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颈总动脉瘤较少见,发病率较低,而颈总动脉假性动脉瘤的发病率就更低,近年来随着介入性诊断与治疗技术的广泛开展,创伤性假性动脉瘤的发病率有升高趋势。现总结了我院近几年来发现的8例颈总动脉假性动脉瘤病例,分析其超声下的影像特点及其治疗方法,旨在为今后对颈总动脉假性动脉瘤的诊断提供有益的帮助。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2001年3月~2006年3月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颈总动脉假性动脉瘤8例,其中,男5例,女3例;年龄34~57岁,平均45.5岁;其中6例因头颈部外伤,2例因医源性损伤所致,上述病例均为发现颈部搏动性疼痛包块而就诊。1.2检查仪器采…  相似文献   

2.
软组织肿块穿刺细胞学检查已在临床广泛应用。其严重并发症尚未见报道。我院遇到一例由于反复诊断性穿刺细胞学检查,诱发了创伤性颈总动脉动脉瘤。病例报告如下:患者男性,35岁,工人,住院号41289因右上颈部肿块一月余,按炎症治疗不愈,于1979年12月26日入院。缘于一月前右咽部痛、微发热,数日后发觉右上颈部隆起一疙瘩如小枣大,按压微痛,在青、链霉素治疗中,颈部肿块渐大。无外伤史。入院6天前来  相似文献   

3.
颈部假性动脉瘤1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假性动脉瘤是一种由内皮覆盖的血肿[1] .常发生于软组织外伤之后 ,其中以颈总动脉及颈内动脉形成的假性动脉瘤最凶险 ,一旦感染或外伤致瘤体破裂 ,可形成致命性大出血 ,即使患者幸存 ,也会出现许多严重的并发症 .现报道 1例由于颈内动、静脉损伤形成假性动脉瘤的患者 .患者 5岁 ,女 ,4月前因左颈部被玻璃划伤 ,在当地医院行清创缝合 ,当时未注意到血管损伤 ,未行血管吻合 .由于出血较多 ,当天输血 40 0mL .缝合后伤口一直出血 . 2d后又输血 40 0mL ,1 0d后伤口肿胀、破裂 ,重做清创缝合 ,并行气管切开 ,输血6 0 0mL ,此次住院 2 5d…  相似文献   

4.
Pancoast综合征最常见的病因为肺尖部癌肿,还可由局部转移,脊椎肿瘤、颈部肋骨肿瘤及外伤等病因所致。位于胸腔出口处某器官的原发或继发性病变,当肿物长入该器官或同其粘着或将之包裹时,均可侵触肋骨、损害臂从神经和颈部交感神经节等,引起一系列的临床表现。Stathafos报告的包虫囊肿出现这一综合征,均属继发者。本例为颈部胸锁乳突肌包虫原发此综合征,因外伤致囊肿破入颈总动脉,而形成假性动脉瘤,使肿块迅速增大。由于囊性肿块及其纤维囊壁压迫与粘着周围组织,致症状明显加剧。  相似文献   

5.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28岁,因"颈部包块4年,增大15d"于2009年11月17日入院.患者于4年前无意间于右颈部扪及一约2cm×3cm大小包块,无压痛.未行任何处理.15d前包块明显增大,且表面能扪及搏运.伴有轻度头痛,无眩晕、偏瘫、失语等不适.与5d前就诊于某医学院附属医院,行彩色多普勒超声(Doppler)示右侧颈总动脉假性动脉瘤,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示右侧颈总动脉中段假性动脉瘤,胸片示右肺上叶继发性肺结核.  相似文献   

6.
颅外段颈动脉瘤的手术方法较多,手术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脑血流量的影响。我们冶疗两例,报告如下: 例1、颈部包块3个月,声音嘶哑。查颈右有一12×10×8cm~3之搏动性包块,闻及收缩期与舒张期杂音。喉镜检查:右侧声带瘫痪。颈总动脉穿刺造影示右侧颈总动脉颈段动脉瘤,大小5×7cm~3。在降温、降压复合麻醉下切除右侧颈内动脉瘤12×10×8cm~3,病理诊断为假性动脉瘤.术中发现右颈内动脉内侧壁缺损3.5cm,切取右侧颈  相似文献   

7.
椎动脉造影致抽搐和呼吸骤停一例报告青海省心血管医院张素琴,边惠萍患者男,19岁,因左侧颈部搏动性肿块八年而入我院诊治,入院后彩色超声多普勒肿块探查发现左颈总动脉呈瘤样扩张。为进一步明确病变范围及程度,经右股动脉插管作左颈总动脉造影,导管进入主动脉弓后...  相似文献   

