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亲属活体供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周血肿的病因及诊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移植肾周血肿患者的临床表现、凝血功能及治疗情况并作文献复习。结果:6例患者均行凝血功能及移植肾彩超检查,均有不同程度的凝血功能障碍,5例彩超发现移植肾周血肿并行移植肾周血肿清除术,术后随访1~3个月,未见血肿,血肌酐78.4~123.7μmol/L。1例因血肿机化彩超漏诊,术中确诊,最后因移植肾功能延迟并凝血功能障碍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结论:凝血功能障碍是导致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周血肿的主要原因,若患者出现尿量减少、腹痛、移植肾区隆起伴胀痛等临床表现,应行移植肾彩超检查,既排除排斥反应又明确有无移植肾周血肿压迫肾脏,同时检查凝血功能。彩超可作为其首选诊断方法,必要时可考虑行CT或MRI检查,重点是积极有效地预防术前和术后凝血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性,42岁。因患“尿毒症”于1996年在外院行第1次尸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功能未恢复,继续血液透析治疗。2000年1月行第2次尸肾移植,手术顺利,1周后移植肾功能恢复正常,2周后出院。出院后服用免疫抑制剂并定期复查。于2003年12月底因移植肾功能不全,来我院门诊行B型超声波及核磁共振水成像检查,结果提示:输尿管膀胱吻合口处狭窄。拟行移植肾输尿管探查,但被患者拒绝。2004年3月,  相似文献   

3.
随着肾移植手术方式成熟及新型免疫抑制剂的应用,部分初次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失功的致敏患者因身体状况及经济原因允许,要求再次肾移植术。本文回顾分析本院自1999年2月至2003年8月对18例致敏患者行再次肾移植的术前处理,手术方式及术后抗排斥治疗情况。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18例患者均为初次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失功的致敏患者,其中男14例,女4例,年龄23~62岁,平均41.3岁。移植肾失功原因分别为移植肾慢性排斥12例,慢性移植肾肾炎3例,移植肾血栓形成2例,超急性排斥反应1例。再次肾移植距初次肾移植术间隔时间:<1年3例,1~3年6例,3~5年5例,>5年4…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性,47岁,因尿毒症于2000年12月26日在我院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手术顺利,术后常规口服泼尼松片、霉酚酸酯胶囊、赛斯平胶囊。2003年6月因移植肾感染切除移植肾,行规律性血液透析治疗。2004年4月,患者出现双下肢不适,呈针刺样,酸胀难忍,晚间入睡困难,坐卧不宁,需来回走动症状方可改善。2004年6月16日就诊。体检:慢性病容,贫血貌,全身皮肤粘膜干燥,  相似文献   

5.
微创经皮肾穿刺技术治疗移植肾输尿管梗阻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6月,我院收治了1例肾移植术后移植肾输尿管梗阻的患者,采用经皮肾穿刺输尿管镜技术顺行放置输尿管支架,经治疗后取得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再次肾移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首次肾移植失败后,再次移植为最佳选择。再次肾移植尤其强调配型要好,切除首次移植肾有其适应症。再次肾移植术后宜选用肝损害较小的免疫抑制剂,抗体诱导治疗可降低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提高移植肾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原肾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提高该疾病的临床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经治的2例肾移植术后原肾恶性肿瘤患者的发病情况、肿瘤特点、治疗方案、随访结果和预后,复习国内外文献,针对该2病例特点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2例患者均在规律随访时经B超发现原肾恶性肿瘤,分别为肾移植后39个月和112个月.病例1行根治性肾切除术,术后病理为透明细胞癌,术后免疫抑制剂改为包含雷帕霉素的治疗方案,至今随访8年,肿瘤无复发,移植肾功能正常.病例2发现原肾恶性肿瘤后拒绝手术治疗,6个月后肿瘤转移,失去切除肿瘤机会,采用舒尼替尼治疗4个月,因难以耐受不良反应而停药,目前门诊随访,发现肿瘤后存活18个月,移植肾功能正常.结论 肾移植术后原肾恶性肿瘤例数不多,但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肾移植术后随访中应加强针对性筛查,及早发现原肾恶性肿瘤.原肾恶性肿瘤发生后如果能及时行根治性切除术,预后较好,如有转移可以采用靶向药物进行治疗.原肾恶性肿瘤术后采用包含雷帕霉素及其类似物的免疫抑制治疗方案是比较合理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23例儿童肾移植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儿童肾移植的临床特点,提高肾移植效果。