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仲景治疗水肿病有三大法则——发汗、利小便、攻下逐水,发汗法主要适用于"腰以上肿"、水肿病兼表证者;利小便法是治疗水肿的基本法则,主要用于"腰以下肿";攻下逐水主要用于水肿实证、重症,是急则治其标的治法。仲景发汗、利小便、攻下逐水的三大治则是在《黄帝内经》"开鬼门""洁净府""去菀陈莝"的理论基础上演变发挥而来,他在《黄帝内经》理论基础上又创造了温阳、益气、滋阴、活血等水肿虚证的治疗方法。仲景所创治疗水肿的理、法、方、药,从一千年前沿用至今,指导着历代医家临床用药,是现代临床治疗心源性、肾源性、肝源性、肺源性等各型水肿的主要治疗法则。仲景《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治疗水肿的理论及方剂丰富和发展了中医学理论宝库,值得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2.
中医治疗方法即是指中医治疗疾病的门径及程序等 ,中医的治疗原则则是中医治疗疾病所依据的法则 (规律、法规 )。有许多人概念不清 ,把治疗方法和治疗原则混为一谈 ,如《中医基础理论》13 7页云 :“多种病证从邪正关系来讲 ,离不开邪正斗争、消长盛衰的变化 ,因之扶正祛邪即为治疗总则 ,而在此总则指导下所采取的益气、滋阴、养血等就是扶下的具体方法 ,发汗、涌吐、攻下等法就是祛邪的具体方法。”这是犯了混淆逻辑的错误 ,应该说益气、滋阴、养血和发汗、涌吐、攻下是扶正祛邪总则下的分原则 ,而在此分原则指导下所采用的汤药、针灸等 ,才…  相似文献   

3.
汗法     
<正> 一、汗法是什么? 汗法就是用具有发汗作用的药物或者其它物理上的处理,使患者出汗或者使汗出正常,藉以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人体的汗,中医认为是人体阴阳变化过程中的产物,它具有和调人体阴阳偏胜的重要作用,换句话说,也就是认为汗是人体正常生理活动产物,有调节人体内外的功能,比如说:我们在天气热,活动多,运动量大,或是在饮食辛辣刺激……等食物,人体内的阳气受到温热作用而产  相似文献   

4.
《金匮要略》在湿病篇、中风历节病篇及痰饮病篇等对风湿病的成因、病机、脉证论治辨证方面,已有全面的论述。如在湿病篇中,将湿病分为外湿、内湿和内外俱湿三种类型。发汗与利小便为治疗湿病的两大法则。外湿用微微发汗,照顾阳气,使风湿俱从汗而解,禁用大汗、攻下、...  相似文献   

5.
一、“汗法”之适应症:所谓“汗法”,即运用各种发汗药物之特有性能,使病者可以有适当的出汗以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关於发汗药物的药理作用机转以及病者在发汗过程中的病理生理机转,中医当然是不很了解,但是中医由於其多年来临床经验的累积,对於“汗法”的具体运用上及发汗药物的临床性能上,则仍然是有其深刻的体验。关於“汗法”的运用,内经上首先提出:素问生气通天论:“体若燔炭,汗出而散。”阴阳应象大论:“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其在皮者,汗而发之。”玉机真藏论:“今风寒之客於人也,使人毫  相似文献   

6.
“给病邪以出路”或曰‘给病邪以外出之机”,是中医临床常用的术语之一,也是一个值得注重的治疗法则。伤寒在表予以发汗,阳明腑实应用攻下,宿食痰涎壅塞上脘采取涌吐,以及治疗麻疹的透发,治疗水肿的“开鬼门、洁净腑”,治疗痢疾的“通因通用”等等,其中皆寓有“给病邪以出路”之理。曾治一患儿,肺有痰热,心中闷乱,胸  相似文献   

