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生物钟基因与心血管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几乎各种生物的生理、生化和行为过程中都表现出一定的昼夜节律变化。昼夜节律生物钟(circa dianclock)就是设定并调控机体出现这种昼夜周期的系统,是一种以近似24h为周期的振荡器(oscilla tor);是机体为了更好地适应环境,在进化过程中自然选择作用下获得的[1]。该生物钟与昼-夜变换同步,使得机体不仅能适应由于地球自转带来的昼夜中的明暗变化,也能够适应地轴相对于太阳倾斜角度发生变化引起的昼夜长短变化。很早就已发现动物植物的生理行为呈现昼夜节律,但直到上世纪中期才发现该节律由内在的昼夜节律生物钟所控制[2]。1生物钟基因对果蝇…  相似文献   

2.
航天飞行中,失重是始终存在的一个环境因素。失重干扰人体昼夜节律的意义尚缺乏结论性的资料,关于失重条件下CA昼夜节律的变化特征,至今无文献报道。我们利用头低位(HDT-6°)卧床作为模拟失重模型进行了6名青年男性志愿者卧床一周的实验,每天在觉醒(06:00~22:00)的6个时间点收集尿样、测定尿中CA含量以及记录心率、动脉血压  相似文献   

3.
内分泌功能在空间适应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以往的研究方法限于观察飞行前后内分泌的改变,这种方法本身有它的局限性。当某些内分泌系统在飞行过程中已经适应,那么飞行前后的变化可能不显著。我们认为要想进一步研究人体对失重反应及适应程度,应进一步研究失重情况下生物节律的变化。失重对人体的主要影响是脱钙。据报导失重引起脱钙的内分泌  相似文献   

4.
在长期失重或模拟失重条件下,骨质变化的机理及其防治措施,是当前航天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深入观察模拟失重对骨质的影响是进行这项研究的出发点和基本依据。 本实验对悬吊模拟失重21~31天成年Wistar大鼠,系统地观察了股骨、胫骨、肱骨、尺骨、挠骨,下颌骨的骨质变化及下门齿的生长变化。  相似文献   

5.
为了观察大鼠模拟失重后侧脑室下区(subventricular zone,SVZ)OX42阳性细胞的表达变化,本研究采用雄性SD大鼠尾部悬吊法建立模拟失重模型,按体重配对原则随机将20只大鼠分为4组:即模拟失重2周组(TS2W),模拟失重4周组(TS4W)和相应的正常对照(CON2W和CON4W)2组。用特异性标记小胶质细胞的OX42抗体行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染色,观察大鼠模拟失重后OX42阳性细胞在SVZ的形态和数量变化。结果显示:TS2W和TS4W组侧脑室下区OX42阳性小胶质细胞数显著增多,并呈显著活化状态,表现为阿米巴样小胶质细胞。本研究结果提示小胶质细胞可能参与失重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6.
空间飞行对机体的免疫系统的影响很大,胸腺及脾脏有萎缩性变化,各种免疫细胞的功能都有所降低.其影响的机制非常复杂,主要涉及两方面,一是空间环境造成机体的神经内分泌机能发生改变,从而影响免疫功能;二是空间失重环境导致免疫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航天中的其他因素,如应激、噪声、辐射等也会对改变机体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7.
许多生理指标的测定表明,它们是以24小时为周期的昼夜节律变化,这种变化倾向于每天重复出现。最明显的例子是健康人的口温变化。在人类、植物及动物都存在昼夜节律。大多数情况下,实验数据是可以通过余弦法模拟的。用余弦函数y(t)=M+A·Cos(ωt-φ)  相似文献   

8.
董颀  沈羡云  孟京瑞  张淑静  汪德生  杨光华 《微循环学杂志》2005,15(3):41-43,F0006,F0009
目的:观察中药在对抗失重或模拟失重导致的血液循环状态紊乱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大鼠头低位30°尾吊模型模拟失重对机体的影响,用四组(丹黄刺组、参川熟组、参山杜组、参银生组)复方中药对抗模拟失重大鼠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单纯尾吊导致大鼠体重明显降低(P<0.01),中、低切血粘度、纤维蛋白原含量、异形红细胞比例明显增高(P<0.01);红细胞最大变形指数、积分变形指数和血细胞压积明显降低(P<0.01)。中药组与单纯尾吊组相比,各指标均有不同程度地改善。结论:复方中药可有效改善尾吊导致的大鼠血液流变学异常。  相似文献   

