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立普妥和国产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70例ACS患者随机均分为立普妥组和国产阿托伐他汀组。立普妥组于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立普妥20mg.d-1,连用18周。国产阿托伐他汀组于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国产阿托伐他汀20mg.d-1,连用18周。两组均于治疗前和治疗后测定血浆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介素IL-6浓度。结果:两组患者治疗18周后,患者血浆CRP和IL-6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立普妥组P=<0.01;国产阿托伐他汀组P=<0.05)。且治疗后患者血浆CRP和IL-6水平,立普妥组与国产阿托伐他汀组相比下降更为明显(P=<0.05)。结论:立普妥和国产阿托伐他汀对ACS患者都具有抗炎作用,能改善血管内斑块的炎症反应,稳定斑块,而立普妥的抗炎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药物经济学手段对比分析临床应用立普妥和阿乐的药物经济学意义。方法:对我院临床立普妥和阿乐的应用情况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立普妥的单位效果投入为0.59元,阿乐的单位效果投入为0.38元。每增加一个单位效果,立普妥组比阿乐组多投入3.98元。结论:从药物经济学角度来说,阿乐优于立普妥。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PCI术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心功能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将PCI术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16例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小剂量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10 mg口服,大剂量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40 mg口服,观察3组治疗前后血脂、hs-CRP、B型利肽钠(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变化情况,统计3组心血管事件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小剂量组和大剂量组TG、TC、HDL-C、LDL-C及hs-CRP、BNP和LVEF均明显改善(P均<0.05),且大剂量组各指标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小剂量组(P均<0.05);3组心血管事件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阿托伐他汀用于PCI术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安全可靠,可明显降低血脂水平,减轻炎症反应,改善心功能,并且呈现一定的剂量效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心绞痛(UA)患者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脂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将60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治疗组10mg/d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在治疗前、治疗4周、8周后分别测定高敏C-反应蛋白和血脂水平。随访近期内(2个月)发生心性事件。结果:1)阿托伐他汀组治疗4周及8周后高敏C-反应蛋白及血脂水平有明显下降(P〈0.05);2)UA患者住院后尽早(24—48h内)开始积极的降脂治疗有益于降低近期心性事件的发生。结论:早期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可降低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的高敏C-反应蛋白和血脂水平;不稳定心绞痛患者早期应用他汀类治疗可能获益较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血脂康和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脂的影响。方法将116例ACS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予血脂康和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B组予阿托伐他汀治疗,入院时及治疗6个月后测血清hsCRP、血脂(TC、TG、LDL-C、HDL-C)水平。结果治疗6个月后2组患者血清hsCRP、TC、LDL-C水平均较入院时降低,A组较B组改善更明显(P<0.05);A组HDL-C较入院时升高(P<0.05)。结论血脂康和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ACS可有效降低血清hsCRP水平,改善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血脂康和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脂的影响。方法将116例ACS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予血脂康和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B组予阿托伐他汀治疗,入院时及治疗6个月后测血清hsCRP、血脂(TC、TG、LDL-C、HDL-C)水平。结果治疗6个月后2组患者血清hsCRP、TC、LDL-C水平均较入院时降低,A组较B组改善更明显(P〈0.05);A组HDL-C较入院时升高(P〈0.05)。结论血脂康和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ACS可有效降低血清hsCRP水平,改善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7.
阿托伐他汀对血脂正常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他汀类药物对血脂正常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3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6例口服阿托伐他汀40 mg,每晚1次;常规组65例口服阿托伐他汀10 mg,每晚1次。观察2组有效率及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肝肾功能等指标变化,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组,hs-CRP水平较常规组明显下降,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降低hs-CRP水平,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浆内皮素(ET)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检测两组治疗前后ET和hs—CRP。结果治疗组治疗2周、4周后ET和hs—CRP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但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各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够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ET和hs—CRP,抑制血管内皮的炎症反应,延缓动脉硬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将90例首次发生脑梗死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单独治疗组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每晚1次;联合治疗组在单独治疗组基础上加用普罗布考0.25 g,每日3次。观察治疗前后两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LDL-C、hs-CRP均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1),联合治疗组较单独治疗组降低更为明显(P〈0.05)。结论单独应用阿伐他汀及联合普罗布考均能够有效降低LDL-C及高敏C反应蛋白,且联合治疗比单独应用阿伐他汀疗效更佳,对治疗动脉粥样硬化、预防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戴志江  徐艳秋 《中医药研究》2013,(11):1333-1334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他伐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血脂及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 60例UA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A组(30例)给予阿托伐他汀10 mg/d;B组(30例)给予阿托伐他汀 40 mg/d,比较入院时和治疗4周后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及hs-CRP的水平.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比较,TC、TG、LDL-C、hs-CRP均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B组较A组hs-CRP、LDL-C降低明显(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40 mg 较10 mg降脂及抗炎作用更明显,强化降脂治疗能更有效的发挥其调脂作用,同时减轻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ACS病人妊娠相关蛋白A(PAPP-A)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 104例有临床症状或冠脉造影结果证实冠心病病人,根据阿托伐他汀剂量的不同分为10 mg组、20 mg组、40 mg组,测定基线和第1周及第4周PAPP-A和hs-CRP水平.结果 73例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血浆PAPP-A、hs-CRP水平高于稳定心绞痛病人(P〈0.05).