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儿童行为问题的社区干预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静进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0,8(2):104-107
1现状和意义随着社会和医学科学进步,儿童青少年躯体性疾病发病率逐年降低,一些威胁儿童青少年生命和健康的传染病、地方病以及营养不良得到较有效的控制。但是,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趋势,人口向城市集中,造成住房、交通、就业、儿童入托入学等诸多困难。社会传统观念与新观念的冲突、生活方式改变和节奏加快,以及竞争加剧等给人群中最脆弱部分一儿童青少年的发展带来紧张因素。全球范围内儿童青少年发展问题显得日趋突出,青少年问题行为发生率居高不下,甚至逐年上升,青少年品行障碍、违法犯罪、吸毒、暴力已成为西方社会的一大瘤疾… 相似文献
2.
儿童饮食行为问题的干预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经过干预后饮食行为问题儿童的行为改善情况,及抚养人饮食行为知识、对被抚养人饮食行为态度的改变。【方法】以上海市248名12~67个月的饮食行为问题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专家讲课、个别咨询及发放科学读物等措施,对其进行6个月的饮食行为干预,通过对抚养人的问卷调查,了解所有儿童干预前后的饮食行为改善情况,抚养人饮食行为知识、对被抚养人饮食行为态度的改变,就中期评估时的调查结果进行干预前后对比分析。【结果】经过干预,被调查儿童的饮食行为综合评分由基线的(19.63±5.25)分下降至(14.95±4.30)分,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各项饮食行为评分也均有显著下降,抚养人报告儿童有挑食、偏食、厌食的比率分别从59.3%、51.6%、18.5%下降至34.3%、38.3%、4.8%(P=0.000),抚养人对儿童饮食行为问题的担忧程度下降(P=0.001),更多的抚养人选择通过行为矫正来解决儿童的饮食行为问题,对儿科医生在解决儿童饮食行为问题的信任度上较前有显著提高。【结论】通过综合的饮食行为干预,可以改善儿童的饮食行为问题,并丰富抚养人的饮食行为知识,改变其对被抚养人的饮食行为态度。 相似文献
3.
对武汉市705名4-14岁儿童进行行为问题影响因素及连续3学期综合干预纵向观察。结果表明: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分别由干预前的11.21%下降为10.92%,10.645和9.93%,影响因素与父母间关系,文化程度,子女管教方法,教养态度等10种有关;正向行为随干预学期递增而增多,负向行为则递减。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探讨电子屏幕暴露干预结合亲子共读互动对语言发育迟缓儿童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儿科门诊就诊的语言发育迟缓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交替分组法将儿童病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语言康复训练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减少电子屏幕暴露并结合亲子共读互动干预,2组均持续2个月,所有儿童于入组时及干预结束1个月后由同一组临床医师采用量表评估脑发育情况、生活质量、早期语言发育进程及干预效果评估,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2组儿童干预前后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语言发育迟缓儿童病例共212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6例,观察组男童62例,女童44例,平均年龄(3.9±0.5)岁;对照组男童59例,女童47例,平均年龄(3.9±0.4)岁。2组儿童的性别分布、平均年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前2组儿童病例Gesell发育量表、ADL评分及早期语言发育进程量表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观察组显效73例,有效26例,总有效率93.40%;对照组显效50例,有效26例,总有效率71.7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2组Gesell发育量表、ADL评分及早期语言发育进程量表评分均有所上升,且观察组各指标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观察组及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40%、71.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采取减少电子屏幕暴露并结合亲子共读互动干预模式可促进语言发育迟缓儿童的语言功能的恢复,并改善患儿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儿童行为问题影响因素与干预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使儿童心理健康 ,并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的目的 ,近年来国内开展对 4~ 6岁儿童行为问题流行病学调查 ,检出率为 5 %~ 30 % ,但干预研究较少。本文采用Achenbach s儿童行为量表 (简称CBCL) ,对武汉市 70 5例儿童进行了行为问题影响因素分析及综合干预研究。现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 1 对象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 ,于 1993年 6月~ 1996年 6月 ,对武汉市洪山、青山区 70 5名 4~ 14岁儿童进行调查 ,同时采用综合干预方法跟踪观察 ,为期 3年。1 2 方法 行为问题测量工具采用Achenbach s儿童行为量表(家… 相似文献
7.
