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同型半胱氨酸(Hcy)与脑梗死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选择2017年9月—2019年4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233例,于入院次日清晨抽取空腹静脉血分离血清,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sdLDL-C、Hcy水平;根据患者一般资料辨证分型。结果脑梗死常见中医证型有风痰瘀阻证、气虚血瘀证、痰热腑实证。不同证型的脑梗死患者血清sdLDL-C、Hcy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风火上扰组、风痰瘀阻组和痰热腑实组的sdLDL-C水平明显高于风痰火亢组、痰湿蒙神组和阴虚风动组(P0.01);痰热腑实组的sdLDL-C水平明显高于气虚血瘀组和风痰瘀阻组(P0.01);气虚血瘀组的sdLDL-C水平高于风痰火亢组和痰湿蒙神组(P0.05);气虚血瘀组和痰热腑实组的Hcy水平明显高于风痰火亢组和痰湿蒙神组(P0.01);痰热腑实组的Hcy水平明显高于风痰瘀阻组和阴虚风动组(P0.01);风火上扰组和风痰瘀阻组的Hcy水平高于风痰火亢组(P0.05)。脑梗死中医证型与sdLDL-C、Hcy水平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不同证型脑梗死患者血清sdLDL-C、Hcy水平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21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及30例健康者,对脑梗死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风痰瘀阻型、阴虚风动型、气虚血瘀型、痰热腑实型、风痰火亢型、风火上扰型、痰湿蒙神型7组,分别测定急性脑梗死患者和健康对照者血浆Hey及血清hs-CRP水平,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Hey及血清hs-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急性脑梗死各中医证型中,风痰瘀阻型血浆Hcy水平较其他6型明显增高(P<0.05);痰热腑实型、风痰火亢型、风火上扰型的血清hs-CRP水平较风痰瘀阻型、气虚血瘀型、阴虚风动型及痰湿蒙神型显著升高(P<0.05).结论:血液Hcy、hs-CRP水平的升高是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血液Hcy、HsCRP水平可作为急性脑梗死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指标. 健康对照者血浆Hey及血清hs-CRP水平,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Hey及血清hs-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急性脑梗死各中医证型中,风痰瘀阻型血浆Hcy水平较其他6型明显增高(P< .05);痰热腑实型、风痰火亢型、风火上扰型的血清hs-CRP水平较风痰瘀阻型、气虚血瘀型、阴虚风动型及痰湿蒙神型显著升高(P<0.05).结论:血液Hcy、hs-CRP水平的升高是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血液Hcy、HsCRP水平可作为急性脑梗死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指标. 健康对照者血浆Hey及血清hs-CRP水平,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He  相似文献   

3.
吕霞  郭蕾  马作平  陈加良  刘强  林浩  邓先琴 《新中医》2021,53(15):32-35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Agatston钙化积分与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将400例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按照中医辨证分为风痰火亢、风火上扰、痰热腑实、风痰瘀阻、痰湿蒙神、气虚血瘀、阴虚风动等7个证型;所有病例均行Siemens双源头颈CT检查,计算颈内动脉Agatston钙化积分,并根据积分划分为0分、1~199分、200~399分、400~599分及≥600分5个等级;比较缺血性中风急性期各中医证型患者的颈内动脉钙化积分情况。结果:缺血性中风急性期各中医证型患者在年龄、性别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共有328例患者存在颈内动脉钙化,各证型患者所占例数从多到少依次为:风痰瘀阻证气虚血瘀证阴虚风动证痰热腑实证风火上扰证风痰火亢证痰湿蒙神证。各中医证型患者颈内动脉钙化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证型的颈内动脉钙化积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中医证型中分布风痰瘀阻证及气虚血瘀证占比较多;各中医证型颈内动脉钙化积分存在一定差异,以气虚血瘀证积分最高、风痰瘀阻证次之,此可为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中医辨证分型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风急性期中医辨证分型与中性粒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37例中风急性期患者的血清中性粒细胞(PMN)凋亡率。