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小板参数中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的变化与2型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的关系.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180例(2型糖尿病组),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142名(对照组).检测并比较2组血小板计数(BPC)、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并比较不同MPV的2型糖尿病患者上述指标以及24异h尿微量白蛋白(24h-MAU)、血清肌酐(Scr).结果:2型糖尿病组年龄、FPG、TG、MPV、PDW均高于对照组,而BPC低于对照组(P<0.05~P<0.01).2型糖尿病患者MPV>11Pfl组的PDW、24 h-MAU 高于MPV≤11 fl组,而BPC低于MPV≤11 fl组(P<0.05~P<0.01).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MPV升高,并且MPV与糖尿病肾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血小板计数(BPC)、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和血小板比积(PCT)的变化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管性病变的关系。方法: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分别对120例T2DM患者和80名健康对照者BPC、MPV、PDW、PCT进行测定,同时利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其空腹血糖水平(FPG)。结果:糖尿病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FDG水平显著增高(P<0.01);BPC减低(P<0.01);MPV、PDW显著增高(P<0.01);PCT测定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有血管病变组与无血管病变组相比,FD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有血管病变组BPC比无血管病变组减少(P<0.01),而MPV和PDW均显著高于无血管病变组(P<0.01);PCT测定值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检测BPC和MPV、PDW对监测T2DM患者是否发生血管病变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脂代谢及血小板指标的变化。方法采用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Beckman Coulter LH-750五分类检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糖尿病患者与正常对照组的血小板(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MPV)、血小板压积(PCT),用Olympus AU27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脂代谢指标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CHOL)、高密度脂蛋白(HDLC)。结果2型糖尿病肾病组MPV、PDW、PCT、TG和CHO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及2型糖尿病组(P〈0.01);PLT、HDLC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及2型糖尿病组(P〈0.01)。结论测定脂代谢指标及血小板参数对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一定临床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变与血小板各参数的关系。方法:采用XE-2100型全自动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同时对110例糖尿病患者(其中有微血管病变63例,无微血管病变47例)和7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压积(PCT)、大血小板比率(P-LCR)测定;采用日本AU27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应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空腹血糖(FPG)。结果:糖尿病患者MPV、PDW、PCT、P-LCR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有微血管病变组MPV、PDW、P-LCR均明显增高(P<0.01);且MPV与FPG呈正相关(r=0.55,P<0.01)。结论:密切观察糖尿病患者的MPV、PDW、P-LCR值,可以为早期预示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发生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小板参数,包括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的变化与血管性病变的关系。方法:采用SysmeXE-21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分别对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100例健康对照者的PLT、MPV、PCT、PDW进行测定,同时利用Himchi-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其空腹血糖水平(FPG)。结果:①糖尿病组与对照组相比:MPV、PDW显著增高(P<0.01);PLT减低(P<0.05);而PCT变化无统计学差异;②糖尿病有血管病变组与无血管病变组相比:空腹血糖水平无显著差异,但有血管病变组MPV和PDW均显著高于无血管病变组(P<0.01),而PLT计数比无血管病变组减少(P<0.05);③PCT测定值两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MPV和PDW显著升高,PLT减低;糖尿病有血管病变者和无血管病变者PLT、MPV和PDW明显改变,提示检测血小板参数如PLT、MPV和PDW对监测2型糖尿病有无血管病变发生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血小板参数及红细胞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微血管病变组和无微血管病变组及90例正常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平均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压积(PCT)及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和红细胞分布宽度(RDW)。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MPV、PDW、MCV、RDW升高,PCT减低,有微血管病变者MPV、PDW、RDW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升高更加明显(P<0.01,P<0.05)。其中MPV、PDW和FPG与无微血管病变组比较增加显著(P<0.05),MPV与PDW呈正相关(r=0.4,P<0.01),MPV与FPG呈正相关(r=0.77,P<0.01)。结论血小板参数及红细胞测定对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早期诊断和病情分析有临床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患者血小板四项参数测定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小板四参数在2型糖尿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BeckmanCoulterSTKS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2型糖尿病无并发症及有并发症患者各40例进行静脉抗凝血血小板四项指标的测定,并与40例健康人比较.