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脑卒中偏瘫康复治疗中采用强制性运动疗法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两组均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联合强制性运动疗法治疗,比较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ugl-Meyer)评分、Holden步行功能分级量表(FAC)评分及安全性。结果:干预后改良Barthel指数、Fugl-Meyer、FAC评分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NIHSS评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强制性运动疗法应用于脑卒中偏瘫治疗效果显著,可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步行功能及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强化康复对中风后遗症期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影响,探讨对于中风后遗症期有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进行强化康复治疗的作用和意义。方法将60例中风后遗症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9例,对照组31例(最终完成研究30例)。对照组给予家庭康复治疗,治疗组住院给予强化康复治疗,2组疗程均为40 d。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以及Barthel指数评定2组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和Barthel指数均较本组治疗前提高,其治疗前后差值大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强化康复治疗可改善中风后遗症期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对中风后遗症患者进行康复治疗具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应用于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气虚血瘀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60例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气虚血瘀症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基础护理干预结合现代康复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中医康复护理,观察2组患者2个月后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良的Barthel指数)的变化。结果:2组患者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较护理前显著增加,治疗组护理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患者护理后改良Barthel指数均较护理前显著上升,治疗组护理后改良的的Barthel指数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气虚血瘀症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腹针结合艾蒸熨疗法早期干预脑卒中后Ⅰ期肩手综合征(SHS)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9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1组、观察2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规范标准化康复治疗,观察1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腹针结合艾蒸熨疗法,观察2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腹针疗法,每日1次,每周6次,共3周。治疗前后,通过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评价两组患者偏瘫侧上肢运动功能,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价偏瘫侧上肢疼痛,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MBI)评价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结果 治疗后,观察1组和观察2组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偏瘫侧上肢运动功能和疼痛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 <0.05),且观察1组疗效优于观察2组(P <0.05)。结论 腹针结合艾蒸熨疗法治疗脑卒中后Ⅰ期SHS效果良好,疗效优于单纯康复治疗,且优于腹针结合康复治疗,提示腹针疗法和艾蒸熨疗法有协同作用,应早期联合介入。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力平衡针法结合康复运动疗法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治疗组采用力平衡针法结合康复运动,对照组采用康复运动治疗。治疗前及治疗第4周评定1次。治疗前后用简化Fugl-Meyer测评表(FMA)进行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定用Barthel指数进行评定。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FMA.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力平衡针法结合康复运动治疗中风偏瘫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康复运动疗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补气脉通片联合针灸、推拿、肢体康复功能训练对缺血性中风(气虚血瘀型)恢复期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及运动功能的疗效观察。方法:140例缺血性中风-气虚血瘀型患者分为治疗组(n=70)和对照组(n=70)。对照组:在内科基础治疗上加用肢体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针灸、推拿中医综合治疗方案。用中医症状分级量化表(中风病-气虚血瘀型)、NIHSS卒中量表、运动功能评定、平衡功能评定、MMSE量表、改良的Ashworth量表和改良的Barthel指数量表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症状分级量化表、NIHSS卒中量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ugl-Meyer平衡功能评定、MMSE量表、改良的Ashworth量表和改良的Barthel指数明显改善(P0.05)。结论:补气脉通片联合针灸、推拿、肢体康复功能训练能降低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的致残率、明显改善和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及综合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穴位按摩结合现代康复治疗中风后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100例中风恢复期以运动功能障碍为主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每天给予穴位按摩治疗与现代康复训练1次,对照组每天给予现代康复训练1次。治疗期间两组均给予常规基础药物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Fugl-Meyer评分及Barthel指数。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2周后,中风后运动功能障碍均有改善。但治疗组的Fugl-Meyer评分和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治疗中风后运动功能障碍方面,穴位按摩结合现代康复训练治疗效果优于单纯现代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扶阳灸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肌痉挛、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改善作用。方法 将120例气虚血瘀型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40例。C组采用常规治疗,A组在C组基础上采用扶阳灸治疗,B组在C组基础上采用单纯火疗法治疗。观察3组治疗前后改良Ashworth评分、Fugl-Meyer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的改善情况。结果 3组治疗1、2个月后上下肢改良Ashworth评分、Fugl-Meyer评分与Barthel指数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治疗1、2个月后上下肢改良Ashworth评分、Fugl-Meyer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与B组和C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1、2个月后上下肢改良Ashworth评分、Fugl-Meyer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与C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扶阳灸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后肢体痉挛,促进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药热熨与针刺结合康复疗法在气虚血瘀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6年2月—2018年5月收治的114例气虚血瘀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7例)和观察组(57例),对照组行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中药热熨与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治疗6周后神经功能、生活活动能力、脑血流动力学及运动功能变化。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89.47%,与对照组73.68%对比,明显较高(P0.05);治疗前,两组神经功能、生活活动能力、脑血流动力学及运动功能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6周后,观察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BI)评分,大脑中动脉搏动指数(PI)、平均血流速度(Vm)、阻力指数(RI)及运动功能状态量表(MSS)评分,Fug-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与同期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热熨与针刺结合康复疗法在气虚血瘀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中应用,可显著增强疗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脑血流动力学,增强患者生活活动能力及运动功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针刺背俞穴对中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针刺背俞穴对中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0例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和常规组,每组30例。分别采用针刺背俞穴、躯干训练和常规治疗,治疗前、治疗2个月后分别进行Fugl-Meyer运动评分(FMA)和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评定。结果 3种康复治疗方法在改善中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方面均有效(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改善FMA评分和MBI评分优于常规组(P〈0.01)。结论针刺背俞穴治疗可以改善中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疗效与躯干训练相似。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孙氏腹针治疗中风恢复期下肢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120例中风恢复期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孙氏腹针联合体针治疗;对照组:单纯体针治疗,疗程均为4周。结果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下肢功能障碍临床症状、Fugl-Meyer运动量表(FMA)和Barthel指数(MBI)中有关下肢运动功能部分评分具有明显改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临床症状改善更为明显(P0.05)。结论孙氏腹针治疗中风恢复期下肢功能障碍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2.
