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按中医的说法,秋季为阴气渐盛之季,燥邪当令。人的肺脏喜清肃濡润,而燥邪“最易伤肺”。燥伤肺,就会使肺气的宣发和肃降功能受到影响,从而出现干咳少痰、咽喉干痛及鼻腔干燥等症状,这就是秋燥伤肺引起咳嗽的主要表现。 秋燥咳嗽有温燥与凉燥之  相似文献   

2.
《rrjk》2017,(19)
<正>秋天往往空气干燥,人们常感觉皮肤紧绷绷的,甚至起皮脱屑、头皮屑增多、口唇干燥或裂口、鼻咽冒火、大便干结等,而这些都是秋燥的表现。秋燥是人在秋季感受燥邪而发生的疾病,病邪易从口鼻侵入,人体极易受燥邪侵袭而伤肺,产生各种病症,其中,秋燥在身体这7个部位的反应最明显,也最该预防。燥在肺:易伤肺肺喜润而恶燥,此时最容易造成肺的损伤。解决方法:百合大枣粥  相似文献   

3.
继东 《药物与人》2013,(10):50-51
秋燥是人在秋季感受燥邪而发生的疾病,是美丽的秋天最让人烦恼的事情了。病邪从口鼻侵入,初起即有津气干燥的症状,如鼻咽干燥、干咳少痰、皮肤干燥等。燥有两种不同的性质:一偏于寒,一偏于热,秋燥是外感六淫的病因之一,人体极易受燥邪侵袭而伤肺,出现口干咽燥、咳嗽少痰等各种秋燥病症,临床上分为"凉燥"、"温燥"两种类型。  相似文献   

4.
<正>燥为秋季主气,燥邪伤肺,其气清肃,其性干燥;燥又是致病因子,秋燥时空气中的湿度降低,最易伤人津液,即所谓"燥胜则干"。津液既耗,则出现"燥象":皮肤干涩,鼻燥、唇干、头痛、咽痛、干咳、手足心热、大便干结等。燥邪伤肺,最易引起呼吸道感染,肺为娇脏,其气直接与外界相通,极易受外邪侵  相似文献   

5.
燥为秋季的主气,空气中缺乏水分的滋润,从而出现燥邪为病的症候。燥邪干涩,易伤津液,故而容易出现口鼻干燥,咽干口渴,皮肤皲裂,毛发不荣,大便秘结的病变。燥易伤肺,故而容易出现干咳少痰,或胶黏难咯,或痰中带血、喘息、胸痛等症。  相似文献   

6.
《医药与保健》2012,(8):49-49
按中医的说法,秋季为阴气渐盛之季,燥气当令。人的肺脏喜清肃濡润,而燥气"最易伤肺"。燥伤肺,就会使肺气的宣发和肃降功能受到影响,从而出现干咳少痰,咽喉干痛及鼻腔干燥等症状,这就是秋燥伤肺引人咳嗽的主要原因。秋燥咳嗽有温燥与凉燥之分。温  相似文献   

7.
赵非一 《自我保健》2013,(10):36-37
秋意渐浓,秋燥越来越明显。连日来,不少人出现眼干、鼻燥、唇裂、咽痛等症状。从中医角度来看,这都是燥邪伤肺的表现。秋季伤肺之际,也是养肺之时。  相似文献   

8.
祖国医学认为秋令与肺气相应,秋天燥邪与寒邪最易伤肺。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等肺部慢性宿疾往往在秋末天气转冷时复发,所以秋季保健以养肺为先。 固护肌表肺关一身肌表,风寒燥火之邪皆可伤肺,诱发(或加重)外感、咳嗽、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甚至成为其他系统疾病之祸根。注重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服;适当进行固护肌表,增强机体抵抗力;预防风寒等外邪伤肺,避免外感,是肺脏养生之首要。  相似文献   

9.
秋季来临,燥邪当令,干燥是秋季气候的主要特点。初秋,夏日的余热未尽,或久晴无雨,燥邪易与温热之邪结合,侵袭人体,故表现为温燥;中秋之后,天气渐凉,秋风肃杀,秋燥易与寒邪结合,故多为凉燥。秋季五脏应肺,肺主皮毛,故燥邪最易伤肺和肌表,出现咽干、鼻燥、咳嗽少痰、皮肤干燥等症状。若燥热传入阳明,则又常成肠燥便秘之证。  相似文献   

10.
秋季养生当护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秋季常被人们称为多事之秋。秋天不仅是万物成熟、收获的季节,也是落英缤纷、万木凋零的季节,此时又是人们最易患病的季节。故秋季养生在一年中具有重要意义。秋季养生得宜,人们就能健康地度过冬天。 传统医学认为,燥为秋季主气,燥邪伤肺、其气清肃、其性干燥;燥又是致病因子,秋燥时空气中的湿度降低,最易伤人津液,即所谓“燥胜则干”。津液既耗,则出现“燥象”:于是出现皮肤干涩,鼻燥、唇干、头痛、咽痛、干咳、手足心热、大便干结等,燥邪伤肺,最易引  相似文献   

