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目的探讨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hypertrophic of olivary degeneration,HOD)的MRI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HOD的MRI影像特点。结果 42例HOD患者表现为单侧或双侧下橄榄体积增大、正常或萎缩,T2WI及FLAIR序列呈稍高信号,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DWI及ADC呈等或稍高信号,同时合并有中脑、脑桥被盖部及小脑齿状核的原发病变。结论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具有特定的原发病变部位,结合其较为特征性的MRI表现可做出较为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HOD)的MRI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HOD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14例均行常规磁共振平扫(T1WI、T2WI、T2FLAIR),8例行DWI检查,2例行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检查.结果:14例HOD中6例为单侧(左侧5例,右侧1侧)发病,8例为双侧发病.12例原发病变为桥脑出血,1例为单侧小脑梗死,1例为双侧小脑萎缩.MRI表现为下橄榄核T2WI呈高或稍高信号,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DWI呈等信号.7例下橄榄核存在不同程度的肿胀、肥大.1例DTT示患侧神经纤维束减少.结论:HOD多继发于齿状核-红核-下橄榄核环路病变,有特定的发病部位和较为特征性的MRI表现,结合其原发病变可对HOD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继发于桥脑出血或梗死并同时继发双侧小脑中脚Wallerian变性(WD)及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HOD)的发病机制、MRI特征及其与原发病灶关系,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继发于桥脑出血或梗死同时继发双侧小脑中脚WD及HOD的MRI表现,同时根据MRI表现和解剖结合文献对其进行分析。5例均行MRI常规序列和DWI、SWI或T2*WI序列扫描。结果 5例中3例桥脑基底部背侧出血,均继发双侧HOD及双侧小脑中脚WD。1例桥脑右背侧出血继发右侧HOD及双侧小脑中脚WD,1例桥脑左背侧梗死继发左侧HOD及双侧小脑中脚WD。HOD表现为单侧或双侧下橄榄核体积增大,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或高信号,FLAIR呈等或稍高信号,DWI呈等或稍高信号,ADC图呈等或稍高信号,SWI或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其对原发出血病灶显示最好。双侧小脑中脚WD早期表现为对称性DWI图高信号,ADC图低信号,T2WI稍高信号,T1等信号;中后期表现为DWI图等或稍低信号,ADC图稍高信号,T1WI稍低信号,T2WI稍高信号。结论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多继发于桥脑背盖部病变,并且有特定的发病部位和较为特征的MRI表现;双侧小脑中脚对称性异常信号不难发现,但当同时存在桥脑出血或梗死、HOD及双侧小脑中脚对称性异常信号时要考虑到是桥脑出血或梗死同时继发HOD及双侧小脑中脚的WD,而不要盲目的把它们误认定为是三个原发孤立病变。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HOD)的MRI特征与临床表现,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HOD患者的MRI表现,原发病变为脑干出血6例,脑干梗死3例,脑干挫裂伤1例,脑干脑炎1例,小脑出血4例,小脑肿瘤1例.16例均行T1WI、T2WI、FLAIR序列扫描,其中10例加做扩散加权成像和磁敏感加权成像序列.结果 MRI表现为单侧或双侧下橄榄核体积增大或无明显变化,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或高信号,FLAIR呈等或稍高信号,扩散加权成像上呈等信号,表观扩散系数图上呈稍高信号,磁敏感加权成像上无异常信号,对出血病灶显示最好.与原发性病变发生同侧HOD 6例,发生对侧HOD 4例,发生双侧HOD 6例.结论 MRI能非常清楚地显示下橄榄核的变性改变,但需结合临床病史、症状与体征才能对HOD做出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双侧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HOD)的MRI表现及其发生机制.方法 搜集3例双侧HOD患者的MRI与临床资料结合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例HOD患者中2例表现为下橄榄核T2WI呈高信号,体积未见异常(发病时间<6个月).1例下橄榄核体积增大且T2WI呈高信号(发病时间为12个月);临床均出现腭肌阵挛、共济失调等症状;原发病变部分为双侧小脑齿状核、中脑中线处及脑桥被盖部.结论 双侧下橄榄核肥大有特定的原发病变部位,MRI表现因发病时间不同而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桥脑出血继发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HOD)的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桥脑出血后继发HOD的MRI表现,12例均行MRI常规序列和扩散加权成像(DWI)、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或梯度回波(T2*WI)序列扫描,2例行扩散张量成像(DTI)扫描.结果 MRI表现为同侧或双侧下橄榄核体积增大或无明显变化,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或高信号,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呈等或稍高信号,DWI呈等或稍高信号,ADC图呈等或稍高信号,SWI或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其对原发出血病灶显示最好,DTI示病变侧纤维束稀少,3例并发双侧桥臂变性.结论 HOD多继发于桥脑背盖部出血,有特定的发病部位和较为特征的MRI表现,结合其原发病变可对HOD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7.
