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陈升  白萍  章文杰  林平 《中国全科医学》2009,12(24):2260-2261
目的探讨血浆脑钠肽(BNP)水平与原发性高血压伴射血分数正常的心功能不全的关系。方法选择32例单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对照组)和26例原发性高血压伴射血分数正常的心功能不全患者(研究组)。对比两组患者血浆BNP水平。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血浆BNP水平分别为(157.9±16.6)ng/L和(53.6±4.8)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90,P〈0.01)。结论原发性高血压伴射血分数正常的心功能不全患者血浆BNP水平增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雷米普利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20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组)口服雷米普利前、后做24小时动态心电图,40例健康查体者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作为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PNN50(%)、SDNN(ms)、rMSDD(ms)、SDSD(ms)、SDANN(ms)及LF/HF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治疗组收缩压/舒张压由用药前(151±16/107±9)mmHg降至用药后(128±14/81±8)mmHg(P〈0.05)。结论:雷米普利在降压的同时,可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心率变异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肥胖对肾功能的影响以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转化生长因子(TGF-β1)水平和肥胖之间的潜在关系。方法研究对象包括70例新诊断的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组)和30名正常对照者(对照组)。检测两组受检者的血糖、血肌酐、血尿酸、血脂和TGF-β1,并且收集24 h尿样,测定24 h尿微量清蛋白,计算肌酐清除率(CCr)。结果高血压组患者TGF-β1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63.7±72.3)pg/ml vs.(451.3±71.6)pg/ml,P〈0.01〕,而高血压组患者的CCr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9.1±26.3)ml.min^-1.1.73 m^-2vs.(115.2±23.1)ml.min^-1.1.73 m^-2,P〈0.01〕。高血压患者中肥胖组与非肥胖组的血清TGF-β1水平〔(593.7±67.9)pg/ml vs.(533.9±68.3)pg/ml〕和CCr〔(113.2±30.3)ml.min^-1.1.73 m^-2vs.(92.9±27.5)ml.min^-1.1.73 m^-2〕以及尿微量清蛋白〔(56.8±61.8)mg/24 hvs.(15.5±11.6)mg/24 h〕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患者的TGF-β1水平与体质指数呈正相关(r=0.359,P〈0.05),与CCr亦呈正相关(r=0.278,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肥胖患者的CCr、UAE和血尿酸水平高于非肥胖患者;另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TGF-β1水平与体质指数、CCr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管活性物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颈动脉病变对冠心病发病的影响。方法住院行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99例,以单纯高血压患者122例为对照,测定其血脂、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一氧化氮(NO)、hsCRP水平,并行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冠心病患者血浆Hcy水平为(18.57±7.47)μmol/L,明显高于单纯高血压组[(14.53±10.58)μmol/L,P=0.002];hsCRP水平为(3.73±3.89)mg/L,明显高于单纯高血压组[(2.38±2.86)mg/L,P=0.008]。冠心病患者血清NO水平为(51.15±18.78)μmol/L,明显低于单纯高血压组[(70.39±41.55)μmol/L,P=0.000]。冠心病组颈动脉病变占94.1%,明显高于高血压组(P=0.000)。多元回归分析显示低TC、高Hey、低NO、高hsCRP水平是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高Hey水平、低NO水平以及颈动脉病变与冠心病发生明显相关,因此血管活性物质测定及简单、无创、重复性好的颈动脉超声有望成为观察冠状动脉病变的窗口。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叶酸(FA)、维生素B12(VitB12)水平变化与急性脑梗死(ACl)的关系。方法测定110例ACl患者及51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浆Hcy,ET、NO、FA、VitB12含量。