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用交互牵引和MEAW技术矫治后牙正锁(牙合)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应用交互牵引和多曲方丝弓(MEAW)技术矫治后牙正锁[牙合];评价其临床矫治效果。方法:选择后牙正锁[牙合]病例12例,采用交互牵引矫治正锁[牙合];锁[牙合]解除后MEAW技术调整后牙在三维方向的位置。结果:12例患者均取得良好的矫治效果,覆[牙合]覆盖关系正常,尖窝关系良好。结论:后牙正锁[牙合]病例通过交互牵引和MEAW技术的联合应用可有效地调整磨牙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单侧后牙正锁[牙合]的矫治效果,进一步探讨单侧后牙正锁[牙合]的矫治方法。方法:单侧后牙正锁[牙合]患者11例(男4例,女7例),年龄13-26岁,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矫治,治疗中上颌使用前牙平面导板和健侧后牙[牙合]垫,患侧上下颌后牙交互牵引。治疗前后常规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并进行X线头影测量分析。结果:治疗结束后,后牙正锁[牙合]得到了矫治,牙弓形态正常,前牙覆[牙合]超[牙合]正常,后牙咬合关系良好,面下1/3高度增加。结论:直丝弓矫治器配合适当的后牙交互牵引能够有效的矫治单侧后牙正锁[牙合]。  相似文献   

3.
改良[牙合]垫矫治器矫正后牙锁[牙合]的临床应用2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建水  闻妙仙 《口腔医学》2009,29(9):503-504
目的观察改良[牙合]垫矫治器矫正后牙锁[牙合]的临床疗效和矫治特点。方法对22例后牙锁[牙合]患者采用改良[牙合]垫矫治器进行矫治。结果22例患者解除后牙锁[牙合],治疗时间为2.1—3.8个月,平均3.1个月,治疗后上下磨牙建立良好的咬合关系。结论改良[牙合]垫矫治器矫正后牙锁[牙合]支抗稳定,牵引方向灵活,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采用正畸矫正后牙锁[牙合]的方法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疗效。方法9例后牙段锁患者,健侧采用解剖式[牙合]垫,配合患侧的交互牵引,矫正锁[牙合],达到治疗患者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目的。结果9例患者经过平均30个月的治疗,锁[牙合]均得以矫治。前牙覆[牙合]覆盖正常,磨牙关系良好。9例患者颞下颌关节区疼痛消失或缓解,开口度明显改善,7例患者关节弹响消失,1例弹响减弱,1例未见好转。结论通过对锁[牙合]的矫治,改善咬合关系,可治疗因锁[牙合]引起的颞下颌关节疼痛。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交互牵引和多曲方丝弓(MEAW)技术矫治后牙正锁牙合,评价其临床矫治效果。方法:选择后牙正锁牙合病例12例,采用交互牵引矫治正锁牙合,锁牙合解除后MEAW技术调整后牙在三维方向的位置。结果:12例患者均取得良好的矫治效果,覆牙合覆盖关系正常,尖窝关系良好。结论:后牙正锁牙合病例通过交互牵引和MEAW技术的联合应用可有效地调整磨牙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交互牵引和多曲方丝弓(MEAW)技术矫治后牙正锁(牙合),评价其临床矫治效果.方法选择后牙正锁(牙合)病例12例,采用交互牵引矫治正锁(牙合),锁(牙合)解除后MEAW技术调整后牙在三维方向的位置.结果12例患者均取得良好的矫治效果,覆(牙合)覆盖关系正常,尖窝关系良好.结论后牙正锁(牙合)病例通过交互牵引和MEAW技术的联合应用可有效地调整磨牙关系.  相似文献   

