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探讨男童一侧睾丸缺失后对另侧睾丸的生长、性激素水平及第二性征发育的影响。方法对61例一侧睾丸缺失的患儿进行随访,随访内容包括所剩睾丸体积、性激素水平及第二性征发育情况。同期检测150例各年龄段正常男孩相应指标。按≤10岁、10~12岁、〉12岁,分年龄段分别进行比较。结果各年龄段内,睾丸缺失组睾丸体积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俨〈0.05),睾丸缺失的不同疾病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尸〉0.05);睾丸缺失早期另侧睾丸肥大明显,并随缺失时间延长而减轻;10~12岁及〉12岁组肥大尤为明显,与≤10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激素水平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但相同年龄段内,睾丸缺失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睾丸缺失患儿第二性征的出现及发育与正常儿童无明显差异。结论男童一侧睾丸缺失可致另侧睾丸代偿性肥大(CTA)。术后早期睾丸代偿增大更为明显;睾丸发育启动及增长发育期睾丸代偿肥大较处于相对静止期更为明显。但其增大程度与引起缺失的原发疾病无明显关系,且CTA不影响其后的性激素水平及青春期第二性征的出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儿童动脉缺血性卒中(AIS)的起病方式、梗死部位与卒中病因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2007年10月在武汉市儿童医院及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儿科住院、经头颅影像学证实并诊断为AIS的病例97例。年龄6个月~18岁。按病因分为炎性反应性动脉病组(32例)与非炎性反应性动脉病组(65例)(脑血管畸形、心源性栓塞、血液系统疾病及代谢疾病)。记录二组患几年龄、起病方式及梗死部位,并将起病方式分为急性与非急性,梗死部位分为基底核区与大脑中动脉主干供血区。采用t检验比较二组AIS患儿平均年龄差异搿。检验比较二组患儿起病方式与梗死部位差异。结果炎性反应性动脉病组与非炎性反应性动脉病组平均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73 P〉0.05)。炎性反应性动脉病组中急性起病者10例(31.2%),非炎性反应性动脉病组中急性起病者38例(58.5%),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52 P〈0.05)。炎性反应性动脉病组梗死灶位于基底核区21例(65.6%),非炎性反应性动脉病组梗死灶位于基底核区28例(43.1%),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SL(χ^2=4.361 P〈0.05)。结论起病方式与梗死部位可以提示儿童AIS的病因诊断。非急性起病、梗死灶位于基底核区的AIS,其病因多为炎性反应性动脉病。  相似文献   

3.
目的运用超声检查探讨单侧隐睾症患者年龄及睾丸所在部位与睾丸体积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双侧睾丸位置,测量睾丸各径线,计算睾丸体积。按年龄和睾丸所在位置分组。采用方差分析睾丸体积、年龄及睾丸所在位置的关系。结果608例年龄6个月至13岁经超声检查及手术证实的单侧隐睾患儿中,左侧306例,右侧302例。51例隐睾位于腹腔内,557例位于腹腔外。单侧隐睾患儿未下降睾丸位于腹腔内组与位于腹腔外组患侧睾丸体积比较无明显差异(P=0.658);6个月至13岁各年龄组患儿患侧睾丸体积均明显较对侧睾丸体积小(P〈0.001);单侧隐睾患儿双侧睾丸体积在1-11岁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隐睾症对小于1岁的婴儿睾丸体积发育已造成影响,宜在1岁以前尽早手术。1-11岁双侧睾丸体积均未见明显变化,睾丸发育处于相对静止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蛋白激酶C(PKC)信号传导对ITP患儿外周血T细胞凋亡及其相关蛋白Fas、FasL表达的影响。方法 无菌采集ITP患儿及正常健康儿童的外周抗凝血,分离T细胞,并分为三组,第一组为空白对照组,第二组加入PKC的激活剂PMA,第三组加入PMA与抑制剂H-7;在37℃、5%CO2条件下培养24小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细胞的凋亡率及Fas、FasL蛋白的表达。结果 加入PMA培养液的正常组,T细胞的凋亡率和Fas、FasL蛋白表达与空白对照比较,差别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加入PMA培养液的ITP组,T细胞的凋亡率与空白对照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加入PMA培养的正常组比较,差别也有显著性(P〈0.05),ITP患儿T细胞Fas的表达与其它各组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FasL的表达仅与ITP组空白对照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加入PMA和H-7培养液的ITP组,T细胞的的凋亡率和Fas、FasL蛋白表达与只加入PMA培养液的ITP组