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肝活检组织学检查作为肝纤维化的诊断及评价严重程度的标准。肝纤维化分期决定治疗的预后和方法的选择。但是,肝活检具有一定创伤,存在取样误差以及难以重复检查。磁共振成像已经成为评价肝纤维化越来越重要的影像技术。本文就目前临床应用及最新的无创评价肝纤维化的磁共振成像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利用家兔肝纤维化模型评价磁共振弹性成像(MRE)在肝纤维化(HF)病理分期中的价值方法建立肝纤维化实验组(n=32)、实验补充组(n=12)、正常对照组(n=15)。对实验组及正常对照兔行常规MRI及MRE检查,测量肝实质的硬度(LS)值。HF组实验兔皮下注射50%CCl4后的第4、5、6、10周分别随机选择8只行MRI扫描。以肝脏纤维化病理组织学诊断为标准,评价第4、5、6、10周MRE与HF病理分期的相关性,并采用ROC曲线分析MRE的诊断准确性。结果不同分期HF的LS值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01),随着HF分期加重,LS值增加。LS与HF分期存在明显相关性(r=0.948,P<0.001)。LS区分各组别HF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S1期93.8%、93.3%、93.6%、96.8%、87.5%;≥S2期95.8%、95.7%、95.7%、95.8%、95.7%;≥S3期93.8%、96.8%、95.8%、93.8%、98.8%;S4期100%、97.4%、97.9%、100%、88.9%。结论 MRE作为一种安全、可靠地无创性HF分期技术,可为临床诊治、纵向研究提供一种重要的补充手段。 相似文献
3.
MR灌注成像在肝脏疾病的检查中已显示出应用前景,但在肝硬化方面的研究刚刚起步.就其成像原理、成像方法及其在肝硬化的临床应用现状和价值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4.
磁共振灌注成像在肝硬化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连海英 《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2006,29(1):36-39
MR灌注成像在肝脏疾病的检查中已显示出应用前景,但在肝硬化方面的研究刚刚起步.就其成像原理、成像方法及其在肝硬化的临床应用现状和价值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5.
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MR扩散成像及与病理对照、CT灌注参数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扩散加权成像(DWI)检查技术测定肝纤维化和肝硬化患者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并与正常对照组及相应病理对照来反映肝纤维化程度,同时分析其与血流动力学指标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分别对44例肝纤维化患者、49例肝硬化患者及46名正常对照者利用DWI(b=500s/mm2)技术进行ADC值测定,并与病理改变及CT灌注参数作对照研究。结果肝纤维化组、肝硬化组ADC值降低;对照组、S2、S3组ADC值逐渐降低;Child-PughA、B、C分级组中ADC值无差别;肝纤维化不同分级与Child-PughA、B、C分级组中S3组ADC值降低而ChildC组ADC升高;对照组及肝纤维化组ADC值均与CT灌注参数间无相关性;肝硬化组ADC值与CT灌注参数(BV、BF)正相关。结论b值为500s/mm2时可显示肝纤维化及肝硬化患者ADC值降低,肝硬化患者ADC值较肝纤维化患者ADC值升高与肝血流量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1.5T^1H-磁共振波谱成像(^1H-MRS)在兔血吸虫肝纤维化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经腹部尾蚴贴片法建立新西兰大白兔血吸虫肝纤维化模型,对实验动物行MR常规扫描及1H-MRS成像。