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胃癌组织端粒酶活性与催化亚基hTERT表达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胃癌、胃黏膜肠化生及正常黏膜组织端粒酶活性与人端粒酶催化亚基(hTERT)表达的相关性及端粒酶激活在胃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通过端粒重复序列扩增(TRAP)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 -PCR)方法测定3种胃癌细胞株、26例胃癌、10例胃黏膜肠化生和36例正常胃黏膜组织标本端粒酶活性和hTERT表达.结果:3种胃癌细胞株、24例胃癌组织有端粒酶活性;4例肠化生端粒酶活性较弱;36例正常胃黏膜标本未测到端粒酶活性.hTERT在26例胃癌组织、5例肠化胃黏膜中表达;正常胃黏膜无表达.端粒酶活性、hTERT表达与肿瘤的分期和病理分级无关.结论:hTERT在肿瘤形成的早期阶段表达,端粒酶的激活是胃癌形成的关键步骤.  相似文献   

2.
端粒酶活性检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端粒酶是已知的恶性肿瘤特异性最强的生物标志物 ,端粒酶活性在肿瘤的早期诊断以及预后评估中均有潜在价值 [1~ 3 ]。端粒酶活性也表达于生殖细胞、造血干细胞等非肿瘤细胞中 [4] ,因而单凭端粒酶活性的有无难以区分正常细胞与肿瘤细胞 ,故必须建立端粒酶活性的定量分析方法。本研究在文献 [5 ]基础上建立了一种相对简便的端粒酶活性定量分析方法——端粒酶延伸产物液体闪烁计数法 ,并将其与银染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 (TRAP)进行了比较。1 材料和方法1.1 细胞株和组织样本 乳腺癌细胞株 MCF- 7为中国科学院上海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引进。…  相似文献   

3.
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端粒酶活性的检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Wu S  Liu Z  Sun H 《中华医学杂志》1998,78(7):515-516
目的比较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及乳腺良性病变组织端粒酶活性的异同,探讨端粒酶活性在恶性肿瘤诊断中的意义。方法用端粒酶重复扩增法(TRAP)检测了61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及14例乳腺良性病变组织端粒酶活性。结果61例中49例(80%)显示端粒酶活性,端粒酶活性与浸润性导管癌的分级、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及肿瘤组织雌激素受体及孕激素受体表达无关。5例乳腺囊腺病无一例端粒酶活性,9例乳腺腺瘤中4例端粒酶弱阳性。结论端粒酶活性见于绝大多数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及极少数的乳腺腺病中,该酶活性可能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探讨乳房恶性肿瘤组织中端粒酶的表达 ,端粒酶与肿瘤病理行为学的关系以及与其他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关系。方法 :应用端粒重复扩增方法对 6 0例乳房良恶性肿瘤组织、配对癌旁组织及非癌组织进行端粒酶活性测定 ,并同时进行 P1 6缺失分析及 C-erbβ-2蛋白表达的检测 ,结合临床病理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乳腺癌中端粒酶活性表达阳性率达 80 %。在乳癌中 P1 6基因缺失、C-erbβ-2蛋白阳性表达同时 ,端粒酶活性检测分别达 92 .3 %和 91.3 %。结论 :说明端粒酶活性和肿瘤的关系密切 ,可作为乳腺癌诊断与预后判断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6.
李显文  莫曾南  陈坚 《广西医学》1999,21(6):1160-1163
端粒是染色体末端的特殊结构,是高度重复的DNA序列,它虽不带基因,但却具有稳定染色体结构和功能的重要作用。端粒酶是催化合成并维持端粒序列稳定的一种核糖核蛋白,也是RNA依赖性的DNA多聚酶(1)。近年来研究发现约90%的人类癌症有端粒酶活性表达而大多数的成熟组织则不表达(2),这表明端粒酶的活化和上调可能与癌症的演进存在相关性。肿瘤细胞端粒酶活性检测及活性抑制具有潜在的诊治应用前景。1 端粒酶的结构与功能  端粒酶具有模板功能的RNA组分和催化活性蛋白组分构成。作为依赖RNA的一种特殊聚合物,它属于反转录酶范畴。端粒酶…  相似文献   

7.