7.
后牙锁牙合是口腔临床常见的错牙合类型,即上下颌后牙颊舌向关系的异常,严重影响口颌功能、美观、健康。考虑到医疗资源分配、医师自身技术水平及患者自身意愿,很难说某一种矫治方法完全适用于某一病例。医师应充分了解该后牙锁牙合发生的原因后,根据具体情况选用、改良或设计快速有效安全舒适的方法。本文对后牙锁牙合的病因、危害、临床传统矫治方法的不足、改良设计后牙锁牙合矫治器所要遵循的要点,治疗中可能出现问题的防治做一综述,以及介绍了3种改良新型矫治器的应用,为临床工作选用实用性方法治疗后牙锁牙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锁[牙合]可发生于单侧或双侧,分为正锁[牙合]和反锁牙合。处于游离端位置的第二磨牙区锁[牙合]的矫治一直是正畸治疗中的一个难点。本文主要介绍了利用微小种植体支抗腭移或颊移上颌后牙,颊移下颌后牙解决第二磨牙区正、反锁[牙合]的方法,并对如何解决矫治中会出现的锁[牙合]伴上下后牙近中倾斜、拥挤的情况进行了详细描述。  相似文献   

9.
正锁(牙合)是上颌后牙被锁结在下颌后牙的颊侧,(牙合)面无咬合接触[1].个别后牙正锁(牙合)及单侧多数后牙的正锁(牙合)在临床上较为多见.锁(牙合)对咀嚼功能、颌面发育及颞下颌关节的健康影响都很大,因此临床上应充分重视、及早矫治锁(牙合)关系.  相似文献   

10.
后牙正锁牙合对咀嚼功能、颌面发育及颞颌关节的健康影响很大,需尽早矫治。作者对20例后牙锁牙合进行治疗,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本组后牙正锁牙合20例,年龄12~20岁,平均年龄14.5岁,男性11例,女性9例,其中第二恒磨牙锁牙合14例,双尖牙锁牙合...  相似文献   

11.
改良Nance弓矫治后牙锁(牙合)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后牙锁[牙合]是一种临床较为常见的错[牙合]畸形,以第二磨牙正锁[牙合]更为多见.锁[牙合]牙齿不仅在水平向,而且在垂直向及近远中向同时伴有其它各种畸形.临床根据不同情况矫治锁[牙合]的方法较多,本文介绍应用改良Nance弓矫治上颌第二磨牙正锁[牙合]伴前牙深覆[牙合]12 例,既矫正了锁[牙合]又能快速打开咬合,获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2.
固定平面导板结合方丝弓矫治前牙深覆(牙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覆[牙合]是一种常见的牙颌畸形。前牙深覆[牙合]是因前、后牙槽高度不协调所致的一种牙颌畸形。对于前牙深覆[牙合]的矫治,常因疗程长,难度大而困扰着临床工作者,致使有些患者疗程很长而效果欠佳,甚至导致矫治失败。我们用固定平面导板与方丝弓矫治技术相结合治疗前牙深覆[牙合]的方法,临床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成人功能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的矫治效果。方法:本组7例功能性Ⅲ类错[牙合]病例采用非拔牙矫治,以活动式上颌后牙[牙合]垫打开咬合,然后用固定矫治器唇向移动上前牙,纠正前牙反[牙合],最后调整全牙列咬合关系。结果:7例患者反[牙合]全部解除,磨牙呈中性关系,面型改善,颞颌关节无变化。反[牙合]解除时间平均2.5个月;全部矫治完成时间10.5个月。结论:采用非拔牙设计,联合应用活动式上颌后牙[牙合]垫与固定矫治器矫治成人功能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疗程短,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4.
个别后牙锁(牙合)的正畸治疗(附16例临床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个别后牙锁(牙合)是临床上常见的错(牙合)畸形。对于口颌系统的功能和发育有较大的危害。本文对临床16例个别后牙锁(牙合)患者的病因,锁(牙合)发生的部位、关节症状及矫治方法等进行了分析总结,认为个别后牙锁(牙合)的原因可能是乳牙早失、乳牙滞留或恒牙胚位置异常而导致的恒牙错位萌出。指出矫治后牙正锁(牙合)的关键在于解除后牙锁结,在矫治过程中及时调(牙合)以消除(牙合)干扰。  相似文献   

15.
后牙锁[牙合]畸形一般需要通过拔牙手段才能得到有效矫治。结合临床,本文提出了以下矫治理念:(1)制定矫治计划时上下牙列尽可能选择正畸拔牙矫治;(2)欲矫治第二磨牙的错[牙合],应先拔除第三磨牙才能获得满意的疗效;(3)有时可直接拔除锁[牙合]的第二磨牙,让第三磨牙自行调整至正常位置;(4)为消除咬合干扰,在矫治之前在前牙区放置一平面导板,有利于锁[牙合]牙的快速纠正。  相似文献   