按组织病理学进行肝纤维化分级,分为对照组(S0期),轻度肝纤维化期(S1期),中度肝纤维化期(S2期),重度肝纤维化(S3期)及早期肝硬化期(S4期)。通过后处理工作站重建1H-MRS图像,测量各化合物波峰峰值和波峰下面积,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20只大白兔(实验组15只;对照组5只)成功获取1H-MRS图像,成功率20/24。随着血吸虫肝纤维化的进展,实验组水峰(H2O)峰值及水峰下面积低于对照组(P<0.05),胆碱峰(Cho)血吸虫肝纤维化中后期均高于对照组(P<0.05)。水峰(H2O)峰值、水峰下面积、胆碱峰(Cho)、脂质峰(LIP)与血吸虫肝纤维化分期存在轻度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615(P<0.05),r=-0492(P<0.05),r=0.528(P<0.05),r=-0.466(P<0.05);脂质(LIP)峰下面积与血吸虫肝纤维化分期呈轻度正相关,相关系数为r=0.615(P<0.05)。结论:1H-磁共振波谱功能成像技术(^1H-MRS)对血吸虫肝纤维化的分级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兔VX2肝移植瘤及正常肝组织磁共振灌注成像(PWI)特点及灌注参数之间的差别,探讨PWI相关参数在肿瘤血流灌注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对24只新西兰大白兔采用手术直视下瘤组织块包埋法建立兔VX2肝移植瘤模型,在实验兔接种后第21天行MRI检查,获得肝肿瘤组织和正常肝组织的信号强度-时间曲线,并分别记录各感兴趣区的平均强化时间(MTE)、负增强积分(NEI)、达峰时间(TM)、最大下降斜率(MSD)和最大上升斜率(MSI),并将肿瘤组织与正常肝组织的各灌注参数进行比较。结果兔VX2肝移植瘤模型中的正常肝组织的MTE、NEI、TM、MSD和MSI分别为(208.341±2.226)ms、78.334±8.152、(24.059±1.927)ms、38.221±2.443和15.389±2.526,肿瘤组织相应的各参数分别为(175.437±4.182)ms、123.203±19.455、(17.061±1.834)ms、125.740±4.842和67.832±2.882。肿瘤组织的MTE和TM低于正常肝组织,而NEI、MSD和MSI则高于正常肝组织(P〈0.05)。结论肝脏PWI各灌注参数能较好地区分肿瘤组织与正常肝组织,有助于评估肝脏肿瘤组织灌注特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对比分析兔VX2 肝移植瘤及正常肝组织磁共振灌注成像(PWI)特点及灌注参数之间的差别,探讨PWI 相关参数在肿瘤血流灌注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对24 只新西兰大白兔采用手术直视下瘤组织块包埋法建立兔VX2 肝移植瘤模型,在实验兔接种后第21 天行MRI 检查,获得肝肿瘤组织和正常肝组织的信号强度-时间曲线,并分别记录各感兴趣区的平均强化时间(MTE)、负增强积分(NEI)、达峰时间(TM)、最大下降斜率(MSD)和最大上升斜率(MSI),并将肿瘤组织与正常肝组织的各灌注参数进行比较.结果 兔VX2 肝移植瘤模型中的正常肝组织的MTE、NEI、TM、MSD 和MSI 分别为(208.341±2.226) ms、78.334±8.152、(24.059±1.927) ms、38.221±2.443 和15.389±2.526,肿瘤组织相应的各参数分别为(175.437±4.182) ms、123.203±19.455、(17.061±1.834) ms、125.740±4.842 和67.832±2.882.肿瘤组织的MTE 和TM 低于正常肝组织,而NEI、MSD 和MSI 则高于正常肝组织(P<0.05).结论 肝脏PWI 各灌注参数能较好地区分肿瘤组织与正常肝组织,有助于评估肝脏肿瘤组织灌注特点. 相似文献
9.
