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肝纤维化是由各种因素刺激肝细胞,使以肝星状细胞为代表的肝内间质细胞被激活成为肌纤维母细胞,并引起肝窦毛细血管化及胶原、蛋白多糖等大分子在细胞外基质增生并沉积[1],进而发生肝细胞变性、坏死、再生、纤维结缔组织增生,肝纤维化形成,病情进一步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或肝衰竭[2]。研究表明[3-4]肝纤维化是动态变化的可逆性病变,而肝硬化却是不可逆性病变,因此早期诊断及治疗对肝纤维化的转归及预后有积极意义。目前经皮肝穿刺活检被认为是肝纤维化诊断和分期的金标准,但属于有创检查,可能出现的出血、胆漏等并发症,且存在明显的取材误差、不能反映肝脏动态过程,因而不适合作为常规  相似文献   

2.
肝纤维化血清学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肝纤维化是肝脏组织损伤后的不完全修复过程,是慢性肝病最重要的病理特征,也是向肝硬化发展的必经途径和进一步恶化的重要原因。诊断方法包括影像学、病理学和血清学诊断3种。影像学诊断在肝纤维化晚期,才能出现异常图象;病理学诊断是金标准,但存在肝穿刺的盲目性、肝脏病变的不均一性而导致取样误差;血清学诊断是应用最广泛的诊断方法。本文对肝纤维化的血清学指标在肝纤维化诊断上的优缺点进行了综合描述。  相似文献   

3.
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炎发展成肝硬化的必经阶段[1],是一个逐渐量变的过程,反复的肝细胞炎症使得肝脏反复代偿修复,伴随实质细胞的再生及周围组织的重建,病理修复的结果最终导致肝纤维化的形成。各种病因引起的慢性肝损害都有炎症、坏死及纤维化等病例改变,炎症、细胞坏死导致的肝纤维化是由于破坏了肝脏的生态系统,早期肝纤维化可以逆转,而晚期则会发展为肝硬化直至肝功能衰竭,故早期诊断肝纤维化对于慢性肝炎尤其重要。肝活检病理诊断是诊断肝纤维化的金标准,但作为侵入性方法不易被患者接受。本文观察两组病例对照研究,探讨透明质酸(HA)…  相似文献   

4.
肝纤维化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兵 《昆明医学院学报》2007,28(2B):126-132
肝纤维化是由于细胞外基质(ECM)的合成大于降解导致过度沉积,是纤维增生与纤维分解不平衡而引起的病理过程,是各种慢性肝病发展的必经阶段,由于多种致病因素引起肝脏的损伤和炎症所共有的病理特征,也是向肝硬化等进一步发展、恶化的重要中间环节。当今大量研究发现,肝纤维化是一个可逆的过程,早期诊断与及时给予有效治疗可减缓或防止发展成为肝硬化,现就肝纤维化的治疗研究现状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5.
刘梦堃  吴荣秀 《医学综述》2014,(15):2782-2783
目前肝穿刺活检病理组织学诊断是判定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金标准",是明确诊断、衡量炎症活动和判定药物疗效的有效方法,它是有创检查,难以重复,取样误差也影响诊断的准确性。因此,化验室检查、CT、磁共振成像及超声造影、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这些无创检查迅速地发展起来,有望成为新的诊断肝纤维化及早期肝硬化的无创手段。  相似文献   

6.
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的共同病理学基础,也是发展成肝硬化的必经阶段。肝纤维化程度的诊断和评估,对该病的早期干预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虽然肝穿刺活检现仍为肝纤维化诊断及分期的金标准,但此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近年来,磁共振成像因其无创性和易重复性在肝纤维化的影像学诊断和评估中受到广泛重视,具体方法包括磁共振弹力成像、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磁共振灌注成像等。而这些检测方法各有特点,因此对其进行筛选为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肝纤维化是不同病因所致肝操作共有的反应,也是慢性肝炎向肝硬化发展的必经阶段,大量文献报导,肝纤维化阶段是个可逆的病理过程,如能在肝纤维化早期及时诊断和判断其病理进展,可显著改善慢性病毒性肝炎的预后. 由于肝组织病理学检测、肝纤维化程度需要进行活体肝穿刺,有创伤性,而且活体穿刺还存在样本的代表性,医院开展此项检查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血清学检测方便及时,因此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8.
超声造影早期诊断肝纤维化和肝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杨  徐金锋 《重庆医学》2007,36(21):2226-2228
肝纤维化与肝硬化是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是慢性肝病的一个中间环节.肝纤维化和早期肝硬化是一个可逆过程,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以逆转病变过程,相反,若不能及时诊断、治疗就会发展为不可逆病变.由于目前尚缺乏敏感性强、特异性高、无创性的早期诊断方法,早期诊断肝纤维化和肝硬化存在困难.  相似文献   

