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原发性心脏血管肉瘤的CT及MRI图像对诊断以及手术可切除性判断的指导价值.方法 搜集南京鼓楼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4例原发性心脏血管肉瘤患者的相关资料,通过对比病变影像资料和手术切除情况以及复习相关文献,探讨更有利于原发性心脏血管肉瘤诊疗的辅助检查策略.结果 共4例原发性心脏血管肉瘤患者入...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和探讨原发性心脏血管肉瘤的CT及MRI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1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心脏血管肉瘤伴双肺转移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并复习国内外文献。结果:本例患者CT和MRI均提示右心房不规则、不均质浸润性生长肿块伴双肺多发转移瘤,增强扫描肿块明显不均匀延迟强化,肺转移灶行穿刺活检,病理示上皮样血管肉瘤,术后给予化疗效果不佳。结论:原发性心脏血管肉瘤是一种预后较差的心脏恶性肿瘤,CT和MRI对明确肿瘤大小、位置、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及有无转移有重要诊断价值,而确诊依赖于病理学诊断。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心脏恶性肿瘤临床上十分少见,易被误诊或延期诊断.本文结合CT引导下穿刺确诊心脏血管肉瘤1例,并复习相关文献,将心脏恶性肉瘤的影像学诊断作以下总结. 患者,男,29岁.以"咳嗽伴右侧胸痛,活动后心慌、气短、胸闷1 d"为主诉至当地医院,查心电图示:①广泛前壁T波改变.②R波V5振幅增高.心脏超声提示:心包及右心房实性占位,二尖瓣轻度脱垂.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本院,以"心脏占位"收入.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脏原发性血管肉瘤的CT、MRI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临床病理证实的心脏原发血管肉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5例中男4例,女1例;年龄24~45岁,平均34.5岁。对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边缘、CT密度、MRI信号及强化形式进行分析。5例中,3例行胸部CT平扫加增强扫描,2例行CT平扫、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5例心脏原发性血管肉瘤均发生在右心房游离壁,向心腔内或外生长。CT平扫表现为等或稍低密度;MRI平扫T1WI表现为与心肌信号相似的等或稍低信号,T2WI表现为不均匀稍高信号;如瘤体内有坏死、出血、钙化,则表现为混杂密度或混杂信号。CT及MRI增强扫描肿瘤呈明显不均匀延迟强化,CT增强扫描瘤体内见肿瘤血管或血管团。结论:心脏原发血管肉瘤具有一定的影像特征,掌握这些特征有助于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肝脏肉瘤的CT诊断(附6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肉瘤的CT诊断价值。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原发性肝肉瘤作CT平扫和增强扫描,其中血管肉瘤2例,非血管源性肿瘤4例。结果:血管肉瘤的CT特征是多发、病灶增强明显和钙化;而非血管源性肉瘤特点为单发、较大、边界欠清的分叶状混合密度肿块伴有坏死囊变。结论:典型的CT表现结合临床可提示原发性肝肉瘤诊断,确诊需靠活检。  相似文献   

6.
发生于大血管内壁的肉瘤统称为血管内膜肉瘤.原发性肺动脉内膜肉瘤是一种在肺动脉主干腔内呈息肉样生长的罕见肿瘤,1923年由Mandelstamm在进行尸体解剖时首先发现并报道.现将1例原发性肺动脉肉瘤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51岁.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肝脏血管肉瘤MRI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脏血管肉瘤(hepatic angiosarcoma)是发生于肝脏的恶性间叶组织肿瘤,它起源于肝窦血管内皮细胞,发生在肝脏少见,属于肝脏罕见的恶性肿瘤.本文总结7例经本院手术及病理确诊的原发性肝脏血管肉瘤资料,并结合文献分析,总结其在MRI上的表现及鉴别诊断,以期提高该病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7例成人原发性肝脏肉瘤的螺旋CT表现,探讨CT对其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成人原发性肝肉瘤的CT征象,所有病例均行平扫及增强检查,其中肝血管内皮肉瘤、恶性间叶瘤、癌肉瘤各1例,平滑肌肉瘤4例。结果原发性肝肉瘤分血管及非血管源性两大类,均无肝硬化基础。血管源性(肝血管内皮肉瘤)表现为肝内多发低密度灶,强化明显,非血管源性(恶性间叶瘤)表现为肝内巨大单发囊性病灶,增强囊壁和分隔明显强化;癌肉瘤表现为混杂密度肿块伴有坏死囊变,增强实质部分强化;平滑肌肉瘤表现为肝内巨大低密度病灶,可伴有囊变及钙化,增强见边缘强化。结论成人原发性肝肉瘤的螺旋CT表现与病理类型有关,典型CT征象结合临床有助于对其诊断,确诊需依靠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肝脏原发性血管肉瘤的CT诊断特点及鉴别诊断。