结果:中风急性期患者在发病的72h内血清中PMN凋亡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且组内比较PMN凋亡率呈进行性降低趋势(P<0.05)。中脏腑患者PMN凋亡率明显低于中经络组(P<0.05);风痰火亢证、痰热腑实证、风痰瘀阻证、风火上扰证、痰湿蒙神证PMN凋亡率明显低于气虚血瘀证、阴虚风动证(P<0.05或0.01)。痰湿蒙神证、风火上扰证、风痰火亢证PMN凋亡率明显低于痰热腑实证、风痰瘀阻证、气虚血瘀证、阴虚风动证(P<0.05)。结论:中风病的致病因素、病情轻重和辨证分型与PMN凋亡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王彤  王淼  胡楠 《辽宁中医杂志》2020,47(7):105-108
目的探讨脑梗死康复期患者中医证型与自我管理能力的调查研究。方法将2016年1月—2018年3月本院脑梗死康复期患者116例作为观察对象,收集患者的基本资料,根据脑梗死康复期的中医辨证分型,记录入组患者的各项Fugl-Meyer评定量表、Barthel指数、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tandardized Swallowing Assessment,SSA)、成年人自我管理能力评定量表,比较脑梗死康复期患者中医证型与Fugl-Meyer分级、SSA量表、Barthel指数、自我管理能力的关系。结果脑梗死康复期中气虚血瘀证最多,占33.62%,其次分别为痰瘀阻络证(24.14%)、阴虚风动证(18.10%)、风火上扰证(15.52%)、痰热腑实证(8.62%)。在Fugl-Meyer分级上,气虚血瘀证和阴虚风动证、风火上扰证和痰热腑实证、痰瘀阻络证依次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SSA量表上,痰瘀阻络证、风火上扰证和痰热腑实证、气虚血瘀证和阴虚风动证依次降低,在Barthel指数上,阴虚风动证和气虚血瘀证、风火上扰证和痰热腑实证、痰瘀阻络证依次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饮食行为、心理调节上,气虚血瘀证和阴虚风动证高于痰瘀阻络证、风火上扰证、痰热腑实证;在服药依从性、自我监控上,气虚血瘀证和阴虚风动证、风火上扰证和痰热腑实证、痰瘀阻络证依次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康复期患者中医证型与预后状况、自我管理能力有关,气虚血瘀证、阴虚风动证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较佳,预后好;痰瘀阻络证、风火上扰证和痰热腑实证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较差,预后欠佳。  相似文献   

6.
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出血性中风急性期15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运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患者150例,疗效确切,现报告如下. 一般资料 150例中男性107例,女性43例;年龄40~74岁;其中风痰火亢证22例,风火上扰证34例,痰热腑实证44例,风痰瘀阻证10例,痰湿蒙神证23例,气虚血瘀证9例,阴虚风动证8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风病急性期中医证型与脑肠肽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收集中风急性期(发病时间7 d)患者50例,于入院后第1日测定血浆脑肠肽[胃动素(MTL)、胃泌素(GAS)、胆囊收缩素(CCK)]水平、中医证型,与阴性对照组对比研究。结果 (1)风痰火亢组、痰热腑实组、风痰瘀阻组血浆MTL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痰热腑实组与风痰瘀阻组MLT值较其他证型显著升高;风火上扰组MTL值显著低于其他组。(2)风痰火亢组、痰热腑实组、风痰瘀阻组、气虚血瘀组血浆GAS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痰热腑实组、风痰瘀阻组较风痰火亢组、风火上扰组GAS水平显著升高;风火上扰组GAS水平显著低于其他各组。(3)风痰火亢组、痰热腑实组、风痰瘀阻组、气虚血瘀组血浆CCK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气虚血瘀组CCK水平较风火上扰组显著升高。结论中风病急性期患者部分证型血浆脑肠肽水平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卒中中经络患者常见5种中医证候的情绪特征。方法选择脑卒中中经络急性期以及恢复期患者,性别、年龄大致相当的健康人为对照组,采用中医肝脏象情绪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对各组进行情绪测量。结果脑卒中患者中医肝脏象情绪量表、HAMD、HAMA测值明显高于健康人对照组(P0.01);中医5证型的肝经维度和焦虑维度积分,在阴虚风动、风火痰亢和痰热腑实明显增高(P0.05);而风火痰亢、风痰瘀阻和气虚血瘀型患者抑郁维度增高(P0.01)。PSD发生的证候频率,按比例由高至低依次为阴虚风动、气虚血瘀、风痰瘀阻、风痰火亢和痰热腑实证。结论脑卒中患者有明显的焦虑及抑郁情绪,阴虚风动、风痰火亢证型的焦虑、抑郁程度均高于其它证型,阴虚风动和气虚血瘀证发生PSD的证候频率最高。  相似文献   

9.
