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构建岛叶重要脑沟基于连合间径定位体系中的立体定位数据集及其平面投影回归方程.方法:30名健康成人颅脑以连合间径(AC-PC)为扫描基线,获得的横断层MRI数据经格式转化后导入Photoshop软件,经过严格的图像配准,建立以AC-PC中点为原点的三维坐标系,获得大脑横断面图像上结构的三维立体坐标值,其中X值和Y值可直接在软件中读取,Z值为图像距离AC-PC平面的层数乘以图像层厚的积,分别测量岛叶中央沟最内侧点、前环岛沟和下环岛沟的坐标值,所有取样点坐标值组成岛叶脑沟在三维坐标系中的立体定位数据集.运用SPSS13.0软件,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求解出在水平面、冠状面和矢状面上投影的回归方程.结果:成功构建岛叶中央沟、前、下环岛沟在三维坐标系中的立体定位数据集及各岛沟在各平面上的投影回归方程.结论:岛叶中央沟及前、下环岛沟进行立体定位数据集的构建,为立体定向和功能神经外科、三维放射治疗的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同时对于揭示位于大脑基底部岛叶及深部区域的发生、发育等形态学规律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构建大脑中央前沟基于连合间径(AC-PC)定位体系中的立体定位数据集及其平面投影回归方程。方法: 将30名健康成年人颅脑横断层MRI数据经格式转化导入Photoshop CS软件包,经过严格的图像配准,建立以AC-PC 中点为原点的三维立体坐标系,从中央前沟最外侧点为起始点,向内取X绝对值为3 mm倍数点为取样点,测量、记录该点坐标的X、Y值,Z值为所在层面图像距离 AC-PC 平面的层数与层间距的乘积,所有取样点坐标值构成中央前沟在三维坐标系中的立体定位数据集。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求解其空间拟合平面回归方程。结果: 成功构建大脑中央前沟在三维坐标系中的立体定位数据集及其在空间各平面上的投影回归方程。结论: 大脑中央前沟与设定的大脑空间坐标系有相对稳定的定位相关性,构建大脑中央前沟立体定位数据集预期中央前沟邻近区域病灶的立体定向神经外科、介入放射治疗及微创神经外科等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同时在人类学、体质测量学等方面具有一定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构建大脑顶内沟基于联合间径(AC-PC)定位体系中的立体定位数据集及其平面投影回归方程.方法:将30名健康成年人颅脑横断层MRI数据经格式转化导入Photoshop CS软件包,经过严格的图像配准,建立以AC-PC中点为原点的三维立体坐标系,获得大脑冠状面图像上顶内沟的三维立体坐标值,以顶内沟最内侧点为起点,其中...  相似文献   

4.
目的构建大脑海马沟基于连合间径(AC-PC)定位体系中的立体定位数据集及其平面投影回归方程。方法将30名健康成年人颅脑横断层MRI数据经格式转化导入Photoshop CS软件包,经过严格的图像配准,建立以AC-PC中点为原点的三维立体坐标系,获取海马沟在脑MRI冠状面图像上的三维立体坐标值,以海马沟的最外侧点为起始点,记录该点坐标的X、Z值,其在软件的信息面板中直接显示,Y值为该图像所在层面与AC-PC层面间隔的层数乘以层间距,所有取样点坐标值构成大脑海马沟在三维坐标系中的立体定位数据集。利用SPSS25.0对所获取的取样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求解其投影回归方程。结果成功构建大脑海马沟在在三维坐标系中的立体定位数据集及其在横断、矢状、冠状面上的投影回归方程。冠状面上Z值对X值回归方程,右侧: Z=-46.379-0.302X(P < 0.05), 左侧: Z=-49.512+0.425X(P < 0.05);横断面上Y值对X值回归方程,右侧: Y=-0.380-0.198X(P>0.05), 左侧: Y=2.982+0.106X(P>0.05);矢状面上Z值对Y值回归方程,右侧Z=-38.501+0.416Y(P < 0.01), 左侧: Z=-36.793+0.326Y(P < 0.01)。