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全方位健康教育提高产褥期产妇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将产褥期产妇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健康教育方法进行相关知识宣教,观察组由护士通过通俗的语言交流、操作技巧的示范和互动,结合发放相关的小册子,记录掌握的情况给予定期的教育指导。包括饮食教育、乳房护理、预防感染、会阴护理、新生儿照料、产后保健、心理护理方面进行逐一宣教。比较两组产妇对产后护理和新生儿护理知识掌握程度以及两组产妇和新生儿护理出现的异常情况。结果:观察组健康教育掌握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出现13例异常情况,新生儿出现15例异常;对照组产妇出现异常情况43例,新生儿出现异常情况41例。结论:全方位健康教育应用在产褥期产妇,有助于提高产妇产后的生活护理和新生儿护理的认知水平,减少异常情况发生,在有效地促进康复和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强化健康教育对产褥期母婴保健知识及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分娩的80名产妇作为研究对象,用信封法分出对照组、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指导,观察组在开展常规护理指导的基础上给予强化母婴健康教育指导。对比两组产妇母婴知识掌握评分、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及产褥期母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相较对照组,观察组产妇母婴知识掌握评分、自我护理能力评分更高、产褥期母婴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均<0.05)。结论 产妇接受强化健康教育指导,可有效掌握母婴保健知识,提高自我生活护理能力,对促进产妇康复有重要作用,建议普及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健康教育路径在剖宫产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改善母婴结局。方法将2017年6-12月在我院产科择期行剖宫产的200例产妇,选取自愿接受健康教育路径护理的100例作为观察组,接受常规护理的10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2组健康知识掌握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教育前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健康知识掌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教育后观察组对于剖宫产、产褥期卫生保健、母乳喂养、新生儿照料及产后自我康复健康知识掌握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后肛门排气时间少于对照组,观察组尿潴留、便秘、乳房胀痛、乳房硬结等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5)。结论健康教育路径侧重对产妇进行科学保健知识的传授,能够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母婴结局。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农村初产妇产褥期营养保健知识认知的影响.方法将116例农村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观察组农村初产妇进行针对性、系统化的健康教育,对照组进行常规健康教育.结果 实施健康教育后,两组产妇对产褥期营养保健知识认知评分均显著提高(P<0.01),观察组提高更明显(P<0.01).实施健康教育后,观察组初产妇对健康教育方式的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健康教育前两组初产妇营养保健知识来源途径由高到低前6位依次是母亲、网络电视、书刊杂志、朋友和同事、家婆、医护人员.两组各个知识来源途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健康教育后,观察组初产妇的知识来源由高到低前6位依次是医务人员、书刊杂志、母亲、家婆、朋友同事、网络电视;对照组初产妇的知识来源由高到低前6位依次是医务人员、书刊杂志、母亲、网络电视、朋友同事、家婆.两组比较,观察组从医务人员、书刊杂志获得营养保健知识的百分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分别为18.942和10.637,P均<0.01),其他途径来源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农村初产妇进行针对性、系统化健康教育,不仅能提高产妇对健康教育方式的满意度,而且能提高产褥期营养保健知识的认知程度,重视并自觉进行产褥期保健,从而有效预防产褥期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母婴健康,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在产妇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0年10~11月收治分娩产妇192例,随机分观察组与对照组各96例.观察组采用健康教育路径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方法,比较两组产妇母婴保健知识的知晓率、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结果:两组产妇在母婴保健知识的知晓率、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健康教育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健康教育路径提高了产妇掌握母婴健康知识、相关技能,提高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改善了护患关系,因而提高了医疗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一对一协同家庭支持护理对初产妇产褥期知识及行为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5月在该院收治的产褥期初产妇300例,将产妇按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产妇出院前进行常规的出院健康教育的宣教;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一对一式协同家庭支持护理,定期对二组患者进行随访,观察二组初产妇的产褥期健康知识及生活行为情况。结果二组护理后健康促进生活方式评分较护理前均显著提高(P<0.05),护理后观察组较对照组的健康促进生活方式评分明显提高(P<0.05);护理1个月后,观察组初产妇产后一般知识、新生儿护理知识及母乳喂养知识评分与对照组相比较明显提高;护理1个月后,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初产妇遵医自我护理、婴儿护理和母乳喂养及社会角色转变评分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一对一协同家庭支持护理可以提高初产妇产褥期的健康生活质量,促进产妇进行遵医自我护理、婴儿护理和母乳喂养及社会角色转变的行为。  相似文献   

7.
