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肾病综合征时血液存在高凝状态,约8.5%~38%的患者发生血栓栓塞并发症,膜性肾病尤易发生。现对肾病综合征合并下肢静脉血栓3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围产期孕妇的凝血和纤溶状态,预防孕妇在分娩过程中及产后大出血而导致的急性DIC及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发生。方法:对510例围产期孕妇(孕38周以上)使用真空管静脉采血后进行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的检测,并与正常非妊娠妇女50例做对照。结果:围产期孕妇的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都明显高于正常非妊娠女性。结论:围产期孕妇血液呈现相对高凝及继发性纤溶增强状态,倾向于血栓形成和DIC的发生,动态监测血浆D-二聚体和FIB能及早发现和预防围产期孕妇DIC和血栓栓塞性疾病。  相似文献   

3.
刘杨  陆欣欣  孙淑真 《护理研究》2009,23(2):464-465
门静脉系血栓形成是指发生在门静脉主干、肠系膜上静脉、肠系膜下静脉或脾静脉的血栓。门静脉系静脉血栓形成起病隐匿、缺乏典型症状,是一种发病率较低,误诊率和病死率较高的缺血性疾病^[1]。其发生率为0.6%~2.1%^[2],多在原发病基础上并发此病,尤其是门静脉高压症行脾切除、门奇静脉断流术后病人,22.2%~37.5%可出现门静脉血栓^[3],而药物过敏所致门静脉血栓极少,文献极少报道。我科2008年1月14日收治1例药物过敏所致门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4.
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osis,DVT)是剖宫产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当静脉血栓脱落时,血栓的全部或一部分随着血流到达肺部,引起急性肺栓塞严重威胁产妇的生命安全,是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重视和关注.据文献报道,育龄妇女中,妊娠妇女较非妊娠妇女DVT的发生率约高5倍,妊娠期DVT发病率为0.013%~0.050%,产褥期为0.061%~0.150%,而剖宫产进一步增加了发生产后静脉血栓的风险[1,2].  相似文献   

5.
脾亢行脾切除术后,血栓的形成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极易引起门静脉血栓及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术后血小板数量剧增,全血及血浆粘度增加即血流变学明显异常,被认为是导致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1-4]。了解脾切除术后患者体内血液的凝血状态是预防血栓形成的关键,现以证实D一二聚体在血液高凝状态下,对血栓高度敏感,对血栓性疾病具有早期快速诊断价值,可作为体内高凝状态和血栓形成的重要分子标志物[5-7]。为此我们对35例脾亢行脾切除患者术前、术后检测其血浆D一二聚体,并进行了动态观察,报道如下。1材料和方法1.1研究对象患者均为我院普…  相似文献   

6.
音乐放松疗法对产后抑郁症治疗作用的临床个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产后抑郁症是指发生于产褥期的抑郁,是一种精神疾患。产后抑郁症发病率国外报道为3.5%-33%.国内报道为3.8%-16.7%。Dowlatshahi D认为:分娩后12个月内是妇女一生中发生精神疾病的高危时期。典型的产后抑郁症常于产后6周内发病,约8%-15%的患者在产后2-3个月内发病,临床表现与一般抑郁症状相同,涉及情绪、认知、行为、  相似文献   

7.
脾亢行脾切除术后,血栓的形成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极易引起门静脉血栓及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术后血小板数量剧增,全血及血浆粘度增加即血流变学明显异常,被认为是导致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1-4.了解脾切除术后患者体内血液的凝血状态是预防血栓形成的关键,现以证实D一二聚体在血液高凝状态下,对血栓高度敏感,对血栓性疾病具有早期快速诊断价值,可作为体内高凝状态和血栓形成的重要分子标志物[5-7].为此我们对34例脾亢行脾切除患者术前、术后检测其血浆D一二聚体,并进行了动态观察,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高凝状态也称为血栓前状态,是指在多种生理及病理因素下引起的机体内皮细胞损伤、抗凝活性减低、纤溶活力降低等功能失调导致的血液凝固性增高,是机体血液凝固机制紊乱、动态失衡的状态,有利于血栓形成。Trousseau教授1865年报道1例游走性血栓静脉炎为首发症状的胃癌患者,首次揭示了恶性肿瘤、高凝状态及血栓形成之间的相关性[1]。静脉血栓栓塞症(VTE)作为恶性肿瘤重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肿瘤患者死亡的第2位原因,其中深静脉血栓栓塞与肺血栓栓塞是[2]  相似文献   