大鼠肝肿瘤的非增强磁共振成像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索非增强磁共振成像(MRI)对微小或小肝癌的诊断价值和限制。材料和方法:对诱发和接种肝肿瘤的21只和24只大鼠模型进行MR检查,并与病理进行对照。对诱癌肝结节和接种Walker-256癌肉瘤的数目、体积、形态、信号、信噪比和相对信噪比进行了分析测量和比较。结果:MR T1加权成像(T1WI)和T2加权成像(T2WI)检出≥3mm诱癌结节的灵敏度分别为15.8%和25.1%;检出≥5mm结节的灵敏度分别为77.4%和94.3%。T1WI检出最大诱癌肿块和Walker-256癌肉瘤体积显著小于T2WI(p值分别<0.005和0.001),标本实测结果介于T1WI和T2WI之间,与T1WI更为接近。诱癌结节和癌肉瘤在T1WI上为低信号;T2WI上除直径5mm以上的诱癌结节出现混杂信号外,多为均匀高信号。结论:MRI显示5mm以下的肝结节的灵敏度较低,对≥5mm的结节灵敏度显著提高;T1WI对肿瘤大小的判断较准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大鼠肝纤维化、肝硬化磁共振灌注成像(MR-PWI)参数特征,评价PWI对肝纤维化、肝硬化病理分级的价值.方法:清洁级SD大鼠100只,体重约150~200 g,雄性.将大鼠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16),实验组(n=84);实验组腹腔定点注射硫代乙酰胺(TAA),对照组同期腹腔注射相同剂量生理盐水.建模成功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分批次进行肝脏常规磁共振扫描及PWI扫描.依据病理结果将肝脏损伤分为5组:肝纤维化0期(对照组)、肝纤维化Ⅰ期(S1),肝纤维化Ⅱ期(S2),肝纤维化Ⅲ期(S3),肝硬化结节期(S4),然后分析灌注参数与病理分级的相关性.结果:共69只大鼠(实验组57只,对照组12只)成功获取PWI图像并进行灌注参数测量,成功率69%(69/100).各期门静脉诸灌注参数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期肝实质诸灌注参数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门静脉TTP及WOR与肝纤维化分级之间存在相关性(r=0.420、-0.464,P<0.001).肝实质TTP及WIR与肝纤维化分级之间存在相关性(r=0.424、-0.488,P<0.001).结论:MR-PWI参数与大鼠肝纤维化、肝硬化的分级有一定相关性.MR-PWI对评价肝纤维化分期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使用动态增强MR成像技术获得的肝灌注系数(HPI),评价其在反映肝移植前晚期肝硬化患者肝脏血供特点中的价值。方法:使用1.5T MR扫描仪对100例正常肝脏组和57例晚期肝硬化患者移植前的受体肝脏进行快速团注对比剂(Gd-DTPA)后的斜冠状断面单层2D SPGR序列的MR灌注成像检查,比较对照组和肝硬化组门静脉和肝实质的时间-信号强度变化曲线(TIC)特点及峰值时间。根据腹腔干水平腹主动脉和门静脉主干的TIC为参照设置时间参数,计算受检者肝脏实质动脉期和静脉期的正增强系数(PEI)。设定肝灌注系数(HPI)=动脉期PEI/(动脉期PEI 门脉期PEI)×100%。对两组受检者HPI进行统计分析,根据HPI的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curve,ROCcurve)选择诊断肝硬化的HPI参考标准。结果:对照组及肝硬化组门静脉曲线峰值时间分别为(38.66±4.14)s和(55.51±5.31)s,P<0.01;肝实质TIC峰值时间分别为(56.24±4.47)s和(81.39±7.02)s,P<0.01;对照组及肝硬化组肝实质的HPI分别为(18.9±3.5)%和(26.4±5.5)%,P<0.01;应用HPI>21.6%为诊断肝硬化的标准,敏感度为86%,特异度为85%,阳性预测值为77%,阴性预测值为91%,诊断符合率为85%。结论:MR灌注成像技术可以在活体状态下无创分析肝内血供,此技术可用于评估晚期肝硬化患者肝移植前肝脏内的血流灌注。 相似文献
12.
肝脏磁共振扩散成像技术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肝脏最佳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技术。材料与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15只,用3%戊巴比妥钠麻醉后,在其他参数不变条件下分别用不同扫描线圈与FOV行常规MRI扫描;用SE EPI序列不同b值、TR值以及层厚2mm与5mm分别行DWI扫描,以ADC值、质量指数、信噪比为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随着b值的增大,肝脏平均ADC值与质量指数均变小(P <0 .0 1) ,但b =10、5 0、10 0三者图像的质量指数差别较小(P >0 .0 5 ) ,b =80 0质量指数与信噪比均较差。(2 )TR值逐渐增大时,图像的质量指数与信噪比以及肝脏ADC值变化均很小(P >0 .0 5 )。(3)层厚为2mm时,图像的质量指数较层厚为5mm高,信噪比则较后者低(P <0 .0 1)。(4)膝关节线圈扫描较头部线圈图像的信噪比有明显增大,而图像的质量指数反而有所减小(P <0 .0 1)。(5 )随着FOV的增大,信噪比增大,但质量指数先增加后下降(P <0 .0 1)。结论 在高场强磁共振中,头部线圈、b值10 0、层厚2mm、适中的FOV与TR值以及深度麻醉、较大NEX等能获得较高质量的DWI图像。 相似文献
13.
