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脑血管病病人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脑血管病病人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方法选择316例脑血管病病人,分脑缺血、脑出血两组,另以80名体检人员设为对照组,对各组再以男女分为亚组,分别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脑缺血组中男女两组,全血黏度(低切变率、高切变率)、全血还原黏度、红细胞比容和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而血浆黏度、红细胞沉降率男女两组和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脑出血组中男女两组红细胞沉降率、血浆黏度、全血还原黏度结果均高于对照组;低切变率、高切变率、红细胞比容和对照组相近.结论脑血管病病人血液流变学的指标变化,对疾病的诊断、防治、估计预后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对血管性痴呆(VaD)57例,脑血管病(CVD)35例,对照组32例进行血液流变学指标及动脉血流速度进行测定。结果表明:VaD和CVD患者广泛存在血粘度的异常,痴呆与脑血管病及痴呆程度之间这种异常均无差异,这可能与2种疾病的基础病理是一致的有关。VaD患者的脑血流异常的发生主要以减慢为主,平均血流速度显著低于对照组,而脑梗死的异常减慢和增高的发生率大致相似,大部分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这可能是VaD患者的脑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较非痴呆的CVD患者更重之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塞通胶囊对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ICD)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软斑块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老年ICD患者10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和观察组(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血塞通胶囊治疗)各53例。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分别对两组进行彩超检查、血脂检查及血液流变学检查。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过程中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CAS软斑块的厚度、大小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与治疗6个月后,两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全血粘度(低切变率、高切变率)、血浆黏度、网织红细胞、血小板聚集率均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塞通胶囊与常规西药联合治疗老年ICD能有效改善患者的CAS软斑块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血液流变学指标和血脂水平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患者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20年12月~2021年11月于本院就诊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共162例,另选取同期正常查体者309例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检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脂(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并筛选其中检测后接受了叶酸和甲钴胺纠正治疗的患者27例,在其治疗一个月后再次检测相应指标,对比并分析结果。结果 HHcy组全血黏度切变率1、5、30、200 (m Pa·s)、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全血黏度切变率1、5(m Pa·s)(均P<0.05);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P<0.01)是HHcy的影响因素。通过叶酸与甲钴胺药物纠正治疗4周后进行复查,Hcy、全血黏度切变率1、5(mPa·s)、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降低,均P<0.05。结论 全血黏度切变率1、5(mP...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同型半胱氨酸(Hcy)与胱抑素(Cys)-C联合检测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早期肾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624例的临床资料,按照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分为肾功能正常组[eGFR≥90 ml/(min·1.73 m2)]355例,肾功能异常组[eGFR<90 ml/(min·1.73 m2)]269例,另选择健康志愿者(对照组)200例,3组均接受Hcy与Cys-C水平测量,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指标诊断老年高血压患者早期肾损伤的价值,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Hcy与Cys-C的相关性。结果 肾功能正常组、肾功能异常组收缩压、舒张压明显高于对照组,肾功能正常组、对照组eGFR水平明显高于肾功能异常组(P<0.05)。肾功能正常组、肾功能异常组Hcy及Cys-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肾功能异常组明显高于肾功能正常组(P<0.05)。按照ROC曲线下面积(AUC)判断Hcy及Cys-C对老年高血压早期肾损伤的诊断价值,分析可知Hcy及Cys-C对老年高血...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20例老年和11例中年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液流变学中6项指标进行24小时动态观察,并对41例老年急性脑梗塞患者发病时间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血流变学6项指标均在早8:00时呈高峰值、凌晨2:00时呈较高峰值,与41例老年急性脑梗塞患者的发病时间多在清晨前后相吻合。其中纤维蛋白原也同血液流变学中其他5项指标呈24小时周期节律性变化;早8:00时的日高峰值与低谷值相比,全血(还原)粘度、红细胞压积有显著差异(P<0.05);6项指标老年组均低于中年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血液流变学6项指标早8:00时高峰值和凌晨2:00时的较高峰值与急性脑梗塞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7.
刘德祥 《内科》2012,7(5):469-471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和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入选的72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丹红注射液)和对照组(维脑路通)各36例,比较两组的疗效,以及治疗前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压积以及TG、TC、HDL-C、LDL-C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达9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7.8%),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压积治疗后均较治疗前降低,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未见明显变化,且治疗后观察组较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及对照组TC、TC、HDL.12治疗后均较治疗前降低,而LDL一12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疗效确切,能够明显改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血液流变学和血脂水平,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8.
急性运动负荷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观察了老年糖尿病30例在25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前后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发现,糖尿病组运动前全血比粘度及血浆比粘度均增高,但运动后均下降明显。提示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短时间中等强度运动,不会通过血液流变学的变化增加血管并发症的危险性,可能改善异常的血液流变学而延缓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9.
丹红注射液对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82例老年ACS患者随机分为丹红治疗组(47例)和常规治疗组(35例),两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4d检测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 ACS患者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全血黏度(ηb)、血浆黏度(ηp)、血细胞比容(HCT)、纤维蛋白原(RFC)、红细胞刚性指数(IR)、红细胞聚集指数(VAI)、血检形成系数(TFL)、红细胞变形系数(DI)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治疗后14d丹红治疗组较常规治疗组患者上述指标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具有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血液高凝状态作用,对ACS的治疗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丹参对急性胰腺炎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两组,胰腺炎组按1 mL/kg胰腺被膜下注入5%牛磺胆酸钠,关腹前腹腔内注射0.9%氯化钠(10 mL/kg)。丹参组在关腹前腹腔内注入丹参注射液(10 mL/kg)。两组分别在造模6、12、24 h后腹主动脉采血,采用利普生LBY-N6血液流变仪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全血还原黏度、血浆黏度及红细胞比容)。结果丹参组在6、12、24 h时点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均低于胰腺炎组(P均<0.05)。结论丹参可以明显改善急性胰腺炎血液流变学指标。  相似文献   