结果ACl组血浆Hcy[(17±5)μmol/L]、ET[(33±19)μ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10±3)μmol/L、(20±13)μmoL/L],P〈0.01;NO[(40±7)μmol/L]、FA[(8±4)ng/ml]、VitB12[(247±119)pg/ml]的水平低于对照组[(60±6)μmol/L、(10±4)ng/ml,(412±194)pg/ml],P〈0.01,结论本研究对于患者病情观察、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在患者中推行加服FA和VitB12等制剂,为ACl的预防和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内脏脂肪素浓度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25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为冠心病组.25例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检测患者血浆内脏脂肪素浓度的水平。结果:冠心病组血浆内脏脂肪素浓度[(71.07±1.16)ng/ml]高于对照组[(22.78±0.97)ng/ml],有显著性差异(P〈0.05)。冠心病组双支病变比单支病变高(P〈0.05),三支病变比双支病变增高明显(P〈0.01);B型病变比A型病变高(火0.05),C型病变比B型病变增高明显(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浆内脏脂肪素浓度高于健康对照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越重,血浆内脏脂肪素浓度越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载脂蛋白A1(APOA1)、白蛋白(ALB)、C-反应蛋白(CRP)三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APRP)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中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AOPP患者52例(其中轻度中毒20例,中度中毒20例,重度中毒12例),于第3日采集空腹静脉血3ml,OLYMPUS—AU27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APOA1、CRP,终点法检测血清ALB。选28例门诊健康体检者作对照。结果:AOPP患者血清APOA1(1.08±0.32)g/L、ALB(38.3±5.1g/L),较对照组(1.33±0.16)及(44.6±5.4)g/L分别有极显著性降低(P〈0.01);CRP(14.22±16.21)mg/L较对照组(2.31±2.11)mg/L有极显著性升高(P〈0.01),且中、重度中毒组三项指标均较轻度中毒组有明显改变(P〈0.01),重度中毒组除APOA1外均较中度中毒组有显著性改变(P〈0.01),ALB水平进一步下降,CRP升高则更为显著。结论:AOPP时血清APOA1、ALB、CRP改变是应激、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多脏器损伤等的综合表现,观测上述三种APRP的变化,对了解机体的损害状况、观察病情、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大剂量尼莫地平对高血压急症的疗效。方法51例高血压急症住院患者,使用静脉注射大剂量尼莫地平治疗,并记录0.5、1、2.4、6、12h血压和心率。结果51例患者在0、5h内血压明显下降,收缩压由(191±6)mmHg降至(164±9)mmHg(P〈0.01),舒张压由(104±4)mmHg降至(90±7)mmHg(P〈0.01),显效率100%,副作用少见。结论静脉注射大剂量尼莫地平降压疗效肯定,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浆缩血管活性物质神经肽Y(NPY)和内皮素(ET)含量的变化并探讨其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中的l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法对43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高血压组)、36例正常妊娠妇女(对照组)和19例正常非孕妇女(正常组)血浆中NPY及ET含量进行了检测。【结果】(1)与非孕正常组妇女相比,正常妊娠妇女血浆中NPY和ET的含量虽有所上升,但没有显著差异(P〉0.05)。(2)高血压组患者血浆中NPY的含量显著高于妊娠组晚孕妇女(P〈0.01),并随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病情加重而上升,与其平均动脉压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NPY含量变化一样,高血压组妇女血浆ET含量(96.05±13.57ng/L)与正常晚期妊娠妇女(36.48±6.17ng/L)相比有显著的上升(P〈0.01),并且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严重程度成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缩血管活性物质异常升高可能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与高血压患者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与高血压患者的关系。方法应用日本COLIN公司生产的全自动动脉硬化检测仪VP-1000对195例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60例健康体检人员进行baPWV检测,按照诊断学教材高血压诊断及分级将高血压患者和健康体检人员分为高血压组和对照组,高血压组又分成1级、2级、3级3组,比较各组的baPWV值。结果高血压组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BP)、脉压(PP)、baPWV值在高血压组明显升高(均为P〈0.001)。高血压1级组、2级组、3级组的baPWV值分别为(1757.68±257.23)、(2007.30±343.96)、(2335.86±297.02)cm/s,两两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均P〈0.01)。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与健康体检者的baPWV存在显著差异,且在高血压患者中,随着血压升高baPWV也明显升高,可见血压高低与动脉硬化程度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1.
