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检测细胞凋亡调控蛋白Bcl-2/Bax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结肠黏膜组织上皮细胞的表达,探讨Bcl-2/Bax蛋白在UC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观察组)20例经中医辨证为大肠湿热型组(10例),脾胃虚弱型组(10例);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Bcl-2/Bax蛋白在结肠黏膜组织上皮细胞内表达情况,并与正常对照组(10例)进行比较。结果大肠湿热型组肠黏膜腺上皮细胞中Bax蛋白表达最高,与正常组和脾胃虚弱型组比较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大肠湿热型组Bcl-2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脾胃虚弱型组Bcl-2蛋白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大肠湿热型组Bcl-2蛋白与脾胃虚弱型组间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大肠湿热型组Bcl-2蛋白表达降低。结论细胞凋亡调控蛋白Bcl-2/Bax表达与UC发生发展和中医证型相关,其表达水平可作为UC中医辨证分型新的诊断依据;对协助UC中医辨证分型及确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结肠黏膜活检组织中NF-кB的表达及其与Th2细胞因子水平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0例活动期UC内镜活检标本及30例正常对照石蜡组织中NF-кB表达情况,同时用放射免疫法检测UC组和正常对照组血清中IL-4和IL-10的表达水平.结果 60例UC组中NF-кBp65均为阳性表达,主要分布在结肠黏膜上皮细胞、腺上皮细胞和巨噬细胞.对照组均为阴性和弱阳性表达,主要分布于上皮细胞.UC组的NF-кBp65表达平均灰度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活动期UC组血清中IL-4和IL-10表达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NF-кBp65的表达与活动期UC病情活动性及内镜分级有相关性(为P<0.05和P<0.01).结论 NF-кB诱导、参与了UC的发生发展过程,并与UC病情活动性及内镜分级有较好的相关性,可客观反映UC的炎症活动情况;细胞因子IL-4和IL-10可作为反映UC恢复期的指标,NF-кB可能与诱导调控细胞因子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肠黏膜组织中细胞质衔接蛋白(Act1)、核转录因子-κB p65(NF-κB p65)、白介素17(IL-17)的表达及三者在UC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30例UC活动期病例为UC组,按肠黏膜病理学分级将UC组进一步分为Ⅰ级组、Ⅱ级组、Ⅲ级组。将健康体检者或结肠单发息肉切除术后复查肠镜结果正常者(30例)设为正常对照组。各组结肠黏膜中Act1、NF-κB p65、IL-17的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UC组Act1、NF-κB p65与IL-17表达水平的相关关系采用Pearso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UC组结肠黏膜表面上皮细胞和固有层Act1、NF-κB p65、IL-17表达均呈阳性,而且表达比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强( P<0.05);UC各亚组之间表达强度依次为Ⅲ级>Ⅱ级>Ⅰ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黏膜中Act1、NF-κB p65与IL-17的表达均呈正相关关系。结论:UC肠黏膜中Act1、IL-17、NF-κB p65的表达均上调,并随UC病理分级的升高而表达增强。  相似文献   

4.
阿魏酸钠对创伤性休克复苏兔胃黏膜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阿魏酸钠对创伤性休克复苏兔胃黏膜细胞凋亡及其相关基因Bcl-2和Bax的影响。方法家兔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模型组(B组)、复苏前(C组)和复苏后(D组),每组15只。建立创伤性休克复苏胃黏膜损伤动物模型,C组于复苏前20 min、D组于复苏30 min时缓慢静脉滴注阿魏酸钠30 mg/k,A组、B组静脉滴注等量生理盐水。采用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胃黏膜细胞凋亡指数(AI),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胃黏膜Bcl-2和Bax蛋白表达灰度值。结果与A组比较,B组AI值、Bcl-2蛋白表达灰度值及Bcl-2/Bax蛋白表达灰度值比显著升高,Bax蛋白表达灰度值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与B组比较,C组、D组AI值、Bcl-2蛋白表达灰度值及Bcl-2/Bax蛋白表达灰度值比显著降低,Bax蛋白表达灰度值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与C组比较,D组AI值、Bcl-2蛋白表达灰度值、Bcl-2/Bax蛋白表达灰度值比显著升高,Bax蛋白表达灰度值明显降低(P〈0.05)。结论阿魏酸钠通过促进Bcl-2蛋白表达,抑制Bax蛋白表达,提高Bcl-2/Bax蛋白表达比值,抑制创伤性休克复苏胃黏膜细胞凋亡,且复苏前20 min应用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5.