结论大脑海马沟横断、冠状及矢状面的三维坐标值间的相关关系较不密切。构建的海马沟立体定位数据集可为海马区域病灶定位及该区域脑立体定向手术的靶点确定、手术路径规划提供精确的影像解剖学数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构建顶枕沟在基于连合间径定位体系中的立体定位数据集及其内表面平面回归方程。方法:30名正常成人颅脑横断层MRI数据经格式转化导入Photoshop CS软件包,经过图像的严格配准,以顶枕沟的最内侧点为起始点,向外取X绝对值为3 mm倍数点为取样点,测量、记录该点坐标的X、Y值,X、Y值从Photoshop信息面板栏上显示、读取,Z值等于所在层面与双连合层面间相间隔的层面数和层间距的乘积,所有取样点坐标值组成顶枕沟在三维坐标系中的立体定位数据集。取样点坐标数据集导入SPSS 16.0软件,求解其空间拟合平面方程。结果:构建了顶枕沟内表面在三维坐标系中的立体定位数据集,在矢状面上Z对Y的直线回归方程为:Z=-0.774Y-26.975(右侧),Z=-0.760Y-28.599(左侧)。结论:在三维空间内构建的顶枕沟立体定位数据集及其内表面直线回归方程,能为基于立体定向技术的神经外科、介入放射治疗等提供三维立体定位解剖学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基于标准头颅MRI的立体定位方法,验证定位精度。方法31例头颅连续MRI断层扫描数据,以Dicom 3.0格式导入eFlim 2.1工作站并以JPG格式导出,后者再导入Photoshop软件。分别通过图像大小校正、图像旋转、坐标轴平移等步骤使系统坐标原点与大脑原点重合、系统Y轴与大脑连合间线重合,建立标准坐标系。通过软件坐标直接读取功能获得断层上X、Y坐标值。Z值由所在层面距离双连合层面层数及层厚乘积决定。选取前连合后缘中点、后连合前缘中点的坐标值、两点距离等作为验证,在建立的立体定位坐标系中,计算连合间径长度并与eFilm软件直接测量结果对照。结果31例头颅连续MRI断层扫描数据均实现准确三维立体定位,制定定位图谱。2种方法测得的连合间径长度一致。结论基于标准头颅MRI的立体定位法可以应用于大脑中央沟三维立体定位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构建大脑颞横回基于连合间径(AC-PC)定位体系中的立体定位数据集及其平面投影回归方程。方法将30名健康成年人颅脑横断层磁共振数据经格式转化导入Photoshop CS软件包,经过严格的图像配准,建立以AC-PC中点为原点的三维立体坐标系,从颞横回最内侧点为起始点,向外测量、记录该点坐标的X、Z值,Y值为所在层面图像距离AC-PC平面的层数与层间距的乘积,所有取样点坐标值构成颞横回在三维坐标系中的立体定位数据集。利用Excel表格对所获得的数据作投影散点图,利用SPSS 22.0统计软件求得其在横、矢、冠状面上的空间拟合平面回归方程。结果男性颞横回左右侧X坐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Z坐标值左右两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女性颞横回左右侧X、Z坐标值标左右两侧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脑颞横回内侧缘在横断上Y值对X值的回归方程右侧:$ \mathop Y\limits^ \wedge $=29.3-6.48X+0.25X2-0.002 5X3(P < 0.01),左侧:$ \mathop Y\limits^ \wedge $=-108-4.73X-0.05X2(P < 0.01);大脑颞横回内侧缘在矢状面上Z值对Y值的回归方程右侧:$ \mathop Z\limits^ \wedge $=-0.8-0.35Y-0.004Y2(P < 0.01),左侧:$ \mathop Y\limits^ \wedge $=0.1-0.2Y+0.008 64Y2-0.000 569Y3(P < 0.01);大脑颞横回内侧缘在冠状面上Z值对X值的回归方程右侧:$ \mathop Z\limits^ \wedge $=54.8-2.63X+0.03X2(P < 0.01),左侧:$ \mathop Z\limits^ \wedge $=58.9+2.82X+0.03X2(P < 0.01)。