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老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老年高血压病(EH)患者血压昼夜节律(BPCR)对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应用24 h动态血压监测仪监测82例年龄≥80岁的EH患者血压水平,根据夜间血压下降率将患者分非杓型组和杓型组,测定两组患者的HRV指标。结果非杓型组的全程全部窦性R-R间期标准差(24 h SDNN)、全程全部窦性R-R间期的平方根(rMSSD)分别为100.30 ms±22.32 ms与116.32 ms±20.21 ms低于杓型组(P〈0.05);非杓型组的两个相邻R-R间期相差≥50 s的心跳数所占心搏数的百分比(PNN50)为(4.3±2.8)%小于杓型组的(5.4±5.0)%(P〈0.05)。结论夜间血压下降减少促进老年EH患者的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CAN)进展。BPCR异常是老老年EH患者CAN的一个重要的独立预测指标,在老老年EH的防治中应重视夜间血压的控制,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营卫气血随机体昼夜规律变化,从而影响机体血压病波动节律,该规律给临床上依据昼夜变化规律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带来了一定的启示。中医学理论的昼夜变化节律对疾病的精准预测及治疗思路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而营卫生会理论是中医学昼夜变化节律的重要理论基础,在与循环系统密切相关的高血压病的控制及治疗中,能够针对机体本身顺应自然血压变化的规律进行规范地治疗与调节,对于原发性高血压病可以达到较好的控制效果。本文结合营卫生会理论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血压随昼夜变化的节律,以及由此延伸的与之相关的治疗方案,为中医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推拿结合有氧锻炼对老年高血压病血压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1年2月我中心收治的10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顺序奇偶数进行分组,奇数54例为参照组,采用常规干预策略;偶数54例为研讨组,辅以推拿结合有氧锻炼干预方式.对其血压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干预3个月后,研讨组收缩压、舒张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GDM)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ypertension disorder complicating pregnancy HDCP)患者昼夜血压节律与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 HRV)变化规律及其相关性。方法:选取GDM合并HDCP 25例(Ⅰ组),GDM 25例(Ⅱ组),HDCP 25例(Ⅲ组),正常妊娠孕妇25例(IV组),进行动态血压(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ABPM)及动态心电图(dynamic electrocardio gram,DCG)同步监测,分析24 h昼夜血压节律与HRV变化及其相关性。结果:1ABPM:昼夜节律Ⅰ组低于Ⅳ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与Ⅱ组、Ⅲ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HRV:SDNN、SDNNindex、SDANN、RMSSD,Ⅰ组低于IV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与Ⅱ组、Ⅲ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昼夜血压节律改变与HRV的改变具有相关性,GDM合并HDCP者自主神经调节功能下降,在治疗时应注意平稳血压及血糖波动范围,尽可能恢复昼夜血压节律及改善心率变异性各项指标,以减轻自主神经受损所致的危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老年患者脉压差(PP)与颈动脉硬化的相关性。方法:69例EH老年患者应用24h动态血压监测仪监测脉压差(PP)水平,根据全天PP的平均值将患者分为两组:PP〈60mmHg组(n=33)和PP≥60mmHg组(n=36),分别以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其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同时采集其晨起空腹静脉血测定血糖及血脂等代谢指标含量。结果:PP〉160mmHg组IMT明显大于PP〈60mmHg组,IMT与PP呈正相关(r=031,P〈0.01)。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脉压差水平与颈动脉硬化密切相关,脉压差是反映大动脉弹性的参数,是与心血管疾病发生相关的一个重要和独立的因素,可作为全身心血管病的一个危险信号,以指导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吡格列酮对老年糖耐量低减(IGT)患者颈动脉硬化的影响。方法 选取48例老年糖耐量正常者(NGT)及64例老年糖耐量低减患者(IGT),测定并比较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CAIMT);将IGT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2例,进行12个月治疗:对照组,仅改变生活模式;吡格列酮组,改变生活模式基础上服吡格列酮(每天30 mg),观察治疗前后CCAIMT的变化。结果 CCAIMT在IGT患者明显高于NGT个体;IGT患者治疗前CCAIMT在对照组和吡格列酮组无明显差异,治疗12个月后CCAIMT在对照组无明显变化,在吡格列酮组显著降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且CCAIMT变化值与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变化值、高敏感C反应蛋白(HsCRP)变化值、甘油三酯(TG)变化值呈正相关。结论 应用吡格列酮可延缓老年IGT患者颈动脉硬化进展。 相似文献
7.
