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成人肠套叠多由肠道器质性疾患而诱发,故又有继发性肠套餐之称。究其病因,通常认为与肠道炎症、息肉、肿瘤等疾患所引起的改变有关。虽然其发病率甚低,但由于其临床表现绝大多数不典型且又各有所异,易于误诊。我院1985~1996年收治9例该病患者,分析并探讨其误诊原因及早期诊断,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9例,男性6例,女性3例,年龄最小27岁,最大62岁,病程最短2月,最长5年。1.2本组1例病人术前经B超和钡剂灌肠摄片诊断为肠套叠,因空气整复失败后经手术证实并治愈。其余病例术前均误诊而经手术(单纯复位或切除病灶…  相似文献   

2.
超声诊断成人肠套叠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人肠套叠较少见,易误诊,随着超声诊断技术发展及临床广泛应用,本病的诊断率明显提高。本院自1997年来门诊超声诊断8例成人肠套叠,全部经手术病理证实,本文回顾性分析如下,旨在提高B超对肠套叠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3.
小儿肠套叠的超声诊断价值及误诊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小儿肠套叠的超声诊断价值及误诊原因分析.方法 本研究对2006年7月至2007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门诊急诊经超声显像检查,同时经空气灌肠复位或手术证实的172例肠套叠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172例患儿,由超声探及典型肠套叠包块169例,其中1例第1次超声检查未见异常,复查超声探及肠套叠包块;非典型包块3例.172例患儿均于当天行空气灌肠,169例超声探及典型肠套叠包块及1例非典型包块的患儿经空气灌肠或手术证实为肠套叠,2例非典型包块的患儿在X-线透视下进行空气灌肠时未见明显软组织肿块,其中1例复查超声检查,诊断右侧腹股沟嵌顿疝.25例患儿在随访过程中出现复发.结论 小儿肠套叠的超声声像图比较特异,横断面呈"同心圆征",纵切面呈"套筒征",对临床诊断小儿肠套叠有重要临床价值,但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而有3例患儿被漏诊、误诊.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40岁。因阵发性腹痛、腹胀、呕吐1周加重2d入院。立位腹部平片示:小肠梗阻。超声显示:右上腹到右中腹,肝脏下缘、右肾左前上方探及一大小约160mm×60mm×120mm异常肠管回声区,纵切面呈“套筒征”,套头呈椭圆形,套口处回声偏低,沿肠管长轴呈多层平行的层次分明的稍强回声及低回声相间(图1)。横切面呈“靶环征”,大环外形不规整,边界清,内各环层次分明,为稍强及低回声相间,呈多层同心圆样回声(图2)。CDFI:包块内部可见少许星点状血流信号。腹腔见少量液性无回声区。超声提示:回结肠套叠,腹腔少量积液。术中所见:回肠末端从回肠瓣部套入升结肠,一直到横结肠中段。腹腔见淡黄色液体约400ml。术后诊断:回肠结肠型肠套叠,急性肠梗阻。讨论成人肠套叠较为少见。多为慢性复发性,常与肠息肉、肿瘤等有关。本例患者有多次发作并缓解病史,曾于半年前行肠镜检查,提示结肠息肉。肠套叠的超声表现较为典型,肠套叠的外管为鞘部,进到肠管内的为套入部,套入部在鞘部内沿肠管法前行。由于鞘部与套入部肠壁的浆膜及内部黏膜反折重叠,在长轴切面上表现为“套筒样”回声,若肠腔内有气体可表现为“假肾征”,肠套叠区与正常肠壁交界处进端为套叠头,远端...  相似文献   

5.
我院自1982年10月至今,共收治成人肠套叠10例,其中1例由X线钡剂灌肠检查确诊并复位,其余9例经手术证实。其中发生误诊的有8例,本文就此8例误诊作如下临床报告。1临床资料本组共10例,男性5人,女性5人;年龄23~68岁,平均45岁。10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肠绞痛,病程短于10d的急性肠绞痛6例占60%;长于2个月间歇性肠绞痛4例占40%;最长1例有阵发性肠绞痛史达8年之久。有恶心呕吐者8例占80%,其中有4例伴呕吐咖啡色液;血便8例占80%;最后肛门停止排便排气的7例占70%;腹部扪及包块的7例占70%;肠鸣音亢进的有6例占60%;腹膜刺激征的7例占70%。9例经手术证实的…  相似文献   

6.
患者1,男,35岁,反复左上腹疼痛2个月。体格检查:腹平软,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左上腹扪及一大小约7.6cm×6.6cm×6.0cm的包块,质韧,边界欠清晰,Murphy征(-),肝脾未扪及,移动性浊音阴性。超声检查:左上腹见一大小约10.8cm×7.2cm×5.4cm的混合回声区,边界清晰,形态规则,横切面呈“同心圆”征(图1),纵切面呈“假肾征”(图2)。  相似文献   