岭南地区近10年中风病中医证候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岭南地区中风病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方法对近10年岭南地区中医药治疗中风病的临床研究文献进行梳理,采用频数统计方法,总结分析证候分布的规律。结果证候病例频次由高至低排列依次为气虚血瘀证、风痰瘀阻证、风痰火亢证、痰热腑实证、风火上扰证、痰湿蒙神证、阴虚风动证;依证候频次依次为气虚血瘀证、风痰瘀阻证、阴虚风动证、痰热腑实证、风痰火亢证、风火上扰证、痰湿蒙神证。证素的病例频次由高到低依次为瘀证、痰证、气虚证、风证、热证、阴虚证、火证、阳亢证、血虚证、阳虚证;证素频次由高到低依次为瘀证、痰证、气虚证、风证、热证、阴虚证、阳亢证、火证、阳虚证、血虚证。结论岭南地区近10年中风病常见证候分布以气虚血瘀证、风痰瘀阻证为主;证素以瘀证、气虚证、痰证为主,其中痰证是岭南地区中风病发病过程中的重要证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患者中医证型与血清hs-CRP和IL-1的相关性。方法:纳入急性脑出血患者320例,判定中医证型并检测血清hs-CRP、IL-1的水平。结果:急性脑出血患者中医证型分布从高到低依次为痰热腑实证(26.88%)、风痰火亢证(19.69%)、风痰瘀阻证(16.88%)、痰湿蒙神证(11.25%)、风火上亢证(9.38%)、气虚血瘀证(8.44%)和阴虚风动证(7.50%);风火上扰证、风痰火亢证和痰热腑实证的hs-CRP和IL-1水平明显高于其余4种证型(P0.05)。结论:急性脑出血中医证型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不同中医证型间血清hs-CRP和IL-1水平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1.
缺血性中风辨证分型方法有两种:中风分中经络(风痰入络证、风阳上扰证、阴虚风动证),中脏腑闭证(痰热腑实证、痰火瘀闭证、痰浊瘀闭证),中脏腑脱证(阴竭阳亡),恢复期(风痰瘀阻证、气虚络瘀讧、肝肾亏虚证);风痰火亢、风火上扰、痰热腑实、风痰瘀阻、痰湿蒙神、气虚血瘀、阴虚风动等七种证型。中医药治疗缺血性中风的方法有益气活血化瘀法、祛痰化瘀通络法、通腑化痰泻热法、醒神豁痰开窍法、平肝熄风化痰法。  相似文献   

12.
梁健芬  刘泰  胡跃强 《辽宁中医杂志》2006,33(12):1527-1528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急性脑梗死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将1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风痰瘀阻型、痰热腑实型、风痰火亢型、风火上扰型、气虚血瘀型、阴虚风动型、痰湿蒙神型7组,采用荧光偏正免疫分析法分别测定脑梗死患者和健康对照者血浆Hcy水平,并分别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Hcy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且急性脑梗死各中医证型中风痰瘀阻型、气虚血瘀型的血浆Hcy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01)。结论:血浆Hcy水平的升高是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血浆Hcy水平可作为急性脑梗死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3.
急性脑血管病辨证分型与血浆胃动素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浆胃动素的关系.方法将350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辨证分为痰热腑实、风痰火亢、风痰瘀阻、风火上扰、痰湿蒙神、气虚血瘀、阴虚风动型7个证型,每个证型各5 0例,另设健康对照组50例,观察组与对照组均在入院后翌日、排便后翌日、病程第7天和第14天清晨空腹平卧采肘静脉血测定血浆胃动素.最后运用华西医科大学卫生统计学教研室提供的Pems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MTL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其中以痰热腑实型、风痰瘀阻型、痰湿蒙神型、气虚血瘀型的空腹血浆胃动素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其中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ICH)的其余各证型差异亦有非常显著性(P<0.01),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CI)的风火上扰、阴虚风动型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急性脑血管病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浆胃动素浓度有相关性.为临床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指导临床合理应用通腑药提供了一个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脑中风急性期血糖水平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00例脑中风急性期患者,根据中医证型标准分组,即风痰火亢20例、风痰瘀阻20例、痰热腑实20例、气虚血瘀20例、阴虚风动20例。选择同期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五种中医证型患者与对照组血糖水平。结果风痰火亢型、风痰瘀阻型、痰热腑实型血糖水平略高于对照组,但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气虚血瘀型、阴虚风动型血糖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血糖水平与气虚血瘀型、阴虚风动型最为密切,要根据不同证型进行辨证施治。重视患者血糖水平变化,进而提高治疗针对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缺血性中风早期中医各证型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Barthel指数的关系。方法:对220例患者,在发病的1~3天,通过中医辨证分为7型:风痰火亢型,风火上扰型,风痰瘀阻型,痰热腑实型,痰湿蒙神型,气虚血瘀型以及阴虚风动型;同时对患者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用Barthel指数量表评价患者的生活能力,分析其中医证型与神经功能缺损、Barthel指数的关系。结果:缺血性中风早期不同证型间其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Barthel指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湿蒙神型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最高、生活依赖程度最高,风火上扰型次之,阴虚风动型最低;各证型中Barthel指数以痰湿蒙神型最低、生活依赖程度最高,风火上扰型次之,风痰火亢型最高。