结论构建大脑颞横回立体定位数据集及直线回归方程,对颞横回及其邻近区域疾病的立体定向神经外科和介入放射等治疗方法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同时对于揭示大脑颞横回的形态学规律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李成  郭晋  隋东莉  曹承亮  王震寰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4,39(12):1597-1599,1063
目的: 探讨基于MRI图像的大脑外侧裂立体定向解剖学及其在脑立体定向手术中的意义.方法: 采集30名健康成年自愿者的脑MRI图像,经图像转换和配准,在标准三维立体坐标系中测量,以外侧裂的外侧缘为起点,向内沿X轴方向每3 mm为一取样点直到岛盖内侧面,记录各取样点的X、Y值,Z值为所在层面与AC-PC层面间层数与层距的积,统计所有取样点的三维坐标值,建立大脑外侧裂三维立体定位数据集.将所有外侧裂外侧缘取样点坐标值进行分析,绘制其在矢状和冠状面上的投影图.结果: 成功构建大脑外侧裂立体定位数据集;对30例出外侧裂外侧缘的投影图进行分析,找出了外侧裂的走行特点,并求出了回归方程.结论: 大脑外侧裂立体定向解剖学研究,可为脑的立体定向手术及脑图谱的建立提供解剖学资料.  相似文献   

9.
目的 构建大脑深部核团三维可视化模型,以对其立体形态和空间位置进行研究.方法 选取可视人体数据集头部连续横断位图像,将其重采样到平行前后连合平面方向后,逐张分割出其中的脑深部核团及前后连合等结构的二维轮廓;采用面绘制和体绘制对各分割结构进行三维重建和虚拟显示,并根据重建模型测量计算各核团在大脑空间坐标系中的位置范围、重心点坐标和体积.结果 获得了平行于前后连合平面的头部连续断面真彩色图像集和附有解剖学标识的脑深部核团二维轮廓分割图像集,重构了各核团的面绘制和体绘制三维模型,并获得其在前后连合中点为原点的大脑空间坐标系中的核团重心点坐标,核团在X、Y、Z轴上的投影范围和核团体积等解剖数值.结论 基于可视人体数据集所构建的脑深部核团三维可视化模型充分显示了各核团在大脑中的立体形态和空间位置关系,并提供了核团重心点坐标、范围、体积等解剖数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求得扣带沟缘支在笛卡尔三维坐标系中的立体定位数据集。方法:在笛卡尔坐标系中以扣带沟缘支的最内侧端点为起点,向外X值每隔3 mm取点,读取、记录各取样点的X、Y坐标值,Z值为所在层面距离零层面的数目与层距(3mm)的乘积。结果:构建出扣带沟缘支在三维坐标系中的立体定位数据集。结论:扣带沟缘支与笛卡尔三维坐标系有相对稳定的位置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构建以AC-PC线为扫描基线的活体大脑薄层MRI图像,研究枕颞沟在横、冠、矢状面的形态学规律及投影回归方程。方法:选定健康男、女各15名。以AC-PC为基准线,连续扫描MRI T1W1图像,所得横、冠、矢状面MRI成像数据,采用“3D-Cursor”技术观察枕颞沟在横、冠状面位置变化及连续形态学特征。将所测得的数据以横断面Z=0,冠状面X=0,矢状面Y=0,层厚2 mm,以及Y值为所在层面与零层面的层距乘以2 mm层厚为标准,建立笛卡尔三维立体坐标系,绘制枕颞沟内侧缘投影图,并利用SPSS 22.0统计分析出枕颞沟内侧缘的空间拟合曲线平面回归方程。结果:横断面的枕颞沟与大脑半球边缘平行,呈前后方向走行,后方一直延伸至枕叶,与侧副沟呈平行关系。分为“波浪”型,“()”型,“3”型;冠状面主要分为“1”型,“11”型,“U”型;成功构建大脑枕颞沟在横、冠、矢状面的投影回归方程。枕颞沟在横断面上Y值对X值的曲线回归方程右侧:■=-62.76+2.75×X+0.22×X2+3.1×10-3×X3,左侧:■=3.84-10....  相似文献   

12.