子宫颈癌端粒酶活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端粒酶活性与宫颈癌的相关性以及与其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采用改良的银染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方法(TRAP)对28份子宫颈癌组织,8份相关淋巴结组织,10份正常子宫颈组织、6份宫颈不典型增生组织的端粒酶进行检测。结果 10份正常子宫颈组织中均未检测出端粒酶活性,6份宫颈不典型增生组织中4份端粒酶活性表达阳性,28份子宫颈癌组织中26份有端粒酶活性表达。结论 端粒酶的激活在宫颈癌起源过程中可能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端粒酶活性和增殖细胞核抗原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关系及联合检测对乳腺癌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TRAP-PCR-ELISA与S-P法检测乳腺癌组织81例,乳腺癌癌旁组织37例,乳腺良性病变组织11例的端粒酶活性和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结果:81例乳腺癌组织、37例乳腺癌癌旁组织中端粒酶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4 1%和10 8%,P<0 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例良性病变组织中未测出端粒酶活性;腋窝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型与端粒酶阳性表达率,P>0 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1例乳腺癌组织PCNA的表达率71 6%.淋巴结转移组PCNA阳性表达率较无淋巴结转移组增高(P<0 05),且呈正相关;端粒酶活性与PCNA表达的一致率92 24%,呈正相关.结论:端粒酶活性与PCNA联合检测,在乳腺癌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方面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乳腺癌中端粒酶活性的测定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伍建春 《华夏医学》2003,16(3):307-308
目的 :通过测定乳腺癌中端粒酶 ,探讨端粒酶活化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和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 :应用端粒酶重复序列扩增法及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 35例乳腺癌组织、17例乳腺癌旁组织、10例乳腺纤维腺瘤组织、10例正常乳腺组织的端粒酶活性。结果 :端粒酶在乳腺癌、癌旁组织、乳腺纤维腺瘤、正常乳腺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 85 .7%、11.7%、10 %、0 ,乳腺癌中端粒酶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乳腺纤维腺瘤和正常乳腺组织 (P<0 .0 1)。端粒酶在乳腺癌中临床 期和临床 期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85 %、86 .6 % ,二者比较 ,无明显差异 (P>0 .0 5 )。结论 :端粒酶活化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端粒酶可作为诊断乳腺癌的一个新的理想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10.
11.
端粒位于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是细胞维持染色体稳定的重要成分,端粒长度会随染色体的不 完全复制而逐渐缩短。过短的端粒无法维持基因组的稳定性,最终导致细胞老化、机体衰老。端粒酶由RNA 和蛋白质组成,可维持端粒长度,端粒酶活性降低则端粒缩短,因此端粒酶的激活和端粒长度的维持是人肿瘤 细胞所必需的条件。细胞损伤造成衰老与肿瘤,衰老与肿瘤相互调控,衰老可作为抑制肿瘤的天然屏障。肿 瘤的增殖机制可成为对抗衰老的重要手段,端粒及端粒酶在两者的平衡中发挥作用。该文就端粒和端粒酶、 端粒和端粒酶与衰老的关系及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调控机制进行综述,探讨通过调控端粒及端粒酶活性来 调节衰老与肿瘤的平衡,为治疗疾病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细针穿刺乳腺肿瘤组织的端粒酶活性检测在乳腺癌诊断中的意义 .[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 79例术前乳腺肿瘤细针穿刺活检标本和大体标本的端粒酶活性 ,并与病理诊断进行比较 .[结果 ]乳腺癌 6 5例中穿刺组织端粒酶呈阳性的为 5 7例 ,阳性率为 88% ;大体组织端粒酶呈阳性的为 5 4例 ,阳性率为 83% .淋巴结转移者端粒酶活性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 .乳腺良性疾病 14例中端粒酶呈阳性的为 2例 ,阳性率为 14 % .[结论 ]术前乳腺肿瘤穿刺组织的端粒酶活性检测有利于乳腺肿瘤的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 .  相似文献   

13.