11.
秋天阳气收敛,阴气滋生、气候凉爽干燥,燥为秋的主气.中医认为,秋天与人体肺脏相应,秋燥易伤肺,以致出现皮肤干裂、口干咽燥、咳嗽少痰等各种病症.此时如适时调补,可以有效地减轻不适反应.  相似文献   

12.
海生 《家庭健康》2005,(10):6-6
秋风瑟瑟,自然界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白露”后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故秋令主燥。肺应于秋,喜润而恶燥,因此燥邪最易伤肺。所以,秋天要注意养肺。  相似文献   

13.
入秋以后,空气干燥,气温逐渐转凉,传统医学把这种气候特点称为“秋燥”。秋燥是外感六淫的病因之一,而且最易伤肺,这是因为肺主呼吸,通过支气管、鼻咽部与外界相通,而燥邪伤身,多是由口鼻而入,加之肺为娇脏,喜润而不耐干燥,遇燥邪则伤人,常会出现鼻咽部发痒不适、干灼疼痛、干咳少痰,甚至  相似文献   

14.
胡烨 《家庭健康》2010,(9):39-39
立秋过后,一早一晚的阵阵秋风给人全身轻松的感觉,中医认为,燥主秋令,且燥邪易伤肺,所以秋天来了,养肺要跟上,这样冬天才能少生病,不生病。  相似文献   

15.
秋季气候干燥,人体极易受燥邪侵袭伤肺,出现皮肤干裂、口干咽燥、咳嗽少痰等各种燥症。而秋季上市的许多新鲜水果和蔬菜,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营养物质,不仅具有滋阴养肺、润燥生津之功效,而且能治疗与肺有关的疾病,是秋季养生保健的最佳食品。  相似文献   

16.
陈秀雯 《健康天地》2010,(11):54-55
<正>秋冬养生以肺为先中医认为:"燥易伤肺"。因而"肺燥"是秋冬季就医时患者听到最多的名词。在干燥的气候环境中,人体可由此产生诸多津亏液少的"干燥症"。比如,肺脏受伤,多有咳嗽,秋之咳嗽,常为干咳无痰或胶痰难咳,谓之"燥咳"。鼻乃肺之窍,鼻干燥于秋之后尤为常见,喉、咽也分别是肺的门户和肺气之通道,秋燥袭击,往往会导致咽干、口燥、音哑等不  相似文献   

17.
正"秋燥"多吃梨秋季雨水少,空气干燥,中医把这种气候特点称为"燥"。秋天人体极易受燥邪侵袭而伤肺,出现口干咽燥、咳嗽少痰、皮肤皲裂、目赤牙痛、外感咳嗽等各种秋燥病症。梨性寒,味甘,香甜可口,肥嫩多汁,有滋阴清热、润肺生  相似文献   

18.
秋季进补     
入秋以后,天高气爽,空气干燥,传统医学把这种气候特点称为“秋燥”。燥为外感六淫病因之一,最易伤肺。因为肺主呼吸,燥邪伤身多是由口鼻而入肺,肺为骄脏,喜润而不耐干燥,遇燥邪则常会出现鼻咽部发痒不适、干灼疼痛、干咳少痰,甚至痰中带血,气喘胸痛等病症。因此,秋燥时节须防伤肺,其方法除了加强锻炼、增强体质、调节起居、顺应气候外,还可适当运用食补来进行调理。秋季进补宜先调理脾胃。在酷热夏季,人们由于频饮冷饮,常食冰冻品,多有脾胃功能减弱的现象,故秋凉伊始勿贸然匆匆进补;大量进补会骤然加重脾胃负担,使长期处…  相似文献   

19.
燥,是秋季的主气,其气清爽,其性干燥,而煤正是致病因素,这个时节的人极易受燥邪侵袭而伤肺,故常表现为口干、唇裂、鼻塞、咽痛、阵发性干咳.历代医家认为,秋季保健重在肺,而秋季当以养肺为先. 多饮水,切忌寒凉饮食 饮食要少量多次、慢饮,切忌暴饮.以维持水代谢平衡,防皮肤干裂,邪火上侵.每天的饮水量因人而异,一般一天以2000毫升为佳. 从中医理论来说,“形寒饮冷则伤肺”.咳嗽期间不能吃凉的,因为咳嗽就是肺气不宣造成的.肺喜宣发、张扬,吃凉的就把肺气束缚了.肺喜欢开朗、张扬,把肺盖住了,束缚住了,肺就不舒服了,咳嗽就好不了.  相似文献   

20.
祖国医学认为肺为娇贵的脏器,不耐寒热,最喜清气熏蒸,最恶燥气炎逼.而香烟为热毒燥邪,长期吸烟,最易伤肺,燥热侵袭肺脏,致肺气郁闭,火毒上薰,灼液成痰,最终引起多种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