目的构建大脑半球旁正中矢状断层上(X=±7 mm)距状沟的立体定位数据集,探讨距状沟是否具有侧别、性别和位置差异性。方法以连合间径中点为原点建立三维立体坐标系,30名健康成人大脑旁正中矢状断层T1MRI上,3D-Doctor软件测量距状沟沟长,该断层上Y值为3 mm的倍数处选取测量点构建数据集,求Z值对Y值的二次曲线回归方程。结果旁正中矢状断层上距状沟沟长不具有侧别和性别差异(P>0.05),Y轴方向上距状沟后端左侧较右侧位置偏后(P < 0.05)。旁正中矢状断层上距状沟呈现距离大脑原点越近位置变异性越小的规律,旁正中矢状断层上距状沟Z值对Y值的二次曲线回归方程:左侧Z=-32.717-1.587Y-0.016Y2(P < 0.01),右侧Z=-30.390-1.537Y-0.015Y2(P < 0.01)。结论构建的距状沟立体定位数据集预期对该沟附近的视皮质功能区定位、病灶定位及外科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数字化人体大脑坐标系的建立及三维测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构建临床常用的大脑三维空间坐标系,并对人体大脑各结构进行空间定位和三维测量.方法 采用低温冷冻铣切技术采集人体大脑的横断层图像,用课题组自行开发的软件,在分割、重建后的三维模型上,建立三维空间坐标系,进行人脑各结构在空间中的准确定位和三维测量.结果 建立了以前后连合间线的中点为原点的大脑三维空间坐标系,并对原始数据进行重新采样,生成了与新坐标系相匹配的人体大脑数据集,并测量了大脑主要结构的大小及空间坐标.结论 在计算机上寻找坐标原点,构建新的坐标系,为大脑坐标系构建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和研究手段.所获得的数字化可视人体大脑主要结构的体积等测量数据真实可靠,为构建大脑解剖模型积累了定量资料.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左、右侧大脑半球岛叶及其深部结构的非对称性。方法:在微型计算机上使用e-film工作站,选取30名正常人头颅横断面MRI图像的岛叶层面,将图像导入Adobe Photoshop 10.0软件中进行测量,得出岛叶区域左、右两侧95%可信区间典型层面距正中矢状面距离,经统计学分析得出各层两侧距离差异。结果:岛叶中央沟、前环岛沟、下环岛沟各层面距正中矢状面距离均数以左侧大于右侧为主,占88%;其中岛叶中央沟区段(Z=-3~15 mm层面)、前环岛沟近脑底部层面(Z=0~-9 mm层面)、下环岛沟中下部区段(Z=-9~9mm层面)距离左侧大于右侧,距离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其余各典型层面两侧距离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岛叶及其深部结构区总体形态上,在岛叶中央沟区、前环岛沟近脑底部层面、下环岛沟中下部层面区域呈现出明显左侧大于右侧的趋势,此区域各结构的功能是否存在非对称性,及结构非对称性是否与大脑半球其他局部区域的结构与功能非对称性相关,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大脑中央前沟与其邻近脑沟毗邻关系的形态学特征。方法:以AC-PC线为扫描基线获取正常成人头颅活体3mm薄层MRI图像,联合应用eFilm Workstation2.1工作站和Adobe Photoshop8.0软件包,横断层面与矢状断面相结合对照观察、定位、标记、描绘,对中央前沟与其邻近脑沟的毗邻关系进行系统的形态学研究。结果:大脑中央前沟与大脑纵裂呈"Y"形相交,MRI显示率为8.33%;大脑中央前沟与额上沟、额中沟及额下沟均呈倒"T"形相交,MRI显示率分别为90.00%、3.33%和76.67%;大脑中央前沟与中央沟有近似平行排列和呈倒"Y"形相交2种情形,MRI显示率分别为83.33%和16.67%;大脑中央前沟与外侧裂呈斜"Y"形相交,MRI显示率为80.00%;大脑中央前沟与外侧裂前升支呈平行排列,MRI显示率为98.33%。结论:大脑中央前沟与邻近脑沟毗邻关系的MRI形态学研究结果可为中央前沟邻近区域病变的定位诊断、立体定向及微创神经外科提供断层影像解剖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张磊  王震寰  张艳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0,35(2):109-111,114
