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应用多元分类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法研究了江苏省农村地区已婚妇女平均活产数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随着妇女结婚时间的推迟,平均活产数大幅度下降。三十年中,1951~1954年结婚妇女平均活产数为4.15,而1980~1984年结婚妇女仅1.32。影响平均活产数的因素依次为妇女结婚年代、丈夫工种、妇女出生年代、地区、经济水平、妇女工种及丈夫年龄。结果还表明,不同地区影响平均活产数的因素可有不同。  相似文献   

2.
出生性别比失衡的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出生性别比失衡的流行病学分析重庆医科大学人口管理学教研室(630042)陈乐出生性别比是决定婚龄期性别比的基础。通常出生性别比平均为105,偏差±2~±3。其值的高低将直接影响人口今后的结婚率和妇女生育率,影响人类的繁衍与发展。因此,必须及时找出失衡...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兴山县出生婴儿性别比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对2006~2011年全县助产机构住院分娩活产新生儿性别进行统计,计算性别比,与国家权威机构公布相对应时间段出生婴儿性别比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006~2011年全县住院分娩活产婴儿6 665名,男女性别比为108.6∶100.30岁以下和30岁以上妇女生育出生婴儿男女性别比分别为107.6和120.5∶100.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高中文化程度、大专文化程度妇女生育出生婴儿男女性别比分别为109.9、107.8、105.3∶100.结论 兴山县出生婴儿性别比低于全国出生人口性别比,略高于国际公认的理论值103.0~107.0.生育年龄越大,出生婴儿男女性别比越大,产妇文化程度对出生婴儿性别比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4.
湖北省土家族妇女婚姻生育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湖北省土家族妇女的婚姻、生育状况,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样本入户调查。结果:共调查15a以上妇女7101人,其中育龄(15-49)a妇女5702人。1994年在婚比例为76.84%,离婚比例为0.20%。25-29a妇女已婚比例为95.59%,20a以下妇女已婚比例为3.49%。1993.8-1994.7妇女的普通生育率和总和生育率分别为88.39‰和2.22。20a以下年龄组累计生育率占总和生育率的3.09%,活产婴儿中,一孩所占比例为53.68%,二孩及多孩比例分别为41.35%和4.97%。结婚1-3年生育率均达200.00‰以上,而结婚当年和第二年生育率高达421.51‰和380.00‰。化程度和家庭经济状况不同的妇女生育水平不同。结论:加强晚婚晚育,提高经济,教育水平以促进计划生育。  相似文献   

5.
1998~2003中国妇女生育水平与生育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黎楚湘  吴擢春  汪涛  徐玲  高军 《中国卫生统计》2005,22(4):197-199,203
目的 探讨利用国家卫生服务调查资料来分析1998~2003我国育龄妇女的生育水平和生育模式。方法 应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分析生育率、初婚初育年龄、婚育间隔、生育间隔和出生性别比及其变化趋势。结果 我国1998~2003年常住人口的总和生育率在1.3左右,对漏报进行调整后的总和生育率在1.5左右;城市育龄妇女的初育年龄由1998年的25.9岁推迟到2002年的26.7岁,婚育间隔从1998年的2.09年到2002年的2.52年;农村育龄妇女第1、2胎生育间隔由1998年的5.2年延长到2002年的5.9年;出生性别比由1998年的117.02上升到2002年的125.17。结论 国家卫生服务调查资料可以用于生育状况分析;近年来我国生育率在低水平上保持相对稳定;但妇女的生育模式在持续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6.
管晓晔  李辉  张涛 《实用预防医学》2010,17(6):1152-1153
目的了解杨浦区人口发展趋势和变化。方法利用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出生监测系统资料,对2008年杨浦区户籍活产婴儿的出生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8年杨浦区户籍人口粗出生率为5.21‰,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2.85;总生育率为21.64‰,总和生育率为0.81,生育旺盛期出现在25~29岁妇女,出生以初产为主,占93.36%;初产妇为第一胎者占66.65%;新生儿平均出生孕周为38.70周,平均出生体重为3350.50g,正常体重新生儿占89.33%;新生儿畸形发生率为11.39‰;出生人口剖宫产率为67.98%。结论该区生育水平有上升趋势,由于年龄结构的变化,该区将进入周期性生育高峰;提示25~34岁年龄组生育更优生。2008年出生性别比首次达到国际公认值范围;高流产率、高剖宫产率应引起社会关注。  相似文献   