9.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致静脉血栓形成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心静脉置管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减轻了病人因反复穿刺及输注刺激性药物带来的痛苦,而由中心静脉置管引起的并发症却不能忽视,其中置管所致静脉血栓形成是最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据统计,约15%的中心静脉置管病人发生并发症,血栓形成位居第二(发生率约为2%~26%)。研究表明,股静脉置管血栓形成的并发症为21.5%,锁骨下静脉为1.9%,颈内静脉置管的血栓形成的危险约为锁骨下静脉的4倍。而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由于导管材质的改进,尚未见报道因PICC置管所致的静脉血栓形成。我科自2004年2月-2005年2月100例行PICC置管的肿瘤化疗病人中9例发生静脉血栓。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妊娠期由于生理性获得性易栓因素的存在和血流动力学的改变,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病率较高,英国学者统计妊娠期的发病率为1%~2%,我国妊娠期的发病率与国外报道相仿,严重者可诱发肺梗死导致孕妇死亡。在孕期并发下肢静脉曲张者其静脉血栓发病率明显增高。因此,本研究选取2006年12月-2008年6月在我院分娩的500名产妇,自怀孕期发现静脉曲张即采取循序减压弹力袜至产后3个月,观察其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发生中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探讨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和护理措施.方法选择2003年7月~2005年10月共21例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针对发病因素给予抗凝、溶栓治疗及有效预防护理措施.结果本组患者经治疗护理,临床症状体征完全缓解,随访1~5个月,无复发及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促进静脉血液回流、避免静脉内膜损伤和血液高凝状态是防止血栓形成的关键.对已形成静脉血栓者,应抬高患肢,监测凝血指标、观察出血倾向,在置管溶栓期间做好导管护理,并采取措施预防肺栓塞.  相似文献   

12.
血栓栓塞性疾病血栓前状态的实验室诊断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血栓栓塞性疾病是一组以血管内血栓形成或者栓子脱落栓塞到某处血管所引起的疾病。包括血栓性疾病与栓塞性疾病两大类。根据其形成部位可分为:动脉血栓(包括冠状动脉缺血性心脏病、急性心肌梗死和脑动脉血栓形成);静脉血栓(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如上肢、下肢、门静脉、盆腔等和浅静脉血栓形成);局部微血管血栓及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导致血栓栓塞的根本原因是血液的高凝状态,血管内形成血栓。据统计心脑血管疾病病死率逐年增高,为在血管事件发生前及早发现,提出了血栓前状态的定义及概念和血栓前诊断的问题。1 血栓前状态的定义血栓前状态(pr…  相似文献   

13.
产后是妇女一生中发生精神障碍的高危时期,目前产后抑郁也逐渐成为临床妇产科常见的疾病,产后抑郁症是由Pitt(1968)首次提出,其发病率国外报道为3.5%~33%,国内为3.8%~16.7%,许多研究资料显示,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高,危害性大,[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血栓形成是许多肿瘤或肿瘤治疗后发生的致命并发症。随着临床血栓检查与诊断方法的进步,恶性肿瘤合并血栓的发现率正逐步提高。国外的调查显示: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7%-50%,不同种类手术静脉血栓发生率为:胸部26%-65%,腹部14-33%。我们采取了一系列对恶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有效控制了血栓形成的发生率,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高敏  李冬梅  程丽  武程程 《护理研究》2009,(11):3098-3099
静脉血栓是指因血流滞缓、静脉壁损伤和高凝状态等原因致血液在深静脉腔内不正常凝结,阻塞静脉腔导致的回流障碍。绝大多数深静脉血栓发生于下肢,上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仅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1%~2%嘲。  相似文献   

16.
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发病率逐年增加,急性期可以合并致死性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E),远期可以出现血栓形成后遗症(potthromobosis syndrome,VFS)。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的病人单纯行抗凝治疗5年后,90%出现慢性静脉功能不全,15%出现静脉性溃疡。我院2004年2月-2006年9月采用胭静脉置管溶栓联合髂静脉支架治疗20例急性髂股静脉血栓病人,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1993年Dahlback等发现静脉血栓形成与活化蛋白C抵抗(APCR)现象密切相关,其发生率在欧美人群中为3%~5%。已知凝血因子V(FV)基因点突变(第1691位减基G→A,169iG6A)造成FV分子第506位精氨酸被谷氨酰胺替代(FV:Q506)是造成APCR的分子机制。用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法可筛检并确定APCR现象;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可明确APCR是否与FV基因突变有关。有高凝状态、血栓形成史的人群应作APCR筛检试验,以降低或预防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与防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产后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对21例产后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病例进行分析总结。结果:产生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除生理性血液高凝状态及髂静脉受压外与产妇年龄、体重以及产后活动少,剖宫产、产后感染等多种因素有关。结论:凝血四项检测可用于深静脉血栓的风险测定,产后早下床活动可预防深静脉血栓发生。  相似文献   

19.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年发病率为48~182/10万,一般估计为1/1000。DVT病死率为1%~5%,发病率和病死率与年龄密切相关。慢性疼痛、肿胀、偶尔腿部皮肤溃疡等血栓后综合征见于1/3发生过DVT的患者。血栓后综合征可出现较早,也可迟至10年才出现,总的发病率为2年23%,5年28%。患者如  相似文献   

20.
当抗凝因子或纤溶蛋白等发生遗传性或获得性缺陷,或者人体存在获得性血栓形成高危因素时,导致血液流动性受限、止血栓不能及时被清除,容易形成血栓,称为血栓前状态或高凝状态,即易栓症。易栓症并非疾病[1],有易栓倾向并不意味着一定会发生血栓,血栓的最终形成是环境、遗传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若发生血栓,可累及动脉和静脉,并出现相应的一种或多种血栓症状,严重可致残、致死。临床中以静脉血栓栓塞(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多见,其中深静脉血栓危害较大[2],若不及时治疗,栓子脱落可进一步引起肺栓塞,它是深静脉血栓的严重并发症,也是静脉血栓形成致死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