16.
后牙锁的矫治及其常见问题的预防与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牙锁 牙合是一种临床较为常见的错牙合畸形 ,以第二磨牙正锁牙合更为多见 ,也可见到第一磨牙及前磨牙锁牙合 ,可表现为个别牙锁牙合或多个牙锁牙合 ,影响患者咬合功能 ,并对美观及口腔健康带来危害。锁牙合牙齿不仅存在水平向(颊舌向 )而且存在垂直向及近远中方向。针对不同锁牙合应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治疗后牙锁牙合的固定矫治方法有改良腭杠腭侧牵引矫正法、方丝“T”形曲矫正法、附弓丝固定矫正法、腭杠或腭弓缩弓法、舌弓扩弓法、固定矫治器弓丝矫正法及拔牙矫治法等。在治疗后牙锁牙合中 ,解除拥挤开辟间隙是前提 ,对锁牙合牙齿进行垂直向控制是关键 ,根据锁牙合类型确定矫治方法是保证。拔牙矫治不失为一种治疗锁牙合的简便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对称性拔除双颌非同名磨牙矫治各类错[牙合]的效果。方法: 选取设计拔除磨牙进行矫治的错[牙合]畸形病例92例,其中设计对称性拔除双颌非同名磨牙病例17例(男性6例,女性11例)。全部病例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矫治。结果:矫治结束时全部病例均达到尖牙和磨牙的中性关系,前牙覆[牙合]覆盖正常,牙根基本平行,软组织侧貌协调。结论:对称性拔除双颌非同名磨牙矫治错[牙合]畸形亦可获得良好的矫治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采用PAR指数评价上颌单颌拔牙和双颌拔牙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的效果。方法选择52例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分为两组:单颌拔牙矫治组28例,双颌拔牙矫治组24例。采用PAR指数对两组患者矫治前后的牙齿排列、磨牙[牙合]关系、覆盖、覆[牙合]及中线情况进行评估和比较。结果双颌拔牙组患者的牙齿排列、PAR总分和加权总分在矫治前大于单颌拔牙组,矫治后与矫治前的差值亦大于单颌拔牙组(P〈O.05),而两组患者矫治后PAR各项分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双颌拔牙组患者的错[牙合]较单颌拔牙组复杂,主要表现在牙齿拥挤方面;只要设计合理,适应证选择得当,两者均能获得良好的矫治效果。  相似文献   

19.
微型种植体在安氏Ⅱ^1类错[牙合]矫治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微型种植体在安氏Ⅱ^1类错[牙合]矫治中的应用和疗效。方法:安氏Ⅱ^1类错[牙合]患者19例,上颌拔除双侧第一前磨牙,矫治设计上颌强支抗,在矫治器粘结之后植入微型种植体。应用上颌后牙区微型种植体作为支抗内收前牙,治疗前后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并进行头影测量分析。结果:19例中16例应用微种植体支抗顺利完成正畸治疗,均建立了正常的前牙覆[牙合]覆盖关系,切牙内收(5.29±0.52)mm,磨牙近中移动(0.89±0.33)mm,患者上颌凸度明显改善。结论:安氏Ⅱ^1类错[牙合]矫治要求最大支抗时,微型种植体的应用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上颌单颌拔牙矫治成人安氏Ⅱ^1错[牙合]的适应症。方法:对治疗结束的16例上颌单颌拔除双侧第一前磨牙矫治的成人安氏Ⅱ^1错[牙合]病例,采用矫治前后照片、模型及X线头影测量对比分析的方法,进行回顾性研究评价其临床效果。结果:11例矫治效果令人满意,侧貌上唇前突明显改善,磨牙完全远中关系,尖牙中性关系,覆黯覆盖正常。结论:上颌牙源性前突、下颌拥挤≤4mm、前牙覆盖≤9mm及磨牙关系为远中尖对尖的安氏Ⅱ^1成人错[牙合]病例,应用单颌拔牙矫治可以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