《中成药》2016,(6)
目的观察常规西药基础上加载潜阳合剂(地黄、钩藤、牡蛎等)治疗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脉压差及高血压晨峰的影响。方法将11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用常规抗高血压西药(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厄贝沙坦片,氢氯噻嗪片),治疗组另加载潜阳合剂。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诊室血压、动态血压、症候积分的变化及症候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诊室收缩压(SBP)、脉压差(P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动态血压监测清晨SBP、晨峰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中医症候明显改善,总症候积分较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中医症候总有效率83.93%,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西药基础上加载中药潜阳合剂不仅能有效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阴虚阳亢症状,且能有效减小其晨峰幅度和脉压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社区护理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影响.方法 以本社区2017年12月~2020年12月门诊收治的80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法分组模式,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开展社区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效果及遵医行为.结果 研究组患者血压控制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高血压(简称高血压病)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因其常伴有眩晕、头痛等症状,故中医文献大多将其归属于“眩晕”、“头痛”等病证范畴。高血压病严重危害人民的身体健康,近年来国内外诸多学者都对高血压病进行了广泛深入地研究工作,其中中医药对高血压病有着独特的理论认识及治疗手段。同时,随着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及超声心动图检查广泛应用于临床,有学者研究发现高血压病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昼夜节律变化与左心室肥厚及其中医辨证分型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本文就相关文献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UA)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应用高频多普勒超声检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斑块程度,分为颈动脉正常组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组,同时测定血尿酸、总胆固醇、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空腹血浆胰岛素等,比较两组间血尿酸水平,分别血尿酸与颈动脉IMT的关系。结果:内膜正常组与动脉硬化组患者血尿酸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颈动脉IMT与UA、TC呈正相关(P〈0.05,P〈0.01)。UA与IMT,TC也呈正相关(P〈0.05)。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IMT与血尿酸呈正相关,提示血尿酸升高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新发青中年高血压病人动态血压水平及昼夜节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发青年和中年高血压病人的动态血压水平及昼夜节律。方法对120例新发的青年和中年高血压病人行动态血压监测。120例高血压病人按年龄分为青年组(56例)和中年组(64例),观察各组病人动态血压水平及血压形态。结果新发青中年高血压病人中,血压水平属2级者占多数,需要联合用药;青年高血压病人舒张压水平高于中年病人(P〈0.05),青年高血压病人心率较中年病人快(P〈0.05);中年高血压病人脉压及脉压指数大于青年病人(P〈0.05),且非杓型血压形态更多见。结论对于新发的青中年高血压病人,除了诊室血压测量和家庭自测血压,24h动态血压监测可以全面了解病人血压水平及血压形态,为指导临床选择降压药物品种及服药时间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高血压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疾病,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研究表明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的改变与靶器官损害显著相关,如果血压昼夜节律消失,夜间血压持续升高,血管壁长时间处于高水平冲击,容易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受损,促进靶器官的损伤。灸法是中医传统疗法之一,但目前有关灸法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影响的报道尚不多见,本研究通过对1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使用灸法后血压昼夜节律的变化观察,探讨灸法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变异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变异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探讨其病因病机,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在住院病人中筛选出无心、脑、肾并发症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其中血压昼夜节律异常164例,节律正常者292例,按照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分为肝火亢盛型、痰湿壅盛型、阴虚阳亢型及阴阳两虚型,结果:血压昼夜节律异常者与阴虚阳亢分型关系密切(P<0.01)。结论:阴虚阳亢是高血压病血压昼夜节律变异的主要病机。提示中医辨证治疗。需抓住阴虚为本,阳亢为标,以调整阴阳为主。 相似文献
14.
老年高血压中医辨证分型与24小时血压变化水平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分型与血压变化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24h动态血压检测技术,对11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监测和中医辨证分型,观察动态血压水平,计算夜间血压下降率,以此判断血压昼夜节律变化。结果肝火亢盛证白天收缩压升高幅度最大,与气阴两虚证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阴两虚证血压分布曲线呈非杓型的发生率较高,与其他证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老年高血压不同中医证型与24h血压水平和血压昼夜节律之间存在一定关系,通过中医辨证分型可以判断靶器官损害及预后。 相似文献
15.
低舒张压的收缩期高血压中医证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低舒张压的收缩期高血压患者中医证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将132例低舒张压的收缩期高血压(SBP〉140 mmHg,DBP〈70 mmHg)患者辨证分型,分为血瘀证、痰浊证、气虚证、阴虚证、阳虚证。所有患者均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常规检查颈动脉血管内-中膜厚度及粥样斑块并进行评分。结果血瘀证和痰浊证组颈动脉病变程度显著高于其他证型(P〈0.05)。结论血瘀证及痰浊证是低舒张压收缩期高血压的多发证型;低舒张压收缩期高血压可作为心脑血管病预后提示之一。血瘀证和痰浊证是低舒张压收缩期高血压的危险证型。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高血压肝阳上亢证动物模型的血压节律特征及其调节机制。方法应用两肾一夹加灌附子汤法复制高血压肝阳上亢证大鼠模型,采用无线遥测法测定大鼠24 h动态血压,应用ELISA法测定大鼠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儿茶酚胺(CA)的含量。结果各组动物血压、血浆AngⅡ和CA均呈现明显的昼夜节律,高血压肝阳上亢证模型组的昼夜节律参数均与假手术组及两肾一夹组不同,其血压中值、振幅明显提高,昼夜节律呈反杓型改变。结论高血压肝阳上亢证动物模型具有血压昼夜节律的改变,儿茶酚胺、肾素-血管紧张素(RAS)系统可能参与其昼夜节律的调控。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应用血脂康对血脂正常的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影响。方法共纳入血脂正常的高血压患者65例,随机分为血脂康组33例,对照组32例。两组均给予氨氯地平、依那普利口服治疗,血脂康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血脂康口服,疗程为12周,观察治疗前后血脂、血压、脉压、IMT的变化。结果1、血脂康组治疗后进一步降低血脂水平(P〈0.05);2、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血脂康组治疗后进一步降低24小时平均收缩压、脉压水平(P〈0.05);3、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血脂康组治疗后可降低IMT(P〈0.05)。结论血脂康能明显改善血脂正常的高血压患者的IMT。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