徐晓云  李冬斌  李彬 《疑难病杂志》2012,11(3):181-183,239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肠黏膜活检组织中Toll样受体4(TLR4)、核转录因子-κB(NF-κBp65)、白介素-8(IL-8)的表达及三者在UC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内镜活检UC活动期结肠黏膜标本68份(UC组)及30例正常人结肠黏膜标本(健康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TLR4、NF-κB p65、IL-8的表达水平,并做统计学处理。结果 UC组结肠黏膜表面上皮细胞和固有层TLR4、NF-κB p65、IL-8呈阳性表达,染色为深棕黄色,较健康对照组表达均显著增强,且不同病理分级间比较,Ⅲ级>Ⅱ级>Ⅰ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C肠黏膜中TLR4、NF-κB p65、IL-8的表达均高度上调,并随UC病理分级的升高而升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和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结肠黏膜HBD-2、NF—κB、IL-6和IL-23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溃疡性结肠炎(UC组)和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IBS组)各40例,另选择正常对照组20例.取结肠黏膜标本采用免疫组化SP法进行HBD-2、NF—κB、IL-6和IL-23染色。结果UC组HBD-2、NF—κB、IL-6和IL-23阳性率及表达均显著高于腹泻型IBS组和对照组(P〈0.05),UC组不同病情程度之间HBD-2、NF—κB、IL-6和IL-23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D-2、NF—κB、IL-6和IL-23表达均与病情程度呈正相关(P〈0.05),而腹泻型IBSIL-6和IL-23阳性率及表达与轻度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C患者黏膜HBD-2、NF—κB、IL-6和IL-23表达之间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HBD-2、NF—κB、IL-6和IL-23在UC结肠黏膜中高表达,参与UC的发生发展过程,而IL-6和IL-23在IBS结肠黏膜中高表达,IBS黏膜炎症改变与轻度UC相似,IBS与UC之间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于娟  余立群 《中级医刊》2014,(11):38-41
目的:探讨激活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2型受体( AT2 R )对宫颈癌 Hela 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宫颈癌Hela细胞,培养基中加入AngⅡ1型受体阻滞剂氯沙坦及不同浓度的AngⅡ( A组:1×10-8 mol/L;B组:5×10-8 mol/L;C组:1×10-7 mol/L)激活AT2R,培养12小时、24小时、48小时、72小时;MTS法检测细胞活性,计算不同浓度的AngⅡ的细胞抑制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Bax mRNA水平,Western blot检测Bcl-2、Bax蛋白表达。结果激活AT2R后各组细胞活性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而降低,高剂量的AngⅡ组细胞活性更低。与对照组相比较,B组、C组Bcl-2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P〈0.01);C组与A组相比较Bcl-2 mRNA表达水平进一步下降(P〈0.01)。与对照组相比较,A组、B组、C组Bax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P〈0.01,P〈0.01);C组与A组相比较Bax mRNA表达水平进一步升高(P〈0.01)。 Western blot结果表明激活AT2R后与对照组相比较,A组、B组、C组Bcl-2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P〈0.01,P〈0.01);与A组相比较B组、C组Bcl-2蛋白表达水平进一步降低(P〈0.05,P〈0.01)。与对照组相比较,A组、B组、C组Bax 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P〈0.01,P〈0.01);与A组相比较B组、C组Bax蛋白表达水平进一步升高(P〈0.05,P〈0.01)。结论宫颈癌细胞激活AT2 R后,上调Bax基因表达,同时下调抑Bcl-2基因表达,最终抑制宫颈癌细胞的生长和增殖,诱导其发生凋亡。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5-脂氧合酶(5-LOX)和核因子κB P65(NF-κB P65)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结肠黏膜的表达,并探讨二者的关系。方法取32例UC患者结肠黏膜标本进行组织学分级,同时收集正常对照者结肠黏膜标本26例。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UC患者结肠黏膜5-LOX、NF-κB P65的表达,并分析其相互关系。结果 32例UC患者组织学分级1级11例,2级17例,3级4例。UC患者结肠黏膜5-LOX、NF-κB P65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的阳性表达率随UC组织学分级增加而增加;5-LOX与NF-κB P65呈正相关。结论 5-LOX和NF-κB P65在UC结肠炎症发生发展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电针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大鼠大肠经经合穴“曲池”、下合穴“上巨虚”后对核因子-κB((nuclearfactorκB,NF-κB)、高迁移率族蛋白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 HMGB1)表达的影响。