7.
腕管综合征是指由于腕管内正中神经受压而产生的一系列手部症状和功能障碍,其发病率逐年上升。文章通过总结近5 a来中医外治法治疗腕管综合征的文献,就其治疗理念及方法进行了总结和归纳。中药外用法通过熏蒸熨烫,达到活血化瘀的作用;针灸疗法通过穴位刺激,能有效疏通经络;推拿疗法则可通过理筋整复达到有效镇痛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辛药发微     
用药物性能之偏来调节人体气血阴阳之偏,为药物治病的总则.然而人体的脏腑经络气血对五味有不同的亲和作用,《内经》以五走五入予以归纳.其中“辛入肺”“辛走气”是对辛味药的入肺调气功能的高度概括,也是医家用之解表发汗、理气解郁的理论依据.然而辛味药的治疗作用,绝非解表发汗的常法所能概.而辛能通闭散结,辛能润燥,辛能散湿,辛助肝用等,常被医界所忽略.有鉴于此笔者仅就近十年来用辛味药治愈的疾病予以总结报导,以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9.
谈水肿证治     
<正> 治疗水肿,《内经》提出发汗攻下利小便三法,张仲景提出“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的治疗原则,后世增补了健脾、补肾、助阳、除湿及攻补兼施诸法。兹就临证分型治疗叙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1 中药的双向性作用中药性能的双向性 中药的作用是建立在其性能特点上的 ,四气五味、归经相合 ,往往反映出药物的多种功效 ,并使治疗效果呈双向性。例如丹皮 ,苦辛而微寒 ,清热凉血为其主要功效 ,其芳香辛散苦泄和性寒清热凝敛的性能特点决定了丹皮的双重作用效果 ,故丹皮既能活血散瘀 ,通经消症 ,用于治疗瘀血所致的痛经、血滞经闭、症瘕等症 ;又能凉血止血 ,用于治疗血热出血 ,发斑吐衄。中药药势的双向性 中药的药势是以升降浮沉理论为基本内容的药物作用的定向概念 ,是药物作用于人体不同的趋向性 ,是与疾病的病势相对而言的。一般…  相似文献   

11.
浅议《伤寒论》因势利导治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因势利导”指顺从正势,扼制邪势,以驱除病邪,使邪气从外、上、下而解,促使机体阴阳自和,走向痊愈的治疗原则。病邪在外,发汗以散邪;病邪在上,涌吐以祛邪;病在半表半里,疏解以祛邪;病邪在里,攻下以祛邪;热邪郁里,清透以宣邪;邪气郁滞,清导以利邪。  相似文献   

12.
麻黄汤不同配伍对大鼠发汗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麻黄汤不同配伍对大鼠的发汗作用.方法采用组织形态学方法,以大鼠腋窝部皮肤汗腺的空泡发生百分率作为评价发汗强度的指标,观察麻黄汤不同配伍给药后30 min对大鼠的发汗作用.结果麻黄 桂枝组发汗作用最强,含麻黄的各配伍组其发汗作用均强于不含麻黄的配伍组;配伍桂枝后发汗作用增强;配伍杏仁后各配伍组的发汗作用没有明显变化;配伍甘草后发汗作用减弱.结论麻黄、桂枝、杏仁、甘草在麻黄汤中分别起到君臣佐使的作用,深刻体现了组方规律.  相似文献   

13.
<正> 一、解表法的主要作用是什么?它与发汗、解外、解肌有何不同? 答:解表法的主要作用是透邪于表,使气血通畅,营卫调和。它与发汗、解外、解肌,都是祛除表邪的意思,但其涵义稍有不同。发汗,是服药后必须温覆,必须达到出汗的目的。解外,其义同解表,都是以祛除表邪为目的,但是服药后听其自然,不用温覆,也不一定必须发汗。如《伤寒论》“先宜服小柴胡汤以解外”可为例证。解肌,一般是指邪在肌腠的治法而言,专为表证之表疏有汗者而设。  相似文献   