大鼠肝硬化肝癌SPIO增强MRI表现与Kupffer细胞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二乙基亚硝胺(DENA)诱导的大鼠肝硬化肝细胞癌(HCC)模型,探讨超顺磁性氧化铁(SPIO)增强MRI上肝硬化肝癌信号改变与肝Kupffer细胞(KCs)之间的关系。方法:22只大鼠肝硬化肝癌模型,其中6只为单纯性肝硬化,16只为肝硬化肝癌,对照组为10只清洁级Wistar雄性大白鼠,均行SPIO增强前后T1WI和T2WI扫描,并行病理检查(HE染色及普鲁士蓝染色),分析肝脏Kupffer细胞数量与SPIO增强后信号之间的关系。结果:普鲁士兰染色切片上肝硬化组织内蓝染Kupffer细胞数量略减少,蓝色颗粒不均匀;高分化肝癌中Kupffer细胞减少,低分化肝癌Kupffer细胞显著减少甚至消失。肝癌与正常肝实质、硬化肝组织相比,Kupffer细胞数量减少,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正常肝实质与肝硬化组织内Kupffer细胞数量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88)。SPIO增强T2WI上,正常肝实质、肝硬化组织信号强度(SI)较增强前明显下降,信号强度下降百分比(PSIL)分别为42%和38%,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09);肝癌信号强度较增强前无明显下降,PSIL为12%,明显低于正常肝实质和肝硬化组织(P〈0.001);SPIO增强后肝癌对比噪声比(CNR)较增强前显著提高(P=0.002)。SPIO增强T1WI上。正常肝实质及硬化肝组织PSIL分别为15%和6%,而肝癌的信号强度较增强前升高9%,部分小病灶呈不均匀轻度强化,肝癌CNR较增强前明显降低(P〈0.001)。SPIO增强T2WI上,肝组织PSIL与Kupffer细胞数量呈曲线趋势,随着组织内Kupffer细胞数量的增多病灶信号强度下降程度越明显,曲线估计3次模型决定系数R^2为0.920,有显著性意义(P〈0.001)。结论:SPIO增强T2WI上肝脏信号强度改变与Kupffer细胞数量及其吞噬功能有相关性,随着Kupffer细胞增多PSIL呈升高趋势。SPIO增强MRI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MR全肝灌注检查对直肠癌肝转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46例直肠癌患者(16例肝转移,30例无肝转移)行MR全肝灌注扫描,采用三维容积内插序列(3D-VIBE),对比剂按注射流率4ml/s,扫描时平静呼吸,连续扫描90S,每3S进行一次全肝采集。在工作站上获取腹腔干水平腹主动脉、门静脉主干、肝实质和脾脏的时间一信号强度曲线(TIC),计算肝实质的相对肝动脉灌注量(HAP)、相对门静脉灌注量(HPP)及肝动脉灌注指数(HPI),并对有或无肝转移组的上述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肝转移组HPI(平均0.387)高于无肝转移组(平均0.285),而肝转移组相对HPP值(平均0.967)低于无肝转移组(平均为1.332),其中HPI和HPP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肝转移组的相对HAP值(平均0.565)高于无肝转移组(平均0.535),但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全肝灌注检查技术可分析肝内血流灌注的改变,对预测直肠癌肝转移有重要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磁共振灌注成像对肝癌介入治疗疗效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PWI在评估肝癌介入治疗的局部疗效中的价值。方法:搜集36例肝癌患者,经肝动脉化疗栓塞及微波消融术后,行磁共振灌注成像,对比残留肿瘤与良性强化组织的量化结果,并评价灌注成像诊断准确性。结果:介入治疗术后残留肿瘤及良性强化区的最大增强斜率(MSI)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残留或复发肿瘤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为快速上升型;良性强化组织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为缓慢上升型;PWI对肝脏介入治疗后肿瘤残留、复发检测的敏感度为0.89,特异度为0.73。结论:PWI对肝脏肿瘤介入治疗术后的组织类型区别是一种非常敏感的功能成像技术,能够在肝癌介入治疗术后病变的早期发现肿瘤残留及复发。 相似文献
16.
