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李伟频 《吉林医学》2012,33(16):3418-3420
目的:探讨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的CT表现特征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收治的200例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田本祥等的方法进行CT分型,并作预后评估。结果:200例TSAH中以纵裂池积血最多见(128例),其次为侧裂池及天幕区积血。合并颅内其他部位出血的以脑实质居多(93例),其次为硬膜下出血及脑室内出血。分型为单纯局限型TSAH(Ⅰ型)20例,完全康复;单纯弥漫型TSAH(Ⅱ型)28例、轻度混合型TSAH(Ⅲ型)80例,基本康复;中度混合型TSAH(Ⅳ型)53例,2例死亡,致残4例,约半数病例遗留神经系统症状;重度混合型(V型)19例,8例死亡,5例致残,生活质量下降,均遗留神经精神症状。结论:CT检查可明确显示TSAH局限或弥漫性颅脑挫裂伤、各脑池、脑裂出血部位、大小、范围及程度、颅内血肿情况,可作为临床诊断、指导治疗及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的CT表现特征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收治的200例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田本祥等方法进行CT分型,并作预后评估.结果200例TSAH中以纵裂池积血最多见(128例),其次为侧裂池及天幕区积血.合并颅内其他部位出血的以脑实质居多(93例),其次为硬膜下出血及脑室内出血.分型为单纯局限型 TSAH(Ⅰ型)20例,完全康复;单纯弥漫型TSAH(Ⅱ型)28例、轻度混合型TSAH(Ⅲ型)80例,基本康复;中度混合型TSAH(Ⅳ型)53例,2例死亡,致残4例,约半数病例遗留神经系统症状;重度混合型(V型)19例,8例死亡,5例致残,生活质量下降,均遗留神经精神症状.结论 CT检查可明确显示TSAH局限或弥漫性颅脑挫裂伤、各脑池、脑裂出血部位、大小、范围及程度、颅内血肿情况,可作为临床诊断、指导治疗及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3.
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CT分型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外伤性蛛刚膜下腔出血(TSAH)的CT表现,以及结合GCS进行CT分型的方法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184例TSAH伤后首次CT扫描所见,根据Glasgow昏迷分级方法作出CT分型.就其CT表现与临床治疗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原发单纯性TSAH(1型)43例.其中预后良好者42例.死亡1例;轻型局限性TSAH(Ⅱ型)88例.其中预后良好者77例.致残者8例,死亡3例;重型弥漫性TSAH(Ⅲ型)53例,其中预后良好者9例.致残26例,死亡18例。结论 依据TSAH的范围,参照颅内其他损伤的程度,结合 GCS进行CT分型的方法,其严重程度与出院时临床结果明显相关,从而有助于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4.
覃柳生  左仁杰  韦文华 《右江医学》2012,40(4):553-554,613
目的探讨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的CT表现特征和诊断价值。方法收集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185例患者,分析CT表现特点。结果 TSAH位于脑池(纵裂池、侧裂池、环池、枕大池)90例,位于脑表面沟50例,脑池、脑沟同时有出血45例,大部分患者合并有其它的颅脑损伤及有多处蛛网膜下腔出血。结论 CT检查是诊断TSAH较为可靠的依据及主要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王光绿  吴全理  黄少伟  罗大山 《广西医学》2003,25(12):2491-2491
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TSAH)是神经外科常见疾病 ,如果治疗不当 ,较易致残或致死。我院自 1 999年 3月~ 2 0 0 3年 5月采用综合方法治疗 TSAH6 3例 ,取得较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男 4 5例 ,女 1 8例 ,年龄 9~ 73岁 ,平均 37岁。受伤原因 :交通事故伤 4 8例 ,高处坠落伤 9例 ,被击伤 6例。意识状态 :浅昏迷 1 0例 ,朦胧状 2 1 ,嗜睡状 2 6例 ,清醒 6例。头颅 CT示 :侧裂池、环池、脑沟等处有少量积血 (有血肿及脑挫伤严重者不在此范围 )。1 .2 治疗方法 :甘露醇 1 2 5 ml静滴 ,每 8小时一次 ,连用 5~1 4…  相似文献   

