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了解梅州地区乡镇医院护士针刺伤发生及上报制度的执行情况。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梅州地区267名乡镇医院护士针刺伤相关因素和处理情况做调查。结果粗心、未按规范操作是针刺伤发生的重要原因;护士报告意识淡薄,针刺伤发生后很少上报,报了也没专人负责处理。结论乡镇医院管理者应普及和使用各种安全器具,进行职业安全防护培训,提高护理人员对针刺伤的认识,建立完善的医院职业暴露报告及处理体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护士被针刺伤的现状,探讨防护措施与对策,以更好开展医院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医院临床护理人员在过去一年里针刺伤状况,以及引起针刺伤的相关因素。结果 162名护理人员针刺伤发生率为83.95%。结论临床护士是针刺伤发生的高危人群,医院应加强职业安全教育,护理人员应提高自我防护意识,明确针刺伤发生的环节,规范护理操作行为,减少针刺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徐辉 《中国医药指南》2013,(30):591-592
目的分析流动采血车上采血护士职业暴露的因素以及防控的对策。方法应用开放式问卷调查的方法,选择40名采血护士,对于在采血操作环节中出现的被针刺伤以及不适症状进行调查。结果被调查采血护士共计40名,受针尖刺伤人数为14人,职业暴露发生率35%。发生职业暴露后,采用相应的措施,没有人员受到上经血液传播疾病的感染。其他不适包括胃炎1人,头疼胸闷4人,妊娠妇女4人,流产1人,流产占妊娠的比例为25%。结论在流动采血车中,科学制定防护措施,按照执行操作规范,可以降低职业危害,保证采血的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基层医院护士针刺伤的情况,分析针刺伤发生的原因并提出防护对策。方法对2006年10月至2007年9月我市4家综合性医院临床一线轮班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被调查的220名护士中,对职业防护知识掌握合格率为64.54%;认为职业防护非常重要占76.36%;1年内发生针刺伤占85%,次数最多达8次;门诊注射室是针刺伤高发区;针刺伤发生与护龄长短有显著相关性。结论护士职业防护意识淡薄,防护知识缺乏,年轻护士工作经验不足以及护理管理措施不到位等是发生针刺伤的主要原因。应加强护士职业防护知识的培训,提高护士职业安全防护意识,规范操作行为,以减少针刺伤给护士带来的职业危害。  相似文献   

5.
何剑萍 《上海医药》2013,(14):35-37
目的:调查华亭社区护理人员针刺伤的发生情况并进行分析,为制订相应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文献设计调查问卷,调查华亭社区护士2010年1月-2012年12月3年内针刺伤的发生情况,由专人负责问卷发放和收集,并对问卷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过去3年内护士针刺伤发生14人(41人次),占73.7%,原因主要为:套针帽和套安瓿、处理用毕的针头和被不适当放置的针头刺伤。护士职业防护教育接受率为84.2%,职业防护知识知晓率为62.6%。结论:华亭社区护理人员的针刺伤发生率较高,对职业暴露防护意识和知识不足,下一步应进行系统化的培训和管理,减少护理人员意外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临床护士发生针刺伤的原因,提出预防针刺伤的方法。方法:对我院45名临床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被调查的45名护士半年中发生过针刺伤15例,而发生针刺伤后只有1例报告、跟踪检查。结论:进行针刺伤教育,提高临床护士自我防护意识,完善管理措施对预防护士针刺伤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社区护士针刺伤及针刺伤的防治情况。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我社区16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被调查的护士,对针刺伤防治知识及安全操作行为认知程度不高,在过去的一年内,16人就发生过针刺伤,人均针刺4.7次。结论社区护士防护意识淡薄,针刺伤发生率高,应规范护理操作,加强职业防护知识教育,建立健全针刺伤的报告制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临床护士在工作中发生针刺伤的真实情况。方法采取问卷法对547名护士进行回顾性调查,收集有关污染锐器处理情况、针刺伤的发生率、与针刺伤有关的主要环节、针刺伤后的处理。结果被调查的547名护士有82.08%发生过针刺伤,且主要发生在针头套帽、分离针头、处理针头及注射等操作环节上。护士在针刺伤发生后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局部处理,上报率较低。结论临床护士针刺伤防范意识薄弱、发生率高,污染锐器处理方法欠妥。因此,加强医护人员职业安全培训与教育,规范医疗废物的处理,是当前职业防护面临的紧迫课题。  相似文献   

9.
卢现霞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9):180+182-180,182
目的分析临床护士针刺伤的原因,探讨防护措施。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75名临床护士针刺伤的情况进行调查.了解临床护士针刺伤的情况。结果其中55名护士发生过针刺伤,发生率为73.33%,人均被刺伤4.67次/年,针刺伤的主要原因有拔针、加药、回套针帽、针头入锐器盒、医疗废物处置等。结论护士针刺伤发生率很高.但其防护意识淡薄,故应加强全面性防护概念的教育,预防针刺伤,减少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护士因其职业的特殊关系,在工作中与之密切接触的莫过于注射器、针头等锐利器械,因而极易导致针刺伤的发生。针刺伤是一种皮肤深部足以使受伤者出血的意外伤害[1],是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一种职业伤害。护士在工作中一旦发生针刺伤,将面临着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危险,如艾滋病、乙肝、丙肝等。近几年来,护士的职业安全问题在我国开始受到重视,并制定了预防针刺伤应遵守的条例,同时对护士进行职业安全防护知识培训,将针刺伤这种职业伤害降到最低,使护士更好地履行维护和促进健康的神圣职责。1针刺伤发生原因1.1国内外多项研究显示:针刺伤是造成护士…  相似文献   