方法以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溶液灌肠诱导建立SD大鼠UC模型,曲池组与上巨虚组造模成功后分别电针曲池穴和上巨虚穴,连续治疗10 d,第11天处死所有大鼠,肉眼观察大鼠结肠溃疡评分,提取结肠组织检测其NF-κB、HMGB1的表达。结果造模成功后,模型组大鼠结肠肉眼溃疡评分、结肠组织NF-κB、HMGB1表达均明显增高(P〈0.01);电针治疗后,上巨虚组降低溃疡评分(P〈0.01),曲池组、上巨虚组均能降低NF-κB、HMGB1在结肠中的表达(P〈0.01);与曲池组相比,上巨虚组溃疡评分及NF-κB、HMGB1表达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电针对UC的治疗作用可能是通过调节NF-κB、HMGB1等来实现的;电针上巨虚的治疗作用优于曲池,说明“上巨虚”存在相对特异性,部分证实“合治内府”中的“合”主要应指下合穴,其具体内涵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Toll样受体4(TLR4)和核转录因子-κB(NF-κB)在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C)中的表达及意义,从而探讨该信号通路在UC发病机制中可能的作用。方法将20只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组)和模型组(M组),每组各10只。采用葡聚糖硫酸钠诱导UC模型,各组于造模后7 d取病变处结肠组织,进行组织学评分,HE染色观察大体形态、组织学评分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NF-κB和TLR4的表达情况。结果 TLR4和NF-κB在M组小鼠结肠黏膜表达显著高于N组(P〈0.05);且TLR4与NF-κB的表达呈正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r为0.816。结论TLR4和NF-κB的高表达提示该信号传导通路激活导致下游炎症因子的释放可能是UC发生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戒烟对吸烟大鼠肺组织中核因子κB(NF-κB)和E-选择素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吸烟及戒烟与COPD肺组织炎症的关系。方法雄性Wistar大鼠3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小量吸烟组、大量吸烟组和大量吸烟后戒烟组,每组8只。吸烟时间为20周,戒烟时间为10周。采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半定量检测各组支气管上皮细胞NF-κB和E-选择素的表达。结果小量吸烟组(0.41±0.01,0.40±0.01)、大量吸烟组(0.43±0.01,0.41±0.04)及戒烟组(0.39±0.01,0.37±0.03)NF-κBmRNA及蛋白表达均较对照组(0.29±0.06,0.28±0.06)显著增高(P均〈0.05),小量吸烟组及戒烟组较大量吸烟组表达降低(P均〈0.05)。小量吸烟组(0.38±0.02,0.43±0.05)、大量吸烟组(0.42±0.01,0.52±0.03)及戒烟组(0.36±0.01,0.47±0.05)E-选择素mRNA及蛋白表达较对照组(0.01±0.04,0.02±0.04)显著增高(P均〈0.05),小量吸烟组及戒烟组较大量吸烟组表达降低(P均〈0.05)。E-选择素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与NF-κB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80,r=0.89,P均〈0.01)。结论吸烟可引起大鼠气道上皮细胞NF-κB和血管内皮细胞E-选择素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水平升高,二者表达水平呈正相关,且随着吸烟量的增加其表达水平增高,戒烟后其表达均有所下降。提示戒烟可减轻气道炎症,是防治COPD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Wu LG  Gan HT  Ou YQ  Peng L  Zhang M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20):1394-1399
目的 探讨核因子κB“诱饵”寡核苷酸(NF-κB Decoy ODN)对葡聚糖硫酸钠(DSS)结肠炎的影响,为寻找一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新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36只BALB/C小鼠按编号抽签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DSS+NF-κB“诱饵”ODN组;DSS+错配物ODN组;DSS+生理盐水组,每组9只.方法(1)测定各组小鼠血清中尿素氮、肌酐、随机血糖、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浓度.(2)取小鼠结肠组织进行大体及组织形态学观察.(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NF-κB p65在结肠黏膜细胞内的表达.(4)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结肠黏膜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5)共聚焦显微镜观测NF-κB“诱饵”ODN在小鼠结肠黏膜内的分布.结果(1)5%DSS处理的3组小鼠的DAI评分和组织学评分及肠黏膜组织内TNF-α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而NF-κB“诱饵”ODN组的上述指标均明显低于错义NF-κB“诱饵”ODN组和生理盐水组(均P<0.01).(2)5%DSS处理的3组小鼠其肠黏膜组织NF-κB p65的表达以胞核为主,而且这3组间NF-κB p65胞核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反,正常对照组小鼠NF-κB p65以胞质表达为主.(3)NF-κB诱饵ODN可有效进入小鼠结肠黏膜层和黏膜下层组织.