7.
湖北省土家族妇女生育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影响湖北省土家族妇女生育率的主要因素。 方法 采用分层多阶段 (县、乡、村三级 )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样本 ,对抽中村的每户家庭成员入户进行询问调查 ,填写调查表。多因素分析方法为逐步回归分析和主成分分析。 结果  1993.8~ 1994 .7湖北省土家族育龄妇女普通生育率为 88.39‰ ,标化生育率为 79.0 0‰ ,高于 1993年湖北省平均水平 (70 .39‰ ) (μ=2 .2 4 ,P<0 .0 5 )。 2 0岁以下育龄妇女生育率为 13.5 7‰。 4 .97%的活产婴儿为第 3孩及以上。育龄妇女文化程度、平均初婚年龄、从事农业人口的比例是影响该民族妇女生育率的主要因素。 结论 发展经济、增加教育投资、提高土家族妇女的文化教育水平是降低该民族生育水平 ,减少早育、多育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目的基于我国第三次到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分析我国妇女生育水平变化情况并对未来人口进行预测。方法使用妇女年龄别生育率及一般生育率差别分解法了解我国妇女生育水平变化,并用人口移算法对未来人口进行预测。结果我国2010年总和生育率为1.18;1981-2010年我国育龄妇女一般生育率下降主要由妇女年龄别生育率变化引起;预测的2015年、2020年和2025年我国总人口数分别为1363073354、1376309669和1371499613。结论基于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我国已经进入极低生育率水平,并在2025年我国人口将出现负增长。  相似文献   

9.
目的:估算20世纪80年代育龄妇女在严格计划生育政策下的总和生育率,用回顾性前瞻方式思考我国的人口现状,预测未来生育水平。方法:整理1980~1990年间出生的10344名研究对象的年龄资料,独生子女、非独生子女身份资料和兄妹等组合资料。计算其估计的母代最小年龄组生育率、总和生育率以及二者的矫正生育率。结果:1980~1990各年度间育龄妇女的生育率逐年下降,平均总和生育率为2.07,矫正平均总和生育率为2.14。总和生育率农村妇女>流动妇女>城镇妇女。结论:20世纪80年代的总和生育率已经接近或低于更替水平。人口流动是为"谋生"而不是为"超生"。人口流动是降低生育率的促进因素。人口流动稳定了农村的低生育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出生监测分析,了解上海市卢湾区人口的生育水平及发展趋势,为本地区的人口发展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上海市卢湾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出生监测系统所获得的2004-2010年户籍活产婴儿的出生资料,利用SPSS统计软件计算其粗出生率、总生育率、总和生育率、出生性别比、剖宫产率、标化月份出生指数等相关出生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2004-2010年上海市卢湾区粗出生率为4.00‰~6.26‰,出生人口男女性别比98.50~116.48;生育旺盛期出现在25~34岁年龄组妇女, 孕产妇平均年龄在28~29岁之间;活产婴儿的出生体重随着孕周的增加而增长;六年间,9~11月为出生高峰;剖宫产率为63.35%~70.81%,处于较高水平。【结论】 本地区正处于近年来的出生高峰期,应采取有效的行为干预措施进一步促进全区孕妇和新生儿的健康状况;剖宫产率较高以及高龄孕产妇现象应引起社会关注。  相似文献   

11.
应用出生定群分析对不同年代出生的农村育龄妇女婚育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 :随着出生年代渐晚 ,初婚年龄逐渐提高 ,婚育间隔缩短 ,平均妊娠次数及活产次数减少 ,生育率降低。以上均反映了我国农村地区近几十年来在社会经济发展、妇幼保健、计划生育等方面所取得的显著成绩。同时 ,结果还揭示 :目前我国早婚早育现象仍相当普遍 ;未婚先孕、未婚先育情况不少 ,且有加重之趋势 ,多胎现象仍未被杜绝 ,应引起计划生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2.
国家统计局提供的统计资料表明:1978年我国妇女的总和生育率(平均每个妇女终身生育孩子数)为2,716人,1982年与1984年分别下降到2,57人和2,19人。近两年,虽然受年龄结构等因素的影响,我国进入一个新的“生育高峰期  相似文献   