11.
2003年1~6月,我们采用静滴东菱精纯克栓酶治疗伴血液流变学异常的缺血性脑病血管患者29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老年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液流变学变化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朱健  方萍 《实用老年医学》1998,12(5):217-218
目的 研究老年急性脑梗塞患者血脂及血液流变学变化特点,并分析二者的相关性。方法 76例老年急性脑梗塞患者,测定全血粘度(BV)、血浆粘度(PV)、血小板聚集率(PAgt)、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时间(PT)、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KPTT)、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脂蛋白(a)[P(a)]、载脂蛋白(Apo)A1  相似文献   

13.
<正>急性脑梗死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具有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等特点,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近年来研究证实,中药尤其是中草药注射剂在急性脑梗死的预防、治疗、防治再复发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凸显。血塞通注射液是从中药三七中提取的有效活性成分三七总皂苷制剂,近年来应用于治疗急性脑梗死,治疗效果满意。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6月至2012年8月入住本院的  相似文献   

14.
Hcy及hs-CRP联合检测诊断冠心病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韩景银 《山东医药》2005,45(23):30-31
2003年6月~2004年12月,我们检测了114例冠心病(CHD)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旨在探讨两者的相关性及其诊断CHD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急性高原病合并脑梗死的血液流变学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临床和病理上都已证实 ,机体在高原环境下 ,易出现脑血栓 ,进而引起脑梗死 ,我们在西藏拉萨 (海拔 36 5 8米 )观察了 5例急性高原病并发脑梗死患者 ,并同同海拔高度的高原健康人进行了对比 ,以期探讨高原病患者并发脑梗死的可能机制。1.对象与方法 :选择急性高原病合并脑梗死患者年龄为2 6~ 31岁及同海拔高度健康人各 5例 ,均为移居汉族男性。患者均由西宁乘火车到格尔木 ,再改为乘汽车到拉萨后发病 ,入院后经临床检查及X线胸片、头颅CT等检查 ,诊断为急性高原病合并脑梗死 ,同时测定其外周血凝血时间、血浆凝血酶原时间 ,外周血血红蛋…  相似文献   