9.
陈天武 《西部医学》2017,29(4):450-454
【摘要】 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病共有的病理改变。早期肝纤维化是可逆转的,因此早期诊断肝纤维化有助于及时干预疾病进展及控制肝硬化、肝癌的发生。但临床对于肝纤维化的诊断金标准是穿刺活检,属有创检查,因此需要使用一种无创、可重复、定量检查技术来诊断肝纤维化。磁共振成像(MRI)作为一种无辐射、无损伤、组织分辨率高、可重复性好的检查手段,尤其是近几年MRI软硬件的升级,使它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就肝纤维化的MRI研究进展作一述评。  相似文献   

10.
肝纤维化是一种慢性过程,是肝硬化的必经阶段.肝纤维化的程度与慢性肝病的治疗和预后密切相关.目前诊断肝纤维化的方法包括病理学、影像学和血清学诊断3种.病理学诊断是金标准,但存在肝穿刺的盲目性、肝脏病变的不均一性而导致取样误差;影像学诊断在肝纤维化晚期才能出现异常图象;血清学诊断是应用最广泛的诊断方法.本文对肝纤维化诊断方法的现状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1.
唐翔宇  辛胜  杨丽莎  张斌 《广东医学》2012,33(3):419-422
肝纤维化是慢性肝脏疾病的病理及病理生理基础,也是肝硬化和肝癌的早期阶段[1]。目前,大部分研究认为肝纤维化是指由各种致病因子所致肝内结缔组织异常增生,导致肝内弥漫性细胞外基质(ECM),特别是胶原沉积在肝脏内的过度沉淀的病理过程。它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目前对肝纤维化的诊断方法主要包括病理学、血清学和影像学诊断3种。病理学即肝穿刺活检,肝穿刺活检是检验肝纤维化的金标准。但是肝穿刺活检有局限性和操作的不良反应。血清学诊断肝纤维化是目前国内很多医院开展的项目,是目前最广泛的诊断肝纤维化的方法。此外,影像学近几年来在诊断  相似文献   

12.
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损伤常见和共同的病理过程,是向肝硬化发展的中间环节,早期评估肝纤维化将有利于制订适宜的治疗方案及监测纤维化发展情况,因此诊断并监测肝纤维化的程度尤为重要。病理组织检查是诊断肝纤维化的“金标准”,但因其有创性而难以在临床普遍开展。随着超声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因具有无创性、快捷性、真实还原脏器受累部位及了解脏器形态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肝纤维化诊断中。  相似文献   

13.
肝纤维组织增生,即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病导致的共同病理变化。引起肝纤维化的因素很多,如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血吸虫病及药物性肝损伤等,其中最常见的是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细胞坏死及肝纤维增生本是自然修复过程,但纤维增生到一定程度即引起中央静脉区和汇管区出现纤维间隔,肝脏正常结构遭到破坏,进而形成假小叶,病情即由肝纤维化进展为肝硬化。可见,肝纤维化是肝硬化的早期阶段。肝纤维化的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对预防肝硬化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肝弹性成像联合透明质酸及血小板判断早期肝硬化与肝穿病理判断早期肝硬化的差异。方法:对60例HBsAg (+)>6个月或丙肝抗体和HCV-RNA定量阳性>6个月的患者,行肝脏B超或CT检查提示脾大,怀疑存在早期肝硬化,且无腹水、无黄疸,无伴心肾功能不全者,同时予行肝弹性成像、透明质酸及血小板的无创伤性检查及肝脏穿刺肝活病理组织的有创伤性检查,并将自身的2种检查结果进行SPSS单因素方差分析及多因素回归分析进行对照,比较无创性的声脉冲辐射力成像( ARFI)超声技术联合血小板和肝纤维化指标中的透明质酸综合评价早期肝硬化与有创伤性的肝穿刺病理诊断肝硬化的差异。结果:无创伤性的肝弹性成像联合透明质酸及血小板判断早期肝硬化与有创伤性的肝穿刺病理诊断早期肝硬化符合率达93.1%(>90%)。结论:采用肝弹性成像联合透明质酸及血小板筛查早期肝硬化可使93%左右的人避免肝穿刺。  相似文献   

