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肉豆蔻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研究肉豆蔻(Myristica fragrans Houtt)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开放ODS柱色谱和HPLC等手段分离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析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在肉豆蔻70%乙醇渗漉物中分离得到7个已知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3,4-二甲氧基苯基)-1,2-丙二醇(1)、反式-3,4-二甲氧基肉桂酸(2)、2-羟基-3-甲氧基-5-(2-丙烯基)苯酚(3)、去氢二异丁香酚(4)、愈创木素(5)、邻苯二甲酸(6)、熊果酸(7)。结论:化合物1~3、6为首次从肉豆蔻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5用圆二色谱法测定了其绝对构型。 相似文献
2.
3.
4.
5.
肉豆蔻挥发油透过大鼠血脑屏障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肉豆蔻为肉豆蔻科植物肉豆蔻Myristica fragrans Houtt.的干燥种仁。性温,味辛,归脾、胃、大肠经。温中行气,涩肠止泻。用于脾胃虚寒,久泻不止,脘腹胀痛,食少呕吐。肉豆蔻的主要成分为挥发油和脂肪油等,其中挥发油含量在8%~15%,有较强的药理作用,且其对正常人有致幻及中度兴奋大脑作用,认为为挥发油中的成分引,但未见文献采用现代仪器分析与药理实验相结合,对其挥发油中化学成分进行确证。由于生物体内,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理作用,只有药物透过血脑屏障才能发挥,因此,本文采用GC-MS法对肉豆蔻挥发油透大鼠血脑屏障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以探讨其致幻、兴奋作用的中枢作用物质。 相似文献
6.
7.
8.
目的 对生品肉豆蔻Myristicae Semen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和制备型HPLC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结合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肉豆蔻75%醇提物的醋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得到1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香草酸(1)、紫铆因(2)、(2R)-3-(3', 4', 5'-三甲氧基苯基)-1, 2-丙二醇(3)、硫磺菊素(4)、3-甲氧基-4, 5-亚甲二氧基肉桂酸(5)、7, 3', 4'-三羟基黄酮(6)、7-羟基色原酮(7)、verrucosin(8)、(+)-赤-(7S, 8R)-Δ8'-7-羟基-3, 4, 3', 5'-四甲氧基-8-氧代-4'-新木脂素(9)、(-)-赤-(7R, 8S)-Δ8'-7-乙酰基-3, 4, 3', 5'-四甲氧基-8-氧代-4'-新木脂素(10)、nectandrin B(11)、(-)-(7S, 7'R, 8S, 8'R)-4, 4'-二羟基-3, 5, 3'-三甲氧基-7, 7'-环氧木脂素(12)、fragransin B3(13)、fragransin B1(14)、(-)-enantiomer(15)、(-)-赤-(7R, 8S)-Δ8'-7-羟基-3, 4, 5, 3', 5'-五甲氧基-8-氧代-4'-新木脂素(16)、(+)-赤-(7S, 8R)-Δ8'-7, 4-二羟基-3, 5, 3', 5'-四甲氧基-8-氧代-4'-新木脂素(17)、(+)-5-甲氧基脱氢二异丁香酚(18).结论 化合物2、4~7为从肉豆蔻属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化合物1为从该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10.
11.
云南红豆杉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云南红豆杉的树皮中分离得到4个紫杉烷类二萜化合物及1个黄烷醇类化合物。根据理化常数及光谱分析确定为紫杉醇C-7-木糖甙,紫杉醇B,10-去乙酰基巴卡亭Ⅲ,紫杉素及2R,3R-儿茶精。 相似文献
12.
13.
肉豆蔻中新的新木脂素类化合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肉豆蔻Myristica fragrans种仁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NMR和MS等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肉豆蔻种仁氯仿提取物中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肉豆蔻醚(1)、甲基丁香油酚(2)、黄樟醚(3)、2,3-二氢-7-甲氧基-2-(3,4-亚甲二氧基苯基)-3-甲基-5-(E)-丙烯基-苯骈呋喃(4)、去氢二异丁香油酚(5)、2,3-二氢-7-甲氧基-2-(3-甲氧基-4,5-亚甲二氧基苯基)-3-甲基-5-(E)-丙烯基-苯骈呋喃(6)、赤式-2-(4-烯丙基-2,6-二甲氧基苯氧基)-1-(3,4-二甲氧基苯基)-丙烷(7)、赤式-2-(4-烯丙基-2,6-二甲氧基苯氧基)-1-(3,4,5-三甲氧基苯基)-丙烷(8)、赤式-2-(4-烯丙基-2,6-二甲氧基苯氧基)-1-(3,4-二甲氧基苯基)-丙烷-1-醇乙酯(9)、赤式-2-(4-烯丙基-2,6-二甲氧基苯氧基)-1-(3,4-二甲氧基苯基)-丙烷-1-醇(10)、赤式-2-(4-烯丙基-2,6-二甲氧基苯氧基)-1-(3,4,5-三甲氧基苯基)-丙烷-1-醇(11)、5-甲氧基去氢二异丁香油酚(12)、赤式-2-(4-烯丙基-2,6-二甲氧基苯氧基)-1-(4-羟基-3-甲氧基苯基)-丙烷-1-醇(13)、愈创木素(14)、苏式-2-(4-烯丙基-2,6-二甲氧基苯氧基)-1-(3-甲氧基-5-羟基-苯基)-丙烷-1-醇(15)。结论:化合物15为新化合物,命名为肉豆蔻异木脂素(myr-isisolignan);化合物7为首次从肉豆蔻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云南松松塔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研究云南松松塔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MCI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手段对云南松松塔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并通过MS,1H-NMR,13C-NMR等波谱数据确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得到了5个化合物,并将其结构分别鉴定为二氢山奈酚(1),7,15-二羟基去氢枞酸(2)、原儿茶酸(3)、香草酸(4)、十二烷(5).结论:化合物1~5皆从云南松中首次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研究云南红豆杉Taxus yunnanensis种子的化学成分.方法 通过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利用核磁共振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云南红豆杉种子中分离得到12个紫杉烷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7-表-10-去乙酰基紫杉醇(1)、9α,10β-二乙酰基-2α-羟基-5α-桂皮酰基-3,11-环化紫杉烷-4(20)-烯-13-酮(2)、2α,7α,10β-三乙酰基-9α-羟基-5α-桂皮酰基-3,11-环化紫杉烷-4(20)-烯-13-酮(3)、2α-乙酰基-9α,10β-二羟基-Sα-桂皮酰基紫杉烷-4(20),11-二烯-13-酮(4)、2α,7β,9α,10β-四乙酰基-5α-桂皮酰基-11,12-环氧紫杉烷-4(20)-烯-13-酮(5)、7β,9α,10β-三乙酰基-5α-桂皮酰基紫杉烷-4(20),11-烯-13α-醇(6)、9-去乙酰基紫杉宁A(7)、5α-去桂皮酰基紫杉欧吉酚(8)、2α,5α,10β,13α-四乙酰基-1β,7β,9α-三羟基-4,20-环氧紫杉烷-11-烯(9)、7β,9α,10β-三乙酰基-2α,5α,13α-三羟基紫杉烷-4(20),11-二烯(10)、7,9,10,13-tetra-O-deacetylabeobaccatin Ⅵ (11)、taxacustin (12).结论 化合物2、3、7~1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