《中国妇幼保健》2017,(9)
目的研究儿童饮食行为问题的有效干预方法。方法收集2014年10月-2015年4月在该院儿童保健营养门诊就诊且有饮食行为问题的7个月~4岁儿童460例,其中失访28例,实际研究对象43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216例。干预组给予综合干预4次,随访观察6个月,对照组不参与干预组的综合干预,仅在干预后6个月时随访1次,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 6个月后干预组儿童饮食行为问题中吃得少、吃得慢、对食物不感兴趣、拒绝某些食物、不愿尝试新食物、偏爱某些食物的发生率分别由65.30%、74.58%、60.30%、51.33%、64.65%、57.98%下降到36.74%、21.86%、42.77%、33.26%、16.28%、38.42%,且家长喂养知识及态度的改善和儿童生长发育水平变化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干预措施可有效改进家长的喂养观念及方法,从而改善儿童饮食行为问题。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2~5岁儿童保健门诊就诊存在饮食行为问题的儿童进行临床干预。方法 将儿童按照就诊时间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采用个性化干预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喂养指导。结果 六大饮食行为问题表现从高到低依次是:不良进食习惯112例(55.45%);精力充沛胃口差95例(47.03%);对某种食物特别偏好93例(46.04%);父母过度关心71例(35.15%);害怕进食20例(9.9%);潜在疾病状态16例(7.9%),两组儿童干预后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儿童各类饮食行为问题评分提高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开展以家庭为单位的个性化临床干预,能有效地改善2~5岁儿童的饮食行为。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有饮食行为问题儿童微量元素的缺乏情况,探讨儿童饮食行为问题有效的解决方法。方法在儿童健康体检门诊采用爱饭达(IMFeD)诊断方法筛选出1~4岁有饮食行为问题的儿童共94例,其中男孩50例,女孩44例。分成两组,综合干预组(以IMFeD策略为主进行综合干预)59例,常规干预组35例。通过基线调查问卷、为期6个月的随访干预问卷和终末调查问卷分析统计,对两组干预效果进行比较,基线调查问卷时对94例儿童全部进行微量元素检测和骨密度测量。结果通过对两组有饮食行为问题的儿童进行干预,两组干预方法均有效。但对于儿童不良进食习惯、儿童父母过度关心儿童饮食、儿童害怕进食等问题,经对两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发现,综合干预组终末调查的分数低于基线调查分数,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常规干预指导组变化不显著。有饮食行为问题的儿童其微量元素铁缺乏和锌缺乏检出率分别为50.00%和51.90%,明显高于在儿童健康体检门诊就诊的儿童(18.98%、23.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钙缺乏和骨密度低的发生率也较高,但与儿童健康体检门诊就诊的儿童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与常规干预方法相比,以"IMFeD"干预策略为主的综合干预方法对儿童饮食行为问题有更好的作用,干预效果更显著。建议综合干预应在常规指导基础上采用"IMFeD"干预策略,同时应考虑微量元素的检测和补充。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儿童饮食行为问题的有效干预方法。方法以2010年10月-2010年12月在博爱医院儿童保健科经儿童饮食行为工具(IdentificationManagement of Feeding Difficulty,IMFeD)初筛为有饮食行为问题的70名1~5岁儿童为研究对象,分为干预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干预组利用IMFeD工具进行综合的饮食行为干预,对照组沿用常规的喂养指导,4个月后评价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干预组在儿童饮食行为和抚养人喂养行为方面的改变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干预组体重增长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身高增长量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利用IMFeD工具进行综合饮食行为干预可有效改善儿童饮食行为和抚养人喂养行为,促进儿童体重增长。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岳阳市学龄儿童行为问题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提出干预对策。【方法】采用现况调查了解学龄儿童行为问题分布状况,运用病例-对照研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岳阳市学龄儿童行为问题总体现患率为9.19%,其中男性为11.76%,女性为6.59%,男∶女=1.7∶1,农村∶城区=2.84∶1,学龄儿童行为问题的总体构成为"A行为""N行为""M行为",其中男性儿童为"A行为""M行为""N行为",女性儿童则为"N行为""M行为""A行为"。学龄儿童行为问题与单亲家庭呈正相关,而与父母对儿童教育所花精力及对儿童采取说理沟通教育方式呈负相关。【结论】学龄儿童行为问题与年龄和家庭环境因素相关联,构建儿童行为问题干预的"家庭、学校、社会"支持系统,是保障少年儿童行为健康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12.