与用药前比较,10 mg组、20 mg组PAPP-A和hs-CR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40 mg组在第4周时降低PAPP-A水平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APP-A在ACS中显著升高,高剂量他汀能降低它的水平,而低剂量的他汀无此效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巴曲酶联合立普妥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2009年12月—2010年7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采用脱水、降低颅内压、抗血小板凝集等常规治疗,观察组52例加用巴曲酶联合立普妥治疗,对两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分析以评价巴曲酶联合立普妥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2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组间有统计学差异(x~2=6.4077,P<0.05);两组患者用药后均无出血现象,肝、肾功能无明显变化,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巴曲酶联合立普妥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满意,且安全性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急性冠咏综合征(ACS)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及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的干预作用。方法对76例男性患者进冠脉造影,根据造影结果分为对照组、单支痛变组、双支病变组、三史病变组.根据临床分为对照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心肌梗死组,分别对hs—CRP进行检测。60例AC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应用阿托伐他汀20mg和40mg治疗3月.观察对hs—CRP的影响及安全性。结果随着病变支数的增加,hs—CRP水平逐渐升高。对照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心肌梗死组hs—CRP水平进行性升高。40mg大剂量组在1月时hs—CRP即开始下降,并且比同期20mg小剂量组下降明显。结论hs—CRP可反映ACS患者病变严重程度,应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均可降低hs—CRP水平.40mg剂量组降低ACS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应用阿托伐他汀干预后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探讨他汀类药物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机制。方法收集2006年7月-2008年10月福建省立医院门诊及住院的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80例,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药物干预组(A组,40例)及非他汀药物干预组(B组,40例)。并设无颈动脉粥样硬化对照组(C组,40例)。A组在饮食控制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口服,1次/日,疗程16周。B组采用饮食控制,加强体育运动,减轻体重等方法。干预8周后,观察血脂及血浆hs—CRP的变化,8周、16周后复查颈动脉多普勒超声,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干预前A纽与B组两组间血浆血脂、hs—CRP水平无明显差异。两组血浆、血脂、hs—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8周后A组血浆血脂、hs—CRP水平明显低于B组(P〈0.05)。干预8周时两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无明显改变,16周后药物干预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明显变小,易损癍块减少。结论他汀类药物在治疗颈动脉粥样斑块中不仅有降脂的作用,还有降低血浆hs—CRP起到抗炎稳定斑块的作用,从而起到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恩必普(NBP)对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安全性及对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08年8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基础治疗相同,治疗组加用恩必普200mg,每日4次1:2服。第14天、第21天、第28天时评定两组总疗效,采用NIHSS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ADL)量表Bathel指数评价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分别在确诊后24h内和治疗7d、14d、28d时测定血清hs—CRP,另选40名健康体检者检测血清hs-CRP为正常组。结果治疗组14d、21d、28d的NIHS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NIHSS评分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纽治疗后7d、14d、28dADL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Bathel指数评分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浓度明显高于正常组,治疗组、对照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7d、14d后,治疗组hs—CRP下降幅度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恩必普可用于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有效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早期应用恩必普可以显著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浓度,减轻炎症反应,对改善脑梗死病情及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据权威部门统计,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血管堵塞导致的心肌梗死、中风、甚至猝死等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全球和中国的第一位死亡原因。最近,关于全球销售额排名最大的药物立普妥(Lipitor,阿托伐他汀)有了更多的好消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体内C-反应蛋白(CRP)浓度的变化及其与血脂之间的关系,并观察阿托伐他汀对CRP和血脂的影响.方法:选取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53例,按照是否接受阿托伐他汀治疗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给予阿托伐他汀10mg/d,连续4周,治疗前后的血脂水平和CRP分别采用酶法和免疫比浊法测定.正常对照组选取正常健康体检人群.结果: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CRP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阿托伐他汀能显著降低CRP和胆固醇(TC)水平.阿托伐他汀治疗后CRP与TC降低率之间未呈相关性.结论:CRP可作为预测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危险的独立预报因子和评估治疗效果的指标,阿托伐他汀能有效的降低血脂和CRP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对脑梗死患者血脂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选取山西省中医院2018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80例,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予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4周后评定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总有效率,并测定2组治疗前后血脂各项指标及hs-crp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较治疗前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s-crp水平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上升(P<0.05),治疗后治疗组TC、LDL-C、hs-crp水平较对照组下降(P<0.05);治疗组血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脑梗死临床疗效良好,并可有效调节患者血脂及hs-crp水平,有效提高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在脑梗死合并高血脂患者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匹伐他汀对老年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血脂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将78例老年高胆固醇血症患者随机分为匹伐他汀组和辛伐他汀组,每组39例。2组分别采用匹伐他汀和辛伐他汀治疗。另选择39例年龄与性别相匹配的健康老年人作为对照组。检测对照组及2患者组治疗前以及治疗4周、12周后的血脂水平、hs-CRP水平、肝肾功能和肌酶谱。结果匹伐他汀组治疗4周、12周后,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hs-CRP水平均明显下降(P均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明显上升(P0.01)。治疗12周后,匹伐他汀组TC、LDL-C和hs-CRP水平明显低于治疗4周后(P均0.01);TG水平稍下降,HDL-C水平稍上升,但与治疗4周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4周、12周2组TC、TG、LDL-C、HDL-C及hs-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匹伐他汀组治疗期间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尿素氮(BUN)、肌酐(Cr)、肌酸磷酸激酶(CK)和空腹血糖(FBG)水平均无明显变化,辛伐他汀组用药后有4例ALT轻度升高。2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匹伐他汀治疗老年高胆固醇血症患者有效、安全,且有降低血清hs-CRP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