6.
赵红霞  李志芸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20):2500+2540
目的:分析急性脑卒中患者下尿路症状(LUTD)与病变位置之间的关系。方法:连续选择2009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科住院的急性脑卒中患者328例,入选对象接受24h排尿日志监测,并按CT图像病变位置进行分组比较。结果:出现下尿路症状表现者155例(47.26%)。前部病灶(病变部位在CT片前后轴前40%)组LUTD例数均明显多于后部病灶组,左半球病灶组LUTD例数明显多于右半球脑卒中组(P均<0.01),皮层与皮层下病灶位置组间比较无明显区别(P>0.05)。结论:急性脑卒中前部及左半球病灶患者较容易出现LUTD表现。  相似文献   

7.
目的:利用计算机人工智能(AI)定量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肺部CT进展类型和特点.方法:收集本院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3月5日期间确诊为新冠肺炎,并做过3次以上肺部CT共71例患者的资料(男41例,女30例,平均年龄48.2岁),利用计算机辅助分析软件,对比分析每个患者的多次肺部CT图像上肺炎的体积和...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足月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45例有明确围产期窒息史,且有临床症状的病例进行CT扫描,取得完整的临床及CT诊断资料后加以分析.结果:本组45例均发生在皮层及皮层下白质,根据脑损伤的程度分为轻、中、重度.病灶CT值改变与正常部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最常见的并发症.结论:CT扫描能及时帮助临床诊断HIE,确定病变程度及范围.  相似文献   

9.
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常与颅内其它类型损伤并存,是影响颅脑外伤死亡率和病残率的重要因素之一,据我院自1999年1月~2001年10月间外伤性SAH患者85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是颅脑损伤最常见的病理变化,有关病例调查显示41%的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入院头颅CT有TSAH表现[1].蛛网膜下腔出血有20%~25%可发生脑积水,可以引起意识障碍,严重者死亡,这是由于出血进入脑室系统或基底池,阻塞了脑脊液循环通路[1].  相似文献   

11.
少量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提高对少量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SCT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SCT复诊证实的105例少量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SCT表现。结果纵裂池出血47例,侧裂池出血30例,脑沟出血22例,小脑幕区出血6例。合并脑挫裂伤、硬膜下血肿或颅骨骨折共12例。结论SCT扫描对少量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定性、定位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Traumatic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TSAH) is regarded as a poor prognostic factor of primary brain stem injury. The aim of the present study is to describe the results of a clinical analysis of 15 patients with TSAH who were hospitalized between March, 1987 and April, 1990. They were classified into three groups on the basis of the initial level of consciousness evaluated by Glasgow Coma Scale (GCS) scores. Fourteen patients had TSAH in the sylvian fissures, while in five the location was the cortical sulci. Four patients had TSAH in the ambient and quadrigeminal cisterns, and another four patients had TSAH in the prepontine and interpeduncular cisterns. TSAH localized to the suprasellar cistern was found in three patients, and five patients were found to have TSAH only in the sylvian fissures. Other accompanying intracranial lesions were as follows: acute subdural hematoma in five patients. Intracerebral hematoma in four and cerebral contusion in three. Three patients, one in the severest group and two in the severe group, had fatal outcomes. The cause of death was more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the accompanying intracranial lesion than the TSAH. One patient had a fair outcome, and 11 patients had a favorable outcome. In the present study, the outcome was generally good in the patients who had TSAH in a confined area, such as the sylvian fissures or cortical sulci.  相似文献   

