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肠道营养支持在外科重危患者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2.
外科危重患者营养支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欧阳彬  王吉甫 《普外临床》1996,11(4):193-197,214
  相似文献   

3.
外科危重病人营养支持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外科危重病人处于高分解代谢状态 ,同时 ,疾病引起的胃肠功能紊乱也可导致营养代谢障碍。由于能量不足、蛋白质分解、体内蛋白质下降 ,将影响组织的修复、伤口愈合和免疫功能 ,感染难以控制 ,营养不良与感染形成恶性循环。 70年代后 ,对临床营养支持的方法及各类病人的代谢改变都有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 ,使之成为现代医学中不可缺少的技术 ,营养支持已成为提高危重病人救治成功率的关键之一。由于危重病人的代谢改变与普通饥饿病人有着显著的差别 ,因此 ,危重病人的营养支持有其特殊性 ,在此简述若干应注意的问题。营养支持的目的传统营养支…  相似文献   

4.
外科危重病人的营养支持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营养支持是外科危重病人治疗中的一个重要措施,尤其是对于那些长时间处于持续高分解代谢状态的危重病人,合理的营养支持可减轻蛋白质消耗和营养不良,维持机体重要脏器的结构和功能,从而降低危重病人的病死率。近年来,随着对应激状态下机体能量消耗、物质代谢认识的加...  相似文献   

5.
外科危重病人的营养支持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总结外科危重病人应用肠外营养与肠内支持的方法及经验。方法:应用肠内营养(EN)支持26例,全部通过鼻肠管滴入安素或爱伦多溶液,通过中心静脉营养(CV-TPN)70例,周围静脉肠外营养(PV-TPN)52例,均应用3升营养袋匀速滴入全合一营养液(TNA)。结果:26例全胃切除术后病人应用EN,无死亡及其他严重并发症,应用TPN组有3例死亡,死亡原因与TPN无直接关系,病人恢复快,平均住院天数缩短。结论:由于外科危重病人存在独特的代谢特点,大部分病人存在营养不良,故营养支持对外科危重病人至关重要,直接影响病人的康得和预后,因此对外科危重病人应该进行积极的营养支持治疗。  相似文献   

6.
营养支持在外科危重病人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营养支持在外科危重病人中的应用北京同仁医院(100730)许媛北京协和医院(100730)刘大为在严重创伤、感染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时,机体处于高代谢高动力状态,组织细胞耗氧增加,负氮平衡加重,相当一部分病人出现营养不良,并且对并发症与...  相似文献   

7.
外科危重病人由于严重创伤、大手术、感染打击,其营养与代谢支持发生了很多明显的改变,主要表现为机体的分解代谢明显高于合成代谢,这种代谢改变是神经内分泌反应的结果,与细胞因子与炎性介质亦密切相关。应激产生的高代谢反应,可迅速导致营养不良的发生,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因此在外科危重患者的抢救治疗中及时、合理、充分的营养支持是对患者救治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8.
营养支持治疗在外科危重病人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外科危重病人给予营养支持的效果。方法 对22例外科危重病人实施肠外营养(PN),早期总热量不超过20Kcal/kg.d,供氮量不超过0.12g/kg.d,脂肪供热不超过40%;应激消退期,相应增加供热、氮量,总热量不超过25Kcal/kg.d,供氮量为0.20g/kg.d,以满足机体全盛代谢的需要,一旦肠道功能恢复逐渐转为肠内营养。结果 本组治愈17例,死亡5例;治疗过程中未出现明显的糖、脂代谢异常和肝酶谱变化的代谢性并发症,EN期间无严重腹泻、腹胀等并发症,使用呼吸机支持者均一次脱机成功。结论 循序渐进、阶段性的肠外营养支持,并适时过渡到EN,可提高危重病人的抢救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肠道营养重要性的再认识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近30年来,外科营养支持已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许多观点有了更新,营养制剂也不断发展,已成为现代外科治疗中不可缺少的技术。60年代后期迅速发展起来的全肠外营养(TPN),能替代胃肠道提供机体所需要的已知营养素,使胃肠道处于功能性的静止状态,从而有治疗某些胃肠疾病的作用。由于肠外营养不经胃肠道而直接进入循环,是那些因解剖结构或功能上的原因而不能应用胃肠道的患者唯一的供给营养途径。因此,TPN刚开始应用于临床之际,临床医师十分热情地接受这一新疗法,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并发挥了重大的作用,许多病人因TPN而得康复,…  相似文献   

10.
外科危重患者营养支持欧阳彬,王吉甫外科危重患者具有独特的代谢特点,而营养支持则是重要的辅助治疗手段。机体在危重状态下对代谢的改变极为敏感,蛋白质热卡营养不良导致之免疫功能受损、内脏蛋白消耗,将促进感染及多器官系统功能不全综合征的发展。而营养不良又可引...  相似文献   