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而与空白对照比较,差别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PKC信号传导对ITP患儿T细胞凋亡及其相关蛋白Fas、FasL的表达产生影响,并且可能与ITP的免疫病理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新生儿肠旋转不良的疗效以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对本院2010年1月到2011年12月收治的40例新生儿肠旋转不良患儿进行手术治疗,其中20例行开腹Ladd’s手术,20例行腹腔镜下Ladd’s手术;比较两组患儿手术前、手术后第1天、第5天血液中CD3^+、CD4^+、CD8^+、B细胞、NK细胞和IgA、IgG、IgM、C3、C4hs—CRP水平,同时比较两组应激时间、术中出血量、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等指标。结果两组患儿均痊愈出院,腹腔镜手术患儿在应激时间、出血量、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方面比较,均优于开腹手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1天,两组患儿外周血CD3^+、CD4^+、CD8^+活性较术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除NK细胞外(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5天,腹腔镜手术组恢复至接近术前水平(P〉0.05),明显高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第1天与术前相比,免疫球蛋白IgA、IgG、IgM、C3、C4、hs-CR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5天,腹腔镜组恢复至接近正常水平。结论腹腔镜Ladd’s手术治疗肠旋转不良对机体干扰小,安全,创伤小,恢复快,具有一定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cutelowerrespiratoryinfection,ALRI)住院患儿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syncytialviruS,RSV)感染的情况。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3年3月2625例ALRJ住院患儿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其鼻咽分泌物中的RSV抗原。结果送检标本2625例,RSV阳性534例(20.34%)。〈1岁组RSV阳性检出率24.30%(399/1642),一3岁组15.83%(114/720),〉3岁组7.98%(21/263),〈1岁与~3岁组比较(x2=21.102,P〈0.01),-3岁与〉3岁组比较(X2=10.016,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男性患儿RSV阳性检出率21.49%(331/1540),女性18.71%(203/1085),男性检出率高于女性(x2=4.579,P〈0.05)。不同年度RSV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SV检出率高峰从每年的10月开始,至次年的4月结束。结论ALRI住院患儿RSV阳性检出率以1岁以内婴儿最高,年龄越小,RSV感染率越高,男性RSV感染高于女性,冬春季为流行高峰。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清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在儿童慢性咳嗽尤其与哮喘相关的慢性咳嗽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测定117例5~16岁慢性咳嗽患儿的血清ECP和肺功能,其中哮喘发作组53例,哮喘缓解组30例,咳嗽变异型哮喘组22例,鼻后滴流综合征(PNDS)组12例;另设24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结果 血清ECP水平在哮喘发作组及咳嗽变异型哮喘组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哮喘缓解组、PNDS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各组最大呼气峰流速(PEF)预计值、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3)预计值、用力肺活量(FVC)预计值哮喘发作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哮喘缓解组、PNDS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咳嗽变异型哮喘组PEF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EV3、FVC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ECP是导致气道炎症和组织损伤的重要介质,血清ECP水平可反映气道高反应性发展的早期阶段,在反映病情严重程度方面具有特异性及敏感性。ECP可作为慢性咳嗽鉴别诊断的一个参考指标.可用于筛选不典型哮喘。