9.
引言 哺乳动物下丘脑的视交叉上核(suprachiasmaticn tlcletus,SCN)被认为是生物钟系统昼夜节律的起搏器(pacemarker)、主钟(master clock)。它通过特定的感受器(如视网膜)和感觉传人通路接受环境授时因子(zeitgeber)的影响,环境中的各种授时因子需要通过它的耦联才能产生致同步效应;同时它发出振荡信号(周期性变化的神经信号或体液因素)去影响其它各生理机能系统,控制着机体的多种生理行为及其代谢的昼夜节律。  相似文献   

10.
航空航天活动过程中特殊力学环境导致的生理变化一直是力学生物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综述了2023年度空间失重环境力学生物学研究进展,主要聚焦失重的生物学效应,包括在细胞、模式动物和人体水平在空间真实环境和地面模拟失重条件下得到的研究结果,以期助力航空航天力学生物学的发展研究,并为航天员或地面相关人群的健康防护或对抗措施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1.
模拟失重大鼠后肢血管适应性变化的形态学研究毛秦雯张远强张立藩(第四军医大学组织学与胚胎学教研室)本研究的目的在于采用形态学方法观察模拟失重大鼠后肢血管的适应性变化,以对失重引起的立位耐力降低的机制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动物分对照(Cont)、悬吊4周(S...  相似文献   

12.
失重是航天飞行过程始终存在的一个环境因素。空间飞行结果表明:宇航员在失重条件下静水压力消失,导致身体下部血液向上部移动。地面的一些模拟失重实验发现由于胸部血量增加,引起了一些内分泌激素分泌的改变,而这些激素的变化可能受交感神经系统的调节,但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参与调节的程度还不十分肯定。我们利用头低位(-30°)悬吊  相似文献   

13.
为观察模拟失重大鼠延髓 FOS表达以及脊髓交感节前神经元是否发生一定改变 ,本研究采用尾部悬吊大鼠模型模拟失重影响 ,用抗 FOS蛋白和抗酪氨酸羟化酶 ( TH)双重免疫组织化学反应和 Nissl染色法 ,观察了 4周的在模拟失重下延髓 FOS蛋白表达与 TH阳性神经元的关系以及脊髓 C8、T1侧角细胞大小的改变 ,并与对照大鼠进行比较。结果显示 :与对照组大鼠比较 ,模拟失重大鼠出现了以下的改变 :( 1) FOS蛋白表达主要局限在延髓内脏带 ( MVZ)区 ,并以背内侧的孤束核与腹外侧区较为密集 ,并且发现有近 3 0 %的 TH神经元出现 FOS表达 ;( 2 )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和薄束核亦出现 FOS表达 ;( 3 ) C8、T1侧角细胞胞体增大。本研究提示 ,在 4周模拟失重条件下 MVZ可能参与失重状态下心血管适应性变化的中枢调控 ,且儿茶酚胺能神经元参与这种作用的调节 ;脊髓侧角细胞发生代偿性增大变化。本文还就这种变化在航天飞行后心血管失调发生机理中的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利用RC等效电路模型解析模拟失重引起大鼠血液变化的电生理机制。采用大鼠尾部悬吊方法建立模拟失重动物模型,使用Aligent 4294A阻抗分析仪测量对照组与模拟失重大鼠血液电阻抗谱,通过血液等效电路模型的数值计算和曲线拟合,比较、分析对照组与模拟失重组血液电学参数(电阻和电容)。结果表明,模拟失重60 d后,与对照组比较,失重大鼠血液的红细胞比容(Hct)降低,细胞膜电阻率减少,细胞外和细胞内电阻率分别减少16.44%和1.54%,细胞膜和细胞内电容分别减少4.66%和0.83%,细胞外电容不变。模拟失重使大鼠血液的红细胞比容(Hct)明显降低,红细胞膜电阻率显著降低,导致细胞外液和全血电阻抗降低,导电性增加,电阻抗谱向低阻方向移动。  相似文献   