(4)各实验组小鼠肝、肾功能及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NF-κB“诱饵’ODN对小鼠DSS结肠炎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溃疡性结肠炎(UC)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近年来研究发现,结肠相关黏膜细胞凋亡失控在UC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中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加速、固有层T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等炎性细胞凋亡延迟可能与UC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不同细胞发生凋亡分别受CD95、Apo-2.7、Bcl-2、核因子κB等基因的调控,在UC发病机制中CD95、Apo-2.7主要加速上皮细胞凋亡,Bcl-2、核因子κB主要抑制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等炎性细胞凋亡,引起肠黏膜上皮损伤和炎性细胞浸润,促使UC发病。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PTX对UC大鼠肠黏膜组织NF-κB和IL-1β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机理.方法 将45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治疗组,每组15只,模型组和治疗组用应用TNBS建立UC模型,3d后,治疗组给予PTX治疗,其余两组则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持续5d.评价各组大鼠结肠组织大体及组织病理学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NF-кB,IL-1β蛋白在肠黏膜中的定位及表达,应用RT-PCR法检测IL-1β mRNA的表达.结果 ①大鼠结肠组织大体形态学及组织病理学评分:治疗组及对照组症状好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模型组NF-кB,IL-1β阳性细胞表达水平及IL-1β mRNA的表达明显增高,且明显高于治疗组和对照组(P〈0.05),给予PTX治疗后NF-кB,IL-1β及其mRNA的表达明显降低,且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NF-кB,IL-1β与UC关系密切,PTX可能通过抑制NF-κB的活性,减少IL-1β等细胞因子的表达而起到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2、4(TLR2、TLR4)与核因子-κB(NF-κB)在溃疡性结肠炎(UC)黏膜组织中的表达,以及三者在UC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70例UC患者肠黏膜组织TLR2、TLR4与NF-κB的表达水平,并与44例结肠息肉患者的正常黏膜组织对比。结果 TLR2、TLR4和NF-κB在UC组表达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且随内镜分级增高,UC组TLR2、TLR4和NF-κB的表达阳性细胞数均呈逐渐增加趋势(P<0.05),三者在活动期和非活动期中的表达也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NF-κB分别与TLR2、TLR4呈显著正相关(r=0.823,P<0.01;r=0.752,P<0.01)。结论 UC组织中TLR2、TLR4和NF-κB表达异常,可能在UC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检测其变化对疾病活动度的评价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吴慧颖  张英杰 《中外医疗》2010,29(23):12-13
目的观察苯那普利后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I/R)心肌细胞凋亡和核因子-κB(NF-κB)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Langendroff离体灌流装置,采用完全停灌复灌的方法制作离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将32只SD大鼠随机等分为4组,对照组、I/R组、缺血预处理组、苯那普利后处理组。改良亮绿变色酸法(GCA)观察心肌损害程度;免疫组化法检测心肌组织中核因子-κB(NF-κB)的表达;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测定组织中细胞凋亡率。结果与对照组比,I/R组心肌损害程度增加(P〈0.0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见NF-κB蛋白表达显著增强(P〈0.01),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1)。与I/R组相比,苯那普利后处理组GCA染色心肌变性减轻,阳性率减低(14±7)%vs(40±17)%,(P〈0.01),NF-κB表达减少(34.8±4.7)%vs(49.3±9.7)%,P〈0.05),细胞凋亡率明显下降(13±1.7)%vs(18.5±2.5)%,(P〈0.01)。苯那普利后处理组和预处理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苯那普利后处理具有明显降低大鼠缺血再灌注后心肌细胞凋亡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苯那普利后处理抑制NF-κB参与的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药清肠败毒饮对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法复制大鼠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分别给予清肠败毒饮和柳氮磺吡啶(SASP)治疗,14d后处死.观察结肠黏膜形态学和病理组织学变化,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大鼠结肠黏膜组织NF-κB的表达情况。结果:清肠败毒饮可显著改善实验性UC大鼠结肠黏膜病变,降低NF-κB的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肠败毒饮能减轻实验性UC大鼠结肠黏膜损伤,促进炎症吸收和组织修复,推测其作用机制可能是与降低NF-κB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8.