7.
肠套叠发生后局部肠管水肿、缺血,甚至坏死,危及生命。一般多见于肥胖、婴幼儿,成人少见。现对我院诊治的1例肠套叠患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肠套叠发生后局部肠管水肿、缺血、甚至坏死 ,危及生命。肠套叠多见于健康肥胖婴幼儿 ,成人肠套叠报道很少。现对我院诊治的 2例报告如下。例 1 患者 ,女性 ,31岁。因右下腹疼痛、解粘液便一周 ,腹痛加重一天而就诊。体检见腹肌紧张 ,右下腹触及一个约 10 cm× 6 cm大小包块 ,边界尚清 ,有明显压痛感 ,无移动性浊音 ,肠呜音亢进。超声检查 ,使用 Aloka SSD- 14 0 0超声诊断仪 ,探头频率3.5 MHz。超声所见 :右下腹阑尾区见肠管回声 ,未见明显肠蠕动 ,图像显示不清晰。换用 7.5 MHz高频探头 ,适当调节 ,显示右下腹大小为 5 .4 cm× 3.2 c…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45岁。因患急腹症,来我院就诊,临床表现腹部阵发性绞痛,腹胀、发热。查体:腹部平坦,未见肠型及蠕动波,右上腹触及包块样肿物,有压痛、反跳痛、活动度差。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11.8万/ml,中性83.0%,淋巴17.0%。超声检查:腹部触及肿块部位可探及肠壁及管腔界面构成了低回声强回声交错断面,呈为典型的假肾征,肠套叠的长度约13.2cm,未见肿块梗阻现象和肠壁水肿图像。超  相似文献   

10.
【例1】男,26岁。因阵发性右侧腹痛,伴呕吐3天急诊入院。3天前饮酒后感腹部不适,继之出现右侧阵发性腹痛,伴频发呕吐,呕吐胃内容物,无蛔虫,吐后症状无缓解,肛门未停止排气,无发冷、发热。就诊于本单位职工医院,按急性胃炎予禁食、补液等治疗,症状无好转,遂入我院。查体:体温37.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成人肠套叠的误诊原因,以减少临床误诊。方法:对江苏省洪泽湖监狱医院1998—11/2008—09误诊10例成人肠套叠病例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术前10例均误诊,分别误诊为胆道疾病、阑尾炎、菌痢、结肠癌。结论:成人肠套叠的临床症状不典型,误诊率高,必须详细询问病史、全面的体格检查、必要的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严谨的鉴别诊断后方能得出止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12.
肠套叠是常见的急腹症之一,此病多见于2岁以内的儿童,而成人肠套叠临床较少见且容易误诊。现将我院1988~1996年收治的13例成人肠套叠分析如下,就其术前诊断进行讨论,供同道参考。1临床资料男9例,女4例,年龄21~78岁,小肠与小肠套叠10例;小肠与结肠套叠3例。从有自觉症状至入院诊断的时间在48h以内者10例,10天以上者3例。急性腹痛伴恶心呕吐11例,血便或粘液血便6例,腹膜刺激征2例;腹部肿块5例,消瘦3例。有胃病史2年余1例;平时腹部肿块时有时无1例,并在腹痛发作时腹部肿块随腹痛加剧而…  相似文献   

13.
范华平  洪琛 《浙江临床医学》2005,7(10):1022-1022
肠套叠以4~10个月的婴儿多见,2岁后逐减,临床典型表现为腹痛、血便和腹部肿块.成人肠套叠较为少见,因临床表现复杂,常易误诊.本院1997年至2004年共收治成人肠套叠11例,入院前均被误诊.  相似文献   

14.
成人肠套叠九例误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肠套叠/外科学;肠梗阻/诊断;腹膜炎/诊断;卵巢囊肿/诊断;阑尾炎/诊断;误诊  相似文献   

15.
成人肠套叠较少见,且临床表现多不典型,误诊率较高。我院自1980年11月至1987年6月共收治12例,其中9例未能在术前明确诊断,现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男3例,女6例:年龄20至62岁;3例为亚急性腹痛,6例为慢性腹痛;病程中有呕吐者8例:7例有血便,其中4例混有粘液,且有不同程度里急后重感;自述腹痛时腹部起包块或体检时发现腹部包块者8例;小肠型3例,回结型4例。复套2例;发生肠坏死4例。术中发现套叠肠管有器质性病变者3例(嗜酸性肉芽肿、脂肪瘤和息肉各1例)。发病到入院时间最短3天,最长80天,平均25天。4例入院后24小时内手术,5例于入院后3至02天(平均10天)内手术。术前误诊为胆道疾病,阑尾炎和菌痢各2例,误为结肠癌3例。  相似文献   