MRI 3D-VIBE序列全肝灌注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磁共振三维客积式内插法屏气检查(3D-VIBE)序列对人全肝灌注的可行性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0例健康志愿者行常规MRI T1WI、T2WI轴面及true-FISP冠状面扫描后,采用经改良的3D-VIBE序列行全肝灌注扫描,然后在肝左、右叶、腹主动脉及门静脉区分别选择兴趣区(ROI),测量其在注射Gd—DTPA后不同灌注时间及延迟期的信号强度值,最后绘制时间-浓度曲线。结果:每个志愿者分别得到4条关于肝左、右叶、腹主动脉及门静脉的时间-浓度曲线。Od—DTPA在肝左、右叶、腹主动脉和门静脉的动态浓度范围分别为0~0.6mmol/l、0~0.6mmol/l、0~1.7mmol/l和0~1.0mmol/l。肝左、右叶及门静脉时间-浓度曲线较柔和,缓慢达峰并缓慢下降;腹主动脉时间-浓度曲线有2个峰值,且达峰时间快。结论:应用改良的3D-VIBE序列行全肝灌注的技术切实可行,能从中获得时间-浓度曲线,使肝血流灌注参数量化,对评估肝血流灌注异常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应用磁敏感加权成像( SWI)定量测量肝硬化患者肝脏相位像值,并分析其与血清铁蛋白含量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 32例健康人和42例经临床诊断的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和酒精性肝硬化患者行SWI序列扫描,并检测血清铁蛋白浓度.应用SPIN软件测量健康人肝脏SWI相位值(SPU),将均值减2倍标准差作为相位像测量基线,以此基线为阈值将肝硬化患者相位像感兴趣区划分为高、低含铁区,测量高含铁区SPU,采用相关分析评价其与血清铁蛋白浓度的相关性.结果 32例健康人相位值为(2003±15) SPU,将1973SPU设为阈值对肝硬化患者SWI相位像感兴趣区内高含铁区进行测量,相位值(弧度)=-(0.273±0.142),血清铁蛋白浓度为(165.5±104.4) ng/ml,SWI相位像值与血清铁蛋白浓度呈负相关(r=-0.712,P<0.001).结论 通过建立肝脏相位像测量基线可以评估肝硬化患者肝脏铁含量. 相似文献
18.
兔肝VX2瘤模型MR灌注成像与MVD及VEGF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肝脏肿瘤MR灌注成像(PWI)表现与微血管密度(MV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相关性,并优选灌注评价指标.材料与方法建立15只新西兰兔肝VX2瘤模型,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5只,分别在肿瘤种植成功后的16、28、45天进行T2*WI的PWI和MVD、VEGF检测,PWI采用信号强度-时间曲线中的几个指标[包括达峰时间(TTP)、最大信号下降百分率(SRRmax)、最大信号下降斜率(SRSmax)、平均通过时间(MTT)]作为参数用于肿瘤灌注的定量研究,并分别与肿瘤的MVD计数、VEGF表达强度作直线相关分析.结果 SRRmax、SRSmax与MVD呈正相关(r=0.584,P=0.022;r=0.731,P=0.002),其中SRSmax与MVD的相关性更高;3组之间SRSmax和MVD的总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6.352,P=0.013;χ2=9.260,P=0.010),A组的SRSmax、MVD明显高于C组(P<0.05);各项灌注指标与VEGF表达强度不相关.结论 MR-PWI与MVD密切相关,SRSmax可作为优化的灌注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9.
CT、MR功能成像在肝脏病变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影像医学正在从传统的单纯形态学检查向着形态学和反映细胞、分子水平生理生化改变的功能学检查相结合的方向发展。本文重点讨论了CT灌注成像、MR扩散加权成像、MR灌注成像的基本原理以及在肝脏病变,特别是肝硬化和肝脏肿瘤诊断中的应用。肝硬化病人灌注成像显示HAP增加,而PVP下降;肝脏恶性肿瘤病人HAF明显增高,磁共振DWI及ADC值的测量可以鉴别肝脏囊性良性病变与实质性恶性病变。文章同时探讨了MR波谱及特异性对比剂在肝脏病变诊断中的作用。CT、MR功能成像与形态学检查的结合有助于提高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