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2 毫秒
1.
Fett  J.  D.  Christie  L.  G.  Carraway  R.  D.  喻银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2006,2(1):1-52
目的:海地妇女围生期心肌病(PPCM)临床发病率较高,估计每300例活产中就有1例,较美国妇女发病率高10倍。本研究旨在验证有些海地妇女有可能存在尚无临床症状的迟发型围生期心肌病的假设。方法:海地Dsechapelles Albert Schweitzer医院(HAS)产科记录中连续25例经过常规心血管临床检查,无心血管系统症状,看似健康的妇女纳入研究,进行一项病例对照预实验,用超声心动图监测左心功能不全。结果:25例患者中有4例(16%)存在无症状性左心功能不全,随后病情恶化或好转,证实了无症状性左心功能不全或迟发型围生期心肌病的存在。关于围生期心肌病病理生理学的假设可以说明出现临床心衰前存在长短不一的潜伏期。结论:在孕期的最后一个月及产后早期对海地妇女进行筛查,有助于检出无症状性左心功能不全。对已知高危人群进行围生期心肌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可降低母儿发病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围生期急性心力衰竭的发病原因、早期诊断和预防措施。方法对27例围生期心力衰竭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有20例(74.1%)患者产前发病,5例(18.5%)发生于产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重度子痫前期、双胎妊娠发病率较高,分别为59.2%、14.8%。结论围生期心力衰竭发病多有诱因,重视其早期临床表现及时诊断,治疗得当,可避免严重心力衰竭发生,保证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3.
张熠  田惠琴 《实用医技》2008,15(2):237-238
目的:探讨胎盘早期剥离延误诊断的原因,总结如何早期诊断、早期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2006年间,我院共收治胎盘早期剥延误诊断9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病史5例有重体力劳动,2例有剧烈咳嗽,1例乘坐自行车颠簸后发病,1例发生于臀位外倒转术后。(2)症状与体征不规则腹痛3例,阴道少量出血3例,以贫血为主要临床表现6例,以早产为主要表现3例,心动过速6例,胎心增快9例,子宫激惹3例。(3)诊断经过及处理9例均住院观察治疗,6例按贫血治疗,经输血治疗无明显改善。3例按早产治疗,疗效差。24h诊断2例,36h诊断3例,4d诊断4例,2例按贫血治疗4d,产后才明确诊断。(4)剖宫产7例,正常分娩2例,子宫卒中7例,1例死亡,2例新生儿重度窒息,7例新生儿死亡。结论:妊娠晚期无原因突发贫血,除外营养不良,应视为胎盘早剥的早期症状。早期诊断、及时终止妊娠,能减少母子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巨大儿的分娩方式及并发症,提出合理的诊断和处理,预防巨大儿的并发症,降低难产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例巨大儿的分娩方式及并发症.结论 巨大儿难产率明显增高,并发症也相应增加,如新生儿窒息、肩难产等发生率增高, 产后出血量也增加.因此,正确选择分娩方式,以减少围生期母婴并发症,降低对母儿的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及正确的处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近3年来48例产后出血的临床资料,早期做出诊断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使出血得到控制,无一例孕产妇死亡,并对产后出血的防治做出总结。在病因、病史、体格检查、产科检查及待产期间做到早期发现、早期预防产后出血,治疗采取药物治疗、压迫止血和手术治疗的方法。结果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是宫缩乏力,治疗采取综合方法效果显著。结论正确估计产后出血量,早期做出诊断,积极采取有效治疗措施,有助于在临床工作中预防和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为探讨HELLP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效果,降低孕产妇围生期死亡率。方法 对30例HELLP综合征病人按重度妊高征处理及临床观察。结果 30例病人,4例阴道分娩,26例剖宫产,术后观察血压很快下降,血小板、转氨酶逐渐恢复正常。结论 早期诊断、早期处理、分娩方式以剖宫产为宜。  相似文献   

7.
何梦厅  孙昕  何珊 《当代医学》2016,(28):41-42
目的:通过对13例围生期心肌病分析,探讨其病因、诊断与治疗及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围生期心肌病的临床资料。结果12患者经积极纠正心衰治疗后均好转。1例患者对治疗反应差,发展为慢性心力衰竭。结论围生期心肌病虽发病率低,但仍有引起严重不良后果的可能,积极治疗可以显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妊娠期糖尿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母儿预后的影响。方法52例病例按治疗与否分成治疗组(A组,30例)与未治疗组(B组,22例),观察母儿并发症及分娩方式及新生儿窒息情况。结果未治疗组的母儿并发症及新生儿窒息比治疗组明显增多,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应重视妊娠期糖尿病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维持血糖在正常水平,以确保围生期母儿安全。  相似文献   

