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比较常规切口、分段小切口、内窥镜下大隐静脉采集法的应用.方法 将96例择期冠脉旁路移植(CABG)患者分为常规切口组、分段小切口组、内窥镜组,分别采集大隐静脉.比较术中资料及术后下肢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大隐静脉长度3组间无明显差别(P〉0.05);切口总长度分段小切口组与内窥镜组均明显短于常规切口组(P〈0.01),且内窥镜组明显短于分段小切口组(P〈0.01);大隐静脉采集时间内窥镜组与分段小切口组均长于常规切口组(P〈0.01);而大隐静脉总手术时间3组间无统计学意义;下肢并发症常规切口组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 分段小切口和内窥镜下采集大隐静脉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可以作为CABG理想的大隐静脉采集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联合腔内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护理措施.方法:对30例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联合腔内激光治疗的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给予心理护理、生活指导、术前准备、体位及活动指导、饮食指导、病情观察、并发症护理、出院指导等护理护理措施.结果:30例患者均痊愈出现,均未发生切口感染、隐神经损伤、继发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住院时间最短3天,术后并发浅表皮肤灼伤1例,经烫伤对症处理1周恢复正常,3例患者沿大隐静脉途径局部出现皮下淤斑,均于术后2周内恢复正常.最长10天,平均5.5天.结论:加强术前、术后护理及康复指导,有助于手术的顺利开展,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且对预防复发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微创点状剥脱术在大隐静脉曲张治疗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评价。方法选取2007年3月至2009年3月来我院择期行大隐静脉切除术的患者86例,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观察组采用微创点状剥脱术。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进行评价。结果对照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均大于观察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例数较少,且经有效的对症治疗后痊愈出院;观察组患者皮肤切口瘢痕3-6个月基本消失,患者对皮肤愈合情况满意。结论微创点状剥脱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美观的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手术方法,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
小切口剥脱术综合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65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小切口剥脱术综合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的治疗体会。方法采用小切口剥脱术联合交通支筋膜上结扎及溃疡周围缝扎术综合治疗大隐静脉曲张患者65例,通过术前准备、术中操作及术后效果观察,分析该术式要点及术后并发症的处理。结果手术均获成功,下肢皮肤切口愈合良好,无一例继发出血,感染及皮肤坏死。有1例术后1 a复发。结论该方法安全易操作,复发率低,符合微创要求,无须特殊医疗设备,费用较低,是值得推广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曲张静脉点状剥脱术的临床疗效和在基层医院中的应用体会。方法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曲张静脉点状剥脱的手术方法,对该院2015年1月—2018年8月间收治的79例单纯大隐静脉曲张患者(观察组研究对象)进行治疗;随机从该院2011—2014年间接受传统大隐静脉结扎+剥脱术的患者中选择79例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手术指标和术后恢复指标的差异。结果 (1)观察组患者手术耗时、术中出血量、医疗花费和术后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中切口感染、皮下出血、皮下硬结、深静脉血栓形成、下肢皮肤麻木等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隐静脉高位结扎+点状抽剥术对单纯性大隐静脉曲张疗效满意,且相较于传统手术,其具有手术耗时短、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手术并发症风险低等优点;此外,改术式简单易行、便于掌握、花费低廉,便于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微创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对46例52条下肢单纯大隐静脉曲张患者行改良结扎法加点式抽剥术治疗。用1.5~2.0 cm切口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保留旋髂浅静脉、腹壁浅静脉和阴部外静脉。经0.2~0.5 cm的微小切口剥除曲张的大隐静脉属支。结果所有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术前有肿胀和沉重感的34条下肢曲张静脉,32条术后症状消失,另2条症状改善。皮下淤血斑于1个月后自行恢复,皮肤切口瘢痕极小,随访2个月~1 a,未发现复发。结论改良结扎法加点式抽剥术治疗单纯大隐静脉曲张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腔镜深筋膜下超声刀交通静脉离断术(SEPs)治疗小腿静脉慢性溃疡的价值。方法 15例同时存在浅静脉倒流、交通支静脉功能不全、深静脉功能不全和静脉性溃疡的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均为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并抽剥和小腿曲张的浅静脉小切口剥脱,腔镜深筋膜下结扎交通支静脉。结果术后15例患者肢体症状和浅静脉曲张完全消失,14例患者的静脉性溃疡于术后短期内愈合,1例患者的溃疡面积明显缩小。结论腔镜深筋膜下小腿交通静脉离断术治疗小腿交通支功能不全性溃疡是安全有效的,且损伤小、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介绍小切口剥脱术综合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的治疗体会。方法采用小切口剥脱术联合交通支筋膜上结扎及渍疡周围缝扎术综合治疗大隐静脉曲张患者65例,通过术前准备、术中操作及术后效果观察,分析该术式要点及术后并发症的处理。结果手术均获成功,下肢皮肤切口愈合良好,无一例继发出血,感染及皮肤坏死。有1例术后1a复发。结论该方法安全易操作,复发率低,符合微创要求,无须特殊医疗设备,费用较低,是值得推广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期联合功能锻炼对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取血管桥下肢肢体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18年12月在该院择期行CABG手术治疗的13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65例,对照组术后仅进行常规基础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基础护理的同时开展早期联合功能锻炼,对比两组取血管桥下肢切口并发症及肌力情况,同时对比两组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取血管桥下肢切口并发症发生率为4.62%,包括切口感染2例,切口渗液1例,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6.9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下肢肌力分为:4级25例,5级34例,优良率为90.77%,对照组优良率为70.77%,观察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与总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CABG手术患者实施早期联合功能锻炼,有利于取血管桥下肢肢体肌力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患者康复时间,值得临床护理借鉴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复发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复发的原因。方法总结本院2002年9月—2006年8月收治的32例(40条患肢)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深、浅静脉及交通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和患肢顺行性深静脉造影。