朱建华 《包头医学》2014,38(4):240-242
目的:探讨分时段护理健康教育对于预防产后尿潴留及产妇产后保健知识掌握程度的效果.方法:将200例2013年1月~2013年12月在本院住院分娩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观察组采用科室制定的分时段健康教育,对照组进行常规健康教育,出院时测试两组患者的产后保健知识掌握程度,比较两组产妇产后尿潴留发生率及产后保健知识掌握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产后尿储留发生率、产后保健知识掌握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分时段健康教育有助于产妇掌握术后保健知识,降低产后尿潴留的发病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孕期健康宣教对孕妇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2013年1月—2014年7月期间,我院960例住院分娩产妇,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孕期常规宣教)和观察组(孕期健康宣教),每组各480例,观察和比较2组产妇分娩方式及对孕期保健知识掌握程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产妇自然分娩率明显提高,剖宫产率显著降低,产妇对孕期保健知识掌握度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孕期健康宣教能够明显提高产妇对分娩过程的认知度和依从性,改善产妇分娩结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微信沟通对出院产妇实施延续性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将2014年3-7月本院出院的700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0例,对照组在出院指导基础上,在出院后28 d内实施电话访视3次,观察组在出院指导基础上,实施24 h微信沟通。对两组产褥期产妇的母婴保健知识掌握情况、新生儿健康状况进行比较。结果:两组产妇产后第42天母婴保健知识掌握率、新生儿健康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微信沟通有利于出院产妇健康教育工作的延续性开展,提高了母婴健康水平,提升了医院的护理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0.
王英 《吉林医学》2011,32(26):5585-5585
目的:总结产褥期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对150例院内分娩的产妇进行院内外结合的健康教育(观察组),将产妇患病率和婴儿综合评价与未进行系统健康教育产妇(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两组产妇患病率和婴儿综合评价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系统性院内外结合的健康教育能有效地提高产妇的保健知识水平,树立健康的价值观,提高产妇自我护理能力,为产妇在产褥期提供可靠的母婴健康教育,降低产褥期母婴患病率,提高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对流动人口孕产妇开展社区综合管理的效果。方法:选择2007年7月~2009年7月来我院产前检查的流动人El孕妇,将其中自愿参加的孕妇788例作为研究对象开展社区综合管理,主要措施包括定期开展专题讲座、一对一个体针对性补充健康教育、家庭自我监护、严格定期随访、孕产妇心理疏导、优生优育及高危妊娠咨询门诊及产后回访等,跟踪随访到产后l周后,比较综合管理的孕产妇各项指标变化情况。结果:在管理前,流动人员孕产妇的孕产保健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为6%~50%,仅有68.9%愿意参与健康教育,有72.0%的孕妇有定期随访,6.O%的孕妇希望在家分娩;经社区综合管理后,孕妇各项知晓率均高于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孕产保健相关态度和行为得到明显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经社区综合管理的孕妇剖宫产率比本科室2007年的剖宫产率下降超过10%.而母乳喂养率上升近10%。结论:社区综合管理能提高流动人口孕妇围生期保健知识,提高自我保健能力,提高孕产期保健质量,对优生优育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周群 《中国现代医生》2012,(32):110-111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ICU病房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7月~2011年7月我院的91例ICU病房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给予传统的护理方法;观察组46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的SCL-90自评量表得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恐惧、抑郁、敌对及躯体化等5个因子均得分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ICU患者实施健康教育能够使其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心理状况得到显著改善,对于疾病的治疗和康复均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胥艳  何海英  许玉玲 《西部医学》2011,23(9):1703-1704,1706
目的观察应用临床路径对矽肺住院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将住院的106例矽肺Ⅱ期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观察组按制定的临床路径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传统健康教育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掌握相关知识、技能、认知行为改变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满意度明显提高,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矽肺患者实施临床路径健康教育可提高健康教育效果,降低医疗费用,缩短住院日,也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4.