9.
围生期心肌病(PPCM)是临床上少见的但较重的疾病之一,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引起心衰、肺淤血、肺栓塞等并发症,因此围生期心肌病的正确诊断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胎盘早期剥离延误诊断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胎盘早期剥离延误诊断的原因,总结如何早期诊断、早期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2006年间,我院共收治胎盘早期剥延误诊断9例的临床资料。结果:⑴病史5例有重体力劳动,2例有剧烈咳嗽,1例乘坐自行车颠簸后发病,1例发生于臀位外倒转术后。⑵症状与体征不规则腹痛3例,阴道少量出血3例,以贫血为主要临床表现6例,以早产为主要表现3例,心动过速6例,胎心增快9例,子宫激惹3例。⑶诊断经过及处理9例均住院观察治疗,6例按贫血治疗,经输血治疗无明显改善。3例按早产治疗,疗效差。24h诊断2例,36h诊断3例,4d诊断4例,2例按贫血治疗4d,产后才明确诊断。⑷剖宫产7例,正常分娩2例,子宫卒中7例,1例死亡,2例新生儿重度窒息,7例新生儿死亡。结论:妊娠晚期无原因突发贫血,除外营养不良,应视为胎盘早剥的早期症状。早期诊断、及时终止妊娠,能减少母子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20例围产期心肌病的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兆杰  刘克成 《黑龙江医学》2009,33(12):908-909
目的分析围产期心肌病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围产期心肌病患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资料。结果20例患者经治疗,16例痊愈,3例存在心力衰竭,1例死亡。结论围产期心肌病患者在产后1~2个月内最多见。临床表现以心脏扩大和充血性心力衰竭为主。有1/3合并妊高征,与高龄妊娠有关。加强妇产科医生及孕妇的卫生宣教,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医学》2017,(5):474-476
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是指妊娠期间首次发现的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可发生于妊娠早、中、晚期,约占全部妊娠的7%,其发病率为1%~14%[1]。妊娠期糖尿病可能导致母体再次出现妊娠期糖尿病,产后发生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风险升高,围生期胎儿并发症等,严格控制血糖降低围产期死亡率及改善产后并发症结局[2]。本文概述了GDM诊断、机制、影响及管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总结围产期心肌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其治疗效果。方法:对12例围产期心肌病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12例患者经治疗,其中4例痊愈,7例好转,有效率为91.7%。结论:围产期心肌病多发生于产后1个月内,多见于围产期保健不好、营养欠佳、贫血、病毒感染及多胎妊娠者,做好围产期保健,早期预防,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加强营养,可以减低PPCM的发病率和改善患者的愈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围生期心肌病(PPCM)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4年1月至2010年6月间诊治的6例围生期心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例PPCM患者经积极治疗后,效果良好,均好转后出院,新生儿无1例死亡。结论:加强孕期监测,积极预防及治疗PPCM的高危因素,及时诊断,正确处理,可以改善妊娠结局。治疗以强心利尿,必要时扩血管治疗,选择正确的分娩方式,适时终止妊娠。  相似文献   

15.
围生期心肌病是类似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的一种 ,无论在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上均有一定特点。作者收集 1989年至 1999年 10年间 ,广元市医院收治的 13例围生期心肌病与 1985年至 1999年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收治的 5 0例围生期心肌病进行比较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 :广元市医院 1989- 1999年共收治住院孕产妇 95 5 6人 ,发生围生期心肌病 13例 ,均符合围生期心肌病诊断标准[1] 。年龄最大 38岁 ,最小 2 6岁 ,平均 32岁。有 12例病人来自边远山区。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对照组 ) 1985 - 1999年共收治围生期心肌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围生期心肌病发生心力衰竭时的各种护理.方法:对21例围生期心肌病针对其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并护理.结果:20例经治疗后症状缓解治愈,1例死于肺栓塞.结论:围生期心肌病发生心力衰竭原因不明,只要进行针对性治疗及护理,可有效降低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17.
围生期心肌病是指在妊娠末1月或产后6月内,首次发生以累及心肌为主的一种心肌病[1],其发病率不高,但可危及孕妇及胎儿生命。我院自1990年1月~1997年12月共收产妇24000例,其中诊断为围生期心肌病10例,患病率为0.417‰,与文献报道[2]...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妊娠合并重型肝炎的病因、诊断、预防、治疗及预后,降低孕妇病死率.方法 对近10年80例重型肝炎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①70例发生于妊娠晚期.②病原学检查HBV感染60例,HEV感染9例,11例病因未明.③并发症多见,合并肝性脑病38例,肝肾综合征34例,妊娠期高血压26例,产后出血44例.④病毒性肝炎患者,加强围生期保健,孕期监护,加强营养,该病发病率明显减低.⑤抗病毒治疗及人工肝辅助支持治疗有明显疗效.⑥孕产妇病死率45%,围生儿死亡率48.9%.结论 妊娠合并重症肝炎发病凶险,并发症多,病死率高,多见于HBV感染者,孕期加强营养及监护可明显减少其发病率,积极综合治疗和及时终止妊娠是改善预后的关键,抗病毒治疗和人工辅助支持治疗(ALSS)是提高生存率的有力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总结基层医院在临床上收治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临床治疗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05年至2012年收治的158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均符合WHO/IFSC扩张型心肌病诊断标准的症状、体征、检查及治疗.结果 158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力衰竭得到有效控制,好转出院146例,放弃治疗自动出院3例,死亡9例,总有效率约92.4%.结论 在基层医院,心脏B超在扩张型心肌病的诊断和鉴别上具有重要诊断价值;扩张型心肌病的治疗以药物为主,主要包括强心、利尿、抗凝、扩血管以及改善心室重构、缓解免疫介导的心肌损害等,正确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及降低死亡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产科并发症HELLP综合征的早期诊断及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研究6例HELLP综合征患者的诊断及处理。结果本组6例中,3例发生于妊娠高血压病的治疗过程中,2例发生于妊娠合并贫血的治疗过程中,1例从基层医院转入时已确诊。平均孕龄为33.5周。孕妇的严重并发症包括:急性肾衰、严重腹水等。6例均采取剖宫产结束分娩。其中,围产儿死亡1例。结论HELLP综合征,是一种严重的产科并发症。其严重的母婴并发症和高病死率,要求我们对妊娠高血压的患者进行密切观察和及时治疗,一旦确诊为HELLP综合征,应果断采取措施,减少严重并发症的发生,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