郭现军 《新中医》2020,52(10):37-39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运动治疗中风后偏瘫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运动功能、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缺血型脑中风(气虚血瘀证)偏瘫患者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用脑活素等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运动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肢体功能状况、生活质量水平、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结果:总有效率试验组为94.87%,对照组为79.4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功能性步行量表(FAC)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试验组FAC、Fugl-Meyer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LD)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试验组SS-QOL、ALD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运动治疗缺血型脑中风(气虚血瘀证)偏瘫患者疗效肯定,能显著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针灸推拿在中风后遗症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中风后遗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针灸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针灸结合推拿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4.0%,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评分改善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推拿用于中风后遗症康复治疗,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肢体运动能力及生活自理能力,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4.
《光明中医》2021,36(12)
目的 探讨益气活血汤联合康复训练治疗气虚血瘀型缺血性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80例气虚血瘀型缺血性脑卒中后遗症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益气活血汤,观察并对比2组患者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Barthel指数)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结果 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0. 00%,低于观察组92. 50%(Z=2. 576,P 0. 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NIHSS评分均降低(P 0. 05),且观察组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P 0. 05)。2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评分、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 0. 05),且观察组升高程度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 益气活血汤联合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气虚血瘀型缺血性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及肢体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康复治疗对轻中度颅脑损伤患者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轻中度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50例。2组患者均给予神经外科各项常规治疗。观察组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给予高压氧治疗、体位疗法、运动疗法、针灸治疗等康复治疗。结果: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治疗后2组均明显增高(P〈0.05),且观察组增高较对照组明显(P〈0.05)。神经功能完全恢复率观察组为62.00%,对照组为40.00%,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恢复满意率观察组为96.00%,对照组为80.00%,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治疗可改善轻中度颅脑损伤患者Fugi-Meyer评分、Barthel指数,有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针灸联用康复运动疗法治疗中风后遗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70例中风后遗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单纯康复运动疗法治疗,观察组采用针灸联用康复运动疗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Barthel指数评分和药物安全性等,总结临床治疗经验。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Barthel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适症状。结论:针灸联用康复运动疗法治疗中风后遗症患者疗效确切,可解除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治疗对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气虚血瘀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缺血性脑卒中(气虚血瘀型)患者随机平分为常规组和治疗组,常规组采用内科治疗及肢体康复功能训练,治疗组采用内科治疗及中医综合康复治疗(中药汤剂、针灸、推拿),比较两组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MBI评分及Fugl-Meyer运动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中药、针灸、推拿及肢体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气虚血瘀型)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柏强 《中医药学刊》2010,(7):1540-1542
目的:观察眼针结合作业疗法对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ADL)改善能力的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30)和对照组(n=30),均接受作业治疗,治疗组在作业治疗的基础上增加眼针治疗。治疗前后分别采用Fugl-Meyer运动量表评定患侧上肢运动功能,采用休斯顿大学康复医学部ADL评分法和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评定ADL能力。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治疗前后差异显著(P〈0.001),治疗后治疗组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眼针结合作业疗法可有效提高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其疗效优于单纯作业疗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艾灸配合康复治疗中风后下肢痉挛的疗效。方法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艾灸结合康复治疗)和对照组(康复治疗)。采用临床痉挛指数CSI量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Barthel指数分别评定下肢痉挛程度、运动功能水平、日常生活能力,以评价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痉挛指数CSI量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arthel指数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灸配合康复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下肢痉挛状态,提高运动功能水平、日常生活能力,较单纯康复疗法为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76例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施以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3%,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7%,两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评分(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味配合西药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能够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