8.
包虫囊肿发生在颈部是较罕见的,我科迂到了一例,并且继发了颈总动脉假性动脉瘤,现报告如下: 唐××,13岁,男性,汉族,住院号224868。右颈下部肿块一年半,起始如乒乓球大小,缓慢增大,近半年来右屑、右上肢有轻度麻木发凉感。一月前曾被人击碰肿块处,当时出现了短暂神志不清,且伴有眼球发纤,视力模胡10多小时。肿块自那以后即较速增大,且有反复右屑、右上肢剧痛发作。二年前曾因肝包囊虫病行了包虫内囊摘除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讨论颈部假性动脉瘤的诊断与处理。方法对9例颈部假性动脉瘤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例儿童患者为炎症诱发,2例颅内段患者为外伤所致,3例老年癌症患者颈部假性动脉瘤的产生与颈部放疗或肿瘤侵蚀有关。8例出现咽腔、鼻腔或颈部大出血,7例进行了动脉结扎或DSA栓塞术。9例患者中4例死亡,其中2例因瘤体溃破大出血而来不及抢救死亡;5例痊愈,均未出现明显并发症。结论颈部假性动脉瘤主要由炎症、外伤、放射线或者肿瘤侵蚀引起,假瘤破裂大出血是病死率高的主要原因,及早诊断和有效的结扎或栓塞病灶动脉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正> 假性动脉瘤是由于感染或外伤引起动脉糜烂破裂致使血液外流,在动脉周围形成血肿,血肿机化后纤维组织包绕,在血肿中央部份仍与血管相通,并经常有血流通过而形成的。本病临床上比较少见,李哲生氏1957年于颈动脉结扎在耳鼻咽喉的应用一文报告中,曾介绍了因颈深部感染继发咽部大出血2例。姚广修等氏1964年报告扁桃体周围脓肿并发颈部大动脉破裂1例。从该报告中我们考虑是否有假性动脉瘤形成问题。我院从1971年以来,共遇到咽旁间隙感染并发假性动脉瘤5例,现作如下报道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11.
右颈动脉瘤及左股动脉瘤1例王继孝(太原市第二人民医院外科太原030002)关键词颈动脉瘤股动脉瘤外科,手术中图号R732.211病例患者郑某,男,48岁。因右颈部左腹股沟搏动性肿物半月并进行性增大于1996-04-02收住我院。患者半月前无外伤,无发...  相似文献   

12.
假性动脉瘤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假性动脉瘤是动脉壁破裂后形成的搏动性血肿,外伤、感染及动脉瘤的自发破裂,都是其形成的原因,但以外伤最常见。1980年1月~1991年2月收治的12例假性动脉瘤,由不同原因、不同部位的假性动脉瘤除了有共同的特点(如搏动性肿块等)外,还有各自的临床表现(如肢体缺血、组织受压迫、炎症等)。动脉造影是明确诊断的重要方法。手术治疗则视动脉瘤的原因、部位及动脉壁的缺损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13.
先天性主动脉缩窄合并主动脉瘤少见。文献认为,随年龄增加主动脉缩窄合并动脉瘤有增加趋势,但是,在动脉缩窄的基础上又发生假性动脉瘤罕见。我科于1990年10月10日成功手术治疗先天性主动脉缩窄合并主动脉瘤及假性动脉瘤1例,现报告如下。女性患者,43岁。间断咯血5个月。检查:胸骨左缘1~2肋间闻及Ⅲ级收缩期杂音,向左颈部传导;左桡动脉较右侧稍弱,左上肢血压16/10·7kPa,右上肢21·3/10·7kPa。x线片:左侧主动脉弓上方见8.0×8.5cm大小致密影,密度均匀,边缘清楚。  相似文献   

14.
黄桂林  刘新梅 《农垦医学》2000,22(5):335-336
搏动性肿块是指在体表能触及到的肿物,并且有与动脉一致的搏动。该类肿物多数由动脉本身疾病引起,少数与动脉关系紧密的其他肿瘤相关。诊治不当可致大出血,或造成相应的肢体或器官的供血障碍。本院近10年收治有搏动性肿块病人22名,其中4例处理不当,本文就此误诊谈些经验教训。1 临床资料例1,男,32岁。左大腿根部刀伤2月。查体:见左腹股沟区局部隆起,皮肤红肿,可触及膨胀性搏动感。B超示:液性暗区,。床诊断:脓肿。行排脓术时大出血,经详细探查,找到假性动脉瘤破口,缝合。经支持治疗,痊愈出院。例2,女,40岁。无诱因出现右侧颈部搏动性肿块2…  相似文献   