支气管哮喘儿童行为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儿童行为问题的存在情况,以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方法】选择处于哮喘缓解期的72名6~12岁哮喘儿童为研究对象,并以健康儿童为对照组,应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进行行为问题的检测。【结果】哮喘组行为问题检出率为33.3%,对照组为12.5%,差异有显著性(χ2=8.845,P<0.01)。哮喘组男童在分裂性、交往不良、多动、违纪、强迫性和攻击性等6个因子与对照组的差异有显著性。哮喘组女童在活动能力和体诉、抑郁、社交退缩等3个因子与对照组的差异有显著性。病程≥3年以及中重度哮喘的儿童其行为问题显著增高。【结论】哮喘儿童存在明显的行为问题,病程和疾病的程度是哮喘儿童其行为问题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癫痫儿童情绪行为问题现状及影响因素,为疾病干预提供临床指导。方法 2021年5月1日—11月1日选取安徽省儿童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92例癫痫患儿为研究对象,并按年龄和性别为匹配条件,选取合肥市4所中小学学生进行1∶1配对,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及长处与困难问卷(SDQ)(父母版)对384名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癫痫患儿和正常儿童困难总分的异常检出率分别为25.00%与0.52%;癫痫儿童在情绪症状(t=33.343)、品行问题(t=23.123)、多动(t=19.499)、同伴交往问题得分(t=15.700)及困难总分(t=22.420)高于正常儿童,亲社会行为得分低于正常儿童(t=14.4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服药种类、服药依从性、发作频率、是否医保、家庭月收入、主要照顾者性别均是癫痫患儿情绪行为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癫痫儿童比正常儿童更易出现情绪行为问题,家庭成员及医务人员应予以重视,亟待采取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兰州市2~3岁幼儿期儿童行为问题的现状及影响因素,促进儿童心理健康。方法 采用Achenbach 2~3岁儿童行为量表(CBCL)中国标准化版本(家长用)和自编相关因素调查表对兰州市181名儿童进行调查。结果 兰州市2~3岁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为15.5%,其中男童检出率14.3%,女童检出率17.1%;男女童在行为问题各因子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社交退缩、抑郁、睡眠问题、躯体诉述、破坏行为、内向性和总行为问题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常模(P<0.01);在攻击行为、外向性因子上的得分显著低于常模(P<0.001);父母文化程度是儿童行为问题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结论 兰州市2~3岁儿童行为问题较为突出,尤其是社交退缩、内向性问题,有必要加强早期综合发展指导,开展综合性干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儿童语言发育与行为问题发生的相关性,为儿童语言促进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于2014年10-11月采用实验对照研究,招募语言发育异常儿童80名,并按照年龄、性别进行匹配选择对照组。采用Conners父母问卷和Dream语言标准化测试评估3~8岁儿童的行为和语言。结果 1)存在语言问题的儿童在Dream语言标准化测试结果上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2)语言问题的儿童存在更多的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冲动多动、多动等问题(P<0.05)。3)儿童整体语言状况越好,其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冲动多动及多动指数得分就越低即行为问题就越少,而语言状况与心身障碍、焦虑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儿童语言状况和行为问题存在显著相关性,发育行为儿科临床上既需关注语言问题儿童的行为表现,也需关注行为问题儿童可能存在的语言发育问题,明确诊断并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心理干预对改善广元市农村留守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价值,为能进行有效干预提供指导建议。