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索实行网络直报以来,宜宾市乙型病毒性肝炎发生、流行情况及其变动趋势,为科学制订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对宜宾市2005-2013年乙型病毒性肝炎疫情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宜宾市2005-2010年报告乙型病毒性肝炎发病数分别为2600、2326、2515、2212、1737、1534、1542、1594和1482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37.32/10万,死亡37例,年均死亡率为0.08/10万。结论 9年间宜宾市乙型病毒性肝炎发病总体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2.
北京市大兴区1994-2003年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病毒性肝炎的发病和分布情况,掌握流行规律,为进一步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传染病统计年报表、疫情汇编资料及疫情专题调查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近10年来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波动在53.39/10万-16.08/10万,平均发病率为31.69/10万。甲肝发病率逐年下降,乙肝发病率也呈下降趋势,但其在肝炎病例中的构成比逐年上升。发病主要集中在每年的3—6月份,发病数占全部病例数的49.03%;各个乡镇、街道均有病例发生;发病年龄以20一49岁的青壮年为主,男性多于女性;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33.68%),其次为学生(21.89%)、工人(14.63%)。结论接种疫苗是预防控制病毒性肝炎发病的主要措施,在青壮年、成人中开展乙肝疫苗的普遍接种是控制乙肝发病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沈阳市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流行特征,为制定乙肝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10 - 2017年沈阳市乙肝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沈阳市2010 - 2017年共报告乙肝病例14 900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22.8749/10万;发病率最高年份2017年为28.2079/10万,最低年份2012年为16.7927/10万。发病无明显季节性;病例男性多于女性;25~64岁病例数占81.25%,15岁以下病例占0.19%,50~64岁为乙肝高发年龄;病例职业别统计结果为家务及待业、农民发病数最多,分别占病例总数的28.76%、21.19%。年均发病率居前三位的是法库县、康平县和大东区。结论 沈阳市近8年乙肝疫情有上升趋势,以大龄成年人发病为主。所以在做好儿童乙肝免疫基础上,应加强成人乙肝防制的科普宣传和预防接种工作。  相似文献   

4.
龙岩市1994~2003年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龙岩市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为制定控制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994~2003 年龙岩市病毒性肝炎疫情进行分析。[结果]10年中,乙型肝炎占近50%,甲型肝炎约占22%,未分型肝炎约占28%,丙型肝炎和戊型肝炎各占0 1%。发病高峰在7~8月,10岁以下儿童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结论]提高人群甲、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率,重点保护婴幼儿,逐渐扩大对成人的疫苗接种。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高县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趋势,为制定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高县1980~2012年病毒性肝炎疫情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980~2012年共报告病毒性肝炎11 748例,死亡17例,年均发病率为75.26/10万,年均死亡率0.11/10万。发病率最高年份为1986年(230.89/10万),最低年份为2010年(26.06/10万)。1980~1991年发病6 495例,占报告病例总数的55.66%,年均发病率为118.26/10万,1992~2012年间年均发病率为51.92/10万,趋势卡方检验(P〈0.01)。累计各年每月均有病例发生,少年和青壮年农民发病占总病例数的71.37%,男女病例性别比1.93∶1。结论高县病毒性肝炎无明显季节高峰,以少年和青壮年农民发病为主。1992~2012年间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提示病毒性肝炎防治取得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高密市病毒性肝炎的流行情况,为今后制定病毒性肝炎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高密市2005—2012年乙类法定传染病中的病毒性肝炎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12年高密市共计报告病毒性肝炎1 53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2.22/10万,无死亡病例。其中甲型肝炎35例,乙型肝炎1 035例,丙型肝炎118例,戊型肝炎57例,肝炎未分型308例。2005—2012年各年度发病率分别为39.00/10万、48.61/10万、27.90/10万、20.40/10万、14.59/10万、11.90/10万、8.15/10万、8.75/10万。男性1 084例(69.80%),发病率为30.29/10万(1 084/3 578 620);女性469例(30.20%),发病率为13.75/10万(469/3 411 5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7.99,P〈0.01);20-29岁年龄段发病率最高为33.98/10万,低年龄组儿童发病率已维持在较低水平。结论乙型肝炎是病毒性肝炎防治的重点,农民是病毒性肝炎防治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病毒性肝炎是由肝炎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病变以肝脏炎症及坏死为主,传染性强,已经成为全球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在全球,甲型肝炎每年造成约150万人患病,乙型肝炎造成全球约20亿人感染[1],2009年我国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甲肝发病率3.30/10万,乙肝发病率88.82/10万[2],是我国发病率最高的传染病之一。本文旨在通过对2004~2012年南陵县病毒性  相似文献   