15.
曾燕  赵建农 《重庆医学》2008,37(19):2247-2249
肝纤维化是指肝细胞发生坏死及炎症刺激时,肝内纤维结缔组织增生的病理过程,轻者称为肝纤维化,当有假小叶及结节形成,则称为肝硬化.在纤维化与肝硬化形成可逆转的早期阶段准确作出诊断并加以干预是极其莺要的,如能阻断、减轻乃至逆转肝纤维化,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善肝病的后,使其不发展为肝硬化.当前对肝纤维化及早期肝硬化的诊断方法包括病理诊断、影像学检查、生化检查及临床诊断等.  相似文献   

16.
活血益气解毒方对肝纤维化的治疗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肝纤维化的治疗是防止慢性肝炎向肝硬化转化、早期肝硬化向晚期肝硬化发展的关键环节。根据肝纤维化发生、发展的机理,结合临床实践,我们组成活血益气解毒方治疗慢性肝炎及早期肝硬化36例,观察肝脏纤维化血清标志物和肝功能等指标的变化,发现本方对肝纤维化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一)一般资料按1990年第六次全国肝炎会议诊断标准,从临床诊断为慢性病毒性肝炎及早期肝炎后肝硬化(以下简称肝硬化)患者中,选择血清Ⅳ型胶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活体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观察超声造影在不同肝纤维化进展过程中的微循环表现,探讨超声造影在肝纤维化无创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60只雄性大鼠,对照组8只,实验组52只建立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超声造影记录造影剂到达肝动脉时间(HAAT)、造影剂到达门静脉时间(PVAT)、造影剂到达肝静脉时间HVAT,计算肝动-静脉渡越时间(HA-HVTT),获取肝实质时间-强度曲线,记录达峰值时间、峰值强度、曲线上升斜率、下降斜率。以病理肝纤维化分期进行分组,分别以S≥1、S=4为判定肝纤维化和早期肝硬化的标准,应用ROC分析法评价超声造影诊断肝纤维化的价值。结果:以S≥1为判定肝纤维化标准,HA-HVTT曲线下面积为0.792,且曲线与机会线不相交,对肝纤维化的诊断准确性中等。以S=4为判定早期肝硬化的标准,HVAT、HA-HVTT的ROC曲线下面积均大于0.9,对早期肝硬化的诊断有统计学意义,诊断准确性较高;峰值强度、下降斜率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8及0.852,对早期肝硬化的诊断准确性中等。结论:应用超声造影可以观察大鼠肝动脉、门静脉、肝静脉显影过程,HA-HVTT对肝纤维化(S≥1)及早期肝硬化(S=4)均有一定的诊断价值,有望成为定量诊断肝硬化的重要影像学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8.
肝炎肝硬化的超声诊断发展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硬化是一种以肝实质破坏、纤维化和结节性再生为特征的慢性疾病。在病理组织学上;其有广泛肝细胞变性坏死、肝细胞结节性再生、结缔组织增生及纤维化等表现。这些改变反复进行,导致肝小叶结构和循环体系改建,形成假小叶,肝脏逐渐变形、变硬而发展成肝硬化。肝穿刺活检为诊断肝硬化的金标准,但不宜作为常规诊断和病情观察方法。超声检查在诊断肝硬化上发挥重要作用,并且适于随访复查。本文就超声诊断肝炎肝硬化的发展近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李伟道 《重庆医学》1993,22(5):297-298
各种病因引起的肝脏炎症、坏死均可导致肝纤维化,逐渐发展,肝实质被纤维结缔组织分隔成假小叶,形成肝硬化。在临床上,早期肝硬化可无明显的症状,一旦发现,常属中、晚期,治疗十分棘手。肝脏的代偿功能很大,肝硬化发展至相当严重程度才可能出现肝功能的障碍,因此仅靠常规功能试验无法诊断肝纤维化或早期肝硬化。迄今临床上主要依靠肝活检来判断,但其为创伤性的,病人常难以接受,更不可能进行动态观察。因此测定血清中的肝纤维化标志物在临床上有重要价值。自八十年代初期以来有关这种检测的报道日益增多,并陆续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20.
鲁文清 《广西医学》1999,21(6):1213-1215
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及肝硬化的病理基础,近年来的研究认为早期肝纤维化经适当治疗可以逆转,所以肝纤维化的早期诊断极为重要.目前国内外对肝纤维化诊断最可靠的方法依然是肝穿刺组织活检(1,2),但肝穿本身也存在局限性,故寻找可靠的血清学检查对肝纤维化诊断是最方便实用的方法.许多报道认为HA(透明质酸)、LN(层粘连蛋白)、Ⅳ-C(Ⅳ型胶原)、PⅢP(Ⅲ型前胶原肽)等指标对肝纤维化有较好的诊断价值(3~7).本文对130例肝病患者血清进行HA、LN、Ⅳ-C、PⅢP检测,并分析其对肝纤维化的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