乌梅丸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乌梅丸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对结肠黏膜组织中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4,TLR4)、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p65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2,4-二硝基氯苯(2,4-dinitro-chlorobenzene,DNCB)加丙酮局部灌肠法建立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大鼠模型.将6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均分为正常(生理盐水)对照组、阳性对照组[柳氮磺胺吡啶(salazosulfapyridine,SASP)]、模型组、3个乌梅丸剂量组(0.575 g/kg、1.15 g/kg、2.3g/kg),造模后给药15天,处死大鼠收集样本,观察结肠黏膜大体形态及组织学改变;应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结肠黏膜组织中TLR4、NF-κB p65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乌梅丸2.3 g/kg剂量组减轻了大鼠肠道水肿程度,并减少了赘生物及溃疡的形成,作用优于SASP组;模型组结肠黏膜组织TLR4、NF-κB p65蛋白的表达明现高于正常组(P〈0.01),乌梅丸组和SASP组则低于模型组,其中乌梅丸2.3 g/kg剂量组尤其明显(P〈0.01)。结论乌梅丸对实验性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TLR4的表达,降低NF-κB p65的活性免疫调节,达到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白芨水煎剂对结肠黑变病(MC)模型豚鼠结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和凋亡相关蛋白TNFα、Bcl-2和Bax表达的影响。方法清洁级豚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8只,模型组16只和白芨水煎剂组16只。模型组及白芨组均予大黄提取液6g·kg-1·d-1连续灌胃60天。造模开始2周后,模型组予生理盐水灌肠,白芨组予10%白芨水煎剂灌肠,每周3次。造模结束后,观察豚鼠肠壁色素沉着情况,行结肠组织HE染色和黑色素染色。应用TUNEL染色检测结肠上皮细胞凋亡,Westernblotting检测TNFα、Bcl-2和Bax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白芨组豚鼠结肠黑变病评分显著降低[(2.88±0.34)分比(4.81±0.40)分,P0.05],结肠黏膜上皮细胞TUNNEL染色细胞凋亡阳性率显著低于模型组[(16.97±1.46)%比(23.28±1.94)%,P0.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豚鼠结肠组织TNFα和Bcl-2蛋白表达量显著增高,分别为正常组的4.27倍和3.68倍(P均0.01)。白芨组豚鼠结肠TNFα和Bcl-2表达量较模型组显著下降,分别为模型组的54.6%和47.8%(P均0.01)。模型组豚鼠结肠组织Bax表达量与正常组相比显著下降,为正常组的45.0%(P0.01)。白芨组Bax表达比模型组显著增高,为模型组的1.96倍(P0.01)。结论白芨水煎剂可能通过抑制MC豚鼠结肠组织TNFα和Bcl-2蛋白表达,增加Bax表达,降低Bcl-2/Bax比值,抑制结肠上皮细胞凋亡,从而改善MC。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 中和抑制脂多糖( LPS) 诱导小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 肺组织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 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LPS 组和TNF-α中和组。采用LPS( 5 mg/kg) 气道雾化造小鼠ARDS 模型, TNF-α中和组在滴入LPS 前24 h 腹腔注射依那西普( 0. 4 mg/kg) , 滴入LPS 2 h 后收集标本。PCR 检测各组肺组织核转录因子κB( NF-κB) p65、Bax、Bcl-2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 检测NF-κB p65 和Erk1 /2 及二者磷酸化、Bax、Bcl-2 的蛋白水平; 测量各组肺组织干湿重比; HE 染色观察各组肺组织病理改变, 采用肺损伤半定量评分评估肺组织损伤程度。结果 LPS 组肺组织NF-κB 及Erk1 /2 活化水平升高、Bcl-2 与Bax 比降低( P 〈0. 05) 。TNF-α中和能明显降低ARDS小鼠肺组织NF-κB 活化水平, Bcl-2 与Bax 比值升高。TNF-α中和组小鼠肺组织湿干重比及肺损伤半定量评分较LPS 组显著降低( P 〈0. 05) 。结论 TNF-α中和抑制脂多糖诱导小鼠ARDS肺组织损伤, 其机制与抑制Erk1/2、NF-κB 活化, 上调Bcl-2/Bax 比值, 最终减少细胞凋亡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