8.
1991~2003年东阳市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雪芬 《实用预防医学》2004,11(6):1193-1194
目的 分析东阳市病毒性肝炎疫情动态变化和流行特征,为东阳市制定传染病防制对策提供参考。方法 经过复核原始资料后按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病毒性肝炎发病率及构成的变化趋势。结果 东阳市1991-2003年病毒性肝炎发病居各类传染病首位,总体呈下降趋势,自1999年后略有回升;发病数以乙肝为主,占69.60%,变化趋势主要受乙肝的影响,乙肝所占的比重逐渐上升,甲肝所占的比重逐渐下降。结论 近年来东阳市病毒性肝炎的防制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防制形势仍然严峻,今后的防制工作应以控制乙肝为主,全面开展15岁以上健康人群中的乙肝疫苗的免疫接种工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杭州市丙型病毒性肝炎(丙肝)流行特征,为防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杭州市2005-2012年丙肝流行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杭州市丙肝报告发病率为2.11/10万-6.76/10万,8年间年平均发病率为3.81/10万。报告发病率均呈逐年上升趋势( P〈0.05)。全年各月均有发病,季节性不明显;市辖区发病率高于远郊县( P〈0.05);以青壮年为主,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性别比呈逐年下降趋势;职业分布以农民、工人、家务待业和离退休人员为主,占50.24%。结论近年来,杭州市丙肝发病率呈快速上升趋势,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应加大对疫情快速增长原因的调查研究,采取针对性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章丘市病毒性肝炎流行规律,为制订科学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5~2012年章丘市病毒性肝炎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5~2012年章丘市累计报告病毒性肝炎病人3667例,年均发病率为44.80/10万,除2011年有一突发高峰外,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不同年份发病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各型病毒性肝炎中,甲型肝炎(简称甲肝)3~4月为发病高峰,戊型肝炎(简称戊肝)1~4月为发病高峰,其他各型病毒性肝炎无季节性高峰。发病年龄主要分布在20~59岁,累计发病率58.64/10万。主要职业分布在农民,占66.68%。结论乙型肝炎是病毒性肝炎的防治重点,加强重点人群乙型肝炎的筛查和随访,强化免疫预防管理,落实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1.
杨刚  沈红燕 《浙江预防医学》2014,(10):1027-1028
目的:分析杭州市余杭区2004-2012年丙型病毒性肝炎(丙肝)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余杭区2004-2012年丙肝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余杭区2004-2012年报告丙肝182例,年均报告发病率1.92/10万,呈上升趋势( P〈0.01),发病季节性不明显。男性发病率2.92/10万高于女性的0.78/10万( P〈0.01)。30~44岁发病占总病例数的52.20%。发病数居前3位的职业为其他(29.67%)、农民(18.68%)和工人(15.93%)。结论余杭区丙肝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主要集中在青壮年。  相似文献   

12.
摘要:目的 了解沈阳市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特征及流行趋势,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乙肝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沈阳市2005-2013年乙肝报告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13年沈阳市累计报告乙肝病例19 588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28.62/10万。报告发病率呈逐年下降。男性年平均报告发病率18.62/10万,女性为10.00/10万。乙肝发病以20~60岁的人群为主,占总发病数的79.34%。15岁以下人群发病率低于其他年龄组。乙肝发病居前三位的是铁西区、和平区和大东区,发病率分别为37.23/10万、37.10/10万和36.91/10万。市区、郊区和县发病率差异明显。发病最高的职业为家务及待业,占27.21%。农民其次,为16.61%。乙肝发病季节性不明显。结论 沈阳市乙肝发病呈下降趋势,青壮年、农民、家务及待业人群为乙肝发病重点人群,应加强对这些高危人群的乙肝疫苗接种工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泉州市丙型病毒性肝炎(丙肝)发病趋势和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研究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泉州市1990—2011年丙肝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90—2011年共报告丙肝1241例,平均年发病率为0.83/10万,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X^2趋势=1351.78,P〈0.001);中心市区平均年发病率高于沿海地区(X2=55.71,P〈0.001),沿海地区平均年发病率高于山区(X2=3.72,P〈0.001);每月均有病例发生,无明显的季节分布;丙肝发病以20~39岁青壮年为主,发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逐渐上升(X^2趋势=412.63,P〈0.001);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X2=45.24,P〈0.001);职业以农民、家务及待业、工人为主。结论泉州市丙肝发病率总体较低,但呈明显上升趋势,需加强控制工作,建立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的综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4.
江秀燕 《预防医学论坛》2014,(5):398-399,401
目的分析济阳县2006~2011年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的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治乙肝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提取济阳县2006~2011年的乙肝网络直报数据,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济阳县2006~2011年累计报告乙肝1 407例,年均发病率为43.05/10万。全县10个乡镇中,年均发病率居前两位的是济阳街道办事处(58.79/10万)和仁风镇(52.02/10万);男性发病率为59.40/10万,女性为26.45/10万,男女发病性别比为2.27∶1。发病以20~40岁年龄组为主,占病例总数的57.23%。全县10个乡镇均有病例报告,职业构成以农民为主,占病例总数的70.67%。结论济阳县乙肝发病无明显的季节性;各乡镇间发病有差异;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以青壮年为主;乙肝的高危职业人群为农民;应加强高危人群乙肝疫苗接种工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病毒型肝炎在新疆库尔勒市的流行特征。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库尔勒市2004-2009年病毒型肝炎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4-2009年肝炎累计发病17357例,占累计报告法定传染病的61.7%,死亡3例,年平均发病率700.09/10万,病死率0.035%。6年来未发生暴发疫情,2007年发病率最高(1208.4/10万),2004年发病率最低(141.91/10万),每年发病主要集中在3~8月份,城市发病高于农村,年龄以25~40岁为主,占总发病数的52.23%,工人、农民、干部和学生发病较多,男女之比1.56∶1。结论库尔勒市病毒性肝炎发病率较高,居传染病首位,以青壮年为主。  相似文献   