方法 2015年5月-2016年5月选取广元市农村地区具有心理行为问题[(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任一因子大于全国常模临床界值)]的200名留守儿童,分为干预组(给予心理干预12周)、对照组(给予一般行为指导建议)各100例,对比两组儿童干预前后CBCL量表、Piers-Harri儿童自我意识量表进行心理行为问题评估。结果 干预前,干预组男童、女童和对照组男童、女童的CBCL各因子评分、Piers-Harri儿童自我意识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预后,干预组男童、女童的CBCL各因子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预组Piers-Harri儿童自我意识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心理干预对于改善广元市农村留守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具有显著作用,可作为一种有效的方法对农村地区留守儿童进行心理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17.
深圳市4~5岁儿童行为问题及有关家庭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深圳市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率及其有关家庭因素,为制定早期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使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及家庭调查问卷,调查罗湖区幼儿园2641名4~5岁儿童的行为发育和相关家庭情况。【结果】行为问题检出率为26.32%。男童前5位的行为问题因子依次为攻击(6.48%)、忧郁(5.73%)、违纪(4.23%)、退缩(2.49%)及分裂样(2.41%);女童前5位的行为问题因子依次为分裂样(6.16%)、退缩(5.40%)、忧郁(4.67%)、多动(4.24%)及躯体诉说(4.03%)。对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率有影响的家庭因素有家长对子女管教方式不当、带养人文化程度低、单亲家庭、父母婚姻不和谐、父子相处时间少、生活环境变迁较频繁、父亲职业不稳定等。【结论】经济发达地区学前儿童行为问题已成为亟待解决的公共卫生问题。深圳作为移民城市其家庭环境特征对学龄前儿童行为发育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学龄期哮喘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发生情况,探讨个性特征及自我意识与学龄期哮喘儿童行为问题的关系。方法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hild Behavior Checklist,CBCL)、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Piers-Harris Children's Self-concept Scale,PHCSS)以及艾森克人格问卷-儿童版(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EPQ)对213名学龄期哮喘患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学龄期哮喘患儿的行为问题检出率为24.4%,主要表现为抑郁、分裂样、攻击及交往不良等;2)有行为问题的哮喘患儿在自我意识量表总分(51.28±15.88vs 57.14±13.41,P0.05)及智力与学校情况(9.50±4.42vs 10.93±3.61,P0.05)、躯体外貌属性(6.47±3.62vs 8.14±3.16,P0.01)、合群(7.88±2.64vs 8.78±2.03,P0.05)维度上的得分显著低于无行为问题哮喘儿童。3)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自我意识中的合群维度能够显著预测行为问题的发生(B=-0.998,SE=0.435,P=0.022)。结论学龄期哮喘儿童的行为问题发生率相对较高,自我意识是影响患儿行为问题的重要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应用Conners父母问卷对大连市学龄前儿童进行行为问题调查,了解本地区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发生情况,指导早期干预,促进其健康发展。方法 随机选取大连市3所幼儿园638名学龄前儿童进行conners父母问卷调查。结果 大连市儿童行为问题总检出率为17.87%,男童行为问题检出率显著高于女童。男童学习问题、心身障碍两项检出率显著高于女童。男女童行为问题共患情况以一种和两种为主。结论 大连市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率与国内其它城市相近,男童发生率明显高于女童,应加以重视和积极引导,其中学习问题和心身障碍尤应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