15.
朱鸿彬  赖建力等 《中原医刊》2002,29(1):F003-F003
患者 ,男 ,3 6岁 ,因静脉注射吸毒 3年 ,双股动脉注射后局部红肿热痛半年 ,右股部溃烂一个月伴出血 3小时入院。患者无高血压病史。体检 :消瘦 ,面色灰黄 ,BP16 0 0 /10 66kPa ,右腹股沟中部一直径 3 5cm红肿 ,边界不清 ,中央溃烂搏动性出血 ,压痛 ,搏动感 ,左腹股沟中部一直径约 3cm肿块 ,质地中等 ,轻压痛 ,搏动感。双前臂及双下肢浅静脉行程见静脉注射针眼 ,静脉硬化。诊断 :①右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破裂出血 ;②左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入院后急诊在硬膜外阻滞麻醉下行右股动脉瘤探查术 :解剖显露阻断髂外动脉 ,切开右腹股肿块见其…  相似文献   

16.
丰培勋  张志霞  王炎 《医学争鸣》2009,(13):1226-1226
1临床资料患者男,34岁.2007-06-29被铁砂击中右颈部,伤时出血不多,清创缝合术后伤口处逐渐隆起,患者常感头昏不适,对侧上肢麻木、乏力.X线片示:颈椎旁有一金属异物.B超示:右颈总动脉与颈内静脉瘘,合并假性动脉瘤形成.遂收入院专科检查:右颈中上段肿块,皮肤表面有瘢痕,  相似文献   

17.
假性(外伤性)颈总动脉瘤极为少见。Bole报告,纽约医学院外科6年收治122例126处动脉损伤,其中颈总动脉损伤仅5例,占4%。国内近年来报告的一例幼儿外伤性颈总动脉瘤没有合并感染,情况也远不如本例严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彩超引导下瘤腔内注射凝血酶联合瘤颈压迫治疗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5例经彩超确诊为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患者,在彩超引导下压迫假性动脉瘤颈阻断股动脉与瘤腔间的瘘道,并保持股动脉远端血流通畅,同时使用21G细针远离瘤颈部穿刺瘤腔,缓慢注入凝血酶封闭治疗,瘤腔内彩色血流信号消失提示注射治疗成功。结果:15例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在彩超引导下压迫瘤颈联合凝血酶注射后彩超显示瘤腔即刻闭合,14例一次性获得成功;1例由于瘤腔较大及大量运用抗凝药治疗,于24h后彩超复查发现瘤腔小部分复发,行第2次凝血酶注射治疗成功,总成功率达100%。结论:彩超引导下瘤腔内注射凝血酶联合瘤颈压迫治疗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安全、有效、可重复性强,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1 病历摘要患者女性 ,16岁。因左颈部肿物 3年入院 ,入院查体 :左颈部分触及一肿物约鸡蛋大 ,质中 ,活动尚可 ,无压痛 ,颈部活动自如 ,双上肢 ,双下肢活动正常 ,肌力感觉正常 ,病理征未引出 ,患者步行入院 ,入院诊断为右颈部肿瘤性质待查。入院后第二天行左颈部肿瘤摘除术 ,术中见肿瘤位于颈总动脉与颈内颈外动脉分叉处 ,并与血管粘连 ,在分离肿瘤时损伤颈总动脉 ,导致大出血 ,在止血过程中加重颈总动脉损伤 ,最后虽然止住出血 ,但血管壁已损坏 ,颈内颈外动脉在分叉处离断 ,切除肿瘤后 ,将颈内、颈外动脉与颈总动脉吻合 ,缝合切口结束手术 …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RAML)超声声像图的特殊表现及其生物学行为,为临床医生正确诊断RAML提供参考。方法:收集1例侵袭性经典型RAML伴假性动脉瘤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病理学特征分析其超声声像图表现及其生物学行为特点,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患者,女性,60岁,因腰部不适于当地医院行CT检查时发现左肾占位性病变就诊本院。专科查体和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超声提示左肾增大,上极囊实性肿块伴假性动脉瘤形成(源于叶间动脉);增强CT影像提示左肾上极肾癌可能性大,瘤体内动脉瘤形成,伴左侧肾上腺受侵。行腹腔镜下左肾根治性切除术,术后病理证实为具有侵袭性行为的经典型RAML。结论:经典型RAML可具有侵袭性生物学行为。伴假性动脉瘤形成是RAML超声声像图的特殊表现,与其他肾脏肿瘤较难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