16.
枣庄市中区1992~2003年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美传 《职业与健康》2005,21(5):725-726
病毒性肝炎是我国严重影响人民身体健康的传染病,也是我区法定传染病的主要病种.为全面了解病毒性肝炎的发病动态及流行特征,探讨其分布规律,笔者利用疫情报告资料,对市中区 1992~2003年病毒性肝炎发病情况予以分析,为制定和完善病毒性肝炎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马龙县2008-2012年手足口病发病慨况及流行规律,为进一步探讨制定更有效的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疫情报告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2008-2012年手足口病累计报告本地病例974例,无死亡病例,发病率波动在5.45/10万~242.39/10万之间,年均发病率为97.55/10万。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最低年份为2009年(5.45/10万),最高年份为2011年(242.39/10万);发病有明显的季节、年龄、职业、性别特征。[结论]手足口病已成为威胁马龙县5岁以下儿童的主要传染病之一,应据本病的流行特征,注重重点人群、重点场所的监测、监管,加强一级预防是降低本病发病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丙型病毒性肝炎已成为全球性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丹东地区发病率较高,严重威胁居民生命健康。本研究分析丹东地区2014-2016年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为合理制定防治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4-2016年丹东地区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登记的677例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发病概况及区域、时间和人群三间分布特征。结果 2014-2016年丙型病毒性肝炎发病率总体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分别为8.63/10万、9.11/10万和10.38/10万,3年发病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39,P=0.571,3年平均发病率为9.37/10万。2014-2016年城市人口丙型病毒性肝炎发病率分别为9.46/10万、9.81/10万和11.40/10万,均显著高于农村人口的6.61/10万、7.48/10万和8.15/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619、4.081和4.682,P值分别为0.032、0.043和0.030;2014-2016年男性丙型病毒性肝炎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3.372、56.995和42.262,均P<0.001;25~44岁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07.187、91.149和125.320,均P<0.001;农民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职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33.127、39.381和43.533,均P<0.001;2014-2016年各个月份丙型病毒性肝炎发病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无明显的时间分布特征。结论丹东地区2014-2016年丙型病毒性肝炎发病率逐年上升。应继续强化防治力度,全年关注丙型病毒性肝炎的防治问题,并加强农村及高危人群的筛查及健康宣传力度,实现早发现、早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成都市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成都市1956-2010年病毒性肝炎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956-2010年,成都市病毒性肝炎发病率最低年份为2003年(61.38/10万),最高年份为1966年(213.27/10万),1956-1990年呈周期性变化,5~8年1个流行周期。甲肝病例在病毒性肝炎中的构成比从1991年的49.37%下降到2010年的3.51%,乙肝则从1991年的11.40%上升到2010年的71.85%,丙肝从1997年的0.16%上升到2010年的19.81%,病例中男性多于女性,职业主要为农民、工人和学生,占总报告病例数63.34%,家务及待业、不详职业的构成比逐年增加,各型病毒性肝炎发病有向20岁以上人群移动趋势。结论 1956-2010年成都市病毒性肝炎年发病率总体呈现下降的趋势,乙肝、丙肝比例上升,甲肝比例下降。  相似文献   

20.
慈溪市1991-2005年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慈溪市1991-2005年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学特征,探索流行规律,为防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慈溪市1991-2005年肝炎病例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数据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慈溪市15年间共报告病毒性肝炎13588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84.26/10万,15年间发病率呈逐渐下降趋势;平均分型率为52.55%。肝炎男女性别比为2.31∶1,20~59岁组人群高发,占80.51%;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占55.10%。结论病毒性肝炎在慈溪市传染病发病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开展病毒性肝炎防治知识宣传,提高甲型和乙型肝炎疫苗的接种率是降低病毒性肝炎发病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