16.
大鼠急性胰腺炎时血液流变学和血流动力学改变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胰腺血运障碍是急性胰腺炎(AP)的发病原因之,全身血液流变学改变又与AP互为因果,探讨大鼠AP早期外周血流流变学和胰腺局部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规律及两者的相关性具有一定的意义。方法:以牛磺胆酸钠诱导大鼠急性水肿性胰腺炎(AEP)模型(n=20)和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模型(n=20),另取10只正常大鼠作为对照。以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术前及术后胰腺局部血流速度,术后12h各组处死10只大鼠,检测外周血中各血液流变学指标,并观察胰腺组织的病理变化,两模型组其余10只大鼠观察3d内存活性情况。结果:AEP组大鼠仅外周血红细胞聚集指数较对照组升高,ANP大鼠所有血液流变学指标均较对照组升高,全血黏度曲线明显抬高。AEP和ANP组大鼠胰腺局部血流速度均明显减慢,分别降低至模前的79%和30%,光镜病理评分显示,AEP组水肿、炎症,出血和坏死评分均较对照有显著升高(P<0.05),与AEP组比较,ANP组各项评分升高更明显(P<0.05)。AEP组大鼠3d内存活率为90%,ANP组为0。结论:AP大鼠同时存在有全身血流变学和胰腺局部血流动力学改变。胰腺缺血引起的微循环障碍是AP的始动因素之一,血液流变学的变化并非AP的发病原因,但可以加重胰腺缺血,并对疾病发生后的胰腺损伤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急性脑梗死系脑供血障碍所致,主要病理变化为脑组织缺氧、坏死、软化,进而形成梗死灶。本文对6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脂、血液流变学及血小板形态变化进行了观察,旨在为脑梗死的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急性脑卒中时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变化及其预后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急性脑卒中时 ,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 方法 采用同型半胱氨酸微孔板分析技术 ,对 75例急性脑卒中患者 (其中脑出血 3 6例 ,脑梗死 3 9例 )检测了血浆浓度 ,并结合病情程度、血脂、血糖及血液流变学和预后转归等进行对照分析。 结果 脑出血组为 3 4 4μmol L± 14 7μmol L(男3 7 9μmol L± 18 4μmol L ,女 3 1 9μmol L± 11 2 μmol L) ,其中重型患者为 3 9 6μmol L± 19 5μmol L ,中型为 3 7 7μmol L± 14 3 μmol L ,轻型为 2 9 4μmol L± 11 0 μmol L ,死亡 6例 ,均值为 3 7 7μmol L± 16 2 μmol L。梗死组为 2 7 4μmol L±11 6μmol L(男 3 0 4μmol L± 12 3 μmol L ,女 2 2 6μmol L± 8 8μmol L) ,其中属轻型的为 2 6 4μmol L± 11 5μmol L ,中型3 1 2 μmol L± 11 8μmol L。  结论 急性脑卒中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能反映病情的严重程度 ,有助评估患者的预后 ,指导临床治疗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一过性脑缺血发作的血液流变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124例一过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进行了血液流变学研究,其中颈动脉TIA84例,椎-基动脉TIA40例。结果表明颈动脉TIA患者血小板聚集性、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变形性、低切变率、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椎-基动脉TIA患者则仅纤维蛋白原和血浆粘度高于对照组。认为至少颈动脉系统脑梗塞血液流变学改变是病因之一。对TIA治疗应按血液流变学异常情况,有针对性纠正其异常指标。  相似文献   

20.
老年恶性肿瘤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老年恶性肿瘤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36例老年恶性肿瘤病人(转移组52例,未转移组84例)和50例健康人的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老年恶性肿瘤患者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沉、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的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有明显增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转移组与无转移组的比较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老年恶性肿瘤患者存在明显高凝状态,血液流变学指标可以作为了解老年肿瘤发生和发展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