结果:2型糖尿病无并发症组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计数(PLT)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2型糖尿病有并发症组MPV、PDW、PCT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血小板四参数测定对2型糖尿病有并发症时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变与血小板各参数的关系。方法采用XE-2100型全自动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同时对110例糖尿病患者(其中有微血管病变63例,无微血管病变47例)和7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压积(PCT)、大血小板比率(P-LCR)测定;采用日本AU27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应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空腹血糖(FPG)。结果糖尿病患者MPV、PDW、PCT、P-LCR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有微血管病变组MPV、PDW、P-LCR均明显增高(P<0.01);且MPV与FPG呈正相关(r=0.55,P<0.01)。结论密切观察糖尿病患者的MPV、PDW、P-LCR值,可以为早期预示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发生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患者血小板参数检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雪莲  冯继臣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31):4382-4383
目的:探讨糖尿病(DM)患者血小板参数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非选择性2型糖尿病(T2DM)82例,平行选择健康体检者42例,采用日本MEK-5216K血液分析仪,检测血小板数量(platelet counts,PLT)、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latelet distribution width,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血小板压积(plateletcrit,PCT)4项参数。迈瑞BS-3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空腹血糖(FPG)和餐后2h血糖(2hPG)。结果:DM组PLT低于健康对照组,MPV和PDW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DM并发微血管病变者PLT降低、而MPV和PDW增高,与未并发微血管病变者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血小板参数变化在DM及其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有重要作用,适时检测血小板参数对DM及其微血管并发症诊断、预后评估、制定干预计划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血清糖化白蛋白(GA)、血小板参数与糖尿病并发肾病的关系。方法 2012年1月到2015年5月共收集78例糖尿病(DM)患者,按是否合并糖尿病肾病(DN)分为DN组(n=40)与非DN组(n=38),选取同期来我院体检的30例正常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均抽取清晨空腹血清,测定GA、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容积(MPV)、红细胞比容(PCV)水平,分析GA及血小板参数与糖尿病并发肾病的相关性。结果非DN组[(15.91±0.62)%、(8.74±1.16)%]、DN组[(19.86±0.88)%、(9.38±1.04)%]GA、HbA1c均高于对照组[(14.74±0.52)%、(4.26±0.44)%](P0.05);DN组GA、HbA1c水平高于非DN组(P0.05);非DN组[(205.41±56.87)×10~9/L、(12.74±0.26)fl、(16.84±1.01)%]、DN组[(234.26±41.26)×109/L、(16.74±1.52)fl、(21.68±2.24)%]PLT、MPV、PDW均高于对照组[(185.62±67.44)×109/L、(10.21±0.86)fl、(15.86±0.41)%](P0.05),其PCV[(0.41±0.05)%、(0.38±0.02)%]均低于对照组[(0.44±0.06)%](P0.05),DN组PLT、MPV、PDW高于非DN组,PCV低于非DN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bA1c、GA、PLT、MPV、PDW均与DN发病相关,以HbA1c相关度最高(Or=2.624,P0.05),GA(Or=2.428,P0.05)。结论 PDW、PLT、MPV等血小板参数及GA均与DN发病有密切关联,且GA与HbA1c一致性较高,均为影响DN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初发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胰岛素抵抗(IR)与血小板参数的相关性.方法 检测90例住院或门诊的初发T2DM患者和9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血压、血小板参数[包括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和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血脂[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指标.结果 (1)初发T2DM组患者FBG 、TC、TG 、MPV 及 PDW 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T2DM患者中,IR组患者FB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TC、TG、MPV及PDW均显著高于非IR组(P<0.05);T2DM组患者中MPV与HOMA-IR呈正相关(r=0.351,P=0.03);(3)IR组在IR改善后FBG、HOMA-IR 、TG、MPV、PDW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 初发T2DM患者的血小板活性增强,改善IR可降低血小板活性,对防治糖尿病血管并发症有益.  相似文献   

12.
谢先余 《吉林医学》2012,33(27):5869-5870
目的:探讨血小板参数变化在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通过对40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2型糖尿病无微血管病变18例,2型糖尿的有血管病变22例)及健康对照组16例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的检测。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2型糖尿病组MPV、PDW显著升高(P<0.01),PLT显著降低(P<0.05),P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2型糖尿病无微血管病组相比,有微血管病变组MPV、PDW显著升高(P<0.01),PLT显著降低(P<0.05),P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监测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可能成为临床判断2型糖尿病是否并发血管病变客观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3.