14.
浅谈针刺手法的刺激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报春  刘超 《陕西中医》1998,19(10):460-460
<正> 针刺手法是我们在针灸临床所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各种针刺手法刺激量虽然不同,但均以激发经气,调整脏腑功能,扶正祛邪,疏通经络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灵枢·九针十二原》指出:“刺之要,气至而有效”。因此掌握好针刺手法是针刺作用产生的关键之一。而在临床治疗时,手法的运用要恰到好处,刺激强度不可过大或过小,过大则恐伤机体正气,增加患者病痛;过小则又不能达到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15.
同病异治,是基于中医的辨证论治的法则,主要收集有关症候群,综合分析研究以决定治法。因为有的疾病,症候虽似一样,而由于致病因子不同,体质也有强弱,因此对同样的症候,运用不同的治法,在中医各科治疗过程中,是很普遍的情况。中医的针灸疗法,并不是仅仅一病一法,也是依据辨证法则,同样运用同病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外周神经刺激疗法,为针灸研究提供新思路。方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简要阐述外周神经刺激疗法,并从探索优势病种、实现精确治疗、转化创新技术三方面着手探讨美国刺激外周神经活动以减轻疾病状况(SPARC)计划对针灸研究的启示。结果:SPARC计划对外周神经刺激疗法投入大量支持和关注,这种疗法通过电刺激局部神经调动人体神经信号传导网络以实现对疾病的调控,与我国传统针灸疗法有相似之处,其作用机制明确、刺激方法先进、刺激部位准确和多领域合作等优势,可为针灸疗法借鉴。结论:针灸疗法应借鉴外周神经刺激疗法,明确优势病种,加强精准治疗,重视治疗工具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医根据辨证观点,在临床上对活血化瘀治疗法则,按病情症状的不同,进行分别施治:有疏肝化瘀法、清热化瘀法、温阳化瘀法、攻下化瘀法、散结化瘀法、养心化瘀法等等。以上这些治疗法则,虽然分了类型而不是一成不变,在临床上必须灵活机动,可以相互调配运用,以提高疗效。病案如下:例一,卵巢囊肿:以疏肝养心攻下化瘀法。蔡××,女,28岁,已婚,78年9月4日初诊。主诉:近几年来经常腰部刺痛,连到右边小腹隐痛,黄白带量多有臭味,经过丹阳医院妇产科检查右小腹部有肿块,如鸡蛋大痛而拒按。确定为“卵巢囊肿”,西医拟手术治疗,由于患者不同意手术治疗,故来我院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不同加工方法对杜仲多糖含量的影响,为建立和完善杜仲的合理产地加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葡萄糖为对照品,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杜仲多糖含量。结果不同加工方法对杜仲多糖含量有影响:同一干燥方法,杜仲发汗与未发汗多糖量存在显著差异,未发汗杜仲高于发汗杜仲;同一性状,不同干燥方法,微波干燥后晒干和烘干多糖量与阴干和晒干存在显著差异,多糖量以微波干燥10 min后晒干最高;不同性状,微波干燥10 min后晒干多糖量板片状与宽丝状存在显著差异,板片状高于宽丝状。结论临床应用如以杜仲多糖的生物活性为主,建议杜仲采用板片状、不发汗,微波辅助干燥后晒干的加工方法。  相似文献   

19.
麻黄是临床常用药物之一,被广泛应用于许多方剂当中,与不同药物配伍,其功效和治疗作用亦各异。本文从发汗解表以治疗伤寒表证;开宣肺气,止咳平喘以治疗各种咳喘证;利水消肿以治疗水肿证;温散寒邪治疗经脉诸证;解表散邪治疗风疹瘙痒等皮肤病五个方面论述了麻黄在方剂中的功效及配伍意义,以资同道临证用药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下法是指运用有泻下、荡涤、攻逐作用的药物,以通导宿食、燥屎、瘀血等糟粕的一种治疗方法。张从正下法思想是中医下法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攻下思想、攻下禁忌、用药组方等方面与《伤寒论》下法一脉相承。考据《儒门事亲》发现,张从正使用下法,诊断上见微知著,多于细微处发现患者存在郁滞,治疗上提倡精细化治疗,深入挖掘攻下药物的性味区别,又根据患者情况选择不同的攻下方式。同时,张从正还提出了“下法可兼众法”“下即为补”“凡有郁滞者皆可下”等下法思想,验之临床多有良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