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的MRI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继发于中脑及桥脑被盖束病变的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HOD)的MRI表现。以提高对该病7变的认识,资料与方法 回顾分析7例继发于脑干病变的HOD者的MRI表现,其中原发病变为血管畸形4例,高血压病脑干出血2例。颅脑外伤1例。结果 脑干病变后最早1个月出现下橄榄核信号异常,8个月显示最清晰,MRI表现为T2WI高信号,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均位于原发病变的同侧下橄榄核。结论 桥脑及中脑被盖束病变可以引起同侧下橄榄核发生肥大性变性。MRI可以清晰显示HOD病变,可提高对该病变的认识。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hypertrophic olivary degeneration,HOD)的MRI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HOD的MRI表现以及导致该病产生的病因,这些病例多继发于脑干或小脑病变.结果 影像学表现为延髓腹外侧局部肿胀,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及T2-Flair均表现为高信号.结论 MRI能够显示出下橄榄核的这一特异性的退变,是诊断HOD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继发于小脑病变的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 (hypertrophicolivarydegeneration ,HOD)的MR表现 ,提高对该病变的认识。方法 回顾总结 6例继发于小脑病变的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的MR表现。结果  6例病人中 ,原发病变为小脑半球出血 4例 ,小脑肿瘤手术后 1例 ,转移瘤 1例。年龄 40~ 71岁 ,平均 5 3岁 ,男 5例 ,女 1例。原发性病变位于右侧小脑半球 4例 ,累及双侧小脑半球 2例。自原发病变出现到进行MR检查时间为 4周~ 45个月。HOD在MR图像表现为T2 WI高信号 ,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结论 MR可以清晰显示HOD ,提高对该病变的认识可以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10.
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的MRI表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总结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hypertrophic olivary degeneration,HOD)的MRI特征.方法 搜集继发于脑干和小脑病变的HOD病例15例,原发病变位于脑干9例,其中血管畸形出血4例,高血压脑干出血2例,梗死2例,脑干挫伤1例;原发病变位于小脑6例,其中小脑半球出血4例,小脑第4脑室肿瘤术后1例,小脑转移瘤1例。15例均做了MR平扫,2例做了增强扫描。结果 HOD表现为延髓腹外侧局部体积稍增大(共6例),T1WI表现为等或稍低信号(15例),在T2WI为高信号(15例)。原发性病变导致中脑红核或桥脑被盖束受损者,发生同侧HOD(8例);原发病变导致小脑齿状核受损者并引起对侧HOD(4例),双侧中央被盖束受损(1例)或双侧小脑齿状核受累及者(2例),发生双侧HOD。结论 MRI能非常清晰地显示下橄榄核的继发性变性病变,可以提高对该变性的认识,避免误诊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PRES)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的变化及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临床随访证实为PRES的MRI表现。将9例PRES病变区域的ADC值(病变组)和年龄、性别与之相匹配的9例健康志愿者相对应部位的ADC值(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MRI示双侧顶枕叶(7例)、颞叶(3例)、额叶(4例),基底节区(2例),小脑半球(2例),一侧额叶(2例),胼胝体压部(1例)多发异常信号,且发生于脑叶的病变主要累及皮层及皮层下白质,双侧基本对称,T1WI呈等或略低信号,T2WI及FLAIR呈高信号,DWI呈等或高信号,ADC图呈等或高信号。病变组ADC值为(0.725~1.530)×10-3 mm2/s,平均为1.135×10-3 mm2/s;对照组ADC值为(0.661~0.988)×10-3 mm2/s,平均为0.798×10-3mm2/s,病变组ADC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扩散加权成像(DWI)及ADC图显示PRES患者病变呈等或高信号,ADC值测量为其提供量化依据。  相似文献   

12.