目的:为大脑后中央区立体定向、介入放射和显微外科等提供三维可视化模型。方法:在微型计算机上,将1名正常成人颅脑横断位薄层MRI数据以Dicom 3.0格式导入3D-Doctor软件,人工分割中央后沟、中央沟、侧脑室、正中裂及大脑,分别以不同颜色标示,用面重建方法对中央后沟及整脑同时行三维重建。结果:重建大脑中央后沟在整脑中的三维可视化模型,再现了中央后沟在活体脑中的形态及位置,模型可以任意方位旋转。结论:中央后沟的三维可视化模型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中央后沟及其与周围重要结构的毗邻关系,并可为放射治疗、立体定向外科和神经外科教学提供影像学辅助。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大脑中央前沟邻近区域立体定向、介入放射及微创外科等提供三维可视化模型。方法:6名健康志愿者颅脑薄层MRI扫描数据,利用3D-Doctor软件包,采用面重建法对人工分割后并用不同颜色标识的大脑中央前沟、大脑纵裂、侧脑室以及大脑外表面轮廓行三维重建。结果:首次成功重建健康国人大脑中央前沟在整脑中的三维可视化模型。模型可以任意方位旋转,可从不同角度观察中央前沟三维立体形态、其在大脑中的空间位置以及其与周围重要结构毗邻关系。结论:基于MRI资料的人脑结构数字化、可视化的三维重建具有可行性。在神经解剖学研究、立体定向神经外科导航手术、远程诊治及网上多媒体教学等领域将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成人大脑沟,回在MRI矢状图像上的定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给大脑占位性病变及脑功能的影像学研究提供断层解剖学依据。利用15例头部矢状断层标本及相应脑片,颅脑MRI矢状扫描图像研究了大脑沟、回在MRI矢状状图像上的定位。结果显示:扣带沟缘支和外侧沟后升支是识别中央沟的标志,若出现壁间回则更易识别中央沟;借外侧沟前水平支和前升支形成的“Y”或“V”形外观,可识别中央以及额下回的眶部、三角部和岛盖部,侧融沟居海马结构下方,其下方为枕聂内侧回。选了8个黄型矢状  相似文献   

19.
为给大脑占位性病变及脑功能的影像学研究提供断层解剖学依据,利用15 例头部矢状断层标本及相应脑片,颅脑MRI矢状扫描图像研究了大脑沟、回在MRI矢状图像上的定位。结果显示:扣带沟缘支和外侧沟后升支是识别中央沟的标志,若出现壁间回则更易识别中央沟;借外侧沟前水平支和前升支形成的“Y”或“V”形外观,可识别中央前沟及额下回的眶部、三角部和岛盖部;侧副沟居海马结构下方,其下方为枕颞内侧回。选了8 个典型矢状扫描层面详细介绍大脑沟、回的识别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健康成人活体MR图像的大脑额上沟三维可视化模型,为探究额上沟的解剖结构特点及脑立体定向手术应用。方法:选取1名健康成年女性颅脑薄层MR扫描数据,将数据导入3D-Doctor软件,利用手动分割方法建立三维可视化模型并用不同颜色进行标记。结果:构建了大脑额上沟的三维可视化模式图,模式图成功显示了大脑额上沟、侧脑室及脑表面的立体形态以及与周围脑组织的结构关系。结论:大脑额上沟的三维可视化模型对额上沟解剖结构的识别、脑立体定向手术设计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