资料与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例肝脏原发性血管肉瘤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分析肝脏原发性血管肉瘤的CT表现特点。结果 2例表现为巨块型,并周缘见子病灶,1例表现为弥漫多结节型,平扫均表现为不规则低密度区,无明显边界,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内呈轻度不均匀强化,门静脉期可见不规则条状及斑片状强化,延迟期病灶呈向中心充填式强化;肝内外胆管均未见扩张,1例伴双肺转移瘤。结论肝脏原发性血管肉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点,结合临床病史及体征,不难与肝血管瘤、肝癌及肝转移癌鉴别。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肺肉瘤的诊断与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肉瘤的诊断、治疗、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预后。方法对14例外科治疗并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肺肉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4例患者中,11例术前诊断为原发性肺癌,3例诊断为肺囊肿;14例患者均行病灶根治性切除手术;4例患者术后接受了2~4个周期的化疗。术后病理诊断:肺母细胞瘤6例,平滑肌肉瘤3例,纤维肉瘤2例,癌肉瘤2例(胶冻样物质癌肉瘤1例,结节状癌肉瘤1例),伴有巨细胞的未分化多形性肉瘤1例。预后:患者1年生存率为91%,3年生存率为33%。结论原发性肺肉瘤术前不易确诊,明确诊断需依赖于病理检查;手术切除是治疗的首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原发性肾脏肉瘤的特征性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原发性肾肉瘤临床资料和多期增强CT表现。结果 12例中血管肉瘤、平滑肌肉瘤各1例,滑膜肉瘤2例,尤文肉瘤3例、脂肪肉瘤5例。直径约5. 2~15. 7cm,平均10. 2cm。除3例高分化脂肪肉瘤外,均表现为密度不均匀的囊实性肿块;钙化1例,出血3例。1例滑膜肉瘤伴肾门淋巴结转移,4例侵犯周围结构。增强扫描尤文肉瘤轻度强化,脂肪肉瘤中度强化,余呈较明显强化;除血管肉瘤实质期强化程度下降,余实质期强化程度等于稍高于皮质期。实质期强化范围增大。2例脂肪为主的脂肪肉瘤未见明显强化。各类型病变具备一些相对特征性表现。结论肾脏原发性肉瘤具有一定CT特征性表现,CT检查对其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心脏肿瘤是一种少见疾病,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肿瘤两类,原发性肿瘤约3/4为良性,以黏液瘤和脂肪瘤多见.而恶性的以肉瘤为多见.横纹肌肉瘤的发病率占心脏原发性肿瘤的6.1%[1].我院最近检查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原发性心脏横纹肌肉瘤在临床上极少见,笔于西南医院收治1例原发性心脏横纹肌肉瘤病例,资料较为完整。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肺肉瘤的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肺肉瘤的影像学表现.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肺肉瘤患者的胸片及CT资料.7例中,滑膜肉瘤4例,血管肉瘤1例,平滑肌肉瘤1例,黏液型脂肪肉瘤1例.周围型肺肉瘤6例,中央型肺肉瘤1例.结果 平片上病灶直径平均为8.1 cm,无钙化、毛刺,未见空洞.CT示浅分叶,未见毛刺,2例可见假包膜,2例可见小范围液化坏死区,无钙化.平扫时平均CT值为45.3 HU,增强后可见轻至中度强化,绝对增强均值为22.6 HU,4例邻近组织受累,1例肋骨破坏,1例血管肉瘤有肾上腺、肝脏、头颅多发转移.均未见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转移.结论 原发性肺肉瘤影像学特征性表现为肿块多数位于肺外周,直径大,肺门、纵隔转移少,邻近组织受侵犯多,浅分叶,无毛刺、钙化,坏死液化范围少,增强后轻至中度强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小肠系膜、横结肠系膜和乙状结肠系膜原发性肿瘤及囊性病变的螺旋CT表现.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肠系膜原发性肿瘤及囊性病变患者的临床及CT影像资料,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其中,单纯囊肿2例,淋巴管瘤3例,纤维瘤病3例,低分化癌1例,平滑肌肉瘤2例,纤维肉瘤1例,非霍奇金淋巴瘤1例.着重观察病变与邻近结构的关系及其CT表现特征.结果 13例中,1例平滑肌肉瘤为多发,其余均为单发病灶.12例单发病变中,11例病变的轴位最大径均>6cm,其中,病变上缘超过十二指肠水平段上缘者8例;肠系膜上静脉/肠系膜上动脉(SMV/SMA)移位7例;系膜血管被包绕7例;肠系膜血管在病变处汇聚4例;邻近肠管向前方和两侧移位9例,病变包绕肠管2例.13例CT表现各异.结论 肠系膜原发性肿瘤和囊性病变,根据其CT表现特点及与周围血管和肠管的关系,可做出定位诊断;对其中部分病变还可做出定性诊断.肠系膜原发性肿瘤和囊性病变较少见,采用螺旋CT,尤其是多层螺旋CT并结合三维重组技术,可做出较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16.