结果复发的原因有大隐静脉主干及其部分属支残存(14条患肢),合并交通静脉功能不全(5条患肢),合并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10条患肢),出现小隐静脉曲张(10条患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1条患肢)。结论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复发的原因较为复杂,通常累及3个静脉系统,大隐静脉主干及其部分属支残存是导致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复发的主要原因。术前全面的影像学检查和选择正确的手术方式是避免术后静脉曲张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医中药应用于犬隐静脉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6月~2013年9月收治的80例行大隐静脉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观察组使用中药进行血栓预防,对两组患者的血栓发生率和术后引流、血栓发生时间进行观察。结果:两组患者疼痛、下肢肿胀和创口瘀血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PT、APTT差异显著(P〈0.05)。结论:使用中医中药进行大隐静脉术后深静脉血栓预防效果显著,能改善大隐静脉术后的高凝血状态,能提高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法联合外科手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79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9例。对照组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小切口分段结扎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自拟益气疏筋方口服药物。两组均15d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6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疗法联合手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疗效确切,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声监视引导下行射频闭合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及可行性。方法:对大隐静脉曲张患者98例(134条患肢)术前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深静脉功能分级,排除血栓患者,定位标记曲张浅静脉走形,在椎管内麻醉或局部浸润麻醉下行射频闭合手术,术中在彩超监视引导下对小腿曲张团块行点状剥脱、静脉环状缝扎等辅助治疗。结果:98例患者均在超声引导下完成手术治疗,痊愈出院,曲张静脉全部消失,未发生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随访6个月无再通、复发。结论:超声监视引导行射频闭合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方法便捷、安全、有目的性,能明显减少手术创口及创面,具微创、美观、并发症少、恢复快、廉价、效果优良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微创点式抽剥法在大隐静脉曲张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微创点式抽剥法结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病人126例(158条腿),回顾总结手术疗效。结果:随访115例病人(91%),术后症状均得到显著改善,瘢痕微小,病人满意度高。结论:微创点式抽剥法治疗大隐静脉曲张操作简单、创伤小、恢复快、瘢痕小、愈合美观,易于开展和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应用效果。方法:对7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围术期应用IABP的患者,监测使用IABP前和使用后2h、撤机前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后,收缩压(SBP)、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心排指数(CI)和每小时尿量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及时进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能够帮助高危患者平稳度过围术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透明角膜缘隧道切口和角膜隧道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老年性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患者80例96眼,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49眼)和对照组各40例(47炎),观察组采用透明角膜缘隧道切口,对照组采用角膜隧道切口,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裸眼视力、角膜散光和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裸眼视力、角膜散光值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相似,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透明角膜隧道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老年性白内障,有利于术后视力恢复,降低角膜散光程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刘志久  袁光辉 《中医正骨》2012,24(10):26-28
目的:探讨间断横褥式缝合对预防跟骨骨折术后切口并发症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外侧入路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纳入研究的患者共92例107足,男86例,女6例。年龄17~66岁,中位数37.5岁。受伤至手术时间7~12 d,中位数9.5 d。其中采用间断横褥式缝合者55例63足(Ⅰ组),采用分层缝合者37例44足(Ⅱ组)。分别统计2组患者术后切口及周围张力性水疱、切口皮缘坏死、缝线切割皮缘、钢板外露等切口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Ⅰ组术后3足出现切口部位张力性水疱,1足发生切口部位皮缘坏死,换药后痊愈;Ⅱ组术后4足出现皮缘坏死,经换药后痊愈;3足同时发生张力性水疱、切口皮缘坏死及缝线切割皮缘,经换药后痊愈;2足出现张力性水疱,经换药后痊愈;1足出现钢板外露,经皮瓣转移后痊愈。2组患者张力性水疱、缝线切割皮缘及钢板外露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17,P=0.366;P=0.067;P=0.411);Ⅱ组切口皮缘坏死及切口并发症总体发生率高于Ⅰ组(χ2=5.751,P=0.017;χ2=6.111,P=0.013)。结论:间断横褥式缝合可以降低跟骨骨折术后切口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在12mmol/L以下,颞侧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糖尿病白内障患者58例(72眼)施行颞侧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手术并发症及术后视力、切口愈合情况。结果:随访1年,裸眼或矫正视力≤0.1者2眼(2.78%),0.1~0.3者1眼(1.39%),0.3~0.5者2眼(2.78%),0.8—1.5者67眼(93.06%)。术中无出血,术后无感染,切口愈合良好。结论:糖尿病白内障患者餐后血糖控制在12mmol/L以下者,于表面麻醉下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行气活血利水方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预防老年股骨头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75例采用内服行气活血利水方口服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皮下注射;对照组73例采用单纯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术后记录伤口引流量,于术后第3、7、12 d分别行下肢血管彩色多谱勒超声检查,评价深静脉通畅情况。结果 2组病例手术后48 h刀口引流量均在正常范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均未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对照组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4例(5.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发生明显的出血并发症。结论行气活血利水方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可安全、有效预防老年股骨头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