端粒酶活性在人乳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端粒酶活性在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异同,探讨其在乳癌诊断中的意义和与普遍认定的预后指标间的关系。方法:用端凿重复扩增(TRAP)检测了54例乳腺癌、44例乳腺良性病变组织的端粒酶活性。结果:54例乳癌中49例(90.74%)显示端粒酶活性,1例纤维腺瘤有弱端粒酶活性。端粒酶活性与肿瘤大小及分期有关,而与腋淋巴结转移及雌,孕激素受体之间无关。结论:端粒酶活性见于绝大多数浸润性乳癌及极少数纤维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探讨端粒酶活性水平同乳腺癌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及其作为化疗疗效评价指标的意义。方法 用半定量TRAP 银染法测定 5 3例乳腺癌、10例纤维腺瘤及 6例癌旁组织标本的相对端粒酶活性。结果 乳腺癌组织端粒酶活性表达明显高于乳腺良性病变 (P <0 .0 1) ;术前未经治疗的原发性乳腺癌中 ,端粒酶活性表达与TNM分期、局部淋巴结状态、雌激素受体及孕激素受体表达有关 ;术前化疗组端粒酶活性水平较未化疗组低。结论 端粒酶活性水平可反映肿瘤的侵袭性 ,并可作为乳腺癌的预后判断指标及化疗疗效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乳癌组织中端粒酶(telomerase)活性和端粒酶mRNA(hTR)的表达.方法:采用PCR-TRAP-ELISA法对54例乳癌、配对癌旁及30例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端粒酶活性进行半定量检测,运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hTR的表达.结果: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及hTR表达率高于癌旁及良性病变组织(P<0.01).乳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的表达与患者年龄、肿块大小、分化程度无关(P>0.05),但与组织学类型及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P<0.05).结论:端粒酶激活与乳癌的发生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7.
肿瘤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端粒酶活性的表达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目的 通过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端粒酶活性。为癌症的治疗及预后的评估,随访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 采用PCR-TRAP方法检测癌症患外周血淋巴细胞中端粒酶活性。结果 癌症患43例中,有37例端粒酶表达阳性,总阳性率86%,阳性结果经EB染色后可见间隔6bp的梯形区带。其中,宫颈癌12例中有10例阳性表达,阳性率83%;卵巢癌6例中有6例阳性表达,阳性率100%;肝癌6例中有5例阳性表达,阳性率83%;肺癌11例中有9例阳性表达,阳性率82%,乳腺癌8例中有7例阳性表达,阳性率88%,5例正常对照中未检出阳性。结论 端粒酶活性表达与癌症的发生与发展有密切的关系。对癌症患外周血淋巴细胞端粒酶活性的测定,对癌症的治疗、预后的评估,随访及复发等都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乳腺癌组织端粒酶活性的表达,探讨端粒酶活性在恶性肿瘤诊断和病情进展中的意义。方法:采用改良TRAP-银染法检测30例乳腺癌端粒酶活性并以30例癌旁组织作对照。结果:30例乳腺癌组织(86.67%)表达阳性,其中18例术前针吸活检组织(83.33%)表达阳性,而癌旁组织(13%)表达阳性,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01)。结论:端粒酶活性见于绝大多数乳腺癌,可能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其检测可用于乳腺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格尔德霉素(geldanamycin,GA)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和端粒酶活性的影响。方法:培养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435s,应用MTr法检测GA对MDA—MB-435s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用TRAP—ELISA法检测细胞端粒酶活性。结果:不同浓度GA对MDA—MB-435s细胞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呈时效-量效依赖关系,GA作用后细胞呈现G2/M期阻滞,细胞端粒酶活性下降(P〈O.05)。结论:GA对人乳腺癌MDA—MB-435s细胞增殖具有明显抑制作用,抑制端粒酶活性可能是其发挥抗癌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