手术所见 本例术前CT诊断膈肌肿瘤。手术于右侧膈顶可触及约 12cm× 12cm× 8cm大小肿块 ,质中等硬度 ,界线清楚 ,切开膈肌完整切除肿块。术后病理诊断 :右侧膈肌高分化平滑肌肉瘤 ,伴局部坏死。讨论 膈肌肿瘤罕见[1,2 ] ,可分为原发性和转移性。在原发性中又分为良性和恶性 ,前者有脂肪瘤、纤维瘤、神经纤维瘤、神经鞘瘤、神经源性囊肿、间皮囊肿、血管纤维瘤等 ;后者有纤维肉瘤、纤维肌肉瘤、纤维血管内皮瘤、混合细胞肉瘤、横纹肌肉瘤[1~ 4 ] 。本例为平滑肌肉瘤 ,在手头文献中 ,尚未查及膈肌患此类肿瘤的报道。在转移瘤中 ,…  相似文献   

17.
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淋巴瘤是一种少见的肿瘤,仅占所有中枢神经系统原发肿瘤的0.3~1.5%。中枢神经系统中,最常受累的部位是脑,而累及脊髓的极为罕见。影像学检查在脑原发性淋巴瘤的诊断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肿瘤的发生脑原发性淋巴瘤以前有许多不同的病理学名称:网状细胞肉瘤,微小胶质瘤,血管周围肉瘤,网状组织细胞肉芽肿性脑炎,外膜肉瘤,外膜周围肉瘤,圆形细胞肉瘤,微小神经胶质增生等。这些不同的名称反映了对于这种肿瘤的细胞起源有所争论。近年来,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原发性下腔静脉平滑肌肉瘤的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4月~2012年3月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原发性下腔静脉平滑肌肉瘤的6例患者CT资料。所有患者均行CT增强扫描及三维后处理重建。重建方法包括MPR、VR及MIP等。以手术结果为标准,分析CT检查显示原发性下腔静脉平滑肌肉瘤的准确性。结果6例患者中,4例病灶呈明显不均匀强化,2例呈中等程度强化,CT检查在病变位置、大小、形态、与周围组织问的关系及周围侧枝循环形成的显示上与手术结果一致。结论CT增强扫描及三维重建在原发性下腔静脉平滑肌肉瘤的诊断中有重要价值,可用于临床手术计划的制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64层螺旋CT诊断复杂型先天性心血管病价值,为临床复杂型先天性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确诊为复杂型先天性心血管疾病的360例患者CT检测资料和超声检测资料进行回顾,按照CT检测诊断疾病类型的不同将其分为心脏血管连接位置畸形,心脏周边血管畸形以及心脏畸形.将手术类型与诊断类型相对照,采用MPR、MIP、VR等重建3维图像.结果 360例患者中共出现771处异常,CT诊断为409处为心脏血管连接位置畸形,358处为大血管、心脏与血管连接处部分畸形,另有26处出现遗漏诊断,诊断准确率达96.63%.结论 复杂型先天性心血管病的结构变形较严重,使用64层螺旋CT诊断具有较高的确诊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骨平滑肌肉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对1例骨原发性平滑肌肉瘤进行临床和病理资料观察。复习有关文献,就骨原发性平滑肌肉瘤发病情况、组织来源、病理、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和预后进行了讨论。结果骨原发性平滑肌肉瘤好发于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尤其是膝关节附近。临床最常见症状是疼痛,可伴有关节活动受限。X线显示长骨干骺端不规则低密度影。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标记表达具有特征。结论骨原发性平滑肌肉瘤比较少见,诊断主要靠免疫组化。宜采取手术治疗,可辅以放疗或化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