练世刚  郑薇 《西部医学》2011,23(12):2351-2352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与高血压病、高血压病合并冠心病及脑卒中病人水平的相关性变化。方法非高血压病组45例作为对照组,单纯高血压病组46例,高血压病合并冠心病或脑卒中组44例,分别对同型半胱氨酸进行测定,并比较HCY与各组间关系。结果单纯高血压病组与非高血压病组比较,同型半胱氨酸明显增高(P〈0.001);高血压病合并冠心病或脑卒中组与非高血压病比较,同型半胱氨酸明显增高(P〈0.001)。结论单纯高血压病及高血压病合并冠心病或脑卒中病人,HCY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高血压伴心力衰竭患者与单纯高血压患者血浆Apelin水平的差异.方法 12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有无心力衰竭分为高血压伴心力衰竭组79例和单纯高血压组41例,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血浆Apelin水平和脑钠肽(BNP)含量,采用飞利浦5700超声仪测左心室舒张期内径(LV)、左室射血分数(LVEF...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测定高血压病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基质蛋白酶抑制剂-1(TIMP-1)浓度,明确基质金属蛋白酶在高血压心脏病心室重构中的作用。方法120例门诊及住院患者,超声心动图测各相关指标,分为四组:健康组32例,高血压组28例,左室肥厚无心衰组26例,左室肥厚心衰组34例。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MMP-1、TIMP-1浓度。结果健康组与高血压组比较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组、左室肥厚无心衰组、左室肥厚心衰组三组左室后壁厚度(LVPWT)、左室质量指数(LVMI)、TIMP—1浓度逐渐升高,而血清MMP—1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清TIMP—1浓度与左室重构指标LVMI呈正相关(r=0.54,P〈0.05)。结论正常左室结构和功能的高血压患者血清MMP一1、TIMP-1正常。TIMP—1可能促进了高血压患者心室重构和心肌舒张功能障碍的进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与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对高血压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115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是否发生心力衰竭分为高血压组(n=55)和高血压心力衰竭组(n=60),另选取同期行常规体检的60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及不同心功能分级、预后的高血压心力衰竭患者的CysC与NT-proBNP水平。结果:高血压心力衰竭组CysC、NT-proBNP水平均高于高血压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增加,高血压心力衰竭患者CysC、NT-proBNP水平均不断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高血压心力衰竭死亡患者CysC、NT-proBNP水平均高于存活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ysC与NT-proBNP水平检测在高血压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评估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王朝争 《中外医疗》2010,29(24):1-3
目的观察冠心病及可疑冠心病患者高血压性视网膜病的患病情况,探索分析高血压视网膜病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 126例冠心病及可疑冠心病患者行视网膜摄片,依据摄片结果分为无视网膜病组(38例),轻度视网膜病组(53例),重度视网膜病组(35例),所有患者在同一住院时间行冠状动脉造影,依据造影结果计算Gensini评分,根据评分将患者分为≤20分组(65例),〉20分组(61例),对所有观测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无视网膜病组、轻度视网膜病组、重度视网膜病组中Gensini评分〉20分的患者分别占14.8%、44.3%、41.0%,轻度和重度视网膜病组Gensini评分〉20分患者的比率明显高于无视网膜病组(P≤0.0166,而该2组之间无差别(P〉0.0166)。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高血压病程(OR:1.432;95%CI:1.055~1.945;P=0.021)、Gensini积分(OR:1.565;95%CI:1.124~2.179;P=0.008)以及收缩压(OR:1.101;95%CI:1.019~1.190;P=0.015)与高血压视网膜病独立相关。结论合并有视网膜病的冠心病及可疑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较高,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较高的患者高血压视网膜病的患病率较高;视网膜病与高血压病程、冠状动脉硬化程度及收缩压独立相关。视网膜病可能是冠心病病情评估和指导治疗的一个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高血压、冠心病患者中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我院心内科于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46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26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20例,选择未合并冠心病的高血压患者25例纳入高血压组,以及25例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检测并比较各组受检者的血清Hcy及hs-CRP水平.