结论:缺血性中风早期中医证型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Barthel指数相关,其二者可作为缺血性中风早期中医辨证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血清缺血修饰蛋白(IMA)变化与脑出血急性期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 应用白蛋白钴离子结合试验测定140例脑出血急性期不同证型患者和32例健康对照者血清IMA水平,并进行组问比较分析.结果 脑出血急性期患者血清IMA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中医不同证型中,风痰瘀阻证、痰湿蒙神证血清IMA含量明显高于气虚血瘀证、阴虚风动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风痰火亢证、风火上扰证、痰热腑实证IMA含量明显高于风痰瘀阻证、痰湿蒙神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脑出血急性期血清IMA水平增高,不同证型中血清IMA水平存在差异,血清IMA可作为临床脑出血急性期辨证及合理用药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医证型与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MR-DWI)表现的相关性,为急性脑梗死的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303例患者予以中医辨证分型及头颅MR-DWI检查,观察患者梗死病灶部位、大小及表现弥散系数(ADC)值。结果按照中医辨证分型分为风痰阻络证125例,风火上扰证49例,气虚血瘀证64例,阴虚风动证38例,痰热腑实证27例。不同梗死病灶部位与中医证型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梗死病灶在基底节区以风痰阻络证多见,梗死病灶在脑干部位以阴虚风动证、气虚血瘀证多见,梗死病灶在脑叶部位以痰热腑实证多见,梗死病灶在小脑部位以风火上扰证多见(P <0.05)。不同梗死病灶类型与中医证型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腔隙性脑梗死中风痰阻络证、风火上扰证、阴虚风动证居多,局灶性脑梗死中气虚血瘀证多见,大面积脑梗死中痰热腑实证多见(P <0.05)。不同中医证型梗死病灶ADC值之间,以及各组对侧正常脑组织ADC值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 0.05),但不同中医证型患者梗死病灶ADC值明显低于对侧脑组织(P <0.0...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颈动脉彩超所示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情况与缺血性中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入选缺血性中风病例308例,采集患者双侧颈动脉的超声检查结果,具体指标为内膜-中层膜厚度、颈动脉狭窄程度、颈动脉斑块积分以及颈动脉斑块分型;按照中医辨证的统一标准进行辨证,建立相应的数据库,分析中医证候与颈动脉超声检查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患者颈动脉平均内-中膜厚度与中医证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颈动脉狭窄程度:阴虚风动证风火上扰证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为在1级者较多;风痰阻络证、气虚血瘀证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为在2级者较多;痰热腑实证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为在4级者较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rouse积分分析显示:风痰阻络证斑块积分痰热腑实证气虚血瘀证阴虚风动证风火上扰证,P 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颈动脉斑块分型统计分析显示不同中医证型患者斑块性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缺血性中风病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与中医证型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风痰阻络、气虚血瘀证常见颈动脉狭窄2级;风火上扰证、阴虚风动证常见颈动脉狭窄程度为1级;痰热腑实证较多出现颈动脉狭窄程度4级。颈动脉斑块积分与中医证型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风痰阻络证斑块积分最重,其次为痰热腑实证、气虚血瘀证,阴虚风动证,斑块积分程度最轻的证型为风火上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病(hypertensive encephalopathy,HE)的中医辨证分型规律,为临床及试验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根据98例HE患者入院时症状、舌脉体征等临床资料,进行证型分布分析。结果:98例HE患者常见中医证型分布比例依次为风痰火亢证25例(25.51%)、气虚血瘀证20例(20.41%)、痰湿蒙神证16例(16.33%)、风火上扰证10例(10.20%)、风痰瘀阻证13例(13.27%)、痰热腑实证8例(8.16%)、阴虚风动6例(6.12%)。结论:高血压脑病临床辨证以实证多见,风痰火亢证是其最常见证型,"风"、"火(热)"、"痰(湿)"、"瘀"、"虚"是高血压脑病的致病因素,其中"痰(湿)"是主要病理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南雄地区中风患者急性期的中医证候特点及规律。方法:按标准纳入2006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南雄地区中风病急性期患者741例,采用频数统计方法,总结分析中医证候的特点和分布规律。结果:741例患者经辨证核对,其证型频次由低到高排列依次为阴虚风动证、痰湿蒙神证、风火上扰证、痰热腑实证、风痰火亢证、风痰瘀阻证、气虚血瘀证,其中以气虚血瘀证309例(占41.7%)、风痰瘀阻证199例(占26.9%)、风痰火亢证74例(占10.0%)为主,3种证型共占全部证型的78.6%(582例)。741例患者中证素的分布由低到高依次为阳虚证、血虚证、阳亢证、火证、阴虚证、热证、风证、气虚证、痰证、瘀证。其中以瘀证、痰证和气虚证为主。在对不同病程和不同偏瘫肢体的证候分型统计中,其证候分型也有显著差异。结论:南雄地区中风病患者急性期的常见证候分布以气虚血瘀证、风痰瘀阻证、风痰火亢证为主;证素以瘀证、痰证和气虚证为主,其中痰证是南雄地区中风病发病过程中的重要证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