13.
出生性别比是指某一时空范畴内,男性活产数与女性活产数之比,通常以百名女性活产数所对应的男性活产数来表示。例如,出生性别比为105,则表示每出生100名女婴,出生的男婴数为105。 研究中国人口出生性别比是近年来人口学界的一个热点课题,目前仍然方兴未艾,已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2014—2018年上海市嘉定区户籍人口的生育水平及变化趋势,为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完善妇幼卫生保健策略和人口发展规划提供依据。方法通过上海市出生医学证明信息系统收集2014—2018年嘉定区户籍活产新生儿的出生资料,描述性分析生育水平、出生性别比、出生体重、母亲生育年龄、产次、剖宫产率和出生缺陷报告发生率等相关指标。结果 2014—2018年嘉定区户籍活产儿21 037人,粗出生率为7.27‰,总生育率为36.58‰,总和生育率为1.28。2014—2018年出生性别比为105.7~113.5;出生体重分别为(3 320±473) g、(3 325±476) g、(3 318±473) g、(3 311±470) g和(3 298±475) g,呈下降趋势(P0.05);出生低体重发生率分别为4.24%、4.63%、4.60%、4.35%和5.16%,未见明显变化趋势(P0.05);巨大儿发生率分别为6.42%、6.68%、6.07%、5.76%和5.48%,呈下降趋势(P0.05)。产妇平均生育年龄从(28.03±3.57)岁上升至(30.36±4.11)岁(P0.05);第二产及以上的比例从16.90%上升至33.04%(P0.05);剖宫产率从51.41%下降至42.40%(P0.05);出生缺陷的年均报告发生率为9.80‰。结论 2014—2018年嘉定区生育水平较低,孕产妇平均生育年龄推迟,二孩的比例逐年增加,剖宫产率逐年下降但仍处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15.
王燕 《中国优生优育》1994,5(4):190-192
出生性别比是指某一时空范畴内,男性活产数与女性活产数之比,通常以百名女性活产数所对应的男性活产数来表示。例如,出生性别比为105,则表示每出生100名女婴,出生的男婴数为105。  相似文献   

16.
自20世纪70年代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人口过快增长得到有效控制。但随着生育率的急剧下降,一些社会问题令人关注,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后,我国的人口出生性别比出现了严重失衡现象,并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为了解河南省人口出生性别比的主要影响因素,对河南省某县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17.
1996-2004年郑州市住院分娩围产儿出生性别比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郑州市住院分娩围产儿男女出生性别比。方法:采用1996—2004年郑州市出生缺陷监测网监测的住院分娩围产儿资料,计算围产儿出生性别比。结果1996~2004年全市住院分娩围产儿的出生性别比偏高,且有上升趋势。农村妇女住院分娩围产儿的出生性别比偏高.且呈逐年上升趋势。9年中各级医院的出生性别比均表现为县级医院高于省、市级医院。母亲分娩年龄30~34岁组围产儿出生性别比最高。结论:我市围产儿的出生性别比偏高。可能与性别偏好有关。女要活产漏报、瞒报和溺要不是我市人口的出生性别比偏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北京城区妇女初婚年龄对生育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前言为控制人口的增长,七十年代在我国大力提倡并鼓励青年男女实行晚婚,除少数民族地区外,提倡将女性的婚龄延迟到23至2s岁,男性推迟到25至27岁。但实际上有的地区宣传鼓励晚婚早在1970年前就已开始。有学者根据1974年北京的一次调查指出,城区小于2S岁结婚的妇女仅占已婚妇女的0.6%,农村结婚年龄小于23岁的妇女只有0.2%。这说明提倡晚婚已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在我国有关结婚年龄与生育率之间关系的研究报告甚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该地区出生性别比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个国家级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县1997~2001年上报资料和随机整群抽取该县6乡2000年度的孕产妇保健管理资料,计算活产婴儿出生性别比。结果:研究地区城镇的出生性别比接近正常,农村为125.9,显著高于城镇。研究地区农村出生性别比随产妇年龄增加而升高,随产妇产次增加而增加。已有女孩会明显影响下一胎婴儿的性别,导致其性别比增高;已有男孩则不会明显影响下一胎婴儿的性别。结论:该地区农村出生性别比偏高,可能与性别偏好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该地区出生性别比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个国家级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县1997~2001年上报资料和随机整群抽取该县6乡2000年度的孕产妇保健管理资料,计算活产婴儿出生性别比.结果:研究地区城镇的出生性别比接近正常,农村为125.9,显著高于城镇.研究地区农村出生性别比随产妇年龄增加而升高,随产妇产次增加而增加.已有女孩会明显影响下一胎婴儿的性别,导致其性别比增高;已有男孩则不会明显影响下一胎婴儿的性别.结论:该地区农村出生性别比偏高,可能与性别偏好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