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婴幼儿化脓性脑膜炎肝脏功能受损情况与年龄及细菌种类的关系。方法 ~3岁80例化脓性脑膜炎患儿,全部病例均于入院后1~3天做脑脊液常规、生化检查、细菌培养+药敏。确诊病例次日查肝功,发现AST、ALT1项或2项升高者,做乙肝十项、丙肝系列检查。临床观察不同年龄组和不同病原体组肝脏功能受损比例及恢复的时间。结果 3个年龄组化脓性脑膜炎患儿初查时以~6个月发生率最高,为53.3%,3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6.60,P〈0.05);治疗后14天复查以~6个月发生率最高,为40.0%,3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7.06,P〈0.05);治疗后21天复查仍以~6月发生率最高,为23.3%,3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X^2=7.39,P〈0.01);治疗后28天所有病例AST、ALT全部恢复正常。4种致病菌化脑患儿初查以金葡菌组发生率最高,为61.5%,其次为大肠杆菌组,为41.7%,4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5.92,P〈0.05);治疗后14天仍以金葡菌组发生率最高,为46.2%,其次为大肠杆菌,为41.7%,4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8.469,P〈0.05);治疗后21天仍以金葡菌组发生率最高,为23.1%,其次为大肠杆菌,为16.7%,但4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X^2=4.542,P〉0.05);治疗后28天所有病例AST、ALT全部恢复正常。结论 婴幼儿化脑肝功受损比较常见,年龄越小受损比例越高,恢复时间越慢。不同病原体的化脓性脑膜炎以金葡菌组肝功能受损发生率最高,其次为大肠杆菌组。  相似文献   

9.
纳洛酮治疗儿童外伤性脑梗塞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纳洛酮治疗儿童外伤性脑梗塞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选择46例儿童外伤性脑梗塞患儿,随机分为常规药物治疗组和纳洛酮治疗组,每组各23例,分别于人院当天起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及加用盐酸纳洛酮治疗,疗程10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NIHS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NIH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纳洛酮治疗组21例临床症状明显好转,常规药物治疗组15例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总有效率分别为91%和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洛酮作为一种神经保护剂,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有效改善外伤性脑梗塞患儿的疗效和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全凭吸入七氟烷在小儿门诊包皮环切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70例门诊包皮环切术患儿,随机分为局部麻醉组和七氟烷吸入麻醉组,其中局部麻醉组32例,七氟烷吸入麻醉组38例。术后进行McGill量化评分、疼痛分级指数评定(PRI)、视觉模拟定级(VAS)及现有痛强度(PRI)评估。结果两组患儿年龄、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前后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七氟烷吸入麻醉组的心率较局部麻醉组稳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h和24hPRI量化评分,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凭七氟烷吸入麻醉是小儿包皮环切术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介绍经肋脊角小切口入路离断式肾盂成形术治疗肾盂输尿管交界处狭窄(UPJO)所致肾积水的方法及疗效。方法2007年1月至2008年10月,对本院收治的48例UPJO患儿经肋脊角小切口入路(A组)行离断式肾盂成形术,与同期70例常规手术入路(B组,包括经腰以及经上腹横切口腹膜外入路)、28例腹腔镜后腹膜入路(C组)进行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恢复(包括肾周引流量、拔除肾周引流管时间、肠道恢复时间)、手术效果、年龄、肾积水程度的比较。结果①术中出血量:A组与C组相当(P〉0.05),较B组少(P〈0.05);手术时间A组最短(P〈0.05);②术后恢复情况:A组与C组相当(P〉0.05),短于B组(P〈0.05);③手术效果:各组一致(P〉0.05);④各组年龄结构与肾积水程度:A组与B组分布均匀(P〉0.05),与C组存在差别(P〈0.05)。