11.
目的深入了解临床护士针刺伤的现状并寻找原因与对策。方法院内感染科和科室感染小组对本院7例发生针刺伤护士的资料做回顾性分析。结果 7例发生,主要原因为针刺伤的护士心理素质不稳定、防护意识薄弱、违反操作原则、职业安全防护知识缺乏、不良的工作环境。针对相应原因进行分析,作出对策,来预防针刺伤的发生。结论护士通过提高对针刺伤的认识,以积极的态度认识预防针刺伤的重要性,为其创造一个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保证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护士针刺伤发生原因,提出预防对策.方法:采用笔答问卷对基层医院538名护士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针刺伤发生率95.54%.结论:基层医院护士针刺伤发生率高,及时正确处理针刺伤所致身心损害,是当前护士职业防护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减少注射室巡回护士针刺伤的发生。方法我院注射室2010年7月1日-12月30日1798例注射患者巡回护士针刺伤发生的18例做对照组,2011年1月1日-6月30日1798例注射患者巡回护士针刺伤发生的5例做实验组。对照组按传统的方法,实验组合理配备护理人员,定期护士职业安全教育,正确处理医疗垃圾,规范操作。结果实验组针刺伤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护士及时总结分析针刺伤的发生原因,不断提高针刺伤防护意识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针刺伤是可以减少甚至完全避免的。  相似文献   

14.
高小利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1):348-349
目的分析普外科护士的职业危害,总结防护措施。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于2011年3月至2011年6月,从我县10所医院普外科的护士中随机抽选200名进行护士职业危害与防护的调查。结果被调查的200名护士中,物理性损伤如针刺伤和安瓿割伤发生频率较高,发生过针刺伤的有76人,占38%;发生过安瓿划割伤的有125人,占62.5%;发生生物性损伤的有62人,占31%;发生过化学性损伤的有56人,占28%。结论普通外科护士必须认识到职业的潜在危险,增强安全防护意识,采取正确的安全防护措施,最大限度的做好自身安全保护,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相似文献   

15.
门诊采血护士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英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4):2177-2178
目的:提高门诊采血护士对职业暴露的自我防护意识和防护能力。方法:分析门诊采血护士易发生职业暴露的原因,并针对原因提出防范措施。结果:采血护士发生职业暴露与防护意识薄弱、不规范操作、缺乏培训教育等有密切联系。结论:重视采血护士的职业防护,加强相关知识的培训教育,建立健全有关规章制度,提高采血护士的防护意识和防护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原因,制订有效防护对策。方法回顾调查2011年本院护士发生职业暴露情况。结果2011年本院在职护士共358人,发生职业暴露22例,暴露种类均为针刺伤事件,发生率为6.1%,暴露源中HIV阳性2例,乙肝病人2例,丙肝病人1例。结论护理人员是针刺暴露的高危群体,必须加强培训,提高职业防护意识,规避危险行为,降低针刺伤事件发生,维护自身职业健康和安全。  相似文献   

17.
护理人员针刺伤状况调查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了解护理人员针刺伤的状况,增强防护意识、完善防护措施。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三甲医院610名护理人员关于针刺伤的频率、发生环节、发生原因、受伤部位、发生后处理、针刺伤的防护意识及防护措施等项目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护理人员针刺伤发生率高达83.28%,多发在处置室整理锐器物品及治疗室加药过程中。护理人员防护措施不到位、同时防护意识还相当薄弱。结论应加强职业安全防护教育,规范护理人员的操作行为,使用安全性能好的护理器材,加强职业安全防护的管理与控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精神科护士的职业现状,为采取针对性防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39名在职精神科护士职业损伤及职业防护的情况进行调查。结果80.6%的护士曾被针刺伤,60.4%的护士能正确处理针刺后的伤口,70%的护士认为针刺伤是危害自己的主要因素。结论应加强对精神科护士特别是年轻护士的职业防护教育,规范处理流程,以降低护理人员的职业感染率。  相似文献   

19.
黄琦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2):1912-1913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寻求安全的预防措施.方法:对45名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职业暴露发生率最高是护士占64.44%;针刺伤占84.44%,护士被针刺伤占64.44%;造成针刺伤的器具空心针引起占66.67%,实心针占15.56%;血源性病原体污染源占70.43%,其中HBV占37.78%,HIV占17.78%.结论:护士是职业暴露的高危群体,减少职业暴露最重要的途径就是减少医护人员针刺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血液科护士针刺伤的安全防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血液科护士针刺伤现状进行描述。方法采用问卷法对血液科38名护士进行现况调查,收集有关血液科护士针刺伤情况,针刺伤发生率与针刺伤意外后的处理及心理反应。结果89.4%的护士在过去的1年内发生过针刺伤,与针刺伤有关的操作有回套针帽,抽血后分离针头,输液后处理针头等。81%的护士在发生针刺伤后采取的主要措施是挤压伤口、冲洗伤口、消毒伤口,97%的护士在发生针刺伤后感到非常害怕。结论血液科护士是血源菌传染病的高危人群,医院管理部门应加强对这一特殊人群的安全防护,例如:“乙肝疫苗的定期接种,职业安全防护措施培训,规范医疗废物的处理等方面。”从而减低血液科护士传播血源性疾病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