桥本脑病的MRI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桥本脑病(HE)的MRI特点及其机制,以提高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力.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临床诊断为HE患者的临床和MRI资料.5例患者均行头颅常规MR扫描,并对其中常规MRI表现异常的3例患者行DWI、MRA和增强扫描.观察病变的分布和信号特点,测量病变处和对侧无病变区组织的ADC值.并通过分析2例有连续临床和MRI资料的患者,推测其机制.结果 5例患者中有3例发现脑内异常改变,3例均表现为深部白质内斑点样异常信号,T1WI、DWI呈等信号,T2WI、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序列呈高信号,同时伴脑内其他部位多发斑片状病变,灰、白质均受累,主要累及基底节核团、海马和扣带回,发病初期T1WI呈等、低信号,T2WI、FLAIR、DWI呈高信号,病变区ADC值[(0.449±0.092)×10-3 mm2/s]较对侧无病灶区[(0.838±0.062)×10 -3 mm2/s]均明显降低.所有患者均无MRA异常改变和强化表现.对2例经糖皮质激素治疗症状缓解的患者连续追踪,1例MRI表现为病灶明显缩小,T1WI呈高信号,T2WI、FLAIR呈等、高信号,DWI呈低信号,ADC值明显升高;另1例病灶完全消失.结论 桥本脑病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点,可以作为HE诊断、鉴别诊断和疗效判断的手段之一,并可能成为活体研究HE病理机制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颅内胆脂瘤的MRI信号特点,探讨FLAIR和DWI序列对颅内胆脂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病理证实的颅内胆脂瘤的MRI资料,比较FLAIR、DWI序列与常规T2WI、T1WI在显示病变范围、边界及对比度方面的特点。结果:20例颅内胆脂瘤T2WI均呈显著高信号,边界、范围显示不清,与周围脑脊液对比度差;18例T1WI呈类似于或稍高于脑脊液的低信号,2例T1WI呈高低混杂信号。总体边界、范围显示模糊,与周围脑脊液对比度较差;20例瘤体均无强化。20例FLAIR序列均呈混杂的不均匀信号,总体信号略高于或与脑实质类似,病变范围、边界显示较清晰,与脑脊液对比度好,与周围脑组织对比度差;DWI序列b=1000时均呈明显高信号,病变边界、范围显示清晰,与周围脑脊液及脑组织对比强烈,极易发现病变及确定范围。结论:颅内胆脂瘤的FLAIR和DWI序列均具有其特点,综合T1WI、T2WI序列可以较准确的诊断胆脂瘤,与颅内其他囊性病变鉴别;在显示病变边界、范围、对比度方面均优于T2WI、T1WI,特别是DWI序列病变范围边界显示清晰,对比度高,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小儿手足口病并脑炎的MRI影像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对52例经临床确诊的手足口病并脑炎患儿行MRI检查。分析手足口病并脑炎患儿脑内病灶的信号特征。结果:52例中有35例可见脑内异常表现,阳性率为67.3%(35/52)。病灶单发者6例,多发者29例;累及大脑灰质29例,丘脑6例,基底核8例,小脑1例,脑干3例。病灶T1WI为低信号21例,等信号14例;T2WI为高信号27例,等信号8例;FLAIR/T2WI为高信号29例,等信号6例;DWI为高信号31例,等信号4例。结论:MRI是小儿手足口病并脑炎的首选影像诊断手段,FLAIR/T2WI和DWI序列是该病的诊断及随访观察的主要扫描序列。  相似文献   

15.
MRI常规扫描结合DWI对髓母细胞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MRI常规扫描结合DWI对髓母细胞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髓母细胞瘤 2 3例 ,均行MRI常规扫描 ,7例行DWI。结果 :髓母细胞瘤常见于小脑蚓部 (1 5例 ,占 6 5 .2 %) ,易囊变 (1 9例 ,82 .6 %) ,4例出现转移 (1 7.4 %)。瘤体T1 WI呈等或稍低信号 ,T2 WI等或稍高信号 ,注射Gd DTPA后呈中等至明显强化。肿瘤实性部分DWI呈略高信号 ,ADC图呈略低信号。坏死囊变部分与脑脊液信号相仿。瘤周水肿DWI呈等及稍高信号 ,ADC图呈稍高及高信号。结论 :常规MRI结合DWI对髓母细胞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小脑髓母细胞瘤的MRI影像特征及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脑髓母细胞瘤的MRI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脑髓母细胞瘤的MRI资料,所有病例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5例行FLAIR序列及弥散加权成像(DWI)。结果:21例髓母细胞瘤中,19例位于小脑蚓部(占90%),2例位于小脑半球(占10%)。发病年龄5~41岁,15岁以下11例(占52%)。肿瘤平均大小约33mm,18例病灶边界较清楚,3例病灶周边模糊。圆形或类圆形11例,不规则形3例,边缘分叶5例。16例病灶内可见囊变、坏死。MRI扫描,T1WI呈稍低、等信号,T2WI呈等、稍高信号,FLAIR序列呈等、稍高信号,DWI序列病灶实性成分呈高信号,表面扩散系数(ADC)图呈略低信号。增强扫描大部分病灶不同程度强化。12例病灶周边见不规则水肿。结论:小脑髓母细胞瘤具有典型好发部位及特征性MRI影像表现,早期诊断有助于临床治疗及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