16.
成人小肠肿瘤伴肠套叠的超声诊断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肠套叠是小肠肿瘤最常见的并发症 [1 ] ,超声检查可清晰显示肠套叠的形态 ,部分可显示小肠肿瘤 ,现将我院 1996 - 0 1~2 0 0 3- 0 1经手术治疗及病理证实的成人小肠肿瘤伴肠套叠 2 3例总结分析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本组男 15例 ,女 8例 ,年龄 35~ 79岁 ,平均 5 5岁。多以剧烈呕吐、腹痛、腹胀 ,停排气排便收住入院。1.2 方法 采用 HP- 5 5 0 0型 ,东芝 SSA- 2 4 0 A型超声诊断仪 ,探头频率 3.5~ 3.75 MHz,患者取平卧位 ,常规腹部扫查 ,发现病灶后 ,作纵、横、斜切并配合体位实时观察 ,多方位观察病灶及其上游肠管有无扩…  相似文献   

17.
小儿肠套叠超声诊断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小儿肠套叠的超声诊断和分型。方法应用低频加高频探头彩超对308例临床怀疑肠套叠患儿腹部进行超声检查,并分型。结果168例为单纯型,93例为混合型,47例为缺血型。结论小儿肠套叠可分四型:(1)单纯型;(2)混合型(肠壁稍厚、淋巴结小于1cm、无明显腹腔积液);(3)混合型(肠壁明显增厚、淋巴结大于1cm、腹腔积液);(4)缺血型,混合型和缺血型需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8.
对长期误诊的成人肠套叠1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男,29岁。6 a前因劳累突然出现腹部阵发性绞痛,脐周为主,伴腹胀,便血、量少(具体量不详)、呈暗红果酱样,无恶心呕吐,无发热,于本市某三级甲等西医医院住院治疗,查胃肠镜均未见明显异常,对症治疗10 d后症状好转出院。2 a前无明显诱因腹痛腹胀便血复作,发作情况类似6 a前,此次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于本市另一家三级甲等西医医院住院治疗,再次查胃肠镜均未见明显异常,亦未明确诊断,再次对症治疗10 a后症状好转出院。6 a来除2次发作住院治疗外,期间仍间断发作腹痛,近2 a发作较前频繁,腹痛部位、性质相似,每次持续时间约2~3 d,可自行缓解。入我院前4 d无明显诱因再次突发腹痛,其疼痛部位、性质较前相似,伴恶心呕吐3次,呕吐少许胃内容物,无咖啡样物质,排气减少,大便量少,呈暗红果酱样。入院体温37.8℃,腹壁柔软,未见肠形及蠕动波,无明显压痛及反跳痛,左下腹可及1大小约3 cm×7 cm的包块,质韧、活动度尚可,包块局部无明显压痛,肝脾肋下未及,叩呈鼓音,肠鸣音1~2次/m in。入院当日查立卧位腹平片、胃镜和肠镜,未发现特殊异常。予禁食、止血、抗感染,同...  相似文献   

19.
1病例资料女,38岁。因腹泻1年,腹痛1个月入院。患者1年来大便次数增多,每天3~4次,便稀带黏液,曾按细菌性痢疾治疗无效。入院前1个多月腹泻逐渐加剧,近10天大便失禁,伴恶心,无呕吐,明显消瘦,诊断为慢性细菌性痢疾(菌痢),收入院。查体:慢性病容,消瘦,脱水貌。心肺听诊未闻及异常。腹平软,未触及肿块,肝脾未触及,肠鸣音正常。大便外观有少量黏液血丝,镜检红细胞0~6/HP,白细胞0~1/HP,未找到阿米巴滋养体,粪培养2次均无致病菌生长,直肠指诊疑有肿块。多次行X线钡剂灌肠均失败。乙状结肠镜检查发现直肠肿块,肿块与四周肠壁有间隙,中央有凹陷。入…  相似文献   

20.
经腔内超声诊断成人肠套叠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腔内超声对成人肠套叠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例成人下腹部肠套叠行腔内超声检查,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经腔内超声诊断成人下腹部肠套叠与手术结果对照符合率100%,声像图表现为套叠部呈具有特征性的"靶环征"及"套筒征"改变,套叠部及附近可以发现诱发本病的原发病变。结论经腔内超声对成人下腹部肠套叠有较高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