结果 血清Hcy、hs-CRP在对照组[(9.83±2.12)μmol/L、(1.42±0.78)mg/L]、高血压组[(14.82±3.05)μmol/L、(5.98±2.24)mg/L]、SAP组[(20.32±4.08)μmol/L、(9.85±3.29)mg/L]及ACS组[(23.24±4.27)μmol/L、(14.35±4.79)mg/L]均依次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hs-CRP与Hcy呈显著正相关(r=0.595,P<0.05).结论 高血压患者血清Hcy、hs-CRP浓度明显升高,在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中升高更加明显,其可反映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抗G-蛋白偶联型β2、α1及AT1受体的自身抗体在原发性高血压病程中的分布情况。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技术,以细胞外第二环表位肽段的合成肽作为抗原,检测50例高血压心脏病、40例单纯高血压和40例正常人血清中抗G-蛋白偶联家族中β2、α1和AT1受体的自身抗体。结果高血压心脏病患者血清中抗G-蛋白偶联型β2、α1和AT1受体自身抗体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单纯高血压和正常组(P<0.05);高血压心脏病自身抗体阳性的平均几何滴度与单纯性高血压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两组阳性抗体的平均几何滴度均明显高于正常组。高血压心脏病抗β2受体自身抗体阳性患者中,81.0%同时具有α1受体的自身抗体,76.2%同时具有AT1受体的自身抗体,52.4%存在上述3种受体的自身抗体。结论抗G-蛋白偶联型β2、α1及AT1受体的自身抗体参与原发性高血压的病理生理过程,可能与心肌和血管重构有关。  相似文献   

18.
血尿酸浓度、血脂异常与冠心病、高血压病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血尿酸浓度、血脂异常与高血压病和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冠心病(47例)、高血压病(54例)、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病(51例)和正常对照组(50例)的血脂和血尿酸浓度。结果:三组患者的TG、TC、LDL-C和血尿酸浓度高于正常对照组,而HDL-C低于正常对照组,三组间血脂异常所占的百分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高尿酸血症在冠心病组、高血压病组、冠心病并高血压病组分别为43%、33%、43%,三组中无显著性差异,且尿酸浓度升高在冠心病组比高血压病组明显(P<0.05),但是在冠心病组内女性尿酸升高百分比高于男性(P<0.05)。结论:高尿酸血症与血脂异常可能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冠心病患者的血脂异常比高血压病患者明显,且冠心病患者尿酸代谢异常女性比男性明显。  相似文献   

19.
唐成玥  曹萌  刘利宏 《四川医学》2010,31(4):502-503
目的观察高血压合并糖耐量减低(IGT)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特点,探讨胰岛素抵抗在高血压病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方法本科住院或门诊患者72例,随机分为两组:单纯高血压组(A组)34例;高血压合并IGT组(B组)38例;健康体检者36例作为对照组(C组)。所有患者均行颈部动脉超声检查。测定空腹血糖和胰岛素,计算稳态模式评估法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与C组比较,A组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动脉分叉处IMT、Crouse积分显著增高;B组颈总动脉IMT、Crouse积分显著高于A组(P〈0.01)。结论高血压合并IGT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显著高于单纯高血压者,IGT和高血压同时存在时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其机制可能与胰岛素抵抗有关。  相似文献   

20.
三级预防管理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并发症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三级预防管理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并发症的疗效。方法:将我科2008年11月~2009年12月期间收治的15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105例,均接受规范化的三级预防管理治疗;对照组53例,由于自身原因采取自服药物治疗。2011年12月,随访上述158例患者。结果:与首诊时相比,观察组舒张压(DBP)、收缩压(SBP)的降低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高血压心脏病、高血压脑病、高血压肾病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级预防管理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具有血压控制效果好、并发症发生率低、死亡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