方法:对23例3~17岁的儿童肾移植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随访5d至72个月,平均26.1个月,死亡1例,人、肾1年存活率分别为93.3%和86.6%。术后7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6例治疗后逆转,1例因并发移植肾静脉栓塞,切除移植肾;2例发生慢性排斥反应,1例移植肾功能丧失,恢复血液透析,另一例仍在随访治疗中;其它并发症有肺部感染4例,心力衰竭2例,肾静脉阻塞2例,肝功能损害2例,急性肾小管坏死1例。结论:儿童肾移植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血管较细、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较高以及药物代谢快等都是应妥善处理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移植肾假性动脉瘤是肾移植术后较为少见的血管并发症,发生率约为0.95%,1996年9月至今,我院收治移植肾假性动脉瘤4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肾移植术后妊娠对移植肾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妊娠对移植肾的影响。方法 对1978年4月至2002年3月妊娠超过5个月的13例肾移植受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免疫抑制方案,4例采用环孢素A(CsA)及泼尼松(Pred)。5例为CsA,霉酚酸酯(MMF)及Pred。4例为他他克莫司(FK506),MMF及Pred。13例中,10例患者妊娠足月,生产,母,婴均存活,移植肾功能稳定;1例产后2周因并发肺部感染,心力衰竭死亡,死亡时移植肾有功能,婴儿存活;2例妊娠中期出现蛋白尿,病理证实移植肾发生慢性排斥反应,终止妊娠,但抗排斥治疗无效,切除移植肾,恢复血液透析,目前11名子女健康,无发育异常。结论 肾移植患者若情况允许,在严重监护下是可以妊娠的。  相似文献   

11.
移植肾纤维化是肾移植术后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移植肾的功能和存活率,甚至可能导致器官衰竭和患者死亡。目前关于移植肾纤维化的研究非常复杂,包括免疫、缺血-再灌注损伤、感染、药物毒性等,移植肾纤维化的诊断和治疗依然极具挑战性。本文旨在总结当前研究的最新进展,深入探讨移植肾纤维化的成因以及最新的诊断和治疗方法。通过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和优化治疗方案,有望改善肾移植受者的预后,也将为临床医师更好地管理肾移植受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囊肾尿毒症患者肾移植术前小切多囊肾对肾移植的影响。方法对11例移植术前不切多囊肾尿毒症患者,在成功进行肾脏移植后进行经验总结。追踪术后移棺肾肾功能恢复及术后3年人/移植肾存活率和术后1年原肾体积及血尿变化情况。结果11例移植术前小切多囊肾的尿毒症患者,术后移植肾肾功能均能顺利恢复,占100%。人/移植肾3年存活率100%,移植后原肾体积逐步缩小,12个月内明显缩小20%-45%,血尿逐渐消失。2例术后因原多囊肾严重感染而手术切除(18%)。结论多囊肾尿毒症患者肾移植术前不切原病变肾也能收到满意的移植效果。  相似文献   

13.
对93例肾移植术后患者行移植肾穿刺活检。结果9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穿刺过程中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穿刺后发生移植肾周血肿6例,肉眼血尿27例.经对症处理未致严重后果;1例穿刺后发生血凝块堵塞输尿管,经皮肾穿刺加输尿管镜置入支架管引流后缓解;无穿刺失败致移植肾切除病例。提出对肾移植术后行移植肾穿刺活检患者,穿刺前加强心理干预和术前准备,术中准确定位穿刺点并加强病情观察,穿刺后加强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生活护理等,可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假性动脉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对4例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假性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诊断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病临床表现不典型,发热2例,移植肾区疼痛3例,尿量减少2例,血肌酐升高2例。4例均行移植肾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3例行血管造影确诊为移植肾假性动脉瘤。治疗上,2例行移植肾加动脉瘤切除术,其中1例同时行髂外动脉人工血管端端吻合;1例采用带膜支架髂外动脉置入治疗;1例未作特殊处理,仅定期随访观察。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本病的诊断较具价值,血管造影可确诊。移植肾加动脉瘤切除术是常用的方法,带膜支架置入治疗移植肾假性动脉瘤是一种微创、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对93例肾移植术后患者行移植肾穿刺活检.结果 9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穿刺过程中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穿刺后发生移植肾周血肿6例,肉眼血尿27例,经对症处理未致严重后果;1例穿刺后发生血凝块堵塞输尿管,经皮肾穿刺加输尿管镜置入支架管引流后缓解;无穿刺失败致移植肾切除病例.提出对肾移植术后行移植肾穿刺活检患者,穿刺前加强心理干预和术前准备,术中准确定位穿刺点并加强病情观察,穿刺后加强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生活护理等,可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Chen JH  Shen W  He Q  Jiang R  Peng WH 《中华外科杂志》2004,42(18):1100-1103