11.
危重患者的营养支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危重患者的营养支持是临床上日益关注的课题,也是临床营养支持的难点。严重创伤、感染、并发器官功能衰竭等危重患者,伴有明显的代谢改变,机体处于高分解代谢状态,合成代谢受限,免疫功能低下,加上摄入热量及蛋白质量的不足,易导致营养不良。此时如得不到及时、足够的营养补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蛋白质消耗,影响器官的结构和功能,最终将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从而影响患者预后。因此,如何有效地调节危重患者的代谢改变,对危重患者进行合理、有效的营养支持,改善机体蛋白质合成及免疫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ICU时间,降低病死率,促进患者尽…  相似文献   

12.
13.
外科实践中的营养支持(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4.
外科危重病人高分解代谢、营养物质需求增加,营养支持是危重病人治疗的重要措施之一。合理、有效的营养支持包括提供合适的营养底物,选择正确的喂养途径和时机。早期肠内营养、改善肠内营养的安全性和耐受性、联合应用肠外肠内营养以满足机体对热量的需求、有效控制高血糖以及提供一些药理营养素均可降低应激状况下机体的分解代谢反应,改善机体重要脏器和免疫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入住ICU和住院时间,提高危重病人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外科危重患者的营养支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营养支持是危重患者治疗的重要措施之一,合理、有效的营养支持可降低应激状况下机体的分解代谢反应,改善机体重要脏器和免疫功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住ICU时间和总住院时间,提高危重患者的救治成功率.目前,临床上危重患者接受营养支持的比例较低,不合理的营养支持仍十分普遍.因此,如何进行合理的营养支持依然是危重患者治疗中值得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药师参与外科危重病人营养支持治疗个体化给药的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临床营养支持的研究和实施已经有30余年的历史.自20世纪60年代未静脉高营养应用于临床后,营养支持的基础理论、应用技术与营养制剂等方面均有长足的发展.肠外营养(PN)与肠内营养(EN)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使一些肠道功能有障碍的病人能获取营养.营养支持已不再是单纯供给营养的方法,而是治疗疾病的措施之一,有的甚至是一重要的措施,如治疗肠外瘘、短肠综合征、炎性肠道疾病等,它也是重症病人、慢性器官衰竭、消耗性疾病不可缺少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7.
肠外,肠内阶段性营养支持在腹部外科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肠外、肠内阶段性营养支持”(StagenutritionalsupportofPN、EN)是据疾病的不同阶段、胃肠功能状况和/或代谢特征,依次阶段性地施行肠外、肠内营养支持,其中主要指由TPN逐渐过渡为空肠喂养(Je-junalfeeding)的营养支持。这种营养支持方式在腹部外科具有广泛而重要的应用价值。具体地说,在腹部外科某些疾病或为其施行腹腔手术时,于空肠上段施行空肠营养造口备用。术后待病人全身状况稳定(约48~72h),开始施行TPN。一旦全身状况进一步稳定,胃肠功能恢复,肛门排气,及早地过渡为空肠喂养,直至病人能完全经口进食为止。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谷氨酰胺并肠外营养支持在外科术后危重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外科术后危重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两组患者均于术后第1天行肠外营养支持,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加丙氨酰-谷氨酰胺20 9(商品名:力太注射液,华瑞制药).治疗后检测两组患者营养指标、免疫指标.结果 观察组治疗第7天营养指标及免疫指标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结论 加用谷氨酰胺的肠外营养支持能明显改善外科术后危重患者的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9.
重视肠道营养支持在危重病人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李宁 《腹部外科》2004,17(4):199-200
胃肠道的生物学功能通常未能引起临床医师的足够重视。长期以来 ,人们常认为危重病人的肠道处于休眠状态 ,忽略了肠道在危重病人病理、生理过程中的作用。由于肠粘膜具有高代谢及绒毛微血管结构的特性 ,导致其对缺血、缺氧特别敏感。当机体处于应激状态时 ,肠道的血供呈生理性减少 ,供氧亦减少。机体复苏后 ,虽然低血容量得到纠正 ,但内脏血管收缩及肠道血流量减少仍将持续一段时间。肠道血循环的恢复常滞后于全身循环的恢复 ,肠粘膜血供不足的时间越长 ,肠粘膜的代谢与结构受到的损伤越大。肠粘膜细胞缺氧损伤以及缺血再灌注损伤 ,高分解代…  相似文献   

20.
肠道不仅是一个营养消化系统,它还分泌很多激素,维持着各脏器之问的协调和机体的内环境恒定。不仅如此,肠道也是肠源性感染的起源地,早在1977年Polk就提出了多器官功能衰竭的肠源性学说,现已证实肠道黏膜缺血性损害可招致肠道细菌和内毒素移位以及大量相关介质的释放,这正是发生肠源性感染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始动因素一由此可见,肠道在机体中应占有自己的一定地位,有关肠道疾病的外科临床和实验研究同样需要加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