结论经肋脊角小切口入路行离断式肾盂成形术治疗小儿UPJO,具有切口小,损伤少,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动态血压负荷与儿童直立倾斜试验(head—up tilt test,HuTT)结果的关系。方法选择2008年8月至2013年2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儿童晕厥专科就诊或住院的以不明原因晕厥或先兆晕厥为主诉的儿童311例,年龄3~17岁,男153例,女158例,行HUTT及24h动态血压检查。按血压负荷分为〈10%及≥10%两组。结果血压负荷在〈10%组及≥10%组,全天平均收缩压负荷[65.35%(132/202)VS59.63%(65/109),X^2=0.992,P〉0.05]、全天平均舒张压负荷[65.37%(168/257)vs 53.70%(29/54),X^2=2.607,P〉0.05]、日间平均收缩压负荷[65.48%(165/252)vs 54.24%(32/59),X^2=2.592,P〉0.05]、日间平均舒张压负荷[64.04%(187/292)VS52.63%(10/19),X^2=0.997,P〉0.05]、夜间平均收缩压负荷[66.30%(122/184)VS59.05%(75/127),X^2=1.234,P〉0.05]、夜间平均舒张压负荷[64.35%(148/230) vs 60.49%(49/81),X^2=0.382,P〉0.05]对HUTT阳性结果预测未见统计学差异,对HUTT阳性反应类型的预测亦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以HUTT结果为因变量、血压负荷为自变量,未能拟合出线性回归方程。结论血压负荷对HUTT结果没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热休克蛋白70-2(HSP70-2)和TNF-α基因多态性与儿童过敏性紫癜(HSP)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08年9月至2009年5月在南京儿童医院诊断为HSP的患儿为HSP组,健康查体儿童为对照组。采用PCR-RFLP法检测两组HSP70-2 基因1267A/G和TNF-α基因-380G/A多态性,并分析其与HSP和肾损害的相关性。结果:HSP组纳入205例,对照组纳入53名。①HSP组和对照组HSP70-2基因1267位点GG基因型频率分别为22.9%和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64,P<0.05);非肾损害亚组和肾损害亚组AA、AG、GG基因型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HSP组和对照组TNF-α基因-308位点AA基因型频率分别为8.3%和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47,P<0.05);A等位基因频率HSP组高于对照组(24.4% vs 12.3%, χ2=7.241,P<0.05);非肾损害亚组和肾损害亚组GG、GA、AA基因型和A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SP70-2基因1267位点GG基因型、TNF-α基因-308位点AA基因型可能是HSP发病的遗传学易感因素,但与肾损害发展可能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本中心肝母细胞瘤患儿的治疗经验,探讨提高肝母细胞瘤患儿疗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收治的22例肝母细胞瘤患儿临床资料,将所得结果与欧洲资料进行比较。结果1998年8月至2008年10月,本中心共收治肝母细胞瘤患儿22例,总体生存率为70%,与欧洲的76.8%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期、Ⅱ期、Ⅲ期患儿生存率分别为100%、85.7%和71.4%,与欧洲的96.3%、100.0%和76.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Ⅳ期生存率为0,显著低于欧洲的35.7%(P〈0.05)。Ⅰ、Ⅱ、Ⅲ期生存率均显著高于Ⅳ期(P〈0.05)。而Ⅰ、Ⅱ、Ⅲ期之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中心肝母细胞瘤完整切除率为78.9%,与欧洲的86%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行全身化疗的患儿肿瘤完整切除率为70%,而术前未行化疗者肿瘤完整切除率为88.9%,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中心肝母细胞瘤的治疗效果及预后与欧洲相当,多学科协作的治疗模式能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观察分析儿童急性鼻—鼻窦炎纯音测听和声导抗异常,初步探讨急性鼻—鼻窦炎导致分泌性中耳炎的因素。方法通过观察61例(122耳)急性鼻—鼻窦炎患儿的纯音测听和声导抗检查判定是否合并分泌性中耳炎,并分析治疗前后检查结果的变化。结果61例患儿中,纯音测听和声导抗异常者15例(26耳),其中变应性鼻炎组7例(12耳),急性鼻—鼻窦炎组8例(14耳),治疗2周后26耳全部听力恢复正常,声导抗由 B 型转为 A 型。随访3个月,未见复发。结论部分儿童急性鼻—鼻窦炎患儿纯音测听和声导抗结果存在异常,有分泌性中耳炎的可能,早期治疗可阻断分泌性中耳炎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比研究,总结腹腔镜气膀胱Cohen输尿管移植术治疗婴幼儿巨输尿管的疗效和手术经验。