Li S  Wang C  Zhong XW  Li HQ  Fu XQ  Ran XW 《中华医学杂志》2012,92(4):232-235
目的 探讨影响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的危险因素并分析MPV与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相关关系.方法 纳入研究对象173例,2型糖尿病91例、糖调节受损(IGR)41例和正常糖耐量(NGT)人群41名,测量收缩压、舒张压,甘油三酯、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空腹血糖(FPG)、血肌酐、血小板计数以及MPV,体重、身高,并计算体质指数.糖尿病患者测量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其踝肱指数.结果 (1)2型糖尿病患者MPV最高,为(12.3±1.5)fl,高于IGR (9.7±0.9) fl和NGT者(8.0±0.9) fl(P <0.01);在糖尿病患者中,HbA1c≥7%的患者MPV(13.2±1.9)fl明显高于HbA1c<7%的患者(11.8±1.7) fl(P<0.01);(2)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血肌酐、LDL-C和FPG水平是影响MPV的重要危险因素,调整R2 =0.891;(3)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PV(OR=1.648,P=0.042)是周围动脉病变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年龄、血肌酐、LDL-C和FPG水平是MPV的重要影响因素;MPV是周围动脉病变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Ⅱ型糖尿病患者血小板参数与血管性病变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期间该院收治的Ⅱ型糖尿病患者82例,根据疾病情况将其分为血管病变组40例与无血管病变组42例.检测两组患者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压积(Pct)及空腹血糖(FPG)水平.结果:血管病变组MPV、PDW水平高于无血管病变组(P<0.05),PLT水平低于无血管病变组(P<0.05).结论:Ⅱ型糖尿病患者血小板参数与血管性病病变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其中血管病变者MPV、PLT及PDW可见明显改变,这对提示Ⅱ型糖尿病合并血管病变的提示与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血小板参数血糖血脂与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关系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小板参数及血糖、血脂的变化,为提前干预2型糖尿病患者微循环障碍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35例住院及门诊T2DM微血管病变患者为T2DM微血管病变组,另选取健康体检者251例为对照,分别检测其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与空腹血糖(FPG)、血尿酸(UA)、三酰甘油(TG)、胆固醇(CH)、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等指标。结果①T2DM微血管病变组与对照组相比,FPG、TG、CH、MPV、PDW均显著增高(P〈0.05);PLT、HDL偏低,LDL、UA较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双变量相关分析显示:MPV与FPG呈正相关(r=0.13,P〈0.05),与PDW呈正相关(r=0.27,P〈0.01);MPV、PLT、UA、TG、CH、HDL、LDL间均无明显相关性。③用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方法,显示FPG(OR=7.654)、TG(OR=6.923)、TCH(OR=6.863)、PDW)OR=4.328)是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结论糖尿病患者存在血小板功能异常及代谢紊乱,且此异常是T2DM微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故控制糖尿病患者的各代谢指标,监测血小板参数,有助于防治糖尿病微血管病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纤维蛋白原及血小板参数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检测85例2型糖尿病患者(有微血管病变者为DM1组45例,无微血管病变者为DM2组40例)的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平均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压积(PCT),并与80例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 DM1组、DM2组及对照组间MPV、PDW和Fib均有显著差异(P<0.01),而PLT、PCT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检测血小板参数如MPV、PDW和Fib对监测2型糖尿病有无微血管病变发生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T2DM)患者甲状腺功能与血小板(PLT)参数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3年1~4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T2DM患者共333例,根据促甲状腺激素(TSH)将患者分为亚临床甲腺功能减退症(SCH)组和甲状腺功能正常(ET)组。研究的代谢指标包括体重指数、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T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和空腹血糖;PLT参数包括PLT、PLT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和大PLT比率(P-LCR)。甲状腺功能检测包括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游离甲状腺素和TSH。结果SCH组的PDW、MPV、P-LCR和TG分别为(14.43±2.28)fl、(11.47±0.99)fl、(36.61±8.10)%和(3.19±1.96)mmol/L,ET组相应为(13.02±1.89)fl、(10.74±0.89)fl、(30.70±7.21)%和(1.87±1.51)mmol/L,SCH组上述指标均明显高于ET组(均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Hb A1c和TSH均是影响PDW、MPV以及P-LCR的因素(P<0.05或P<0.01)。结论 T2DM患者易出现血栓相关并发症并且其发生与PLT活性密切相关。PLT活性与TSH水平呈正相关,TSH升高会增加T2DM患者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相似文献   

18.
2型糖尿病血流变及血小板参数与微血管病变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血流变及血小板参数与微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将85例糖尿病患者分为A组(有微血管病变组41例)、B组(无微血管病变组44例),同时测定血流变,PLT四项指标MPV(平均血小板体积)、PDW(血小板分别宽度)、PCT(血小板压积)、PLT(血小板计数)。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A组PDW、MPV、PCT,低切、高切、血浆粘度差异有显著性改变(P<0.01),PLT聚集指数(EAI)改变明显(P<0.05)。B组MPV、PCT,低切、高切、血浆粘度有显著性改变(P<0.01),PLT、PDW、EAI改变明显。A组与B组相比MPV、低切、高切、血浆粘度有显著性改变(P<0.01),EAI改变明显。结论:MPV及血流变学的检测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早期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血小板参数如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及血小板平均体积(MPV)的相关性。方法本次研究对象来源于我院2015.7~2016.1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78例,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将IMT≤0.8mm 36例设为正常组,将IMT0.8mm42例设为观察组,再检测两组PDW、PLT及MPV水平,探讨IMT与血小板参数的关系。结果两组血糖及血脂水平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MPV为(11.5±3.4)fl,高于正常组(9.5±2.7)fl,对比差异明显(P0.05),两组PDW及PLT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IMT水平正相关于MPV水平,与PDW及PLT无明显关联,为此需动态观测MPV。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血小板参数及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检测在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变时的意义.方法:采用SYSMEX血常规五分类血球仪XT2000i型对100例糖尿病微血管病患者、80例糖尿病无微血管病患者及80例健康成人进行PLT、MPV、PDW、PCT及SYSMEX公司糖化血红蛋白仪(HPLC-723 G7)对糖化血红蛋白(HbA1c1)及日立7170A生化仪对空腹血糖(FPG)的联合检验.结果:有微血管病变组HbA1c1、PLT、MPV、PDW明显高于无微血管病变组及对照组(P<0.01);对照组的PCT与糖尿病患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bA1c1与血小板参数的联合检测对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变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