李莉 《当代医学》2009,15(33):7-8
目的探讨系统健康教育对高血压病患者的护理效果,并评价患者的认知效果。方法将319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67例和对照组15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护理指导,而观察组实施系统健康教育措施,从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护理质量满意度、生活质量及健康行为等方面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对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护理质量满意度、生活质量及健康行为均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结论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病的认知水平,最大程度地降低高血压的危害性,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与健康宣教对肺癌患者癌性疼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08年9月~2012年1月诸暨市人民医院肿瘤内科收治的116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8例,观察组给予心理护理与健康宣教干预;对照组则给予常规护理。采用NRS数字分级法以及肿瘤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标准(QOL)对两组患者疼痛程度以及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并将两者评估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同时比较经不同护理后患者自身行为改变情况,包括对疾病认知程度的提升、负面情绪的消除、不良生活习惯的改善及用药依从性的提高。结果经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疼痛平均分值低于对照组[(3.5±1.7)分比(6.2±2.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优良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49例(84.48%)比26例(44.83%)1,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护理宣教后,观察组患者对疾病认知程度的提升较对照组更为明显[53例(91.38%)比38例(65.52%)]。同时,观察组患者负面情绪的消除,不良生活习惯的改善及用药依从性的提高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改善较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与健康宣教可有效消除患者负面情绪,明显减轻肺癌患者癌性疼痛,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脑卒中后患者二级预防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脑卒中二级预防护理干预对患者的康复、生活及治疗依从性等效果。方法:将18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两组均建立健康档案,应用脑卒中复发危险因素评估表对出院患者进行评估。观察组根据评估结果进行个体化强化教育和行为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和基本知识健康教育,干预后3个月、6个月收集两组相关资料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在疾病知识掌握正确率、不良生活方式改善情况及治疗依从性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脑卒中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和P<0.01)。结论:二级预防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脑卒中再发,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干预对提高门诊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方法将80例门诊寻常型银屑病患者按照抽签方法随机地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均为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管理,观察组给予健康教育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DLQI生活质量评分、心理状况改变情况以及患者对银屑病相关知识的认知度。结果 (1)观察组干预前后DLQI生活质量评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DLQI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两组干预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得分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得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且两组干预后SAS及SDS得分差异也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对银屑病相关知识的认知度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且观察组干预后银屑病知识认知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康教育干预可显著提高门诊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值得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实施身心健康教育对乳腺癌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50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护理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对患者实施身心健康教育,分别在第1次住院后6个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状况。结果:身心健康教育干预后,观察组KPS总分、ECOG评分、生存质量总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观察组生存质量优于对照组。结论:实施身心健康教育可提高乳腺癌患者的生存质量,确保疾病的治疗效果,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微信教育的模式对癌症疼痛患者家属心理健康的影响,以改善癌痛患者家属的心理健康水平。 方法 选取2014年2—12月在嘉兴市第一医院呼吸科及肿瘤科住院治疗后病情稳定出院的癌痛患者家属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按常规进行健康宣教,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微信的形式进行健康教育,包括成立微信教育小组、教育小组共同编写共享的微信教育内容、微信群上定期发送教育内容、安排小组成员参与微信群聊等,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应对方式问卷(SCSQ)分别在教育前和教育5个月后对2组进行评定。 结果 教育后观察组恐怖、精神病性因子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教育后观察组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忧郁、焦虑、敌对、偏执因子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教育后观察组家属的自责、幻想、退避因子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求助、解决问题因子高于对照组(均P<0.05)。 结论 微信平台教育模式应用于癌痛患者家属的心理健康教育中,使家属对恶性肿瘤所致癌痛的认知明显提高,保持良好乐观的情绪对癌痛患者进行规范化的管理,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同时提高癌痛患者家属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20.
林浩  曹晓均  戴卉 《中国医药导报》2012,9(30):152-153,156
目的研究分析多形式宣教对老年慢性疾病患者保健知识及疾病控制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10月~2011年6月的190例老年慢性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宣教组(对照组)95例和多形式宣教组(观察组)95例,将两组患者宣教前及宣教后3、6个月的保健知识掌握情况、保健知识需求满意程度、疾病控制情况及对宣教形式的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宣教后3个月及6个月的保健知识掌握情况、保健知识需求满意程度、疾病控制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另外对宣教形式的总满意率也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多形式宣教可满足老年慢性疾病患者对相关知识的需求,对于改善其疾病知识掌握程度和疾病控制效果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