方法作者于2008年1月至2012年6月采用Cohen输尿管移植术治疗年龄〈3岁的婴幼儿巨输尿管24例,其中经腹腔镜气膀胱治疗11例(双侧3例,单侧8例),为气膀胱手术组;同期开放手术治疗13例(双侧2例,单侧11例),为开放手术组。将两组患儿手术年龄、手术时间、失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及远期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经腹腔镜气膀胱行Cohen输尿管移植术成功10例,1例中转开腹手术(合并脊髓拴系综合征,麻醉后期出现膀胱痉挛),平均手术时间为(132.6±34.7)min,与开放手术时间[(129.7±37.2)min]相当(P〉0.05);平均手术失血量(3.8±1.4)mL,少于开放手术组[15.4±3.7)mL](P〈0.05);术后平均住院时间(6.9±1.4)d,小于开放手术组[(11.3±2.6)d](P〈0.05)。开放手术组患儿术后切口感染1例,尿外渗2例,气膀胱手术组患儿术后无明显并发症,远期随访输尿管通畅,无反流,与开放手术远期效果一致。结论年龄小于3岁的婴幼儿巨输尿管患者,经腹腔镜气膀胱行Cohen输尿管移植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肺炎球菌疫苗与流感疫苗联合接种对反复呼吸道感染(recurrent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RRTI)患儿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454例RRTI患儿分为4组,对照组(n=135)仪使用安慰剂,联合接种组(n=143)联合接种肺炎球菌疫苗与流感疫苗,肺炎球菌疫苗组(n=95)、流感疫苗组(n=81).观察4组患儿相关临床指标以及接种前、接种后14个月时的PedsQLTM4.0评分.结果 4组患儿在例数、性别、年龄、病程及社会经济地位评分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肺炎球菌疫苗组、流感疫苗组和联合接种组患儿上、下呼吸道感染次数,呼吸道疾病所致发热次数,抗生素使用天数及总治疗费用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并且联合接种组明显优于单纯肺炎球菌疫苗组、流感疫苗组(P<0.01);接种前PedsQLTM4.0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种后各组各维度生活质量均明显提高(P<0.05),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炎球菌疫苗与流感疫苗联合接种可有效改善RRTI患儿的健康相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PedsQLTM 4.0评分,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重症肺炎合并脓毒症患儿炎症因子和凝血指标与危重症评分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11月在福建省妇幼保健院PICU入住24 h以上,符合重症肺炎合并脓毒症诊断的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小儿危重病例评分法分为极危重组(<70分)、危重组(~80分)和非危重组(>80分)。检测炎症因子(血WBC、PLT和CRP、IL-6)和凝血指标(D-二聚体和可溶性P-选择素)水平,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炎症因子、凝血指标与危重症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101例患儿进入分析,男47例,女54例。非危重组53例,危重组42例,极危重组6例。①随着危重症评分分值降低,IL-6、D-二聚体和可溶性P-选择素水平逐渐增高,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RP水平亦随危重症评分降低而逐渐增高,在非危重组和危重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T计数则随危重症评分降低呈降低趋势,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血WBC在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②IL-6、可溶性P-选择素和D-二聚体水平与危重症评分呈正相关,PLT计数与危重症评分呈负相关,血WBC和CRP与危重症评分无相关性。结论 IL-6、可溶性P-选择素、D-二聚体和PLT水平与儿童重症肺炎合并脓毒症的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9.
Cleft uvula occurs in approximately 20% of Athabaskan Indians. The association of cleft uvula with otitis media was examined in a cohort of 175 Apache Indian children followed up prospectively from birth. No association was found between the occurrence of cleft uvula and the rate, frequency, or timing of otitis media attack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