15.
肺的主要功能是气体交换,而气体交换与肺循环关系密切。肺循环具有低压力、高容量和低阻力等特点,体位或重力改变时肺循环容量和压力波动较大。模拟失重或失重时,头向转移的体液大部分贮留于肺循环。失重环境导致航天员返回后立位耐力降低和运动能力降低,其发生机制仍不清楚,肺循环的能量代谢可能也是其中的重要影响因素。研究模拟失重或失重时肺循环和呼吸功能变化的关系,将有助于失重生理效应对抗措施和返回后治疗方案的制定。以下就国内外模拟失重或失重对肺循环和呼吸功能影响的研究作一简要概述,希望对该领域的研究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失重飞行后航天员的超重耐力是下降的,为了探讨超重耐力下降的机理,因而观察了正常兔(n=10)和模拟失重兔(n214)在-4Gx离心机上作用3min后脑、心、肺、肾四个脏器微血管和组织形态学的变化。结果是正常兔在-4Gx作用后四个脏器的微血管和小静脉充血,肺动脉充血,出现肺不张和肺扩张。模拟失重兔-4Gx作用后,以上变化较正常组明显加重,肺、心部位有明显出血症状。结果提示失重后超重耐力下降与失重所引起的组织形态学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失重和噪声复合因素对大鼠胸腺细胞周期和细胞构成的影响,探讨航天条件下机体免疫功能降低的可能机制。方法大鼠给予模拟失重和/或噪声,分别于实验的第3、7、14天称大鼠体质量后处死,称胸腺质量,制备胸腺细胞悬液,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胸腺细胞周期和胸腺细胞构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拟失重和噪声复合组和模拟失重大鼠,体质量降低,噪声组大鼠体质量升高或无改变;复合组、模拟失重和噪声组大鼠均出现胸腺萎缩,G0/G1期细胞比例升高,S期和G2/M期细胞比例降低,胸腺细胞中CD4-CD8-、CD4+CD8-和CD4-CD8+T细胞比例升高,CD4+CD8+T细胞降低,但三组大鼠出现的时间不同。结论模拟失重和噪声对胸腺均具有显著的影响,但影响的程度不同,且两者具有叠加作用,可能是造成T细胞功能降低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哺乳动物体日节律及其产生的形态学基础欧可群华西医科大学610041一、哺乳动物体的日节律:哺乳动物生理活动及行为的日节律Circadianrhythm(生物体24小时昼夜节律)使机体内环境很好地、最大限度地适应于外环境并与之保持同步。因此,被认为是机...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模拟失重对小鼠T淋巴细胞抗肿瘤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小鼠右后肢皮下注射B16细胞建立移植性恶性黑素瘤模型,采用头低位-15°~20°尾吊小鼠模拟失重模型.观察模拟失重对荷瘤小鼠肿瘤体积和生存时间的影响;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和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模拟失重条件下荷瘤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淋巴细胞的变化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采用ELISA法和LDH释放法分别检测模拟失重对肿瘤细胞诱导T淋巴细胞产生IL-2、TNF-α、IFN-γ的水平和肿瘤特异性CTL对肿瘤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拟失重组荷瘤小鼠肿瘤生长速度加快,生存期缩短,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降低,淋巴细胞比例降低,CD3+、CD4 +/CD3+、CD8+/CD3+T淋巴细胞所占比例降低,丝裂原诱导的脾脏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降低(P<0.05或P<0.01).模拟失重条件下,肿瘤细胞诱导产生的细胞因子IL-2、IFN-γ和TNF-α水平降低,肿瘤特异性CTL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降低(P<0.05或P<0.01).结论 模拟失重抑制小鼠T淋巴细胞抗肿瘤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机体昼夜节律与针刺效应的关系,我们观察了正常小白鼠消化道运动的昼夜节律、不同时辰电针“足三里”穴对正常小白鼠消化道运动的影响及对“脾虚”小白鼠消化道运动昼夜节律的调整作用、不同时辰电针对小白鼠实验性胃溃疡的抗溃疡作用等。实验结果表明:1.正常小白鼠胃排空及小肠推进运动具有昼夜节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