13.
早期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腰大池脑脊液持续外引流对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作用。方法将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135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9例早期行腰大池脑脊液持续外引流,对照组66例采用每天腰穿术放脑脊液。结果治疗组患者的头痛、脑膜刺激征、血性脑脊液转清、CT恢复正常的时间均缩短。结论早期腰大池置管脑脊液持续外引流,对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具有疗效满意,操作简单,易于推广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慢性脑缺血对青年和老年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研究慢性脑缺血对青、老年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方法永久性结扎大鼠双侧颈总动脉,用Morris水迷宫测试大鼠逃避潜伏期和平台象限泳距百分比。结果缺血1月,青年和老年大鼠平均逃避潜伏期均大于同龄对照组,P<0.01;缺血3月,青年鼠平均逃避潜伏期大于对照组,P<0.01,和缺血1月组间差异不显著;老年鼠大于同龄对照组和缺血1月组,P<0.01。青年缺血1月和3月组平台象限泳距百分比均小于对照组,P<0.01;老年对照组、缺血1月组及缺血3月组平台象限泳距百分比间差异不显著。结论慢性脑缺血可在一定水平损害青年大鼠的学习与记忆,并进行性损害老年大鼠的学习能力,但对老年大鼠空间记忆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黄强 《中外医疗》2016,(5):62-63
目的:探析脑外伤后脑积水发生的风险因素。方法整群选取该院2008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62例脑外伤患者,根据患者是否发生脑积水将其分为脑积水组与非脑积水组,各31例,观察脑外伤后脑积水发生的风险因素。结果脑积水组脑挫裂伤发生25例(80.65%),脑室出血24例(77.42%),硬膜下血肿22例(70.96%),昏迷24例(77.42%),开颅手术26例(83.87%),TSAH 8例(25.81%),脑脊液压力升高6例(19.35%)与非脑积水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得知发生脑积水的独立因素是脑室出血、脑脊液压力升高、TSAH及硬膜下血肿。结论脑室出血、脑脊液压力升高、TSAH及硬膜下血肿是脑外伤患者发生脑积水的独立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CT分析(附123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告123例TSAH,分析了其主要原因,发生机制,好发部位、CT表现,临床特点和并发症及其产生的原因,认为CT检查是该病的首选和必查项目。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不同时程的脑缺血对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脑皮层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影响。方法永久性结扎大鼠双侧颈总动脉,分别于术后4h、24h、3d、7d、2周、4周和8周取脑皮层检测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在2、4、8周时,用通道式水迷宫和避暗试验测试大鼠逃避潜伏期和错误次数。结果术后2周起,模型大鼠潜伏期和错误次数均大于对照组,8周时仍不能恢复。4h起,模型大鼠皮层AchE活性显著升高,持续到2周,8周时趋近恢复。结论经双侧颈总动脉永久结扎后形成的脑缺血状态可引起脑部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升高和学习记忆功能减退。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健脑益智胶囊对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我院住院患者62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入院后24h内应用止血,脱水,营养治疗,常规腰椎穿刺;治疗组入院后24h开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健脑益智胶囊(口服或鼻饲),5粒/12kg,(含生药0.5g/粒),3次/d,共14d。观察患者头痛缓解情况和第3d、7d、14d双侧大脑中动脉(MCA)收缩期流速的峰值,动态评价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引起脑血管痉挛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用药7d和14d后,治疗组较对照组,MCA的血流速度明显减慢,P〈0.05,有统计学意义;头痛治愈患者较显效者明显增多,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和无效者无差别(P〉0.05)。结论健脑益智胶囊主要通过改善微循环和早日清除蛛网膜下腔的积血来缓解鸭AH引起的CVS,从而减少了神经系统的损害,对TSAH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腰大池脑脊液持续外引流对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天津市天和医院2005年1月~2009年7月收治的48例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2组。治疗组24例采用腰大池脑脊液持续外引流,对照组24例每天行腰穿术放脑脊液。对2组的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组在缩短头痛、脑膜刺激征和血性脑脊液转清时间、减少并发症及增加GOS评分良好率上优于对照组。结论腰大池脑脊液持续外引流是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发生脑血管痉挛的风险是否与内皮一氧化氮合酶基因的多态有关.方法 选择3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生脑血管痉挛组(n=98)、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生脑血管痉挛组(n=96)和动脉瘤性或者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但未发生腩血管痉挛组(n=195).病例组194例和对照组195例中的100例的亲代也被检查且采用传递不平衡分析,一种基于家族的研究设计以便检验相关性.结果 检查了内皮一氧化氮合酶基因的4种多态,在病例对照比较中有两种多态与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发生脑血管痉挛有关:在启动子的-786位点上一个T变成C的替换和在内含子4内的a缺失或b的插入.对于前者,C等位基因纯合体比另外两种基因型诱发脑血管痉挛的风险更高(优势比2.8,95%CI:1.4 to 5.6).对于后者的多态,携带a缺失的个体比不携带的个体患病风险更高(优势比2.3,95%CI:1.3 to 4.0).两种多态作为单倍型一起以家系为基础的研究采用传递不平衡分析进行分析.C或者a缺失单倍型从杂合体亲代传递到成为有蛛网膜下腔出血且脑血管痉挛比期望的频率更高(P=0.005).结论 内皮一氧化氮合酶的DNA序列的差异与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