目的 探讨儿童肾移植的临床特点及围手术期处理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平均年龄(15 4± 1 0 )岁的 2 3例儿童肾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 ,统计术后移植肾功能变化、急性排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2 3例手术过程顺利 ,均未出现外科并发症。 1例治疗非顺应致移植肾失去功能 ,2 2例术后平均 5 5d恢复肾功能。术后 6个月内科并发症包括高血压 13例 (5 7% )、肺部感染 4例 (17% )、骨髓抑制与药物性肝损害各 3例 (13% )。术后 1年内急性排斥反应 4例 (17% )。术后第 1年体重平均增加 2 3kg ,身高平均增高 1 0cm。 1年、3年人 /肾生存率分别为 10 0 % / 96 %、90 % / 80 %。结论 肾移植是治疗儿童终末期肾病的有效治疗措施。合适的术式、术后免疫抑制药物的合理应用、并发症的预防和及时治疗是提高人、肾存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影响肾移植后人、肾长期存活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分析肾移植后影响人、肾长期存活的因素。方法 采用SAS软件 ,统计 2 0 16例2 10 5次肾移植患者中的 33个相关变量。用Kaplan Meier曲线计算移植肾 1、3、5、10年存活率及移植肾半生存期 ,用Log Rank方法进行单变量分析 ,采用Cox模型多元回归计算相对危险度。 结果 1986年以后 ,移植肾 1、3、5、10年存活率分别为 82 .5 %、75 .2 %、6 5 .5 %、4 8.4 % ,剔除有移植肾功能死亡的病例后 ,存活率则为 91.0 %、82 .0 %、75 .9%、6 8.5 % ,两者的移植肾半生存期分别为(8.78± 0 .14 )年和 (14 .0 9± 0 .2 0 )年。与肾移植长期存活关系密切的单变量有 :供肾冷缺血时间 ,移植次数 ,免疫抑制用药种类和组合 ,排斥 ,移植肾功能恢复正常的时间及术后肌酐水平 ,急性肾小管坏死 ,移植肾功能恢复延迟 ,急性排斥反应的治疗方法 ,感染并发症等。多变量分析发现 ,有 18项危险因素影响肾移植后的人、肾长期存活。结论 免疫抑制剂的改进不但提高肾移植后的人、肾短期存活 ,也显示出提高长期存活的趋势 ;提高供肾质量 ,减少受者带肾功能死亡是现阶段提高移植肾长期存活率的一个可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8.
我院于2006年1月18日为1例肾移植术后移植肾衰竭并发肝硬化早期肝癌的患者实施1期肝肾联合移植;2007年2月8日为1例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衰竭患者实施胰肾联合移植。两例患者术后移植肾都出现了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elayed graft function, DGF)急性排异反应情况。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以辨证论治为主,采用中医药调治,既增强了患者体质,又减轻了大器官联合移植排异反应,两例患者的移植肾功能成功恢复,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肾移植术后撤除与保留环孢素对稳定期肾移植患者人/肾存活率的影响.方法 计算机检索MEDLINE(1978-2004年)、EMBASE(1978-2004年)、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80-2004年)及Cochrane图书馆2005年第1期;手工检索与肾移植相关的8种中文杂志,纳入相关的随机对照试验,对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随机方法、分配隐藏、盲法)进行评价.Revman4.2.7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9个随机对照试验纳入研究,共1679例患者.术后撤除与保留环孢素患者1、5、10、15年的人/肾存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独分析吗替麦考酚酯和西罗莫司亚组,人/肾1年存活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功能及全身情况稳定患者撤除与保留CsA者人/肾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估内镜治疗肾移植术后尿路结石的疗效。方法 5例肾移植并发上尿路结石患者接受了内镜手术治疗。其中肾结石2例,输尿管结石3例(其中输尿管膀胱吻合口狭窄并结石1例,金属支架结石2例)。结石最大直径11~52mm,发病时间为接受肾移植术后10个月~6年。结果 2例肾结石及1例金属支架结石患者接受钬激光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成功,2例输尿管结石行输尿管镜取石成功。无一例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微创内镜手术在治疗移植肾术后并发尿路结石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