、对自杀者的态度、对自杀者家属的态度、绝望、睡眠、乐观、自杀意念总分上差异显著,且前者与后者相关显著。结论:父母更多使用积极的教养方式,较少使用消极的教养方式,有助于降低大学生自杀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对优秀学员与问题学员在父母教养方式上的差异分析,探讨早期教育及家庭因素对军事人才发展的影响、从而为转化问题学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使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MBU)”对40名优秀学员和40名问题学员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优秀学员与问题学员的父母教养方式在父亲惩罚、严厉,过分干涉、拒绝、否认和母亲拒绝、否认、惩罚、严厉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 不正确的父母教养方式是形成问题学员的重要图素。  相似文献   

14.
汉族与蒙古族大学生父母养育方式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国内外学者对父母养育方式与子女人格发展以及心理健康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研究 ,显示 :父母的养育方式对子女的成长至关重要 ,不当的教养方式易使子女罹患神经症或形成不良的性格[1- 4] 。本研究采用已修订的父母养育方式问卷 (EMBU) ,对汉族和蒙古族大学生进行测查 ,以期对汉族和蒙古族大学生的父母养育方式的异同及特点进行探讨 ,并进一步确认影响父母养育方式的某些相关因素。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少数民族地区与内地两所大学 2 0 0 1年新生 32 8人。其中汉族学生 178人 ,蒙古族学生 15 0人。获得有效问卷 2 95份 ,其中汉族学生 16 1人…  相似文献   

15.
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目的:考察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方法:用SCL-90、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父母养育方式问卷对989名农村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农村中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人际敏感、强迫、敌意、偏执和抑郁;女生心理健康较男生差,高中生较初中生差,高一年级最为严重。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影响因素有主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父母的拒绝与否认、父亲的过度保护、母亲的惩罚与严厉、性别、年级和是否独生子女。结论:农村中学生心理问题较为严重,社会支持和父母养育方式对其心理健康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幼儿母亲育儿压力的特点及其与婚姻质量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考察幼儿母亲育儿压力的特点及其与婚姻质量间的关系,为改善婚姻质量,提高养育成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育儿压力问卷和婚姻质量问卷,对在北京市4所普通幼儿园中随机抽取的535名幼儿的母亲进行调查并做出统计分析。结果:2岁儿童的母亲由于儿童适应问题所引起的压力感明显高于5岁儿童的母亲:不同教育水平的母亲育儿压力存在显著差异:婚姻质量对母亲育儿压力的不同侧面影响不同,对母亲侧面影响更明显。结论:孩子年龄不同、受教育水平不同的母亲育儿压力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婚姻质量组母亲育儿压力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7.
西安市城乡父母教养方式对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城乡父母教养方式对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为农村家庭教育提供指导。方法采用EMBU与SCL—90量表对西安市城乡6所中学的1756名高中生进行抽样调查。结果城乡父母教养方式在父母情感温暖、理解(FF1、MM1)和拒绝否认(FF5、MM3)、母亲惩罚严厉(MM4)、父亲过度保护(FF6)6个维度存在显著差异。城乡高中生在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抑郁、恐惧、偏执、精神病性6个因子上有显著差异。相关分析表明,父母情感温暖、理解与SCL-90各因子呈显著负相关,父母拒绝否认、母亲惩罚严厉及父亲过度保护与SCL—90各因子呈显著正相关。结论本市农村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水平较低,这与父母教养方式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8.
初一学生学习成绩不良多因素回归分析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目的:探讨影响初一学生学习成绩的相关因素。方法:用瑞文智力测验、父母教养方式问卷、智力成就责任感问卷、艾森克个性问卷,自编的家庭环境调查表对乐昌市234名实一学生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差生与优生在性别、年龄、父母亲职业,家庭居住地,智力水平,父母教养方式、心理控制源的内控性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0.01)。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得出与学习成绩不良有关的相关因素是年龄、性别、父亲惩罚严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大学生攻击性的特点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取350名郑州市的大学生为被试,运用攻击性问卷、父母教养方式量表对其进行测量。结果大学生的攻击性行为分别在是否单亲家庭(t=3.079,P<0.001)、是否担任班干部(t=-2.042,P<0.05)上存在显著差异;大学生的攻击性认知分别在性别(t=1.870,P<0.05)、是否单亲家庭(t=2.653,P<0.01)、是否担任班干部(t=-2.249,P<0.05)上存在显著差异;②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的攻击性具有显著相关性。结论大学生的攻击性在性别、是否单亲家庭、是否班干部上存在显著差异;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的攻击性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0.
厦门市初中生心理健康水平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厦门市初中生心理健康水平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父母养育方式量表(EMBU)测查。结果1初中生心理健康水平一般,存在明显心理健康问题初中生达到16.6%;2不同年级初中生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初三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最低;3不同年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存在显著差异;4母亲的拒绝否认、父亲的过度保护和情感温暖对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结论厦门市初中生心理健康水平一般,父母教养方式是影响厦门市初中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